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成都新津为明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期...

更新时间:2021-10-19 浏览次数:57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 1. (2020高二上·成都期中) “夫仁义礼制者,治之本也:法令刑罚者,治之末也。无本者不立,无末者不成。”上述言论反映作者对儒法思想的基本态度是(   )
    A . 尊儒抑法 B . 儒法并用 C . 尊法抑儒 D . 去法尊儒
  • 2. (2020高二上·成都期中) 下列关于“百家争鸣”的论述,正确的是(   )

    ①百家是指一百个思想流派        ②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

    ③他们彼此对立攻击,没有融合    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3. (2020高二上·成都期中) 从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明朝“八股取士”到清朝大兴“文字狱”,其反映的本质是(   )
    A . 钳制思想,摧残文化 B . 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 C . 束缚、压制知识分子的思想 D . 不断加强思想控制以达到巩固统治之目的
  • 4. (2020高二上·成都期中) 汉景帝时,出现了吴楚七国之乱,统一的国家面临着分裂危险,时任五经博士的董仲舒从他讲授的《公羊春秋》中找到了“大一统”,提出了“大一统”论。其主要旨在(   )
    A . 维护社会稳定 B . 发展儒家思想 C . 结束封国制度 D . 加强中央集权
  • 5. (2020高二上·成都期中) 程朱学派与陆王学派虽然存在着严重的分歧,但他们在理想方面却存在着一致性。其一致性表现在(   )
    A . 重建儒家文化的新秩序,以稳定社会 B . 融合释道儒观念,以求达到三教一统 C . 强调经世致用之功,致力于政治改革 D . 将理学向下通俗化,以觉醒庶民大众
  • 6. (2020高二上·成都期中) 北宋张载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顾炎武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下列与这两则名句的精神内涵最为接近的是(   )
    A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 .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C .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D .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 7. (2020高二上·成都期中) 顾炎武在《天下郡国利病书》中说:“知封建之弊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弊而将复变。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日:不能。……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据此可知顾炎武主张(   )
    A . 废弃分封制 B . 废除郡县制 C . 改革集权专制制度 D . 改革中央决策机制
  • 8. (2020高二上·成都期中) 马克垚认为:明清之际中国在经济和政治方面出现的新思想是很重要的,如果按照这种思路发展下去,则可以有助于中国走向现代化的目标。下列思想与之对应的有(   )

    ①黄宗羲“工商皆本”    ②顾炎武“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

    ③陆九渊“心即理也”    ④王夫之“循天下之公”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9. (2020高二上·成都期中) 清史专家黄爱平指出:“明末清初是中国社会发展变化的重要历史时期,也是传统学术发展演变的重要转折阶段……天地翻覆的磨难中,中国传统学术(儒家思想)完成了由宋明时期的思辨哲学向清代传统经学的转变。”对出现这种“转变”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 理学向经世致用思想转变是这种转变的表现 B .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是这种转变的根源 C . 明清学术思想的发展受政治环境的变化影响 D . 彻底冲破了宋明理学弊端是这种转变的影响
  • 10. (2020高二上·吉林期中) 在西方,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对于推翻封建统治、开拓世界市场、推动科学革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它们在明清时期的中国却未能推进社会变革。其重要原因在于当时的中国(   )
    A . 固守农耕自然经济生产方式 B . 受到西方殖民者和俄国侵扰 C . 国家分裂、国力衰弱 D . 经济停滞倒退
  • 11. (2020高二上·成都期中) 明代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至唐末宋初,钞录一变而为印幕,卷轴一变而为书册,易成、难毁、节费、便藏,四善具焉。”这说明(   )
    A . 文化的发展取决于造纸术的进步 B . 纸张的普及便于印制书籍 C . 印刷技术的进步有利于文化传播 D . 胶泥活字印刷术流传广泛
  • 12. (2020高二上·成都期中) 朱熹小时候曾学习曹操的书法,当时他的同学刘共父学的是颜真卿的书法。刘共父批评朱熹说“我所学者唐之忠臣,公所学者汉之篡贼耳”。这个故事可以说明中国书法(   )
    A . 具有不可比拟的实用价值 B . 有“书以载道”的传统 C . 从自发开始走向自觉阶段 D . 促进了理学思想的形成
  • 13. (2020高二上·成都期中) 京剧脸谱是根据某种性格、性情或某种特殊类型的人物而采用某些色彩的,具有“寓褒贬、别善恶”的艺术功能。如红色脸谱表示忠诚耿直、热情吉祥;黑色脸谱表示豪爽粗暴、刚正不阿。由此可知,京剧脸谱艺术(   )
    A . 注重人物性格的多变 B . 具有社会教化的功能 C . 折射了社会伦理秩序 D . 表明了戏剧艺术成熟
  • 14. (2020高二上·成都期中) 诗的首篇《关雎》属于“周南之歌”,是描述男女爱情的民歌。后世儒家认为,雎鸠是一种“生有定偶而不相乱”“偶常并游而不相狎”的水鸟,孔子之所以列其为首篇,是为了表明夫妻关系应专一和严肃。这种解读(   )
    A . 维护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B . 反映出周代宗族规则的内涵 C . 体现了浓厚的道德教化色彩 D . 具有浪漫主义文学的符号性
  • 15. (2020高二上·成都期中) 清代黄周星评论元曲说:“曲之体无他,不过八字尽之,曰少引圣籍,多发天然而已。”“制曲之诀无他,不过四字尽之,曰雅俗共赏。”这说明元曲(   )
    A . 贴近生活,易受欢迎 B . 寄情山水,意境悠远 C . 句式整齐,语言精练 D . 内容丰富,包罗万象
  • 16. (2020高二上·成都期中) 洋务派巨擘左宗棠主持重刻《海国图志》,在该书序中慨言:百余年来,中国“水陆战备少弛”,英吉利“蹈我之瑕,构兵思逞”,“廿余载,事局如故”,“然同、光间福建设局造轮船,陇中用华匠制枪炮”,“此魏子所谓师其长技以制之也。”这认识反映了(   )
    A . 左宗棠、魏源顺乎世界之潮流迈出变法第一步 B . “师夷长技以制之”是洋务派自强之道的思想先导 C . 中国人学习西方经历了由器物层次到制度层次的变化 D . 以“中体西用”寻求变革,解决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
  • 17. (2020高二上·成都期中) 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写到:“康有为以为望变法于朝廷,其事颇难。然各国之革政,未有不从国民而起者;故欲倡之于下,以唤起国民之议论,振刷国民之精神,使厚续其力,以待他日之用。”这说明(    )
    A . 梁启超认识到启发民智的重要 B . 戊戌变法没有借鉴外国经验 C . 康梁认为变法应该依靠朝廷 D . 戊戌变法是发自民众的运动
  • 18. (2020高二上·成都期中) 孙中山指出:“欧美社会之祸,伏之数十年,及今而后发见(现)之,又不能使之遽之。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赌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这里的“社会革命”指(   )
    A . “驱除鞑虏” B . “恢复中华” C . “创立民国” D . “平均地权”
  • 19. (2020高二上·成都期中) “民众以为清室退位,即天下事大定,所谓‘民国共和’则取得从来未有之名义而已。至其实质如何,都非所问。”这说明(  )

    A . 新文化运动具有历史必要性         B . 辛亥革命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C . 国民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D . 君主立宪制得到民众的普遍支持
  • 20. (2020高二上·成都期中) 20世纪初,中国一些学者引用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社会问题,如1919年《浪潮》月刊刊登了“家族制度与孝道公式计算一图”,作者套用数学公式来探讨传统伦理道德问题,其意图是(   )
    A . 用科学来启迪民智 B . 提倡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结合 C . 普及科学知识 D . 强调道德与家族制度的重要性
  • 21. (2020高二上·成都期中) 章士钊在《评新文化运动》中说:“文化运动,所以化扬民族之特性,一民族之特性,在具体的事物上表现出来,是谓文化,然则所谓新文化,应不应该脱离吾国民族数千年固有之特性?欧洲文化,亦自有其历史上之特性,中国人能否一概搬运过来?有无力量运用之于中国?”这表明,章士钊(   )
    A . 主张用民主科学精神唤醒国人 B . 顽固坚持“中体西用”的旧观念 C . 理性对待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 D . 赞同“旧瓶装新酒”式思想革新
  • 22. (2020高二上·成都期中) 1920年5月,《新青年》发表了陈独秀在上海船务、栈房工界联合会的演讲。该演讲称:世界劳动者的觉悟计分两步。第一步觉悟是要求待遇,第二步觉悟是要求管理权,要求做工的劳力者管理政治、军事、产业。这表明,此时马克思主义(    )
    A . 正在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 B . 已成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 C . 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 D . 完成了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
  • 23. (2020高二上·成都期中) 《五四时期民主观念的演变路径》中指出:“在新文化运动向前推进的同时,国内外发生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重大事件改变了中国近代历史的走势,俄国革命受到追捧,民主观念又开始了新的转变。”这里“新的转变”(   )
    A . 推动了白话文革新运动 B . 冲击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C . 借进化论宣传维新思想 D . 为中共成立奠定理论基础
  • 24. (2020高二上·成都期中) 某历史兴趣小组为下列图片拟一历史主题,最贴切的是(   )

    A . 抗争——摆脱外来的侵略 B . 探索——寻找强国御侮之道 C . 屈辱——一步步走向殖民地的深渊 D . 复兴——中华民族崛起之路
二、非选择题(第25题24分,第26题12分,第27题16分,共52分)。
  • 25. (2020高二上·成都期中) 在中国的近代化过程中,先进的中国人积极引进西方先进文明成果,“求真理于世界”,努力探索救亡图存之道,中西方文化也不断地冲突碰撞与交流融合。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代以来,西方文化在其自身内在规律的驱使下,伴随着殖民扩张,积极向外扩展。而中国文化作为小农经济和专制主义的产物,主要是在中华文化圈中循环与发展。于是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中国传统文化被动地向现代文化转变……经过痛苦的选择与艰难的取舍,我们终于逐渐融入现代化浪潮…

    ——互联网

    材料二: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历年来政象所证明,已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材料三: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

    ——毛泽东《唯心历史观的破产》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传统文化走向现代化的背景。
    2. (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陈独秀所提出的学术“觉悟”、政治“觉悟”、伦理“觉悟”三个阶段的思想主张是什么?及其实践活动有哪些?
    3. (3) 材料三中“俄国人的路”指的是什么?“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会选择走这条道路?
    4. (4)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思想潮流的演变呈现出了怎样的趋势?
  • 26. (2020高二上·成都期中) 阅读下列表格

    历史时期

    人物活动及主张

    春秋战国

    孔子周游列国,求天下安定之道。商鞅在秦国主持变法。

    唐宋时期

    韩愈扛起儒学复兴的大旗。朱熹主张格物致知穷天理。

    明清之际

    黄宗羲著《明夷待访录》。王夫之:平天下者,均天下而已。

    晚清时期

    林则徐:主持编译《四洲志》,成为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康有为:“人君与千百万国民和为一体”,“宪法乃维新之路”。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围绕“时代与知识分子”,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就该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叙述准确。)

  • 27. (2020高二上·成都期中)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弗朗西斯・培根说:造纸与印刷术、火药、指南针这三项发明对于彻底改造近代世界并使之与古代及中世纪划分开来,比任何宗教、任何占星术的影响或任何征服者的成功所起的作用都更大。伏尔泰认为中国的竞争性考试,使官吏地位人人皆可争取,并非生而有之,欧洲不能与之相比,应加采用。1891年法国制定了文官考试制度,德国也试行文官考试制度……中国历史悠久的监察制度也被18世纪的欧洲人认为是应该仿效的制度。16世纪以后陆续来华的耶稣会士将中国的《四书》、《五经》带回欧洲并译成拉丁文字,使欧洲人可以直接接触中国的哲学伦理思想。伏尔泰对比欧洲中世纪宗教仇视异端的残酷性,称颂孔子对伦理道德的宣扬,欣赏中国对各种宗教的宽容。莱布尼茨(1646-1716)由于对德意志分裂割据、战乱不止极端厌恶,向往中国的“大一统”的秋序。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最早在教科书中提出“四大发明”的是陈登原,他在1933年编著的《陈氏高中本国史》中设有“四大发明”一目,并指出:“在近代中华民族不曾对世界有所贡献然而在过去,确曾建立不少的丰功伟业,即以“四大发明”而论,中国人不知道帮助了多少全人类的忙!纸与印刷,固为近代文明所必需的物件,即军事上用的火药,航海时用的罗针,何尝效力稀少?然而这四者,都是在中国史上发现的最早呢!”

    受中国留学生的影响,剑桥大学教授李约瑟开始对中国科技史感兴趣,李约瑟开始萌生撰写《中国科学技术史》的意愿。1943年2月,李约瑟应邀抵达中国,其领导下的“中英科学合作馆”使战时的中国科学界获益良多。1946年李约瑟回国时收获了大量中国科技史的珍贵文献资料,不久其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演说并高度赞扬了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此后,“四大发明”成为中国古代科学最高成就的概念被世界所接受。......1954年初,包含着李约瑟对中国古代科技最大热忱的千秋巨著一一《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一卷由剑桥大学隆重出版。该书特别阐述了指南针、火药、造纸、印刷等中国的发明创造。这部巨著打破了西方人长期坚持的中国历史上无科学的观点,中国文明在世界上有着独特地位,使中国辉煌的古文明广为西方人所知。

    请回答: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在器物、制度、文化方面对西方产生的影响。请指出西方人如何获取的这些中国人文科技信息?
    2. (2) 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古代中国科技的特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四大发明”在近现代中国被广泛宣传的现实意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