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事实 | 微观解释 | |
A | 氧气在-183℃时变为淡蓝色液体 | 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 |
B | 水银温度计内汞柱液面上升 | 汞原子体积变大 |
C | 酒香不怕巷子深 |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
D | 金刚石、石墨、C60的化学性质相似 |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相同 |
选项 | 物质(杂质) | 操作方法 |
A | Cu(Fe) | 加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后过滤 |
B | N2(CO2) | 将气体通过足量的澄清石灰水 |
C | CaO(CaCO3) | 高温煅烧 |
D | CO2(CO) | 将气体点燃 |
选项 | A | B | C | D |
实验图示 |
|
|
|
|
现象 | 烧杯内壁出现水雾 | 溶液中的铜丝表面出现灰黑色固体 | 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 | 两个电极都有气泡生成 |
实验结论 | 既说明甲烷具有可燃性,又说明甲烷中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 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强 | 既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小,又说明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 | 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
制取的气体 |
选用药品 |
发生装置(填写字母编号) |
化学方程式 |
O2 |
高锰酸钾 |
|
|
CO2 |
大理石和稀盐酸 |
B |
|
分别取 5 mL H2O2溶液进行实验,测定产生4 mL O2所需时间,实验结果记录如下表:
实验序号 |
H2O2溶液的浓度(%) |
温度(℃) |
MnO2粉末用量(g) |
反应时间(t) |
① |
30 |
35 |
0 |
t1 |
② |
30 |
55 |
0 |
t2 |
③ |
5 |
20 |
0.1 |
t3 |
④ |
15 |
20 |
0.1 |
t4 |
对比①②两个实验,若t1>t2 , 则可得出的结论是: 。
实验步骤及现象如下:
请将表格中①②两空格的实验现象补充完整。
实验步骤 |
预期实验现象 |
I。往A、B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mL5%的H2O2溶液,向A试管中加入0.5g氧化铁粉末,将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伸入两支试管中。 |
A试管中产生大量气泡,带火星的木条复燃;B试管中① |
II。待A试管中不再产生气泡时,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并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 |
试管中产生大量气泡,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
Ⅲ、待实验Ⅱ中不再产生气泡时,将试管中的固体剩余物过滤,洗涤、干燥、称量。 |
所得固体质量为②g |
实验II和III的目的是。
实验设计:对比实验需控制变量。在探究二氧化锰和氧化铁的催化效果时,除了控制过氧化氢溶液的体积和浓度保持相同外,还需控制相同的变量为(填写两项)
A 催化效果基本相同 B 二氧化锰催化效果好
C 氧化铁催化效果好D 无法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