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地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新疆新和县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地理期中考...

更新时间:2024-07-13 浏览次数:101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
  • 1. (2020高三上·新和期中) 下图示意北半球中纬度某区域等高线分布(单位∶m),图中河流缓缓流入海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某极限运动爱好者在图中悬崖处做绳降运动,他准备的绳长最适宜的是(   )
      A . 100m B . 208m C . 258m D . 408m
    2. (2) 据图文可知(   )
      A . 图中河流的流向为自北向南流后再向西南 B . 在乙村可远眺丙村 C . 春分日图中四个村庄都能看到海上日落景观 D . 图中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小
  • 2. (2021高二下·盘锦开学考) 一架飞机从甲地(60°N,100°W)起飞,沿最近航线匀速飞行8小时抵达乙地(60°N,80°E)。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飞机飞行航线(  )
      A . 一直不变 B . 先向东北后向东南 C . 先向西北后向西南 D . 先向北后向南
    2. (2) 这架飞机若以同样的速度,沿60°N纬线飞行,抵达乙地大约需要(  )
      A . 8小时 B . 12小时 C . 16小时 D . 20小时
  • 3. (2020高三上·新和期中) 2020年6月21日是一个不寻常的日子,我们既迎来了24节气中的“夏至”,又是一年一度的父亲节,我国境内也发生了21世纪以来最大、最接近日全食的日环食。本次日环食在我国境内的历程,从阿里地区初亏(北京时间约13:10)至台湾地区复圆(北京时间约17:30),全程历时近四个半小时。根据计算,下次看到这么大的日环食要等到2032年5月9日,也就是说错过这次要再等12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2020年6月21日的不寻常体现在我国所有地区(   )
      A . 正午太阳高度都达到一年中最大值 B . 都可观测到日环食 C . 都达到一年中昼长的最大值 D . 昼夜长短差异达一年中最小值
    2. (2) 此次日环食在我国空间上发生的顺序主要是(   )
      A . 自东向西 B . 自西向东 C . 自南向北 D . 自北向南
    3. (3) 下次看到这么大的日环食要等到2032年,这主要取决于(   )
      A . 地球和月球的自转运动 B . 地球和月球的公转运动 C . 月球和太阳的自转运动 D . 月球和太阳的公转运动
  • 4. (2020高三上·新和期中) 读图,回答:

    1. (1) 四个科考站中唯一不会出现极昼现象的是(   )
      A . 长城站 B . 昆仑站 C . 中山站 D . 黄河站
    2. (2) 长城站位于黄河站的(   )
      A . 东南方 B . 西南方 C . 东北方 D . 西北方
    3. (3) 当黄河站欣赏到绚烂的北极光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我国长江进入丰水期 B . 新疆天山民正在针叶林山腰处放牧 C . 美国田纳西河径流量增大 D . 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土壤盐碱度最低
  • 5. (2020高三上·新和期中) 近年来各国积极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在屋顶安装太阳能发电光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 (1) 太阳能发电是太阳辐射利用方式之一,下列现象与太阳辐射无关的是(   )
      A . 风的形成 B . 岩浆喷发 C . 煤的形成 D . 海水蒸发
    2. (2) 各国积极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的自然原因是(   )
      A . 太阳能取之不尽,污染小 B . 常规能源短缺,能源需求量大 C . 太阳能技术要求低,占地少 D . 太阳能稳定,不受天气影响
  • 6. (2020高三上·新和期中)   2020年7月23日12时41分,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下图为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示意图。火星车的肚子旁还装有4个“大翅膀”,但是它并不能飞,这4个“翅膀”是太阳能的电池板,专门为火星车运行提供能源。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 (1) 与我国其他发射场相比,“天问一号”探测器选择在文昌发射的主要原因有(   )

      ①发射窗口期气候条件好

      ②纬度低,自转线速度大,同等火箭载重更大

      ③设备运输便利,发射费用低

      ④地形隐蔽性强,利于保密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④ D . ②③
    2. (2) “天问一号”探测器(   )
      A . 发射和运行时可能受极光的干扰 B . 定轨以后位于地球平流层 C . 运行的能量主要来源于太阳辐射 D . 发射起飞后成为自然天体
  • 7. (2020高三上·新和期中) 图甲实线为中纬度某地区近地面等压线分布示意图,且图中W点吹西南风,图乙示意图甲中虚线OP一线气压变化情况。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 (1) 图中风力最强劲的是(   )
      A . B . C . D .
    2. (2) 该地区一定位于(   )
      A . 东半球 B . 西半球 C . 北半球 D . 南半球
    3. (3) 目前可能正在降水的是(   )
      A . ①③ B . ①② C . ②③ D . ②④
  • 8. (2020高三上·新和期中)   2018年1月初至2月初,我国中东部大部分地区先后出现大雪或暴雪,强降雪导致这些地区部分房屋、农业和电力基础设施受损,局部地区群众和车辆出行受阻。但冬天的降雪对于农作物越冬是有利的,“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这句谚语就是具体表现。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关于冬雪对越冬作物的有益作用说法正确的是(   )
      A . 冬雪覆盖地面时可以反射大量太阳辐射,导致地温低,可以冻死害虫 B . 冬雪覆盖可以减少土壤热量的散失,阻挡雪面上寒气的侵入,起到保温作用 C . 冬季部分积雪融化,缓解了一年中主要的旱情 D . 覆盖的冬雪融化后可以大量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
    2. (2) 此次大范围降雪期间(   )
      A . 赤道上日出时物体影子朝向西北 B . 由于出现极夜,我国长城站科考人员返回国内 C . 我国不存在正午太阳高度角大于65°的地方 D . 适逢我国农历二十四节气的冬至
  • 9. (2020高三上·新和期中) 读下列气候资料,完成下列小题。

    地点

    A地

    B地

    1月平均气温

    25 ℃

    2.3 ℃

    7月平均气温

    28 ℃

    16.5 ℃

    1月份降水量

    210 mm

    60 mm

    7月份降水量

    195 mm

    70 mm

    年平均降水量

    2150mm

    710mm

    1. (1) 关于A地气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分布于亚洲南部地区 B . 为热带草原气候 C . 其成因是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的控制 D . 此气候类型各大洲均有分布
    2. (2) 关于B地气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我国北方是其最典型的分布区 B . 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 C . 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D . 欧洲西部最典型的原因是西风和暖流的影响
  • 10. (2020高三上·新和期中) “呈坎晒秋”已有1000多年历史。2019年9月23日,皖南黄山古村落呈坎迎来了第二届中国农民丰收节,家家户户在场院里晒出色彩各异的农作物,成为当地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该日呈坎的正午日影(   )
      A . —年最长 B . —年最短 C . 朝向正南 D . 朝向正北
    2. (2) “呈坎晒秋”最可能晒的秋收作物有(   )
      A . 小麦 B . 辣椒 C . 芒果 D . 油菜籽
  • 11. (2020高三上·新和期中) 地冰花也称“霜柱”,是在一定的天气条件下,在风小、低洼、潮湿而松软的地面,水汽从土壤缝隙向上蒸发产生凇结而形成的一种自然现象。下图为“地冰花”示意图。

    完成下列各题。

    1. (1) 最容易形成地冰花的时间和天气是(   )
      A . 晴朗的白天 B . 晴朗的夜晚 C . 多云的白天 D . 多云的夜晚
    2. (2) 我国北方地冰花发育最为普遍的地区(   )
      A . 高山地区 B . 丘陵山区 C . 平原地区 D . 沙漠地区
二、综合题
  • 12. (2020高三上·新和期中)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穿堂风也叫过堂风,是气象学中一种空气流动的现象,是流动于建筑物内部空间的风。我国许多地区民居设计都充分考虑了穿堂风,在炎热的夏季,太阳高挂,不需要空调同样取得了纳凉的效果。

    材料二下左图为四川某山区的传统民居景观图,民居坐北朝南,房前一般为水泥或石子院坝,屋后种植林木;下右图为该民居穿堂风示意图。

    1. (1) 民居屋前石子地面屋后种植林木,可以明显增强夏季穿堂风。请运用热力环流原理加以解释。
    2. (2) 冬季,白天人们紧闭屋后窗户,开启前门。从气候角度分析此举的目的。
    3. (3) 从采光条件分析,该民居建为“坐北朝南”的原因。
  • 13. (2020高三上·新和期中) 读世界局部地区某时刻水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百帕),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图中④地此时处于天气系统控制,该天气系统的成因是。此时,我国首都北京受(高压脊或低压槽)控制,为天气。
    2. (2) 此时,Q、R两地风力较大的是地,判断理由是
    3. (3) 此时,图中①地风向为_▲_,②地风向为_▲_,两地的风源地相同,为何风向不同?
    4. (4) ③④两地中,该日气温日较差较小的是_▲_地,为什么?
  • 14. (2020高三上·新和期中)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据长期地表观测资料显示,过去30年来的增温已促使北极地区土温升高1~3℃,永冻土随之解冻,大量碳将以甲烷或二氧化碳形式进入大气,成为加速气候变化的重要诱因。研究人员推测,地球平均气温每升高1℃,永冻土就放出相当于煤、石油和天然气4-6年释放出的温室气体。与此同时,以猛犸象为代表的大型食草动物的残体出露地表,有些动物残体保存非常完整。猛犸象的身体结构具有极强的御寒能力,它们生活在第四纪大冰期时亚欧大陆北部与北美大陆北部的寒冷地区。一些科学家认为,随着气候转暖,最后一批西伯利亚猛犸象大约于公元前2000年灭绝。图为北极地区示意图。

    1. (1) 指出北极地区永冻土中释放的碳的来源。
    2. (2) 指出永冻土中释放的碳对气温的影响,并从大气受热过程度分析原因。
    3. (3) 分析气候变暖对猛犸象灭绝的影响,为“气候变酸猛犸象灭绝这一观点找到科学依据。
    4. (4) 解释猛犸象等大型动物残体能长时间保存完整的自然原因。
  • 15. (2020高三上·新和期中)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祖国宝岛台湾岛7月盛行西南季风,水热资源丰富。下图示意台湾岛7月平均气温和7月平均降水量分布。

    1. (1) 简析台湾岛7月西南季风的形成原因。
    2. (2) 指出台湾岛7月平均降水量超过600毫米区域在该岛的位置,并分析原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