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关于该化学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
如图所示,用同一个动滑轮先后提升同一物体,使物体以相同速度匀速上升相同的高度,所用的力分别是F甲和F乙 , 拉力做功的功率分别是P甲和P乙。若不计摩擦、动油轮重和绳重,则F甲与F乙、P甲与P乙之间的大小关系是( )
甲 |
乙 |
|
A |
双氧水和MnO2 |
水和CO2 |
B |
稀硫酸和铜片 |
NaOH溶液和CO2 |
C |
Na2CO3溶液和稀硫酸 |
H2O和CO |
D |
H2O和NH3 |
硝酸银溶液和HCl |
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选项 | 问题 | 分析与设计 |
A | 为何变质 | 2NaOH+CO2═Na2CO3+H2O |
B | 是否变质 | 取样,加入足量稀盐酸,观察是否产生气泡 |
C | 是否全部变质 | 取样,加入足量氯化钙溶液,观察产生沉淀多少 |
D | 如何除去杂质 | 取样,加入适量氢氧化钙溶液,过滤 |
根据以上实验,请你进行有关推断。
实验 次数 |
动滑轮重G动/N |
钩码重 G物/N |
钩码上升 高度h物/m |
动力F动/N |
动力作用点移动距离S动/m |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 |
1 |
0.53 |
1 |
0.1 |
0.7 |
0.3 |
47.6% |
2 |
2 |
0.1 |
1.1 |
0.3 |
60.6% |
|
3 |
4 |
0.1 |
2 |
0.3 |
(一)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固体为CuCO3 , 理由:(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
猜想二:固体为Cu(OH)2 , 理由:Na2CO3溶液呈(填“酸”或“碱”)性,能提供大量的离子
猜想三:固体为Cu(OH)2和CuCO3的混合物。
(二)资料查阅:
①Cu(OH)2受热易分解,生成对应的两种氧化物;
CuCO3受热易分解,生成对应的两种氧化物。
②无水CuSO4遇水变蓝。
(三)设计与实验:
⒈将反应后的固、液混合物经(实验操作名称)、洗涤、低温烘干之后,得到蓝色固体。
⒉用下图所示装置,定性探究固体的成分。
⑴若用装置A、B组合进行实验,B中无现象,则猜想正确;
⑵若用装置A、C组合进行实验,C中无现象,则猜想正确;
⑶小组同学将装置按 A→→(填“B”、“C”)的顺序组合进行实验,验证出猜想三是正确的,那么实验中:B中的现象为,C中的现象为。
结论:固体为Cu(OH)2和CuCO3的混合物。
所加盐酸的次数 |
第一次 |
第二次 |
第三次 |
第四次 |
盐酸的质量/g |
25 |
25 |
25 |
25 |
烧杯及所盛物质总质量/g |
181.2 |
204.4 |
228.6 |
253.6 |
请你据此分析计算:
【查阅资料】:碳酸钙在高温下会分解成生石灰和二氧化碳
【开始实验】
①取样品4.0g,置于甲中的硬质玻璃管内;
②先通入干燥的氧气一段时间,电子秤的示数稳定在150.0g;
③继续保持氧气通入,点燃酒精喷灯,加强热;
④充分反应后,最终电子秤的示数稳定在152.2g;
请回答下列问题:
小资料:Al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溶于水的偏铝酸钠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Al+2H2O+2NaOH=2NaAlO2+3H2↑,Fe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取20g该金属粉末,把100g氢氧化钠溶液平均分成5份依次加入,充分反应后,过滤出固体,将其洗涤、干燥、称量。实验过程中得到的部分数据与如下:
加NaOH溶液的次数 |
第一次 |
第二次 |
第三次 |
第四次 |
第五次 |
剩余固体的质量/g |
16.4 |
12.8 |
9.2 |
6 |
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