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一...

更新时间:2024-07-13 浏览次数:119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24分)
二、非选择题(6小题,文字表达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36分)
  • 13. (2021九上·如皋月考) 有①氧气、②氮气、③二氧化硫、④稀有气体、⑤水蒸气五种物质,请用上述物质的序号填空:
    1. (1) 动植物维持生命不可缺少的气体是,燃料燃烧也离不开它。
    2. (2) 虽然几乎不与任何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但有很广泛的用途,如制造电光源等。
    3. (3) 是大气污染物之一,也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
    4. (4) 约占空气体积的78%,是工业上生产硝酸和化肥的重要原料。
    5. (5) 饼干放在空气中变软和有关。
  • 14. (2021九上·如皋月考) 如图所示,A是钨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B~E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1. (1) 从A中可知,钨的相对原子质量是,钨原子的核电荷数为,钨元素属于(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2. (2) B~E四种粒子中:

      ①属于同种元素的是(填字母序号)。

      ②其中表示相对稳定结构的粒子有(填字母序号),表示阴离子的符号为

      ③与B化学性质相似的微粒是(填化学符号)。

  • 15. (2021九上·如皋月考) 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请填写下列空格:
    1. (1) 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
      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
    2. (2) 点燃蜡烛,观察蜡烛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把一根火柴放在蜡烛的火焰中,如图所示,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填“a”、“b”或“c”)处最先碳化.
      结论:蜡烛火焰的层温度最高.
    3. (3) 再将一只干燥的小烧杯罩在蜡烛的上方,烧杯内壁出现,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中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后发现
      结论:蜡烛燃烧的生成物是
    4. (4) 在该实验中,蜡烛受热熔化为变化,蜡烛燃烧为变化(填“物理”或“化学”),这两种变化的根本区别是变化前后是否有生成.
    5. (5) 小红在探究蜡烛燃烧过程中,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请你也参与小红的探究活动,你认为小红的以下做法中不可取的是        
      A . 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的现象
      B . 查找资料,了解石蜡的主要成分,探究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
      C . 认为与本次实验目的无关,不予理睬
      D . 询问老师或同学,讨论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
  • 16. (2021九上·如皋月考) 如图是A、B、C、D四种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及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 (1) 与A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子是(填字母)。
    2. (2) 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原子是(填字母)。
    3. (3) C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周期。
    4. (4) 根据E图示所给信息,推出氟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总数为
  • 17. (2021九上·如皋月考) 小明同学欲通过实验证明“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受热分解的催化剂”这一命题。他设计并完成了下表所示的探究实验:
    1. (1) 请你帮小明同学填写表中未填完的空格。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总结

      将氯酸钾加热至熔化,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木条

      复燃

      氯酸钾受热分解产生氧气,但是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受热分解的催化剂

      加热二氧化锰,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木条

      不复燃

      二氧化锰受热不产生氧气

      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受热分解的催化剂

      ,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木条迅速复燃

      二氧化锰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

      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受热分解的催化剂

    2. (2) 在小明的探究实验中,实验一和实验二起的作用是
    3. (3) 小英同学认为仅由上述实验还不能完全得出表内“总结”,她补充设计了两个方面的探究实验,最终完成了对“命题”的实验证明。

      第一方面的实验操作中包含了两次称量,其目的是:;第二方面的实验是要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