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述 | 出处 |
“剑南、两川及淮南道,皆以版印历日鬻于市。每岁司天台未奏颁下新历,其印历已满天下” | [后晋]刘昫《旧唐书·文宗本纪》 |
“玄奘以回锋纸印普贤像,施于四众,每岁五驮无余” | [后唐]冯贽《云仙散录》 |
“镂板刻书,意在流传,然经书史籍,初无版行。而历日字书,通俗浅陋之书,需之者众,故先有雕板” | [民国]王修《版本述》 |
1624~1641年 | 1660~1685年 | 1689~1713年 | 1714~1760年 | 1760~1800年 | |
年均召开天数 | 42 | 43 | 122 | 100天以上 | 100天以上 |
年均通过法令 | 5 | 15 | 67 | 77 | 209 |
时间 |
举办地 |
参加国家或地区及数量 |
未参加国家或地区及数量 |
奖牌榜 |
1976年 |
蒙特利尔 |
美国、苏联等92个 |
中国台湾以及28个非洲国家 |
苏联 |
1980年 |
莫斯科 |
民主德国、波兰等81个 |
美国、中国等66个国家和地区 |
苏联 |
1984年 |
洛杉矶 |
罗马尼亚、中国等140个 |
苏联、民主德国等19个国家 |
美国 |
1988年 |
汉城 |
苏联、中国等159个 |
朝鲜等国家 |
苏联 |
1992年 |
巴塞罗那 |
美国、独联体等169个 |
无 |
独联体 |
根据以上表格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材料一:在宋代,士庶服饰的儒雅化体现在服饰领域的各个方面。以头巾为例,头巾是宋代文人士大夫的至爱,往往能显其风雅之情趣。尤其是以某一名士所戴头巾命名者,更是风行于世。如程子巾——相传宋代理学创立人程颢曾戴此巾,故名……宋代士大夫总是自觉不自觉地将浓郁的文化意识带进服饰天地,如林景熙诗曰:“爆竹声残事事新,独怜临镜尚儒巾。”在《历代名臣像》中岳飞就是头束幅巾、身着圆领襕衫的儒将形象。因此所谓“儒将”和“儒帅”,便成为宋人品藻军事将帅的一种审美风范。
——摘编自竺小恩《论宋代服饰文化的儒雅化趋向》
材料二:1912年4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参议院解职辞中说:“又凡政治、法律、风俗、民智种种之事业,均须改良进步,(中国)始能与世界竞争。”惟其如此,辛亥革命后的改革社会风习之举,对于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就具有不可以区区视之的意义。民国初年,有人在《时报》上发表了以《新陈代谢》为题的文章,其中写道:
……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盘云髻兴,堕马髻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爱华兜兴,女兜灭;天足兴,纤足灭;放足鞋兴,菱鞋灭;……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1933年的《复兴初级中学教科书外国史》教科书认为,新政“能否收效,还是问题”,对新政的实施并无信心。1935年的《初中复习丛书外国史》中写道:“自罗斯福总统登台,虽极力提倡蓝鹰运动,劝人民及时购买,并实行通货膨胀,解除酒禁等,其于恢复经济繁荣,仍无甚大效果。”
1947年出版的《初级中学适用外国史》教科书写道:“罗斯福执政之后,献身于国内复兴事业,重新调整国际经济关系,担任适于一个大强国的国际责任。当政数年,成效大著;第一届任期未终,国内经济状况几已恢复原状了。”
作为经济危机期间美国政府的积极应对措施,罗斯福新政作为一个约定俗成的历史概念首次出现在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年版《高级中学课本世界历史(下册)》中。这套教科书对新政如是说:新政不能从根本上遏制经济危机,但是,它的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美国的经济开始复苏,生产开始回升,人民生活有所改善,社会趋向安定。
——摘编自杨梅《百年历史教科书中的“罗斯福新政”》
材料:面对西学的传播和冲击,中国传统文化表现出强大的势能,这种势能的强大使得西方先进的文化精神进入中国、改造传统变得异常艰难,但从另一个方面讲,我们也要感谢这种传统势能的强大。一是因为冲突才有了论争,一次次关于中西文化的论争,让更多的中国人增强了文化甄别和选择的能力。二是曾经孕育了灿烂的历史文明的中国文化,早已成为世界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假如没有抗争,那必将使中国抛弃传统文化的优秀部分,陷入“全盘西化”的泥淖。三是中国传统文化势能中自觉的成分因为西方文化的输入而被不断地放大,并随着马克思主义传播,先进的中国人走向了从“自在”到“自觉”,从“自省”到“自悟”,从“盲目”到“理性”的心路历程,开始了坚持中国风格和气派的不懈探索。把西方文化(当然包括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优秀的民族文化相结合,通过文化整合,从而实现文化转型,创造新的中国文化,这才是中国文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摘自尹德树《西学东渐与中国文化自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材料:日本侵华前,太行地区手工业较发达,各地就地取材发展起来的手工业,如造纸、熬盐、采药、酿造、陶瓷、皮革、丝织、草帽、竹业等,几乎遍布太行区各县。抗战爆发后,日伪严密的经济封锁和残酷的军事扫荡使太行抗日根据地手工业种类减少、规模缩小,无法满足人民生活需求。中共在根据地开始推行互助组、合作社这种新的生产模式,重新整合劳力资源;对有重大发明及创新者提出表扬并予以奖励,举办生产展览会宣传技术创新,将手工业工人、技术人员组队研究技术改进。采用公私联营、开办训练班、奖励劳动英雄的方式以提高群众生产能力和生产积极性。这些改革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手工业发展。
——摘编自岳谦厚、赵智荣《太行抗日根据地的手工业改革》
材料:1967年7月25日,尼克松在关岛对随行的记者发表非正式谈话,透漏他正在“拟订一项使美国能在太平洋地区继续成为一个强国而又不搞家长作风的政策”,声称美国在同所有亚洲友邦的关系方面要强调两点:第一,美国将恪守跳跃义务;第二,在国内安全和军事防务问题上,除非存在某个核大国的威胁,美国将鼓励并有权期望逐渐由亚洲国家本身来处理和负责。尼克松的关岛谈话立即引起各方不同的反响。美国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曼斯菲尔德遂称这次谈话为“尼克松主义”。
——摘自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第十卷
材料:姜尚基于东夷人的生活方式,在尊尚周礼的同时,创设了齐民乐于接受的新制。管仲承继了这一传统,主张国家治理“与时变,与俗化”。他既提出“法者,天下之仪也”,法不仅不与“道”相悖,实乃“道”的延伸,又强调“礼义廉耻”为“国之四维”,认为只要上层统治者遵守法规制度,做好表率作用,则“法立而不用,刑设而不行”。他还认为“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将“农工商”从业者与“士”并称,利用齐地富藏铁矿、盛产鱼盐的地理便利,倾力发展冶铁及渔盐产业,与列国通商,所产衣履冠带供应天下,鱼盐运销海内。《史记·管晏列传》评价道:“(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据荆月新《齐法家兼容开放的文化品性及其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