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

更新时间:2021-11-04 浏览次数:124 类型:开学考试
一、选择题(每空3分,共30分)
二、现代文阅读(30分)
  • 11. (2021九上·陵城开学考) 现代文阅读

    计量雨滴

    ①雨是从云层降落的水滴.雨滴有大有小:瓢泼大雨的雨滴直径一般有3-4毫米,最大可达7毫米,而毛毛细雨的雨滴直径则在0.5毫米以下。

    ②为了测定雨滴的大小,人们设计出许多方法,比如雷达观测法、光学雨量计法、摄影法、面粉球法和色斑法等。

    ③雷达观测法和光学雨量计法可实时、大面积地观测包括雨滴粒径及其分布在内的降雨基本特性,一般只应用于天然降雨的观测。摄影法是用摄影机拍摄出正在下落的雨滴的相片,然后在显微镜下测量出该雨滴的粒径,非常适用于实验室内观测模拟降雨。面粉球法是将雨滴收集在盛有面粉的容器中,雨滴与面粉接触后,每个雨滴就产生一个小小的湿面球,烘干后称重,测出每个雨滴的大小。色斑法是通过测量雨滴在相同材料上形成的色斑大小推知相应的雨滴粒径,是历史悠久、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测量方法。

    ④也许有人会问,计量雨滴的大小有必要吗?当然有必要啦!

    ⑤下大雨时,雨滴击溅可能破坏土壤结构,造成土壤表层空隙减少或者堵塞,形成“板结”,雨滴过大,还会打伤幼苗。因此,观测雨滴是研究天然降雨和人工模拟降雨特征及设计人工降雨装置的一项重要工作。

    ⑥下大雨时,不少电视频道也会开始“下雨”,影像变得模糊不清,移动电话也会出现杂音变大的情况,这是雨滴对电磁波的散射衰减作用造成的。雨滴大小不同,散射衰减作用也不同,所以测量雨滴的大小就成了解决这个通讯传输难题的前提条件。

    (选文有改动)

    1. (1) 请简要概括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
    2. (2) 文章第④段能否去掉?为什么?
    3. (3) 文章第⑥段加着重号的词语有什么表达效果?
    4. (4) 农田喷灌时,要把水滴直径控制在3毫米以下。这是为什么?请从文中找出根据。
  • 12. (2021九上·陵城开学考) 现代文阅读

    《面条》

    ①在世界美食文化的大餐桌上,有一种面食简单而平常,却风靡已久,这就是面条。

    ②若问面条的问世时间,科学的定论为时尚早。有资料记载,1991年,考古学家在我国新疆一处两千年前的墓葬里.发现器皿中盛有又细又长的食物。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古老的面条。墓葬的主人是早在2500年前就定居在新疆的古欧洲人,他们可能是最早制作面条的先人。

    ③面条横跨亚欧,它的普及与商贸密切相关。我国宋代的开封曾有“面条天堂”的美誉,这与其繁华开放的国际商贸大都会的地位不无关系。有文字记载,当时阿拉伯商队长途báshè 穿越丝绸之路来到开封经商,能够保存6个月的干面条就是他们最喜爱的食品。在经商途中,他们将干面条技术传播到了其他国家。后来,面条又以开封为起点,传播到蒙古、韩国、日本等国。商贸的繁荣客观上促进了面条的普及推广。

    ④传说中世纪初期,阿拉伯人征服了意大利的西西里,于是阿拉伯面条就随着伊斯兰文化传入西西里,促成了意大利面的诞生。20世纪60年代,一批西藏喇嘛为传播中国文化来到不丹,不久,不丹人的餐桌上出现了一种新的面食――“面迟”。有学者认为“面迟”是对中文词语“面条”的异读,也是两国文化交融的见证。可见,面条的发展与不同地域的文化融合有关。

    ⑥在面条普及和发展的过程中,人们赋予它丰富的象征意义。仅以亚洲为例:在日本,人们在农历七月初七吃素面象征着好运连连。在泰国,人们在欢庆的日子里吃面条象征着喜事不绝。在我们中国,生日吃面条的传统绵延千年,它象征着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细长的面条蕴含着人们对好运绵长、幸福持久的殷切希望。

    ⑦一碗小小的面条丰富着我们的饮食文化。它是一种“美味粘合剂”,内有不同寻常的意义。面条记录着人类几千年的历史,它在不同地域间传递文化,连接起全世界。

    1. (1) 根据拼音写汉字。

      báshè

    2. (2) 第⑦段画线句在文中的意思是指
    3. (3) 面条的普及与发展有哪些原因?请概括。
    4. (4) 下列对本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世界上最早的面条出现在新疆。    B阿拉伯人是最早发明干面条的。

      C全球年消费方便面100亿块左右。     D人们经常在欢庆的日子里吃面条。

    5. (5) 下列这段文字可以放在本文哪一段末尾?请具体阐明理由。

      在一幅欧洲中世纪时期的油画上,有一名妇女正在揉面,而另一名妇女在把又细又长的生面条挂在架子上准备晾干。这表明距今1000年前,面条又神秘地出现在地球的另一端――欧洲。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