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潍坊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语文开学考试试卷

更新时间:2022-01-20 浏览次数:59 类型:开学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 (2021高三上·潍坊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所谓“出场定型”,意为人物一出场,作者即总体概括其思想性格,描绘其肖像特征,以使读者对此人物形象有一个整体的印象。贾宝玉和林黛玉是《红楼梦》的中心人物,对他们的出场,作者就采用了“出场定型”的聚焦式方法,以给读者一个总体的深刻印象。二人正式出场是在第三回,作者以内视点的方法集中笔墨次第写来,先在林黛玉眼中贾宝玉,再于贾宝玉眼中写林黛玉。作者着意在对方眼中写出,可谓别出心裁,颇有深意。

    黛玉见宝玉是先视形,再由形窥神,由神知人。形包括服饰与容貌等方面,服饰描写一再强调,冠、褂、袄、裤、靴、玉齐全,纯用工笔,显出贵族公子的气派;容貌描写双重用墨,面、色、鬓、眉、目、态具在,昭示其美男子的神韵。“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重在写其内心之情,强调他是古今少有的多情种。两首《西江月》,意在揭示其与传统评价标准相违背的带有叛逆色彩的独特思想性格。似贬实褒、明贬暗褒、寓褒于贬,全面地概括了贾宝玉的不合时宜特征,为统领贾宝玉形象的总纲。

    宝玉见黛玉是先总写,再细描;先观貌,次看神,后写心。总写只用八个字:“细看形容,与众各别。”这是形神兼备的包括气质、风度在内的出类拔萃的整体感觉。细描重在借形传神,以“眉目”传情达意。“眉”以“似蹙非蹙”状之,现出其多愁善感;“目”以“似喜非喜”状之,写出她敏感多疑。而“态”、“娇”、“闲静”、“弱”、“病”等词语意在突出她的气质的独特性。“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强调其聪明颖悟及病态之美。宝玉眼中的这段描写又与前面众人眼中的黛玉形象——“举止言谈不俗”,“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相互映衬,相互印证。

    凡此可见,“出场定型”的写人方法是颇为允当的,它可以在人物亮相的瞬间一下子使其形象鲜明起来,给读者一个明确深刻的总体印象,使读者容易把握。同时,也为人物思想性格的丰富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节选自关四平、陈默《谈<红楼梦>的人物出场艺术》,有删改)

    材料二:

    作者对人物的独特性格反复皴染,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如贾宝玉的“爱博而心劳”的性格特征,是通过他那特别敏锐和细腻的思维和感情,通过他那乖张可笑的言语和行为,反复加以渲染。这不是简单地重复,而是惟妙惟肖地写出他对黛玉、宝钗、晴雯、袭人、平儿、香菱等各种不同类型女性所持有的不同感情和态度,使其丰富多彩的各个层面立体地不可分割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成为独特的人物,极其鲜明又朦胧模糊,让人叹为观止。

    作者对主要人物性格的反复皴染,不是通过惊险的故事情节,作粗线条的勾勒,而是通过日常的生活细节精雕细凿地刻画人物。如通过周瑞家的送宫花、雪雁送手炉等生活细节把林黛玉的敏感、尖酸的“小性儿”表现得淋漓尽致。

    对主要人物的性格是反复刻画、渲染、衬托,而对一些次要甚至是无关紧要的人物,能通过几笔的速写,勾勒出人物鲜明的轮廓。如贾琏与鲍二家的私通,让两个小丫头放风,凤姐、平儿回来,两个小丫头,一个吓得“回身就跑”,一个见躲不过,“越性跑出来,笑道:‘我正要告诉奶奶去呢,可巧奶奶来了。’”只这个简单的细节,就把两个性格不同的丫头勾画出来了。

    (节选自《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第四卷,《<红楼梦>的人物塑造》,有删改)

    材料三:

    不同人物之间性格的对照可以使彼此之间的性格“区别得更加鲜明”,相互起衬托作用,而带有较高审美意义的人物性格的外部对照,应当是《红楼梦》式的对照,对照的双方都应当具备丰富的性格内涵,只有这种对照才是高级的对照方式。

    那么这种高级的性格外部对照方式怎样才能实现呢?这里的关键是必须从外转入内,即依赖性格内部的美丑对照和美丑的二重组合,并且,典型性格内部的对照,很少只是单纯的一组对照关系,它往往形成多组对照关系,并形成性格内部的对照系统。在这个对照系统中,“杂多”的性格元素,通过一定的中介,分别形成一组一组的对立统一联系,这就是性格整体中的二重组合单元,这些二重组合单元,在性格内部积极运动,互相交叉,互相渗透,互相转化,形成丰富复杂的性格。以项羽为例,他的性格就是一个复杂的对照系统。钱钟书先生汇集《史记》中其他人物对项羽的评价,找出项羽多种性格元素的两极对照,他说:“‘言语呕呕’与‘喑恶叱咤’,‘恭敬慈爱’与‘剽悍猾贼’,‘爱人礼士’与‘妒贤嫉能’,‘妇人之仁’与‘屠坑残灭’,‘分食推饮’与‘玩印不予’,皆若相反相违,而既具在羽一人之身,有似两手分书,一喉异曲,则又莫不同条共贯。”项羽丰富复杂性格系统包括善与恶、残暴与仁爱等多种性格的二重组合单元,而由于两极对照中又有心理中介与感情中介的联系,因而形成犁然有当的性格运动。

    在成功的文学作品中,不仅主要人物可以形成自己的性格对照系统,次要人物也可以形成自己的性格对照系统,例如《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贾宝玉具有自己复杂的性格对照系统,而次要人物晴雯、袭人等,也都有自己的性格对照系统。以袭人为例,她既恪守奴才的本分,全心全意地尽奴仆之职,但也流露出对自己“奴才命”的不满。她对主子极其温顺,似有逄迎之嫌,但她又同情刘姥姥,惜老爱贫,似无势利之心。她对宝玉既有“从”也有“爱”,既有奴仆对主子卑微的恭顺,也有青春少女对恋人真实的痴情。袭人性格内里包含着美丑、善恶的对照,这种对照是由很多二重组合单元互相交叉构成的,因此,袭人的性格也成为一个独立的系统。袭人的性格塑造与晴雯的性格塑造,都是非常成功的。她们两人形成一种性格对照,让人感到她们的性格虽然清晰,但又不是一览无余,没有人为的对照痕迹。这就因为她们自身的性格是丰富的,其内部也有对照,也有联结,也有统一,深层结构中蕴涵着许多一家独有的内容。这些内容既确定又不确定,既复杂又深邃。这样,她们的性格外部对照,由于自身性格内涵的丰富,而获得较高的审美价值。因此,一部作品的形象体系,尽管作家可采取多种对照手段,但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是人物性格内部的对照和组合。

    (节选自刘再复《红楼梦悟》,有删改)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出场定型”就是指人物一出场,作者就从总体上概括其思想性格,描绘其肖像特征的一种方法,可以使小说中的人物在亮相的瞬间形象鲜明,让读者对人物有一个整体的印象。 B . 对中心人物,作者采取了“出场定型”的方法,如对贾宝玉,从服饰、容貌、内心之情等方面为其“定型”;对林黛玉,先总写她给人们的整体感觉,然后细描其“貌”“神”“心”。 C . 文中主要人物性格的反复皴染,不仅是通过惊险的故事情节,作粗线条的速写勾勒,更是通过日常的生活细节,精雕细凿、反复刻画出来的。 D . 在人物性格内部的对照系统中,“杂多”的性格元素经过一定中介就可以分别形成不同组别的对立统一联系,即性格整体中的二重组合单元。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曹雪芹塑造人物善于以形写神,如对林黛玉“眉”“心”的描写就写出了她多愁善感、敏感多疑、聪明颖悟的“神”。 B . 材料二运用了对比论证、举例论证,通过典型的事例将工笔细描与简笔速写两种塑造人物的方式进行对比阐述,使文章的论述有理有据,令人信服。 C . 材料二论述了《红楼梦》塑造人物的多种方式,虽然塑造方式不同,但是塑造出的人物性格却很鲜明,甚至无关紧要的人物轮廓也很清晰。 D . 材料三中的人物性格对照原则有性格外部对照和性格内部对照方式两种,作者以袭人和晴雯之间的各有不同、相互映衬,论证了次要人物的塑造成功需要来自外部的对照和比较。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这是《红楼梦》第三回中林黛玉眼里王熙凤的出场定型。 B . 《红楼梦》中两首《西江月》,概括了宝玉的性格特点,一出场就给我留下一个不仅蔑视世俗、不慕功名利禄,还徒有英俊的外貌、不学无术的总体印象。 C . 相较于《红楼梦》式的对照方式,中国戏剧中常用的脸谱化对照方式,是单一化性格之间的外部对照。 D . 《鸿门宴》中项羽的英勇霸气与天真轻信、刘邦的能屈能伸与虛情假意、范增的干练精明与心浮气躁是一种高级的对照方式。
    4. (4) 材料三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
    5. (5) 蒋勋先生评价《红楼梦》时谈到,这些人物都是“正邪两赋”之人,没有截然的好,也没有截然的坏,所以不必苛求,这和材料中的观点不谋而合。请从《红楼梦》中任选一个人物,结合人物言行事迹,阐述这种《红楼梦》式性格对照。
  • 2. (2021高三上·潍坊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侯发山

    日头爬到半空中了,老党还没走到目的地。这条路天天走,虽是沙漠,已经被他硬实实踩出一条路。其实,已经不能算是沙漠了,放眼望去,都是蓬蓬勃勃的沙棘,这些可都是老党几代人的杰作。汗水从老党的头上往下流,漫过黑红的脸庞,汇集到脖子那儿往下淌,被溻湿的衣服更像是一幅地图,花花搭搭的。老党喜欢这样的天气,因为沙棘喜欢阳光,有了阳光它才能生长。

    走了十几里,老党还没有走到目的地——他今天是去种植沙棘的,一年三百六十天,都是围绕沙棘转圈的,不是种植就是维护。经过父辈的实践,知道沙棘最适合在沙漠上生长,耐干旱、贫瘠、寒冷和炎热,再没有植物能比得过沙棘了。路途越远,老党反而心里越高兴,说明他们种的沙棘越多。老党走得气喘吁吁,拄着䦆头休息了一下。咳,老了,过去哪有途中歇息的?老党不知怎么就想到了儿子,想到儿子老党心里就一沉。

    昨天,在城里打工的儿子回来了。父子俩就儿子的去留谈了大半夜。

    “爹……”

    “别叫爹,我是乡长!”儿子刚开口,老党就黑着脸打断了儿子的话。

    儿子忍不住笑了:“乡长,咱这个乡有多少人口,不就你一个人吗?!”

    “放屁!你的户口在这里,就是这里的百姓,你、你还是副乡长呢,一点觉悟都没有。”老党说得没错,他的乡长,还有儿子的副乡长,都是县上任命的。老伴死前,也是乡干部呢。

    “爹,不,乡长,您这样做有意义吗?”

    “龟孙,意义比天大。这里是边境,有人居住,就说明这里还是中国的土地。沙棘种到哪儿,就说明哪儿是中国的地盘,任何国家别想侵占!”

    儿子晃了晃手里的书本:“乡长,沙棘……”

    老党打断儿子的话,说:“咱国家的边境线长,有的地方以牧代巡,咱这里兔子都不过夜,养啥都不行,只能种沙棘!”

    儿子索性不再说话,似乎藏着满腹的心思。

    临睡前,老党气呼呼地说:“你要明天敢走,就不是我的儿子。”

    儿子痞着脸说:“是不是您说了不算。”

    天还没亮,老党发觉儿子的被窝已经空荡荡的。儿大不由爷,翅膀硬了就要飞出去,老党能有什么办法?

    老党叹了口气,把左肩上的䦆头换到了右肩。不去想这糟心事,还是欣赏欣赏眼前的沙棘吧。看着沙棘,老党的气就消了,眼里满是怜爱,满是欢喜。金黄色的叶片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果子有的桔红,有的橙黄,虽然比鹌鹑蛋还要小,不到成熟的季节,已经散发出淡淡的香味。这些沙棘仿佛知道老党的心思,随着风势,挤挤扛扛地摇摆着,仿佛在说:老党,别生气,儿子走了,不是还有我们吗。我们都是您的子女,我们都是这个乡的子民。

    老党呢,似乎也听到了沙棘的心声,浑身充满了力量。他畅出一口气,迈开大步往前走。

    忽然,老党的眼睛变直了——昨天他种植沙棘的地方有个晃动的身影!他心里一紧,揉了揉眼睛,原来是儿子!儿子在挖树坑。儿子光着膀子,衣服都没穿。

    老党像吃了根冰棍,心里凉爽极了。他像个孩子似的跑了过去。

    “儿子,不走了?”

    儿子狡黠地眨巴了两下眼睛,说:“乡长,谁说要走了?”

    “……”老党欲言又止,心里隐隐有一丝愧疚,觉得自己误会了儿子。

    儿子说:“乡长,我查了资料,知道沙棘为药食同源植物,沙棘果实中维生素C含量高,素有维生素C之王的美称,入药具有止咳化痰、健胃消食、活血散瘀之功效。沙棘的根、茎、叶、花、果,特别是沙棘果实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生物活性物质,除了食品、医药,还广泛应用于轻工、航天、农牧鱼业等领域……”

    “真的?”老党两眼一亮,继续说道,“儿子,你是说,沙棘不但能防风固沙,还能帮助咱们乡脱贫?”

    儿子点点头,甩了一把脸上的汗水,说:“除此之外,乡长,还有大用处哩。”

    大用处?老党给说糊涂了。

    儿子说:“乡长,沙棘赶走了沙漠,人会越来越多,家会越来越好……”

    “傻孩子,这样会晒脱皮的。”老党拿起挂在沙棘上的衣服披在儿子身上,心疼地说。

    “乡长……”

    “龟儿子,别乡长乡长了,我是你爹!”老党上前抱住了儿子,眼里的泪欢快地流了出来。

    远远望去,老党父子两个已经与沙棘林融为一体,好像他们也成了沙棘。

    (选自《芒种》2020年第9期)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首段先以“沙漠”一词点明了老党的工作环境,随后对其外貌和心理进行了细腻刻画,最后宕开笔触,转向了“有了阳光才能生长”的沙棘。 B . 从“别叫爹,我是乡长!”到“龟儿子,别乡长乡长了,我是你爹!”,语言称呼的变换,折射出老党对儿子从气恼、不满到欣喜、感动的情感变化。 C . 小说多用伏笔,如“儿子晃了晃手里的书本”“似乎藏着满腹的心思”为下文儿子介绍沙棘的“大用处”,决定留下来守边、治沙、扶贫埋下伏笔。 D . 小说通过描写老党父子两代种沙棘守家护边的故事,表现了老干部的默默坚守、无怨无悔,展现了年轻人的创新活跃、开拓进取。
    2. (2)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以沙棘为线索,贯穿全文,结构清晰;以“家”为标题,以小见大,升华主旨,表现了戍疆干部代代相承的奉献精神和对祖国深沉的爱。 B . 小说语言含蓄蕴藉、清新隽永,故事主要以人物对话的形式展开,使得故事情节紧凑集中,体现了小说的艺术张力。 C . 小说选材精妙,以一当十,如作为防沙治沙植物的“沙棘”又具观赏性还能助力脱贫创收,主要人物则隐寓作为共产党员的一对党氏父子。 D . 小说《家》是发生在差不多一天时间里的故事,节奏紧凑、时间集中;所选事件十分典型、有力,着重突出了人物的优秀品质。
    3. (3) 赏析文章中的划线句子。
    4. (4) 小说最后一段意味深长,请结合作品分析其艺术效果。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 3. (2021高三上·潍坊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周顗,字伯仁,安东将军浚之子也。少有重名,神彩秀彻,虽时辈亲狎,莫能媟也。广陵戴若思东南之美,举秀才 , 入洛,素闻顗名,往候之,终坐而出,不敢显其才辩。州郡辟命皆不就。弱冠,袭父爵武城侯,拜秘书郎,累迁尚书吏部郎。

    元帝初镇江左,请为军谘祭酒,出为宁远将军、荆州刺史、领护南蛮校尉、假节。大兴初,更拜太子少傅,尚书如故。顗上疏让曰:“臣退自循省学不通一经智不效一官止足良难未能守分遂忝显任名位过量”帝不许。帝宴群公于西堂,酒酣,从容曰:“今日名臣共集,何如尧舜时邪?”顗因醉厉声曰:“今虽同人主,何得复比圣世!”帝大怒而起,手诏付廷尉,将加戮,累日方赦之。顷之,以醉酒为有司所纠,帝亮其情,亦未加黜责。

    顗性宽裕而友爱,弟嵩尝因酒瞋目谓顗曰:“君才不及弟,何乃横得重名!”以所燃蜡烛投之。顗神色无忤,徐曰:“阿奴火攻,固出下策耳。”王导甚重之,尝枕顗膝而指其腹曰:“此中何所有也?”答曰:“此中空洞无物,然足容卿辈数百人。”导亦不以为忤。又于导坐傲然啸咏,导云:“卿欲希嵇、阮邪?”顗曰:“何敢近舍明公,远希嵇、阮。”

    及王敦构逆,王师败绩,顗奉诏诣敦,敦曰:“伯仁,卿负我!”顗曰:“公戎车犯顺,下官亲率六军,不能其事,使王旅奔败,以此负公。”敦惮其辞正,不知所答。护军长史郝嘏等劝顗避敦,顗曰:“吾备位大臣,朝廷丧败,宁可复草间求活,外投胡越邪!”俄而与戴若思俱被收,路经太庙 , 顗大言曰:“贼臣王敦倾覆社稷,枉杀忠臣,神祇有灵,当速杀敦。”语未终,收人以戟伤其口,血流至踵,颜色不变,容止自若 , 观者皆为流涕。遂于石头南门外石上被害,时年五十四。敦使缪坦籍顗家,收得素簏数枚,盛故絮而已,酒五甕,米数石,在位者服其清约。

    初,敦之举兵也,刘隗劝帝尽除诸王,司空导率群从诣阙请罪,值顗将入,导呼顗谓曰:“伯仁,以百口累卿!”顗直入不顾。既见帝,言导忠诚,申救甚至,帝纳其言。顗喜饮酒,致醉而出。导犹在门,又呼顗。顗不与言,顾左右曰:“今年杀诸贼奴,取金印如斗大系肘。”既出,又上表明导,言甚切至。导不知救己,而甚衔之。敦既得志,问导曰:“周顗、戴若思南北之望,当登三司,无所疑也。”导不答。又曰:“若不三司,便应令仆射邪?”又不答。敦曰:“若不尔,正当诛尔。”导又无言。导后料检中书故事,见顗表救己,殷勤款至。导执表流涕,悲不自胜,告其诸子曰:“吾虽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幽冥之中,负此良友!”

    选自《晋书·卷六十九》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臣退/自循省学/不通一经/智不效一官/止足良难/未能守分/遂忝显任/名位过量/ B . 臣退自循省/学不通一经/智不效一官/止足良难/未能守分/遂忝显/任名位/过量/ C . 臣退/自循省学/不通一经/智不效/一官止足/良难未能守分/遂忝显任/名位过量/ D . 臣退自循省/学不通一经/智不效一官/止足良难/未能守分/遂忝显任/名位过量/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秀才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吏的科目,亦作为学校生员的专称,此处为选拨官吏的科目。 B . 胡越,泛指北方和南方的各民族,胡在北,越在南,也可分别称蛮和夷。 C . 太庙,古代皇帝的宗庙,本只供奉皇帝先祖,后来在皇帝批准下也可供奉皇后和功臣。 D . 石头,指石头城,即南京。南京的别称还有金陵、建业、建康、白下、越城等。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周顗才华横溢,但无心仕途。州郡任命一律辞不赴任,后元帝征拜尚书,仍上书极力推辞,固请未许。 B . 周顗不拘礼节,狂傲不羁。他嗜好饮酒,常酒后妄言,揶揄王导,訾议皇帝,因而屡遭劾奏。 C . 周顗宽容敦厚,清廉俭朴。弟弟对他出言不逊且以燃烛掷之,他不以为意;王敦査没家产,竟无长物。 D . 周顗凝正耿直,守节秉义。同辈狎儿不轻慢待之;王敦谋逆,严辞以抗,生命临危,容止不改。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公戎车犯顺,下官亲率六军,不能其事,使王旅奔败,以此负公。

      ②语未终,收人以戟伤其口,血流至踵,颜色不变,容止自若。

    5. (5) 文末王导悲不自胜,说:“幽冥之中,负此良友。”王导为什么这样说?
  • 4. (2021高三上·潍坊开学考)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问题。

    春夕酒醒

    皮日休

    四弦才罢醉蛮奴,酃醁馀香在翠炉。

    夜半醒来红蜡短,一枝寒泪作珊瑚。

    和袭美春夕酒醒

    陆龟蒙

    几年无事傍江湖,醉倒黄公旧酒垆。

    觉后不知明月上,满身花影倩人扶。

    【注释】①皮日休:字袭美,与陆龟蒙均为晚唐诗人,二人齐名,人称“皮陆”。②酃醁(línɡ lù):美酒名。湘东酃县有酃水,因以水为酒名,据说唐初宰相魏徵善治酒,名曰“酃醁”。

    1. (1) 下列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宋人洪迈曾说:“古人酬和诗,必答其来意。”两首诗都写醉酒醒来,表现了酬和诗对同一话题的相应关切的特点。 B . 两首诗都从叙述饮酒而醉的情形写起,但一个弦歌欢腾,一个悠闲恬适;一个耽于官场的欢快,一个乐在江湖的逍遥。 C . 两首诗均以醉酒写起,既而写酒醒所见,以景物描写作结,将记叙、描写和抒情有机融合,将简单的一次“春夕酒醒”经历翻出新的境界,可谓“醉翁之意不在酒”。 D . 两首诗语言通俗,但表现力极强,“夜半醒来”“几年无事”用语平易,而“残烛流泪”比作珊瑚,形神毕肖,“明月”“花影”交织错落,情趣盎然。
    2. (2) 请结合全诗谈谈两首诗在表达感情方面有何异同。
  • 5. (2021高三上·潍坊开学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杜甫善于通过营造意境来表达感情,《蜀相》中诗人借写景来反向衬托哀情的两句诗是:
    2. (2) 陶渊明性本爱丘山,《归去来兮辞》中写诗人在大自然幽深的山谷、崎岖的山丘中享受无限乐趣的两句诗是:
    3. (3) 黄庭坚的《登快阁》诗中巧用典故,其中 两句句句用典,慨叹世无知己,表达自己兀傲不群的人格。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6. (2021高三上·潍坊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今年4月以来,原本栖息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养子保护区的15头亚洲野生象从栖息地出发,一路往北迁移,最远行至昆明市晋宁区。8月8日晚,象群安全渡过元江干流,从元江北岸返回南岸。目前象群在(   )范围内,总体情况平稳,云南北移亚洲象群安全(   )工作省级指挥部将继续科学引导,全力保障象群安全,帮助其尽快回归原栖息地。

    亚洲象群北移的过程,不仅穿路过桥,而且翻山越岭,进入乡村田地,甚至逼近城市,逐渐成为全球关心的焦点,各路媒体追踪的明星。它们无意中演绎了一出动物迁移的自然纪录片,在人类现代科技无干扰的监视下留下了珍贵影像。在其原生态的演绎中,既有集体的(   ),也有失群的(   ),还有小象天真顽皮的情节以及大象母子情深的感动。

    云南并非中国最富裕的省份,却在保护亚洲象方面提供了教科书式的范本。当全世界在欣赏这部亚洲象北移佳话时,云南的秀丽山川、美丽乡村和城市风光也为世界所知。这真的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丽图景。经过近4个月的努力,北移1300多公里的亚洲象在柔性干预下终于迷途知返”,渡过元江干流,开始南返。回家的路依然漫长,但美丽佳话不朽……

    1. (1) 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监控    防范    风餐露宿    顾影自怜 B . 监测    防范    跋山涉水    形单影只 C . 监测    防御    风餐露宿    形单影只 D . 监控    防御    跋山涉水    顾影自怜
    2. (2) 下列各句中的引号,与文中加点句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 . 过去拉洋车的,逢转弯处都高叫一声“东去!”“西去!”,以防碰着行人。 B . 日本法西斯实行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杀害了许多无辜群众。 C . 我们部队拯救日本小姑娘的故事,是激烈的战火中一个很有意义的“插曲”。 D . 体育已从原来“偏竞技”和“为国争光”,扩展到了现在的“为老百姓服务”。
    3. (3) 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
  • 7. (2021高三上·潍坊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①________。有一种草可以轻轻拔起,而且散发一种芳香。有一种叫做咸草的,株矮、茎红,顽固地盘锚在一起,但根柢很浅,一动手就可以除掉。还有一种无名草,无叶无花,在黑暗的地下蔓延一两丈远,人们不知道,此草专以谷物蔬菜为敌。最麻烦的是爬地虎,开着单瓣的、菊黄的花朵,楚楚可怜,蔓延又蔓延,线一般的蔓子,用手一拽就断了。留下残根,寸把长的根子,不过十日就发成一片草。用铁锹深深地掘起, ②_______ ,不如此就难以消灭它。

    我侪活在世上,时常碰到这种草。除草要趁朝露未晞之时,被露水催醒的草儿迎着镰刀嚓嚓而倒。为了一举消灭这种草,可以使用俗称“大砍刀”的长柄大铲镰;顺着一段嚓嚓砍去。梅雨季节,草沾在镰锋上,要是临近立夏,一小时就干枯了。 ③_______ ,只要用心,还是可以制伏的。最可怕的是秋草。生长期短的秋草,种子散落、发芽,小小的就能开花、结籽。那种速度,从草花的角度看就像泪珠。然而,一有疏忽就落籽入地。一旦草籽落地,就很难清除。在田地里走走,有时可以看到土地整齐的耕地,杂草茂密,庄稼不多。去年秋,因为不幸生病,家中田地上的秋草未能铲除。

    1. (1) 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 (2)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楚楚可怜的爬地虎最麻烦,开着单瓣的、菊黄的花朵,,不断蔓延,线一般的蔓子,用手一拽就断了。留下的残根,不过十日就发成一片草。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原文与改后哪个表达效果更好?
四、写作(60分)
  • 8. (2021高三上·潍坊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⒈ 8月8日,刚刚结束的第32届东京奥运会上,33岁乒乓老将马龙,夺得男单金牌,成为奥运历史上第一个乒乓球男单连冠的运动员,书写了人生的另一篇章。27岁的游泳队队员汪顺奋力拼搏三届奥运会,终于实现金牌突破,创造了属于自己的辉煌时刻。平均年龄25岁的中国赛艇队为中国赛艇队时隔13年再次拿下金牌。苏炳添在男子百米比赛中打破亚洲纪录,大幅提高中国短跑竞技水平,挺进决赛,展现了中国速度,成为第一个冲进10秒大关的黄种人。

        ⒉ 中国跳水梦之队新面孔层出不穷,年仅14岁的全红婵在女子单人10m跳台的比赛中以5跳三个满分的骄人成绩夺得冠军,一跳成名,给全世界留下一个大大的惊叹号,也给后来的跳水运动员树立了一个更高的标杆。一大批00后,像陈芋汐、王宗源、管晨辰、唐茜靖、孙颖莎都走上了领奖台,向我们展示了中国的新生力量。

        ⒊ 1895年,亨利·马丁·迪东在他创办的体育学校确立下“更快、更高、更强”的校训,“更快、更高、更强”也成为奥林匹克的格言。多年来,奥运健儿不断拼搏,向着这样的目标前进。

        ⒋ 8月8日晚,东京奥运会顺利闭幕,而无论我们的日常生活还是我们这个世界,也将一如既往地“前进”。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何思考,请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