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地理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备战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11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更新时间:2021-10-21 浏览次数:90 类型:一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2021高二上·惠州月考) 杏仁桉是世界上最高的树种,主要生长在澳大利亚草原上,其经济价值很高。杏仁桉树干很少枝杈,只有顶端才生长出枝叶且叶片侧面朝上。杏仁桉因吸水能力强,被誉为“抽水机”,在热带湿润地区,又称为“防疟(疟疾)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杏仁桉叶片侧面朝上的主要原因是(   )
      A . 减少水分蒸发 B . 滞留更多雨水 C . 增大与阳光的接触面 D . 减少地面投影面积
    2. (2) 杏仁桉在一些热带沼泽地区颇受欢迎,主要是可以(   )
      A . 大量吸收沼泽水分 B . 增加地下水 C . 建造房屋 D . 增加木材
    3. (3) 在热带地区杏仁桉又被称为“防疟树”的原因是(   )
      A . 杏仁桉提取的物质可治疗疟疾 B . 改善环境温度,抑制蚊虫繁殖 C . 降低土壤湿度,减少蚊虫滋生 D . 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体抵抗力
  • 2. (2021高三上·焦作开学考) 黑鸢是一种中型猛禽,以鱼为食,共有7个亚种。黑鸢欧洲亚种在欧洲繁殖,主要在埃塞俄比亚和萨赫勒地区(非洲北部撒哈拉沙漠和中部苏丹草原地区之间的一条长度超过3800千米的地带)越冬,近年来也出现在西西里岛、希腊、土耳其和以色列越冬,并且在土耳其和以色列越冬的黑鸢数量呈上升趋势。黑鸢迁徙倾向于白天飞行。和春季相比,秋季迁徙路径更短,迁徙速度也更快。图中示意黑鸢欧洲种群的春季迁徙路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黑鸢越冬地变化趋势的主要成因是(   )
      A . 地中海沿岸灌溉农业发展 B . 萨赫勒地区荒漠化加剧 C . 以色列等国城市绿地增加 D . 全球气候变暖
    2. (2) 黑鸢到达西西里岛后,路径5和路径3、4迁徙数量差异显著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 上升气流的强弱 B . 盛行风风向 C . 迁徙距离的长短 D . 下垫面干扰状况
    3. (3) 与春季相比,黑鸢秋季迁徙距离更短、迁飞速度更快的主要原因是(   )
      A . 规避秋季降温较快的侵袭 B . 鸟群平均身体素质更好 C . 抢占有限的越冬湿地资源 D . 沿途食物资源较为缺乏
  • 3. (2021高三上·唐山开学考) 我国境内的野生亚洲象多栖居在云南西双版纳的自然保护区内。2020年初,10多头野生亚洲象离开原来生活的自然保护区一路北上,迁移路线与人类活动区域高度重叠,图为云南省热量带分布及此次野生亚洲象的部分迁移路线示意。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 (1) 此次野生亚洲象群迁移路线与人类活动区域高度重叠,表明象群是为了(   )
      A . 加快迁移速度 B . 获取食物和水源 C . 扩大种群规模 D . 辨别和确定方向
    2. (2) 若无人为因素干扰,这群野生亚洲象最不可能迁移到云南的(   )
      A . 西北部 B . 东北部 C . 西南部 D . 东南部
  • 4. (2021高三上·大庆开学考) 火灾给森林生态系统带来较大影响,尤其是频繁及重度的森林大火,会对高纬度地区的不同植被类型和群落、土壤环境等产生深刻的影响,低等植物可在短时间内率先恢复。下图示意阿拉斯加的黑云杉林区1971年重度火烧后植被覆盖度变化,植被覆盖度指植被(包括叶、茎、枝)在地面的垂直投影面积占总面积的百分比。据此完成问题。

    1. (1) 长期来看,火烧对该区土壤的影响是(   )
      A . 温度升高 B . 有机质减少 C . 碳储量增加 D . 淋溶作用增强
    2. (2) 该区森林大火后植被的恢复顺序依次是(   )
      A . 苔藓、草本植物、灌木、黑云杉 B . 苔藓、草本植物、黑云杉、灌木 C . 草本植物、苔藓、黑云杉、灌木 D . 草本植物、苔藓、灌木、黑云杉
    3. (3) 1980—2004年该区草本植物植被覆盖度相比之前下降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 . 热量减少 B . 土壤肥力下降 C . 苔藓植被覆盖度提高 D . 黑云杉植被覆盖度提高
  • 5. (2021高二下·靖远期末) 金沙江河谷位于滇西北高原,呈南北走向,河谷切割较深,四周为高大的山体,植被以干热河谷灌丛和稀树灌木草丛为主。该河谷地区人口稀少,住户多散居,主要从事农耕活动。下图为该河谷中段地区大气碳(CO2)含量与气温日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由图可知,该河谷地区大气碳(CO2)与气温的关系是(   )
      A . 随着气温的升高而增大 B . 随着气温的升高而减少 C . 随着气温的升高先增后减 D . 随着气温的升高先减后增
    2. (2) 12时,该河谷地区大气碳(CO2)处于低谷的主要原因是(   )

      ①大气对流运动强烈②人类农耕活动少③盛行下沉气流④植物光合作用强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 6. (2021高二下·湖北期末)     森林巨大的水文生态作用,早已为国外的大量观测与研究所证实。森林郁闭度是指林地内树冠的垂直投影面积与林地面积之比。森林对降雪的截留作用主要受郁闭度和林分因子(树高、胸径、林龄、密度等)的影响,积雪融化速度主要与气温、降水和风速有关,不同林型内有较大差异。下图示意小兴安岭林区条件相近的某区域不同森林类型积雪—融雪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与林内空地相比较,3月15日前林外积雪厚的原因最可能是(   )
      A . 林外风速较小 B . 林外降雪较多 C . 林内气温较高 D . 林外郁闭度小
    2. (2) 与云冷杉常绿原始林相比,落叶松人工林内的融雪速度及原因是(   )
      A . 快,风速较大 B . 先快后慢,气温先高后低 C . 慢,太阳辐射较弱 D . 先慢后快,降水量增多
    3. (3) 云冷杉常绿原始林的水文生态效益更高,主要是由于(   )

      ①春季融雪量增加  ②融雪速度降低  ③融雪时长缩短  ④河流汛期滞后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7. (2021高二下·深圳期末) 植被是反映自然环境的一面镜子。下图是某河流湿地中高大常绿树木生长情况,据此完成问题。

    1. (1) 影响图中树大根系伸展方向的主要因素是(   )
      A . 盛行风 B . 海浪 C . 潮汐 D . 流水
    2. (2) 该植物景观最可能出现在(   )
      A . 湄公河 B . 伏尔加河 C . 尼罗河 D . 莱茵河
  • 8. (2021高二下·深圳期末) 植被是反映自然环境的一面镜子。图是吴河流湿地中高大常绿树木生长情况。据此完成问题。

    1. (1) 影响图中树木根系伸展方向的主要因素是(    )
      A . 盛行风 B . 海浪 C . 潮汐 D . 流水
    2. (2) 该植物景观最可能出现在(    )
      A . 湄公河 B . 伏尔加河 C . 尼罗河 D . 莱茵河
  • 9. (2021高一下·宿迁期末) 流石滩是位于雪线之下、高山草甸之上的过渡地带,是高山地区独特的生态系统。通常指海拔4000米以上的砾石、沙石在平坦地带堆积而成的地貌。图为流石滩地貌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下列四地中最可能分布流石滩是(   )
      A . 南岭北坡 B . 天山北坡 C . 秦岭南坡 D . 长白山区
    2. (2) 该地修建道路需要预防的自然灾害主要是(   )
      A . 旱灾 B . 台风 C . 滑坡 D . 沙尘暴
    3. (3) 关于流石滩上植被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 叶片宽大,可保温抗旱 B . 根系发达,可抵御强风 C . 植株高大,可防风保暖 D . 花色艳丽,适应温暖环境
  • 10. (2020高三上·黄山月考) 径流深为径流总量和流域面积之比,径流深分为地表径流深和地下径流深。下图示意我国西南地区某小流域多年平均月降水量与径流深,该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约1334mm,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约920mm,地表和地下多年平均径流深合计约为757mm。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该流域5月降水量较4月明显增加,而径流深增加缓慢,下列说法与此相关的是(   )
      A . 流域内植被茂盛,水流汇聚速度慢 B . 3~4月地表较为干燥 C . 3~4月地下溶孔裂隙处于饱和状态 D . 4~5月农业用水较少
    2. (2) 若不考虑人为因素,下列有关该流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有流域外地表径流汇入 B . 该流域水资源总量减少 C . 有流域外地下径流汇入 D . 流域内地表水下渗严重
二、综合题
  • 11. (2021高二下·金台期中) 读我国东部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图中湖面海拔480米,完成下列小题。

    1. (1) 若不考虑植被状况,图中河流含沙量最小的河段,甲、乙、丙、丁四地中能欣赏到湖光水色的是
    2. (2) 游客想随时知道所处的确切地理位置,宜采用技术。
    3. (3) ①点海拔,描述该地区地形特点
  • 12. (2021高二下·兰州期中) 下图为我国华北地区某区域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试判断图中河流的流向并说明判断依据。
    2. (2) 图中规划中的铁路在甲、乙、丙、丁四处的布局是否合理?任选两处,并说明合理与否的理由。
    3. (3) 某学校地理学习小组在该区域进行野外考察,发现①地的植被比②地的要茂密高大,其原因可能是什么?
    4. (4) 该地理学习小组计划晚上在③地露营。请分析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 13.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 (1) 将合适的字母填入图中空格内(每项限用一次)。

      A.土地肥力下降        

      B.洪水灾害增多

      C.河道淤塞加快        

      D.水土流失加剧

    2. (2) 一个区域的自然资源是一个,一种资源的变化,将使其他资源及其环境发生变化。图中内容表明,生物资源的破坏会危及资源和资源。
    3. (3) 1998年长江洪水并未达到历史上最大流量,却创下多项洪涝灾害的历史纪录。结合所学知识,试分析其人为原因。

      上游

      中游

      下游。 

    4. (4) 据以上分析,你认为人类在利用资源时需注意什么问题?
  • 14. (2021高二下·扬州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阿塔卡马沙漠位于南美洲西海岸中部,被称为世界的“干极”。这一地区及周边有白雪皑皑的火山、晶莹剔透的蓝色咸水湖、鲜红艳丽的岩石峡谷、炽热的天然间歇泉。每5至7年这里就会出现被称为“沙漠花田”(大雨后大量鲜花盛开)的奇特景象,一般认为是厄尔尼诺现象所致。

    材料二 阿塔卡马沙漠南缘有个叫丘贡戈的海边渔村;几十年前这里的人一年也难洗一次澡,而现在他们不仅可以天天洗澡,还可以养花种菜。这都得益于立在山头的巨大的塑料网,来自太平洋的浓雾在网上凝结咸水,解决了长期困扰村民的用水问题。

    材料三 2016年11月22日,我国国家天文台和智利签订协议,合作建设文特峰天文观测基地,该基地位于智利阿塔卡玛沙漠边缘中,其海拔2900米。图为南美洲局部区域、阿塔卡马沙漠及文特峰天文观测站位置示意图。

    1. (1)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阿塔卡马沙漠被称为世界“干极”的原因。 
    2. (2) 运用整体性原理说明材料一中阿塔卡马沙漠及周边地区景观的成因。
    3. (3) 结合材料一分析,阿塔卡玛沙漠出现“沙漠花田”奇景的原因。
    4. (4) 分析说明材料二中丘贡戈村“捕雾取水”取得成功的地理原因。 
    5. (5) 分析文特峰天文观测的有利条件。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