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电建学校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

更新时间:2021-11-15 浏览次数:50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
  • 1. (2021·海南) 2021年5月29日,搭载天舟二号货运飞船的长征七号遥三运载火箭在文昌成功发射。下列操作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 火箭转运 B . 总装调试 C . 燃料注入 D . 点火发射
  • 2. 下列图片中不属于化学对人类贡献的是(   )
    A . 合成新冠灭活疫苗 B . 改良水稻品种用于农业 C . 生产化肥用于农业 D . 研制生物煤油用于航空
  • 3. (2019九上·北京期中) PM2.5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之一,下列做法不会增加空气中的PM2.5的是(  )
    A . 焚烧秸秆    B . 燃放鞭炮    C . 工厂排放烟尘    D . 植树造林
  • 4. 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 葡萄糖 B . 食用醋 C . 加碘盐 D . 矿泉水
  • 5. 生产生活中常用氮气作保护气,主要是因为氮气(   )
    A . 无色无味 B . 密度与空气接近 C . 化学性质不活泼 D . 空气中含量高
  • 6. 下图所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 加热液体 B . 取用固体粉末 C . 量取9.5mL液体 D . 将滴管横放在桌面上
  • 7. 下列关于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用小刀切割蜡烛,以研究石蜡的硬度 B . 将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约1秒后取出,以研究火柴梗能否燃烧 C . 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以研究白烟能否燃烧 D . 将石蜡放入水中,研究石蜡的密度,以及能否溶于水
  • 8. 根据如图所示的粒子结构示意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是稀有气体原子 B . 乙具有相对稳定结构 C . 丙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1个电子 D . 乙、丁的化学性质相似
  • 9. (2018·崇仁模拟) 我国著名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青莲教授主持测定了铟、铱、锑、铕等几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新值,其中他测定核电荷数为63的铕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为15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铕元素的原子中子数为63 B . 铕元素的原子质子数为63 C . 铕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152 D . 铕元素的原子的质量为152g
  • 10. 下列行为中,不符合实验室安全规则的是(   )
    A . 把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套上、取下 B . 为了避免中毒,不得品尝化学药品 C . 实验开始前检查仪器、药品是否齐全 D . 实验结束后,剩余药品要倒入下水道
  • 11. 下列关于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A . 衣柜中的“樟脑球”过一段时间会变小甚至消失——分子在不断运动 B . 温度计内汞柱液面上升——汞原子体积变大 C . 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很小 D . 氢气和液氢都能做燃料——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 12. 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反应前后共涉及4种分子 B . 甲表示的是混合物 C . 反应过程中分子和原子均发生了分解 D .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二、填空题
  • 13. 下列描述属于物理变化的是(填字母,下同),属于化学变化的是,属于物理性质的是,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胆矾是蓝色的块状固体

    B.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铁锈

    C.碱式碳酸铜受热会分解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

    D.氧化铜是一种黑色固体

    E.冰受热后熔化为液态的水

    F.石墨能导电

  • 14. 根据空气的成分填空:
    1. (1) 小白鼠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可存活一段时间,说明空气中含有
    2. (2) 夏天,盛放冰棒的杯子外壁上附有一层水珠,说明空气中含有
    3. (3) 常用于制造霓虹灯的一类气体总称为
  • 15. 现有下列仪器,请据图回答问题。

    1. (1) 燃烧镁条时,用来夹持的仪器是(填仪器名称)。
    2. (2) 可用作较大量试剂的反应容器是(填字母)。
    3. (3) F中胶头滴管使用后,(填“需要”或“不需要”)清洗。
  • 16. 下列是化学实验中常见的基本操作。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图①中,倾倒液体药品的操作有误,正确的操作是
    2. (2) 如图②所示,可能造成的后果是
    3. (3) 如图③所示,如果试管内壁附有不易洗掉的物质时,一般先用刷洗,洗净后倒放在试管架上晾干。
    4. (4) 闻气味时,不要直接凑到试剂瓶口,应该采用的操作方式是
  • 17. 在宏观、微观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重要思维方式。
    1. (1) 如图为构成物质的粒子之间的关系。

      ①图中字母a代表,字母b代表

      ②在铁、氧气、硫酸铜三种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是

    2. (2) 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请回答:

      ①若m=12,当n=时,该粒子是原子。

      ②若m-n<10,则该粒子是一个(填“原子”、“阳离子”或“阴离子”)。

三、综合题
  • 18. 用下列实验研究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成分。

    1. (1) 实验1能证明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比空气中低的现象是
    2. (2) 实验2能证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气中高。

      步骤Ⅰ:从导管口(填“a”或“b”)连续吹气10秒,观察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步骤Ⅱ:另取相同装置和药品,从导管口(补全实验操作),未观察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 19. 如图1所示是某同学改进教材中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装置,在由两个注射器组成的密闭系统中留有30mL空气,给装有细铜丝的玻璃管加热,同时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

    1. (1) 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2. (2) 在实验加热过程中,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的目的是
    3. (3) 该改进实验的优点是(写一个)。
    4. (4) 如果密闭装置中的氧气完全反应,则最终测得剩余气体的体积约为mL。而实验中小强测得反应后注射器内气体总体积为26mL,造成该实验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填序号)。

      ①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的次数太少②读数时没有冷却到室温

      ③加入铜丝量太少④加入铜丝量太多

    5. (5) 用 表示氧原子, 表示氮原子,若其它成分忽略不计,图2中可表示空气微观模型的是(填字母)。
  • 20. 为探究分子的性质,某同学设计了以下三种实验方案,请回答有关问题。已知酚酞溶液遇氨水显红色,氨气有刺激性气味。

    1. (1) (方案一)如图1

      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2. (2) 该方案的不足之处是(写出一点即可)。
    3. (3) (方案二)如图2、图3

      瓶内小纸花是用白色滤纸折叠而成用细线固定在无色透明塑料瓶中,小纸花上都均匀喷有酚酞溶液,按照图4的操作分别用注射器向图2和图3的塑料瓶中同时注入浓氨水,然后将针孔处密封,再迅速将两个塑料瓶分别同时放入等体积的冷水和45℃的热水中。

      观察到的现象是,由此得出的结论:温度越(填“高”或“低”),分子运动得越快。

    4. (4) 图2图3采用对照实验的方法,变量只有一个,被控制的量有多个,以下被控制的量设计合理的有___________(填字母)。
      A . 滴加浓氨水的量相同 B . 塑料瓶大小相同 C . 纸花相同 D . 温度相同

      (方案三)如图5、图6

      如图5和图6所示,用甲、乙两支大小相同的注射器,分别吸取等体积的空气和水,用手指顶住注射器末端的小孔,用相同大小的力,将栓塞慢慢推入。

    5. (5) 容易被压缩的注射器是(填“甲”或“乙”)。
    6. (6) 通过对比上述两个实验,可以得出:在相同条件下,空气的微粒间的间隔比水的(填“大”或“小”)。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