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甘肃省兰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阶段性检测(...

更新时间:2021-11-29 浏览次数:53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
二、论述类文本阅读
  • 6. (2021高二上·兰州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由于新技术在实践应用中没有得到相适宜的引导和规范,导致新的新闻失范问题出现。反思人与工具、技术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我们探讨如何在新闻活动中正确看待算法以及合理规范地运用算法,使之服务于新闻传播的需要。在算法新闻中,人机之间的关系得到合理的设计,将有益于积极的新闻产品的生产和传播,当前,已经形成这样一种认识,“人机协同”将会是未来新闻生产的重要模式。同样,它也应该是算法新闻伦理构建中最重要的内容。

    马歇尔·麦克卢汉认为:“任何发明或技术都是人体的延伸或自我截除。这样一种延伸还要求其他的器官和其他的延伸产生新的比率、求新的平衡。”近年来,业界对“人机协同”理论的讨论就是在谋求这种“新的平衡”。

    “人机协同”,就是人与智能机器的交互协作。在人机协同中,人是智能的总开关,人居于统摄地位,从伦理层面来看,“人机协同”是对人与技术之间和谐统一和平衡状态的表述,人能够遵循人类道德规范的标准,合理、规范地利用技术来为人类社会服务,体现了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统一。

    未来新闻生产的方向,是人机协同的模式。首先,新闻算法的设计体现并符合新闻专业主义的价值观,真实、全面、客观、公正的新闻依然是新闻生产的目的。在新闻专业主义的权威下,新闻媒体才能突破算法偏见,为社会和受众提供符合新闻媒体“良知”的报道。其次,机器人写作解放了新闻记者和编辑,使之转向更能够体现记者主观创造性的深度报道分析等新闻写作,再次,新闻从业者的“把关人”角色将更加突出强化。面对海量信息和大量机器人新闻产品,需要新闻专业人员进行专业判断、筛选和编辑,从社会公共利益出发,向受众进行推送。这才能让个体挣脱“信息茧房”的桎梏,塑造社会公共价值,构建一个良性的舆论环境。

    算法新闻的作用和未来不可限量。对此,我们必须从不同的层面来加强新闻伦理的构建。

    第一,明确人在人机协同中占据主体地位,算法服务于人的需求,人不能迷失在信息与算法的迷阵中,而应该坚持人在新闻生产中的主导作用。在算法新闻中,记者和编辑的地位不可取代。

    第二,为算法植入价值观,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传统文化为指导思想。在算法设计和使用中,要以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思想指导,防止在算法设计中带入设计者的偏见。

    第三,完善行业规范中对算法使用规范的标准和要求,首先,在算法新闻生产全过程中加强算法设计和使用的透明原则,实行数据抓取、源代码、程序设计以及协同过滤结合人工审查的全公开,做到每个环节都有据可查,堵住算法演绎中可能出现的人为失误和偏见。其次,算法新闻时代需要复合型人才,新闻专业人员也必须具备人工智能方面的专业素养。再次,加强新闻生产和传播全过程的监管。在全自动化新闻生产过程中,必须加强对新闻选题、选材和导向方面的人工审核;在新闻发布之后,对用户反馈和舆论走向进行监控,一旦出现问题,可以及时采取措施,防止问题新闻影响扩大化。最后完善法律法规,尤其是机器人写作出现后,著作权、隐私权等问题将会更加突出,对此需要从法律上进一步细化;对于恶意和欺诈性的新闻报道行为,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的,要建立全过程的追责机制;同时,也要普及和提高新闻从业者和受众在人工智能算法方面的知识产权意识。

    (摘编自杜娟《走向人机协调:算法新闻时代的新闻伦理》)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新技术运用于新闻业中,如果得不到相适宜的引导和规范,就会导致新闻失范的问题出现,不利于新闻业的发展。 B . 人与工具、技术之间的关系决定了人如何正确看待算法以及合理规范地运用算法,使算法服务于新闻传播的需要。 C . 作为未来新闻生产的方向,“人机协同”的模式将实现人与技术平等和谐,人不会高于技术,也不会过度依赖技术。 D . 算法技术被应用到新闻传播中,虽然产生了一些问题,但是只要配套的监管和法律及时跟上就能解决这些问题。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引用马尔·麦克卢汉的观点,论证了业界对“人机协同”理论的讨论的重要意义。 B . 文章阐述了“人机协同”的主要内涵,强调了价值观和“人”在算法新闻时代的重要作用。 C . 文章详细论述了完善行业规范中对算法使用规范的标准和要求,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D . 文章首先指出新技术给新闻业带来的问题,再提出假设,最后得出结论,论证思路严谨。
    3. (3)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人机协同”作为未来新闻生产的重要模式,使人机之间的关系得到合理的设计,将对新闻业发展产生积极意义。 B . 新技术的发明和运用增加了人体的功能,使人力获得解放,促使新闻编辑和记者转向深度报道分析等新闻写作。 C . 只有坚持新闻专业主义,才能保障算法和大数据技术进入后的新闻业健康发展,消除新技术带来的各种弊端。 D . 技术本身没有价值观,但是设计技术的人却可能在算法中带入偏见,因此算法设计者要牢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 7. (2021高二上·兰州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共享经济是指利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以使用权分享为主要特征,整合海量、分散化资源,满足多样化需求的经济活动总和。共享单车、共享医疗、共享充电宝、共享厨房、共享雨伞……中国共享经济迅猛发展,已渗透进许多细分领域和市场。

    雨伞1小时3元,单车1小时4元,充电宝1小时最高可达8元……最近一些中国共享经济形态纷纷跨入“涨价时代”。从此前的大规模补贴和优惠,到如今行业集体上调价格,为何会有如此明显的变化?分析认为,共享经济已经从当初疯狂的跑马圈地,发展到如今的精细化运营阶段,近5年的互联网风口终于慢慢回归到商业的本质,涨价是市场自身发展规律的表现。共享经济虽然发展遇上不少困难,但依然有丰富的潜力。据阿巴库斯新闻网报道,对于少数剩余的参与者来说,共享充电宝行业会有一个有利可图的未来。中国有大约1.5亿人使用共享移动电源,超过一半的商场、餐馆、机场和火车站现在都设有共享电源租赁网点。

    随着市场监管不断加强和共享经济领域标准化体系建设不断加快,中国的共享经济将迎来新的发展阶段。《报告(2019)》指出,未来3年共享经济整体年均增速将在30%以上。政府监管与企业合规力度加大,市场各主体行为更趋理性,各领域,发展不平衡性加大。

    (摘编自《共享经济告别野蛮生长,纷纷跨入“涨价时代”》

    材料二:

    网约车新规最终落地,意味着那个野蛮生长的共享经济1.0时代已经过去了。

    滴滴正按照新政逐步调整,将逐渐停止对北京三环内的非京牌车辆派单。从滴滴快的厮杀、到优步进入,再到神州易道搅局,网约车出行市场的大战硝烟仿佛还在昨天。如今,曾经的市场蓝海已经变成红海,来自监管规则的约束,也使这一市场趋于平静。网约车新政给曾经的新领域明确了行业规则,没有法外之地的市场,没有规则之外的交易。

    如何平衡创新商业模式与基本社会秩序规则,将会是未来共享经济在发展壮大之后都将面临的不可控风险。对于经过多次兼并已经成为行业巨头的滴滴来说,即使没有来自监管的规则更新,也需要重新调整自己的业务方向。继初始狂热过后,以滴滴为代表的网约车需要形成自己更清晰的商业模式架构。

    如何在发掘新市场、实践新模式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合规可控,是新经济领域下一步需要思考的方向,也是必须面对的门槛。

    (摘编自《北京网约车停派“非京牌”》)

    材料三:

    共享经济有助于深化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过去产业模式更新滞后的阶段,经济增速下降,出现了供给失衡的情况:一方面市场提供的产品不符合人们的需求,另一方面部分行业存在产能过剩问题,库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这一状况的解决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是优化产能,注重需求方的需求,提升合理的供给能力。

    共享经济的出现带动了资源的再分配,使得部分资源得以重新组合,衍生出新的商业模式。共享经济的参与成本低,平台参与度广,发展迅速,对传统商业市场造成了冲击,削弱了传统商业模式的竞争力。以滴滴快车与出租车相比为例,滴滴快车的司机税收政策不明确,收费低,接单多。而传统的出租车因为投入多、运营成本高、打车费用高而逐渐失去市场占有力。这自然会引起传统出租车司机和出租车公司的不满。

    我国还未对共享经济颁布明确的责任追究、税收监管等相关的法律法规。目前,共享经济大都是通过网络手段来进行认证,资质认证门槛较低,交易平台很难提供足够安全的保障,一旦出现问题,现有的法律法规很难厘清真正的责任人。

    (摘编自《共享经济的发展现状及治理对策》)

    1. (1)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三,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我国共享经济已经渗透进许多领域和市场,并且还将进一步拓展,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求。 B . 中国共享经济行业集体上调价格是市场自身发展规律的表现,表明其发展遇上了困难,很难再如当初一样风光。 C . 共享经济对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着重大意义,其他的经济模式则难以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D . 共享经济虽对于我国民众的生活有着积极影响,但目前都通过网络手段进行认证,因而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些问题。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网约车新规落地后,滴滴就按照新政逐步停止对北京三环内的非京牌车辆派单。 B . 网约车市场接受监管的约束在所难免,即使没有外在规则的约束,网约车也需要实践新模式。 C . 共享经济衍生出来的新的商业模式对传统商业市场有着相当大的影响,传统商业模式的竞争力受到削弱。 D .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用于解决过去产业模式更新滞后,经济增速下降带来的供给失衡情况。
    3. (3) 精细化运营阶段共享经济该如何更好的发展?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四、文学类文本阅读
  • 8. (2022高二下·晋中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亲情

    (美)霍桑

    一座小屋二楼的客厅里,陈设朴素。两位年轻漂亮的女人共坐炉旁,各自怀有相同的哀伤。

    她俩不久前才成为两兄弟的新娘,哥哥是老水手,弟弟初次出海。可是接连两天噩耗不断,一个丧生于加拿大海战,另一个葬身于大西洋的暴风雨。丧亲之痛引起普遍同情,来新寡的妯娌俩家中吊唁的客人络绎不绝。两位未亡人虽对朋友们的好意深为感激,却还是巴不得他们走开。两人都觉得,不论多大的伤痛,都能在对方的心中找到慰藉。于是她们默默流泪,沉浸于悲痛之中。但一个小时后,其中个性温和安详,却并不脆弱的那位,开始顺从天命,率先恢复被打乱的生活秩序,动手在炉前摆好餐桌,端来简单的饭菜,握住弟妹的手。

    “亲爱的妹妹,今天你一口东西还没吃呢。”她说,“站起来吧,求你了。”

    她这位弟媳性格热烈急躁,凶信传来,她又是尖叫又是号哭,悲痛欲绝。此刻,一听玛丽的话就往后缩,如同受伤者害怕别人触痛伤口一样。

    “我再也没福分了,也不想再祈求!”玛格丽特又一阵热泪涔涔。

    时间飞逝,平日安歇的时辰到了。两兄弟成亲时,收入仅够维持生计,只能住在一起,共用客厅,只对与客厅相连的两间卧室各自享有特权。两位未亡人,用柴灰盖住炉中余火,将一盏点者的灯放上炉台,各自回房。两间卧室的门都没关。两妯娌并未同时入梦。玛丽默默忍受伤痛,很快就坠入梦乡。然而夜越深,玛格丽特越辗转不宁,卧听雨声点点滴滴。她时时从枕上探头,张望玛丽的卧室与中间的客厅。两把椅子,空空荡荡,在炉旁的老地方相对而望。两兄弟曾坐在上头,青春勃发,笑逐颜开。玛格丽特满腹辛酸,呻吟叹息,忽听街门被人敲响。

    敲门声缓慢而有节奏。玛格丽特看看嫂嫂卧室,见她仍沉睡不动,就爬起来,稍稍整整自己,恐惧和急切使她瑟瑟发抖。

    “老天保佑!”她叹口气。

    抓起炉台上的灯,她赶紧走到俯临街门的窗前,这是扇安着铰链的格子窗。她推开窗户,把头稍稍探到外面潮湿的空气中。但见门前有盏灯笼,红彤彤地照着,灯光融入附近一滩滩水洼之中,其余一切都被沉沉黑夜所笼罩。窗户在铰链上吱嘎一响,突出的屋檐下就走出一个人来,抬头往上看,想弄清他敲门叫醒的是哪一位。玛格丽特认出是城里一位为人和善的客栈老板。

    “古德曼·帕克,你有啥事?”寡妇喊道。

    “是玛格丽特太太吧?”老板回答,“我还担心是您嫂嫂玛丽呐。”

    “看在老天份上,你到底有啥消息?”玛格丽特尖声叫道。

    “半点钟以前,有个专差从城里过,”古德曼·帕克道,“他在我店里歇了一会,我跟他打听前线的消息,他说你知道的那场小仗我们打赢了,十三个本来传说被打死的人都还好好地活着,你丈夫也在内。估摸着你不会怪罪我打扰你休息,就过来告诉你一声。晚安。”

    说完,好心人动身走了,灯笼一路闪着微光,照亮两旁景物,若隐若现。然而玛格丽并未逗留在窗前观看这如画的场面,欢乐闪电般穿过心房,把她心儿照亮。她气喘吁吁飞一般奔向嫂嫂床边,可才到卧房门口又打住了。

    “可怜的玛丽!”她自忖着,“我要把这消息藏在心里,等到明天再说。"

    她走到床边,瞧瞧玛丽是否安睡。只见她脸半朝里侧,曾躲在那儿暗自流泪。不过眼下脸有种平静的满足,仿佛她的心就是深深的湖水,逝去的已沉入湖底,湖面变得风平浪静。玛格丽特退了回去。

    夜更深,玛丽猛然惊醒。没有惊动嫂嫂迷迷糊糊听到两三阵急促热烈的敲门声。担心弟妹也被惊动,玛丽披上一领带帽斗篷,端起炉台上的灯,急忙走到窗口。碰巧窗户没扣上搭扣,一碰就开了。

    “是谁呀?”玛丽颤抖着向外张望。

    狂风暴雨已经过去,月亮高悬,照亮头顶破碎的云团,照亮脚下黝黑潮湿的房屋。地上那一滩滩的雨水,微风吹来,便发出扭曲的银光。一位水手打扮的青年,正独自站在窗下。玛丽认出是那个靠短途航行挣饭吃的人,也没忘记自己出嫁之前,此人曾是她失败的追求者之一。

    “斯蒂芬,你来这儿想干啥?”她问。

    “打起精神来,玛丽,我只想安慰安慰你。”遭过拒绝的追求者答道,“十分钟前我才到家,我娘告诉我的头一件事就是你丈夫的坏消息,来不及跟老人家多说一句,我就抓起帽子,一路跑了来。玛丽,不跟你说上句话,我就睡不着觉。”

    “斯蒂芬,我本来对你的看法还好得多!”寡妇大声道。泪水夺眶而出,打算关上窗户。

    “听我把话说完嘛。”年轻的水手喊道。“昨天下午我们跟一艘从老英格兰来的帆船打过呼,你猜我看见谁站在甲板上呀?他平平安安,就是比五个月前瘦了一点儿。”

    玛丽探出身去,无言以对。

    “就是你丈夫嘛。”宽宏大量的水手接着说,“祝福号翻船的时候,他抓住了桅杆,保住了性命。只要风顺,帆船天亮就能进港,明天你就能见到他啦。好啦,晚安。”

    他匆匆走了。玛丽看着他的背影,不知自己是梦是醒。水手时而隐入房屋的暗影,时而出现在道道明亮的月光下面,忽强忽弱。然而,一股确信不疑的幸福洪流渐渐涌上她的心。她头一个冲动就是叫醒弟妹,与她分享这新生的欢乐。打开她卧室的门,这门是夜来关上的,没上闩。走到床边,正要把手放到熟睡者的肩头,却冷不丁想到,玛格丽特醒来时想到的会是死亡与悲恸。玛丽用灯照照丧亲者毫无知觉的身体,弟妹睡得并不安宁,周围帐幔乱成一团。年轻的脸蛋红扑扑,樱唇半开半闭,露出生动的笑容。

    “可怜的弟妹!你的梦可别醒得太早。”玛丽心想。

    离开之前,她放下灯,尽量理好床单,不让寒气侵袭兴奋的熟睡者。可手刚一挨玛格丽特的脸就发抖,一颗泪珠也坠落到她的脸上,于是她猛然苏醒。

    (选自《霍桑短篇作品选》,有删改)

    1. (1)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描写了听到敲门声后妯娌俩的不同动作,玛格丽特“稍稍整整自己”,而玛丽“披上一领带帽斗篷”,生动细致地表现了两人不同的性格。 B . 小说情节发展出人意料,不仅主要人物的命运发生突转,对次要人物的描绘也非平铺直叙,比如巧用误会表现斯蒂芬来访的目的,读来引人入胜。 C . 小说采用全知视角叙述,叙述者洞悉一切,呈现了玛格丽特和玛丽在夜晚各自的经历,使读者全面客观地了解到事情的过程与真相。 D . 小说善于通过环境描写暗示主题,“沉沉黑夜”“月亮高悬”“扭曲的银光”表明了命运的变幻莫测和亲情的复杂矛盾,表现了作者的深切悲悯。
    2. (2) 得知丈夫生还的消息后,妯娌俩产生了相似的心理变化过程,请简要说明。
    3. (3) 小说多次写到人物的“醒”,请结合小说内容探究其丰富的意蕴。
五、文言文阅读
  • 9. (2021高二上·兰州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马仙琕字灵馥,扶风郿人也。仙琕少以果敢闻。遭父忧 , 毁瘠过礼,负土成坟。随齐安陆王萧缅。缅卒,事明帝。永元中,萧遥光、崔慧景乱,累有战功,以勋至前将军。会寿阳新陷,魏将王肃侵边,仙琕力战,以寡克众,魏人甚惮之。

    义师起,四方多响应,高祖使仙琕故人姚仲宾说之,仙琕于军斩仲宾以徇。义师至新林,仙琕犹持兵于江西,日抄运漕。建康城陷,仙琕号哭经宿,乃解兵归罪。高祖劳之曰:“射钩斩袪 , 昔人弗忌。勿以戮使断运苟自嫌绝也。”仙琕谢曰:“小人如失主犬,后主饲之,便复为用。”高祖笑而美之。俄而仙琕母卒,高祖知其贫,赙给甚厚。仙琕号泣,谓弟仲艾曰:“蒙大造之恩,未获上报,今复荷殊泽,当与尔以心力自效耳。

    天监四年,王师北讨,仙琕每战,勇冠三军,当其冲者,莫不摧破。与诸将论议,口未尝言功。人问其故,仙琕曰:“大丈夫当进不求名,退不逃罪,乃平生愿也,何功可论!”

    十年,朐山民杀琅邪太守刘晣,以城降魏,诏假仙琕节,讨之。魏徐州刺史卢昶以众十馀万赴焉。仙琕与战,累破之,昶遁走。仙琕纵兵乘之,魏众免者十一二,振旅还京师,迁太子左卫率。十一年,迁豫州刺史,领南汝阴太守。

    初,仙琕幼名仙婢,及长,以“婢”名不典,乃以“玉”代“女”,因成“琕”云。自为将及居州郡能与士卒同劳逸身衣不过布帛所居无帏幕衾屏行则饮食与厮养最下者同。其在边境,常单身潜入敌庭,伺知壁垒村落险要处所。故战多克捷,士卒亦甘心为之用,高祖雅爱仗之。在州四年,卒。赠左卫将军,曰刚。

    (选自《梁书》,有删改)

    【注释】①“射钩斩袪”:是关于春秋五霸中齐桓公和晋文公的典故,用来借代英明君主的不计前嫌。

    1. (1)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自为将/及居州郡能与士卒同劳逸/身衣不过布帛/所居无帏幕衾屏/行则饮食与厮养最下者同/ B . 自为将/及居州郡能与士卒同劳逸/身衣不过布帛所居/无帏幕衾屏/行则饮食与厮养最下者同/ C . 自为将及居州郡/能与士卒同劳逸/身衣不过布帛所居/无帏幕衾屏/行则饮食与厮养最下者同/ D . 自为将及居州郡/能与士卒同劳逸/身衣不过布帛/所居无帏幕衾屏/行则饮食与厮养最下者同/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父忧”是对父亲去世的婉辞。丁忧是指遭父母之丧,按照封建社会的礼仪制度,朝廷官员的父母亲去世,必须回到家中守丧。 B . “卿”可以指古代官阶名,如“三公九卿”;也可以指古代对男子的敬称,如“荀卿”;还可以用于君对臣的称谓和夫妻、朋友间的爱称。 C . “谥”是古代君主等有地位的人死后,给予他们的有评价意义的称号。谥号有表扬的,如“文”“武”等;有批评的,如“厉”“怀”等;也有同情的,如“悼”“幽”等。 D . “天监”是梁武帝的年号。年号除了用于纪年以外,还表示祈福、歌颂和改朝换代。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刘彻继位后,始出现年号。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马仙琕为子尽孝,为臣尽忠。父亲去世,他表现出超出常礼的悲痛,亲自背土堆成坟墓,高祖派姚仲宾去劝他归顺自己,他却将姚仲宾斩首示众。 B . 马仙琕归降高祖,竭诚效力。都城失陷后,马仙琕才放下武器投降。高祖抚慰他并在他母亲去世后赠送丧礼,让他大为感动,决意报答高祖。 C . 马仙琕战功显赫,深得信任。在外征战时,常单身潜入敌境,暗中了解敌方悬崖峭壁所在之处和村庄周围险要之地,所以常打胜仗,备受高祖器重。 D . 马仙琕勇猛善战,谦逊内敛。天监四年,王师北伐,马仙琕征战沙场,颇有勇力,屡立战功,但在各位将领面前却从不提及自己的功勋。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蒙大造之恩,未获上报,今复荷殊泽,当与尔以心力自效耳。

      ②仙琕纵兵乘之,魏众免者十一二,振旅还京师,迁太子左卫率。

六、古代诗歌阅读
  • 10. (2021高二上·兰州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下面小题。

    [双调]折桂令·九日①

    张可久②

    对青山强整乌纱,归雁横秋,倦客思家。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③。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注释】①九曰:又称“重九”,即我国传统的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②张可久:曾任典史等小吏,一生怀才不遇,时官时隐,仕途上很不得意,平生好遨游,足迹遍江南各地,晚年居杭州。此为张可久晚年之作。③蝶愁来明日黄花:苏轼曾有“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之句。

    1. (1) 下列对这首元曲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前三句,写作者登高时所见之景,“秋”“归雁”之意象传达出困倦游子对功名未就、仕途失意的烦躁。“强整乌纱”表现了作者怀才不遇的苦闷。 B . 七、八两句“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是作者有感于眼前之景,有思于今昔的境况而发出的深沉感慨:人生易老,好景不长,游子不要留恋他乡。 C . 七、八两句化用了古人诗句,由于添加了“西风白发”这一意象,因而在意境上更胜一筹;同时,倒装加对偶的句式,韵律和谐,也可以看出作者的匠心。 D . 综观全曲,一个“思”字贯穿全篇。语言清丽,对仗工整,清雅自然,具有典雅蕴藉之美,堪称元曲中的精品。
    2. (2) 作品末尾三句“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表达情感颇具特色,请结合全曲简要赏析。
七、情景默写
  • 11. (2021高二上·兰州月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白处。
    1. (1)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两句省察生命之有限,生年无多,何不顺从心愿而行?
    2. (2) 王勃《滕王阁序》一文写景字字珠玑,尤其是“”着力表现大自然的色彩变幻,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
    3. (3) 鲲变化神奇莫测,变成鹏体形硕大无比,奋飞直上九万里的高空,即使是如此在作者看来也并非逍遥,因为它依然有所恃的句子是“”。
    4. (4) 唐代诗人王勃在《滕王阁序》里用“渔舟唱晚,”的诗句形象地表现了古代的江南水乡,在夕阳西下的晚景中渔舟纷纷归航江面歌声四起的动人画面。
八、选择题组
  • 12. (2022高二上·叙州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有一个大坑,看着很松软,有点像巧克力蛋糕——这是北京时间2019年1月3日上午11时40分,“嫦娥四号”传回的月背影像图带给人们的______。这张在网络上刷屏的图片,拍自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中的冯·卡门撞击坑。这一盆地是在40亿年前被小天体砸出来的。

        到月球背面去看看,一直是人类的梦想,但由于潮汐锁定的关系,月球的自转和公转周期几乎相等,(       )。同样,从地球发射的电磁波也只能到达月球正面的半球,使得人类无法对欲求背面的探测器进行远程操控。这大大_____了人类对于月球背面的探索。月球正面的历史,科学家已经大致研究得清楚了,但最古老的那一段历史却是仍藏在月球背面的深坑。此前,有关月球背面的信息主要来自遥感探测。此次,“嫦娥四号”携带月球车在月球背面成功软着陆,是中国航天创造的有一个人类“第一次”,是中国为全人类科技发展作出的一个重大贡献:在公众和网友为此_____之时,科学家则对“嫦娥四号”所携带的月球车有着更多期待:当月球车正式开始巡视,将会有更多科学数据_____地通过地月之间的中继星“鹊桥”传回地面。有关月背的研究才刚刚开始。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遐想   限制   亢奋不已   源源不断 B . 联想   限制   亢奋不已   不绝如缕 C . 遐想   制约   兴奋不已   不绝如缕 D . 联想   制约   兴奋不已   源源不断
    2. (2)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所以无论人们何时在地球上观察月球,只有同一面的半球,即月球的正面能被看见 B . 所以无论何时观察月球,只有同一面半球,即正面的半球能被地球上的人们看见 C . 所以无论何时在地球上观察月球,人们都只能看见同一面的半球,即正面的半球 D . 所以无论何时观察月球,地球上的人们都只能看见同一面的半球,即月球的正面
    3.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月球正面的历史,科学家已经大致研究清楚了,但最古老的那一段历史却仍藏在月球背面的深坑中。 B . 月球正面的历史,科学家已经大致研究得清楚了,但最古老的那一段历史却仍藏在月球背面的深坑中。 C . 科学家已经大致把月球正面的历史研究清楚了,但最古老的那一段历史却仍是藏在月球背面的深坑。 D . 科学家已经大致把月球正面的历史研究得清楚了,但最古老的那一段历史却仍是藏在月球背面的深坑。
九、材料作文
  • 13. (2021高二上·兰州月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日,三星堆遗址新出土了金面具残片、巨青铜面具等文物,它们以独特的造型、成熟的冶炼技术、神秘的象征意义再度吸引世人的目光,并引发诸多争议。有些网友仅凭浏览到的部分图片和零碎文字就认为三星堆文明是外星文明遗存的产物,究其原因,他们对古代文明往往心存质疑与鄙薄;而有些西方学者看到三星堆遗址文物与中国其他遗址存在较大区别,从而鼓吹“文化传播论”,强调中国文明是从西方文明的传播中才发展起来的,并得到不少国人的盲目赞同;中国专家在综合研究下提出自己的见解,他们认为此次出土的相关文物充分体现古蜀文明、长江文化对中华文明的重要贡献,它们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兼容并蓄的实物例证,并且指出这有助于破除不少民众长期以来存在的“中原文化中心论”的偏见。

    针对三星堆遗址文明起源引发的相关热议,某网站学习论坛正以“提高媒介素养,破除文化陋识”为主题举行交流活动,请你结合自己的感受与思考,写一篇发言稿并传到网上以供讨论。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