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中国古典小说的回目与西方小说标目在文体功能上是相同的(虽然二者有更深刻的不同):回目都是一个完整的叙述句,概括叙述一段情节;一般而论,回目的设置又均位于每回正文之首,在本回情节尚未展开的时候,读者已经读到对其概括的回目了。从叙事学的角度来看,这无疑也是“事先讲述或提及以后事件的一切叙述活动”之一,即预叙。
回目都是以一个单句或一联偶句来简要概括本回即将发生的故事内容:翻开嘉靖本《三国志演义》,读者们会依次看到“祭天地桃园结义”“刘玄德斩寇立功”等回目,在尚未进入小说正文的叙事世界之前,读者已粗略了解到相应回次的故事内容,在阅读过程中,因已有叙事进程提供的悬念,每回回目的预叙功能就更为突出,如第六则之末董卓欲行废立之事,袁绍反对,二人相峙,就在剑拔弩张的关头,此则结来,读者们自然急切地想知道结果,袁绍性命如何?董卓究竟能否得逞?翻过一页,不必看正文便已知道,董卓已经得逞了,因为第七则回目云“废汉君董卓弄权”;然这一则又以曹操出计诛董卓为结束,不知所出何计,但下则回目“曹孟德谋杀董卓”一出,读者也即明白……如此连环往复,直至全书结来。
重要的是,不仅每回的回目置于本回之首从而对本回故事进行预叙,而且,全书的回目还会集中为目录置于书前,有的作品除此之外在每卷前还有本卷的目录,打开目录,即可提前知道它的情节发展——应该说,在这种标目体制中,全书故事被不同层级的回目重复预叙、反复皴染,因而,阅读中国古典小说几乎没有秘密可言。
不过,中国古典小说回目体制的预叙功能是一把艺术的双刃剑:一方面它向潜在的读者提供了更多有关叙事世界的信息,从而使读者的选择可更明确,也使其对此叙事世界的进入更为顺利;另一方面却也养成了叙事艺术欣赏的保守。
如果把对一部小说的阅读看作一次艺术世界的探险乃至于冒险的话,那么,中国古典小说所培养起来的读者们也许会缺乏一些勇气与耐心,其成因自极复杂,但是,回目的预叙体制无疑也是其中之一。这种体制养成了对叙事艺术欣赏的保守:听众或读者需要在一个艺术事实发生之前便得到一定的提示信息,如果没有,面对无法把握的艺术世界,他们可能会难以接受。
进一步看,还可以发现,此种倾向无论是因读者的口味引导了作者的创作,还是作者的追求培养了相应的读者,总之,它与其他因素一起形成了中国叙事文学的特点:因循过多,缺少艺术世界中的远征与新拓。西方大部分小说文本给予读者的仅仅是一个信息量极少的书名,简单的书名后隐藏的东西在阅读之前无法预知,因此,读者的阅读过程便是与这一叙事世界中的人物、情节、沉思猝然相遇的过程,这种对未知世界的探险式阅读其实关联着相应的创作机制,因此,作者的创作也尽量避免程式成规,从而在艺术表现上拥有了生机勃勃的新陈代谢。
(摘编自李小龙《中国古典小说回目的叙事功能》)
材料二:
一般而言,长篇小说的标目应当概括本段落的故事情节,中国古典章回小说表面上看似乎也不例外,但若细究则发现并不尽然,因为,后者标目与情节错位的现象颇为常见,且也被作者们认可。
以《水浒传》为例即可知其普遍存在。第一回下句云“洪太尉误走妖魔”,正文回末恰讲到一道黑气冲天而去,完整的解释却在下回的开端;第二回下句云“九纹龙大闹史家村”,所谓的“大闹”,主要指的是史进与少华山一起反抗官军并火烧庄院事,然官军刚刚包围史家时,第二回便结束了,与官军之战却置于下回;第八回的“鲁智深大闹野猪林”更是如此,此回从头至尾未见鲁智深的名字,事实上后半段情节只是为“大闹野猪林”作了铺垫,真正的故事却在下一回。
很多研究者已注意到了这种现象,张天翼所论“品字形”特征即指此。这与章回小说的说书基因有关,说书艺术必须保证有“扣子”,“品字形”错位也就成为常用的手法。不过,这种早期的技术性考虑在章回小说的艺术发展中逐漸被小说家们接受并成为一种艺术手法。回目在叙事流程中具有一定程度的控制与节律:古典小说中,节制是一种常态,但叙述流也需要有冲破节制的时候,这种时而处于回目控制之下、时而又突过限阈的关系其实也给叙事艺术带来了生机,使作者可更自由地运用回目与正文的搭配,造成不同的艺术效果。也就是说,在后来的小说家手中,技术性的错位发展成了一种有意味的错位,比如在文人化的章回作品《儒林外史》与《红楼梦》中都可以看到这种手法的自觉应用。
但由于章回小说的发展逐步脱离了说书母体,很多人对这一手法已不甚了然,他们仅从案头阅读来看,以为这种错位是作者的疏忽。
摘编自李小龙《中国古典小说回目研究》)
一起看日出
荒 野
乘高铁到泰安,把行李放在预订酒店的房间里,坐“滴滴”到泰山脚下。这个过程在靳凯的脑海里已经演练了无数遍,所以,很顺利。
下车,环顾四周,灯光的后面是一片巨大的黑影,连天接地,让人震撼:星星被托举在空中,月牙儿娇小地卧在一捧黑色的阴影里。
旁边有人说,等天亮坐索道上山,不累。
坐索道?没有爬山的乐趣就没意思了。靳凯就知道叶子会这么说。
一条手电筒灯光组成的光线闪烁着蜿蜒向上,零零星星的声音从高处坠落进隐隐约约的水流声中,嘈杂又清脆。
一个冬天前,在笔架山的山顶上,叶子粉红的脸上挂满细密的汗珠,她高举登山杖挥动双手兴奋地对群山大喊,我来了——!笔架山属于大别山脉,连绵的山峰延伸好几个省。朵朵云彩上,叶子的回声来回荡漾,靳凯也不由地大喊了一声:我们来了———!
叶子郑重地说,明年休假去泰山看日出。
靳凯把叶子的手放在自己的胸口说,咱们一起看日出。叶子脆脆地笑了,叶子白白的牙齿像洁白的珍珠,很好看。
叶子是个有很多想法的姑娘,你见了就知道了。战友的微笑里充满溺爱,叶子是战友的表妹。第一次见面是在江滩公园的一个咖啡屋,战友说,叶子时尚,喜欢咖啡。
那是初秋,万山红遍,大地金黄,江水仿佛从火热的夏天里一个活泼的少年长成了秋天里一个执着的青年,沉稳而浩荡地自西南向东北奔流而去。
漂亮吧!战友很自豪地说,获得鲁班奖的。
依偎着长江的江滩公园,天空上飘着各式各样的风筝,孩子们追逐的笑声此起彼伏;浓密的树阴下,年轻的情侣甜蜜地说着悄悄话;五颜六色的花草中间,一些老人惬意地在长椅上眯着眼打盹。
真美!靳凯由衷地赞美道。
靳凯来江城探亲,战友介绍他认识叶子。叶子刚从医学院毕业,分到了江城的一所医院工作。一个娇小的女孩儿从阳光中走了进来,圆脸圆眼睛,头上一顶粉白色的窄沿草帽,一身粉白色的休闲装,挎一个粉白小包,正是叶子,靳凯在照片中见过。
表哥!叶子活泼泼地走了过来,叶子的步伐有一种蹦蹦跳跳的节奏。战友说,很准时哦。叶子调皮地歪了歪脑袋,说,这叫守信。靳凯站起来伸出手说:“靳凯。”叶子微笑着伸出手:“叶子。”
怎么像是在对联络暗号,战友“噗嗤”一声笑了。
靳凯和叶子也笑了。叶子要了一杯卡布其诺,白色泡沫上点缀着一个淡褐色的心形、表哥!你的战友个子好高哦!叶子的嘴唇上沾了一圈儿白色的咖啡沫。
天之骄子嘛,战友调侃地晃了晃脑袋。叶子笑了,说,一会儿我要去买装备,明天去爬山。叶子的笑迷住了靳凯,他觉得叶子的笑声就像云层上的蓝天一样,清澈美好。
这边安全,靳凯说。他让叶子走里面,自己走外面,咱们不着急,一夜的时间足够了。泰山陡峭的石阶有点湿滑,石阶旁边时而树木幽深,时而急流拍打乱石,又时而陡壁高耸,时而空涧直下。
母亲催靳凯和叶子早点结婚,说趁自己身体还好,可以帮着带孩子。
叶子悄悄对靳凯说,我毕业才不久,还想深造,还想读研读博,还想爬山还想漂流还想……还想去泰山看日出。靳凯笑着帮叶子说完了,叶子撮起嘴也笑了,白皙的脸上涌上了两朵粉色的云霞。靳凯的心都醉了,随你。
冬天的星星出来得很早,靳凯坐在冰冷的石头上,对着幽蓝的天空发呆。
以前,新凯和大部分飞行员一样,没有飞行的傍晚,都是在球场上度过的,球场上的奔跑、吼叫、撕扯能满足所有情绪的宣泄。
现在,一切安静了下来,如同天上的星星。
叶子说,非常时期,没有时间通电话了,咱们微信报平安吧。
靳凯开始失眠,开始做梦,梦里总是叶子发来的那张照片,照片上叶子穿着防护服,戴着护目镜,背后一个手写的名字:叶子!还画了一颗红心。靳凯猛地惊醒,窗外,星星陨落在远处的树梢上。
一切安好,爱你!叶子每天都发微信。
山顶的气温很低,靳凯帮叶子裹紧了大衣,这样暖和些。
天微微亮了,白云突然铺天盖地浓密地涌动起来,仿佛酝酿着一个伟大的诞生,每个人的脸上都有了庄严的表情,等待中,一道金光喷射而出,白云瞬间裂开,好像能听见“砰”的一声似的,太阳跳了出来。
靳凯敞开了大衣,举起了手机,照片上的叶子笑得无拘无束美丽灿烂。叶子!太阳出来了!
“每天给他报个平安,不然他会着急!”叶子临终时将手机交给朋友,这样说。
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座。公叔座知其贤,未及进。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
公叔既死,鞅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将修缪公之业,东复侵地,乃遂西入秦,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公与语,数日不厌。景监曰:“子何以中吾君?吾君之欢甚也。”鞅曰:“吾以强国之术说君,君大说之耳。”
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卫鞅曰:“疑行无名,疑事无功。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孝公曰:“善。”“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于是以鞅为大良造。
居五年,秦人富强。孝公使卫鞅将而伐魏。卫鞅伏甲士而袭虏魏公子卬,因攻其军,尽破之以归秦。
魏惠王兵数破于齐秦,国内空,日以削,恐,乃使使割河西之地,献于秦以和。而魏遂去安邑,徙都大梁。梁惠王曰:“寡人恨不用公叔座之言也。”卫鞅既破魏还,秦封之於、商十五邑,号为商君。
(节选自《史记·商君列传》)
①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②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四月二十三日晚同太冲表之公实①野步
洪炎
四山矗矗野田田,近是人烟远是村。
鸟外疏钟灵隐寺② , 花边流水武陵源。
有逢即画原非笔,所见皆诗本不言。
看插秧栽欲忘返,杖藜徙倚至黄昏。
【注释】①太冲、表之、公实,是作者的三位友人。②灵隐寺:佛教名寺,在杭州。
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的垃提总量也在不断加大。部分城市在市郊露天堆放垃圾,对大气、土壤、水的环境造成污染。大量餐厨垃圾与其他垃圾混合填理或焚烧,产生有毒物质,威胁着居民健康,这种现象正在向农村地区________。
垃圾分类作为垃圾处理的前端环节,其作用早已得到世界的公认。分类收集不仅能大幅度减少垃圾给环境带来的污染,节约垃圾无害化处理费用,更能使资源得到________利用。有人将垃圾称为“放错了地方的资源”。据保守估计,我国城市每年丢弃的可回收垃圾价值在300亿元左右。但我国的垃圾分类工作一直难以有效推进,相关调查显示,约四分之一的受访者认为垃圾分类效果不明显或完全没有效果。
有人说:“我辛辛苦苦分了类,环卫车辆却混在一起远走了,分类还有什么意义?”
这种现象可以说是________,垃圾分类处理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各个环节必须配套衔接,才能高效运行。( )分类投放的参与率和准确率较低,会影响垃圾分类制度的实施效果;而分类的目标和途径不十分清晰,后端分类处理不到位、不完善,又影响前端居民分类的积极性。不按要求扔垃圾,并不只是“把资源放错了地方”而已,实际上,那就是随意丢弃污染物、危害环境的行为。拉圾分类是我们作为“污染者”的基本责任,________。
“7·20”暴雨会成为郑州人一生刻骨铭心的记忆。
科学走来了,盲目走开了。在大灾大难面前,我们看到,( )。在全民求知的氛围中,科学传播发挥出巨大能量。
在灾难中,科学传播犹如站在船桅杆顶的哨兵,指引我们避开冰山和漩涡。科学传播不仅能稳定人心,还能够提升公众的科学素养,增强社会的危机意识,指引大家在下一次危机中做出正确的行动。我们愈发感受到,建立灾前、灾中、灾后科学传播的长效机制,具有现实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当前,在科学知识的武装下,公众防灾减灾的意识正进一步觉醒;在科学知识的武装下,公众科学素养的水平正进一步提升;在科学知识的武装下,全社会抵抗自然灾害的力量也正在进一步增强。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渐渐看淡了很多事物,比如玩具、游戏、零食、玄幻小说,等等。我们不再像从前那样迷恋它们,不再像从前那样迫切地需要它们。
但是,也有一些事物是永远不能看淡的,比如亲情、友情、家国情怀、对知识和真理的追求,等等。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越来越重视它们,感觉到越来越离不开它们。
请综合以上材料,以“人生中的舍弃与坚守”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