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上海市奉贤区致远高中2022届高三上学期语文10月评估试卷

更新时间:2021-12-14 浏览次数:32 类型:月考试卷
一、积累运用(10分)
  • 1. (2021高三上·上海期中) 按要求填空。
    1. (1)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屈原《离骚》)
    2. (2) ,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
    3. (3) 李白《蜀道难》中“”两句,通过细致摹写行人艰难行走的情态,侧面表现蜀道的高险。
  • 2. (2021高三上·奉贤月考) 某校为弘扬儒家、道家思想,特将两栋楼命名为“崇德”、“循道”。若欲彰显命名宗旨,则适用于悬挂在两栋楼墙面上的字幅依序是(       )
    A .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天地之道,极则反,盈则损 B . 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 C . 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常德乃足,复归于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D .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 3. (2021高三上·奉贤月考) 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一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

    陕北民间的剪纸,千百年来都只是无数农村妇女的普通手艺,她们从不把剪纸看成传递情感世界的手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对剪纸意义的重新认知,它就成为了一门艺术。

    ①这又反过来推动了民间剪纸艺人对自己精神世界的自觉表达

    ②而这些始终只潜藏在剪纸行为的背后,没有人去深入探究

    ③但从事民间艺术研究的学者从剪纸作品中发掘出精神元素

    ④当然她们会无意识地通过剪纸的线条与造型流露喜怒哀乐

    A . ③②④① B . ③①②④ C . ②④①③ D . ④②③①
二、阅读(70分)
  • 4. (2021高三上·奉贤月考)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科幻作品的价值

    ①近几年,随着刘慈欣的《三体》获雨果奖,以及《黑客帝国》《阿凡达》等科幻电影迸发出炽烈的“科幻热”,科幻作品拥有了数量庞大的受众,但这依然未能改变科幻作品的尴尬地位:它既不是科学领域的主流,也不是文学领域的主流,而是被大部分国人习惯看作“科普读物”沉沦在边缘状态。如何定位科幻作品,我们似乎应该厘清一个基本问题:科幻作品的价值到底是什么?

    ②1866年,人们在海上发现了一只被称为“独角鲸”的大怪物,生物学家阿龙纳斯应邀参加了捕捉这只“怪物”的行动。历经重重艰险,最后发现这只怪物原来是一艘构造奇妙、名为“鹦鹉螺号”的潜水船……这是“科幻小说之父”儒勒•凡尔纳在科幻小说《海底两万里》中所构想的潜水艇。因风而起浪 , 几十年后,英国建造的第一艘蓄电池动力潜水艇和美国建造的第一艘核动力潜水艇问世,值得一提的是,这两艘潜水艇都被命名为“鹦鹉螺号”。

    ③科幻“美梦成真”的故事不仅发生在潜水艇上。凡尔纳笔下的直升机、留声机、太空旅行,威尔斯笔下的基因改造技术,克拉克笔下的同步通讯卫星都已成为现实,改变了我们生活的世界。凡尔纳的科幻创作持奉科学主义信念,这一信念相信科学技术能解决所有问题,激发了科学家们探索人类共同经验之外的事物的热情。

    ④在跨过19世纪末凡尔纳“科学颂歌”的时代后,当代西方世界的科幻创作者——小说作家、漫画家和电影编剧导演们,几乎不约而同地以反思科学技术为己任进行创作。作品中普遍展示科学技术过度发展的荒谬后果,反复警示科学狂人滥用科学技术对社会的祸害,不断警告资本借助科学技术疯狂逐利,最终将极度危害地球环境和公众安全。

       ⑴    。但是,被誉为“中国科幻第一人”的刘慈欣,偏偏没有汇入这个潮流之中。相反,他以孟子“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勇气,坚持他的科学主义创作纲领,他的《三体》系列作品反复表达和图解了这个信念。   ⑵   。而值得深究的是,刘慈欣虽然持有强烈的科学主义信念,他的创作并没有科学主义纲领之下应有的乐观。   ⑶  。粉丝们怀着复杂的心情发现,刘慈欣对未来是越来越悲观了,《三体》更走向了大悲极致——人类文明被轻而易举地毁灭了。    ⑷   

    ⑥刘慈欣《三体》获雨果奖之后,赞美声之外也有许多争辩,不过争辩的焦点都纠缠在“黑暗森林”法则能不能成立、光速能不能被超越之类的具体问题上,而有一个议题未被认真谈论过——刘慈欣抱持科学主义信念,又有着极大的反潮流勇气,为什么他的作品竟然与当代科幻主流殊途同归了呢?

    ⑦刘慈欣曾说他受英国科幻小说家克拉克的影响很深。克拉克的墓碑上有一句话:“我从来没有长大过,但是从来没有停止成长。”这种信念有一个天真的核心在里面,内植于刘慈欣的创作中,就是坚信科学可以创造未来,未来的悲观不是由科学导致的。在“反思纲领”的科幻作品里,我们常常看到人类在科技挤压下的无力与无能,或是人性在先进科技面前的挣扎,而与此不同的是,刘慈欣在他科幻小说特设的“思想刑讯室”里,对人性的自私、自大进行了科幻所特有的严刑逼供,这种对于现实世界惯性思维的冒犯与刺激,让读者看到人性的黑暗。正是人性的黑暗,拖曳着刘慈欣笔下的角色们,走向无可避免的悲观未来,揭示了“人之所以为人”的朴素伦理。

    ⑧有许多问题,在我们日常生活语境中是不会被思考的,或者受到现有社会结构等的制约无法展开思考。科幻能够创设虚拟语境,跳脱当下、跳脱“此在”的束缚,把当下放在更广阔的时空维度下去面对,在种种貌似“不可能”的戏剧情境中,引发不同寻常的新思考,为我们开启一场又一场蕴含着哲学意味的思想与伦理实验,激发人类想象、创造、预测、反思,以启发我们在真实世界中的思考与行动。

    ⑨将科幻视为“科普”读物,或认为科幻“多提供了一种文学样式”,都是对科幻价值的低估。科幻作家们想象构造的前瞻与忧思,让人们理性地思考未来。而人类的未来,正是基于今天种种思想实验所取得的成果。以此来观照科幻,就可以理解为何科幻作品因其不可替代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1. (1) 第②段“因风而起浪”中的“风”“浪”在文中各指“”、“ ”。

    2. (2) 把下面一段话放入第⑤段中,合理的位置是(        )

          一般来说,持科学主义信念的作品会向读者许诺一个美好的未来,像凡尔纳科幻中国版本的标志性作品《小灵通漫游未来》就是如此。  

      A . 第⑴处 B . 第⑵处 C . 第⑶处 D . 第⑷处 
    3. (3) 下列推断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 科学家探索未知世界的动力都来源于科幻。 B . 反科学主义创作已然成为科幻作品的主流。 C . 科幻因不属于科学领域而不具备科普价值。 D . 只有科幻的虚拟情境才能揭示人性的黑暗。
    4. (4) 第⑦段论述了第⑥段提出的“为什么刘慈欣的作品与当代科幻主流殊途同归”这一问题,评析其论证效果。
    5. (5) 本文依照科幻作品发展流变来展开论述,分析其意图。
  • 5. (2021高三上·奉贤月考)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擅于到来的人和擅于离别的人

    李娟

    我妈是擅于到来的人。她出现在我面前的时候,总是伴随着坏天气和无数行李。

    她冒雪而来,背后背一个大包,左右肩膀各挎一个大包,双手还各拎一只大包。像是一个被各种包劫持的人。

    一见面,顾不上别的,她先从所有包的绑架中拼命脱身。气儿还没喘匀,就催着我和她去拿剩下的东西。我跟着她走到楼下,看到单元门外还有两倍之多的行李。

    我妈为我带来的东西五花八门。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两根长棍。

    准确地说,应该是两棵小松树的树干。笔直细长,粗的一端比网球略粗,细的一端比乒乓球略细。大约三米多长……

    难以想象她是怎么把这两根树干带上班车的。

    要知道,在当时,所有的班车都不允许在车顶上装货了。

    放进下面的行李仓?也不可能。

        放到坐椅中的过道里?更不可能。

    况且她还倒了三趟车。

    总之这是千古之谜。

    她把这两根树干挂在我的阳台上方,然后……让我晾衣服……

    她骄傲地说:“看!细吧?看!长吧?又长又细又直!我找了好久才找到这么好的木头!真是很少能见到这么好的,又长又细又直!……”——于是就给我带到阿勒泰了。

      是的,她扛着这两根三米长的树干及一大堆行李,倒了三趟车。

    没有候车室,没有火炉。她在省道线或国道线的路口等着。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她守着她的行李站在茫茫风雪之中。

    不知车什么时候来,也不知车会不会来。

    头一天她也在同一个路口等了半天,又冷又饿,最后却被路过的老乡告之班车坏了,要停运一天……但第二天她仍站在老地方等待,心怀一线希望。世界上最强烈的希望就是“一线希望”。

    后来车来了。司机在白茫茫天地间顶着无边无际的风雪前行,突然看到前方路口的冰雪间有一大团黑乎乎的事物。据他的经验,应该有三到五个人在那里等车。

    可是走到近前,却发现只有一个人和三到五个人的行李。

      总之,她不辞辛苦给我带来了两根树干。

    ——它们又长又直又匀称,最难得的是,居然还那么细。她觉得这么好的东西完全能配得上城里人。却没想到城里人随便牵根铁丝就能晾衣服。

    后来我搬家了。那两根木头实在没法带走,便留给了房东。不知为什么,当时一点也不觉得可惜。

    又过去了好几年,搬了好几次家,最后打算辞职。我妈说:“你要是离开阿勒泰的话,一定记得把我的木头带回来。”……到那时,才突然间感到愧疚。

    我告诉她早就没了。她伤心地说:“那么好的木头!那么直,那么长,关键是还那么细!你怎么舍得扔了!”

    却丝毫不提当年把它们带到阿勒泰的艰辛。

    那是 2003 年左右,我在阿勒泰上班,同时照料不能自理的外婆。工资六百块,两百块钱交房租费,两百块钱存到冬天交暖气费,剩下两百块钱是生活费。也就是说,日子过得相当紧巴。

    我妈第一次来阿勒泰时,一进到我的出租屋,第一件事就是把所有房间的30瓦灯泡拧下来,统统换成她带来的 15 瓦的。

    第二件事是帮我灭蟑螂。

    那时我不敢杀生,后果便是整幢楼的邻居都跟着遭殃。

    我妈烧了满满一壶开水,往暖气片后面猛浇。黑压压的蟑螂爆炸一般四面逃窜,更多的被沸水冲得满地都是。

    接下来的行程内容是逛街。

    乡下人难得进一次城,她列了长长的清单。然而什么都嫌贵。最后只买了些蔬菜。

    菜哪儿没卖的?但是阿勒泰的菜比富蕴县的便宜。

    还买了几株带根的花苗。

    天寒地冻的,她担心中途倒车的时候花苗被冻坏,便将它们小心地塞进一个暖瓶里,轻轻旋上盖子。

    她每次来阿勒泰顶多呆一天。一天之内,她能干完十天的事情。

    每次她走后,好像家里撤走了一支部队。

    走之前,她把她买的宝贝花慷慨地分了我一支。

    我家没有花盆,她拾回一只塑料油桶,剪开桶口,洗得干干净净。又不知从哪儿挖了点土,把花种进去,放在我的窗台上。

    因为油壶是透明的,她担心阳光直晒下土太烫了,对根不好,特意用我的一本书挡着。

    她走后,只有这盆花和花背后的那本书见证了她曾到来。

        而我,我最擅长离别。迄今为止,我圆满完成过各种各样的离别。

        我送我妈离开,在客运站帮她买票,又帮她把行李放进班车的行李厢,并上车帮她找到座位。

    最后的时间里,我俩一时无话可说,一同等待发车时间的到来。

    那时,我想起来很久很久以前的另一场离别。旧时的伤心与无奈突然深刻涌上心头。

    我好想开口提起那件事,我强烈渴望得知她当时的感受。

    却无论如何都说不出一句话来。

    此时此刻,彼此间突然无比陌生。甚至微微尴尬。

    我又想,人是被时间磨损的吗?……不是的。人是被各种各样的离别磨损的。

    这时,车发动了。我赶紧下车,又绕到车窗下冲她挥手。

    就这样,又一场离别圆满结束了。

    最后的仪式是我目送这辆平凡的大巴车带走她。

    然而,车刚驶出客运站就停了下来。高峰期堵车。

    最后的仪式迟迟不能结束。我一直看着这辆车。我好恨它的平凡。

    我看着它停了好久好久。有好几次强烈渴望走上前去,走到我妈窗下,踮起脚敲打车窗,让她看到我,然后和她再重新离别一次。

    但终于没有。

    1. (1) 简析文中画线句“像是被各种包劫持的人”的表达效果。
    2. (2) 文中画曲线部分的文字包含多次转折的意味。请对此进行分析。
    3. (3) 文章结尾“但终于没有”独立成章,请分析其作用。
    4. (4) “到来”和“离别”一详一略,请对此赏析。
  • 6. (2021高三上·奉贤月考) 阅读下面的词,完成问题。

    念奴娇

    黄庭坚(北宋)

    八月十七日,同诸生步自永安城楼,过张宽夫园待月。偶有名酒,因以金荷酌众客。客有孙彦立,善吹笛。援笔作                , 文不加点。

    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桂影扶疏,谁便道,今夕清辉不足?万里青天,姮娥何处,驾此一轮玉。寒光零乱,为谁偏照醽醁

    年少从我追游,晚凉幽径,绕张园森木。共倒金荷,家万里,难得尊前相属。老子平生,江南江北,最爱临风笛。孙郎微笑,坐来声喷霜竹。

    【注释】①此词写于作者于公元 1094 年(绍圣元年)谪居地处西南的戎州(今四川宜宾)时。②金荷:金质莲花杯。③醽醁:酒名。④老子:老夫,作者自指。

    1. (1) 文本划线处填入的正确一项是(        )
      A . 诗词 B . 散曲 C . 豪放词 D . 长短句
    2. (2) 能表现作者处逆境不屈的句子是(        )
      A . 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 B . 万里青天,姮娥何处,驾此一轮玉 C . 共倒金荷,家万里,难得尊前相属 D . 老子平生,江南江北,最爱临风笛
    3. (3) 上阕中词人是怎样描写月色的?
  • 7. (2021高三上·奉贤月考)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①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偻,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②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 , 莫能如也。

    ③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也。吾又何能为哉!”

    ④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官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⑤问者曰:“嘻,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 其事以为官戒。

    1. (1) 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驼种树()           ②他植者虽窥伺效慕)   

    2. (2) 为下列句中的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

      而木之性日以

      A . 分散 B . 背离 C . 割裂 D . 遭受
    3. (3) 为下列句中的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

      其事以为官戒

      A . 传递 B . 流传 C . 记载 D . 表达
    4. (4) 把第③段的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

    5. (5) 第④段画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把这三处标识出来。(请将原句抄写在答题纸上 , 再断句。)

      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

    6. (6)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郭橐驼种树经验的一组是(       )

      ①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②顺木之天以致其性  ③不害其长

      ④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 ⑤爪其肤以验其生枯  ⑥促尔耕,勖尔植

    7. (7) 结合全文,分析本文的写作意图。
  • 8. (2021高三上·奉贤月考)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稼说送张琥

    苏轼

    ①曷尝观于富人之稼乎?其田美而多,其食足而有余。其田美而多,则可以更休,而地方得完。其食足而有余,则种之常不后时,而敛之常及其熟。故富人之稼常美,少秕而多实,久藏而不腐。今吾十口之家,而共百亩之田,寸寸而取之,日夜以望之,锄耰铚艾 , 相继于其上者如鱼鳞,而地力竭矣。种之常不及时,而敛之常不待其熟,此岂能复有美稼哉?

    ②古之人,其才非有以大过今之人也,其平居所以自养而不敢轻用以待其成者,闵闵焉如婴儿之望长也。弱者养之以至于刚,虚者养之以至于充。三十而后仕,五十而后爵,信于久屈之中,而用于至足之后;流于既溢之余,而发于持满之末,此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而今之君子所以不及也。

    ③吾少也有志于学,不幸而早得 , 与吾子同年,吾子之得,亦不可谓不早也。吾今虽欲自以为不足,而众且妄推之矣。呜呼!吾子其去此而务学也哉!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吾告子止于此矣。

    ④子归,过京师而问焉,有曰辙子由者,吾弟也,其亦以是语之。

    【注释】①锄耰铚艾:四种农具。②得:此指中进士。

    1. (1) 第①段中与“寸寸而取之”相反的农作方法是
    2. (2) 第②段作者写“闵闵焉如婴儿之望长也”这一句的目的是写出
    3. (3) 对“吾子其去此而务学也哉!”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 您离开这里以后一定要好好学习啊! B . 您离开这里后想必会致力于学习吧! C . 您要摆脱这种状况而致力于学习啊! D . 您想必会摆脱这种状况好好学习吧!
    4. (4) 本文与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在写作手法上有明显的相似之处,对此加以分析。
    5. (5) 古人一般认为早中功名是一件幸运的事,作者却认为是“不幸”的,为什么?
三、作文(70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