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南省镇平县郭庄回中联考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

更新时间:2021-12-31 浏览次数:116 类型:月考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
  • 1. (2021九上·镇平月考) 根据语境,给下面语段中加点的字选择恰当的注音,或为横线处选填恰当的汉字。(只填写序号)

    清明节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传统节日之一,清明扫墓祭祖、踏青郊游等习俗 (A. 源B. 渊)远流长,至今传承不( A. zhuì   B.chuò)。“清明”本就有“气清景明”之意,蕴含着朴素的环保理念,因此,在延续祭祀传统的同时,我们也应(A. xìng B. xīng)利除弊,倡导“绿色清明,文明祭扫”,并积极研发水(A.溶B.融)性寄思信笺、纸花等环保祭品,通过科技赋能让清明更“清明”。

  • 2. (2021九上·镇平月考) 小豫同学游郑州黄河风景名胜区时,在一处正在重修的景点发现了一副对联的碎片,请将其重新组合为一副完整的对联。(只填序号)

    ①依稀②民族摇篮③争分夺秒④实乃⑤乾坤砥柱⑥立地顶天

    上联:南瞻嵩岳    ① 

    下联:东去大河    ④ 

  • 3. (2021九上·镇平月考) 从传统文化常识的角度来看,下列选项中各位同学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古代有许多运用借代的词语,小王在课堂上分享了自己积累的成果,如:桃李指学生,烽烟指战争,丝竹指音乐,汗青指史册,桑梓指家乡。 B . 小宋同学从课文注释中发现,古代文人常用字、号、籍贯、官职等命名著作,如《范文正公集》《柳河东集》《杜工部集》分别用了范仲淹的谥号、柳宗元的籍贯、杜甫的官职来为作品命名。 C . 小朱同学告诉爸爸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比如“家父”是谦称自己的父亲,“尊君”是尊称对方的父亲。 D . 小马同学认为“阴阳割昏晓”中的“阳”指的是泰山北面,因为古人以山北水南为阳,山南水北为阴。
  • 4. (2021九上·镇平月考) 古诗文默写
    1. (1) 李白在《行路难》中运用细腻的动作描写表达内心苦闷的诗句是:
    2. (2) 李商隐《无题》中:“。”借缥缈瑰奇的神话故事进一步表达了相互关切之情。
    3. (3) 苏轼《水调歌头》中的词句“。”对人事与自然作哲理性思考展示出词人乐观旷达的情怀。
    4. (4) ,月是故乡明。《月夜忆舍弟》
    5. (5) 浮光跃金,。《岳阳楼记》
  • 5. (2021九上·镇平月考) 名著阅读。

    《水浒传》英雄往往都有传神的绰号。请仿照示例,补写英雄的绰号或得名缘由,并写出你对英雄绰号得名缘由的探究发现。

    示例:朱仝有一尺五寸长的须髯,故称“美髯公”;张横因始终以“梢公”的形象示人,故称“船火儿”;张顺有高强的水上本领,故称“浪里白跳”。

    补充:杨志因“面皮上老大一搭青记”,故称“”;武松为躲避官府捉拿扮成行者,故称“行者”;戴宗因,故称“神行太保”。

    探究发现:

  • 6. (2021九上·镇平月考) 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完整。

    ?这是因为从结构学、空气动力学考虑,弹道导弹选择圆形截面最适合。

    ?第一,可以使导弹弹体各个方向受到的空气动力相同。第二,保证导弹内部空间最大。第三,密封性良好,能够避免风、沙、雨、雪、雾等对内部的侵蚀。第四,圆形截面在结构上能尽量减少空气动力矩对整体飞行效能的影响。第五,保证导弹质量分布均匀。

  • 7. (2021九上·镇平月考) 班级开展“我为‘碳中和’献计策”的主题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任务。

    材料一 央视网2021年3月15日讯 3月15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召开,会议强调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完成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会议决定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以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所谓“碳达峰”指我国承诺2030年前,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降低;“碳中和”指人类经济社会活动所必需的碳排放,通过森林碳汇和其他人工技术或工程手段加以捕集利用或封存,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材料二

    “碳中和”宣传画

    1. (1) 请为材料一的新闻拟定标题。(20字以内)
    2. (2) 阅读材料二中的宣传画,请你运用说明性语言介绍该画面的内容及其宣传的知识。(要求:要素齐全,有明确的说明顺序,90字左右)
二、现代文阅读(共28分)
  • 8. (2021九上·镇平月考)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规  矩

    ①冯耀祖是山川镇远近闻名的乡村医生。他的名气比镇医院里的医生都要大。周围十里八村的,无论男女老少,都尊称他为冯医生。冯耀祖赢得乡邻敬重,系因其医术精湛、为人耿直。他凭数十年的行医经验,医治伤风感冒、食积胃胀等常见病症不在话下。让众人啧啧称奇、叹为观止的绝活儿,还有他的正骨推拿术。

    ②每有乡邻因为筋骨错位抑或关节脱臼,痛得大汗淋漓上门时,只见他丹田运气,举重若轻,双手拿捏住患者的关键部位,左推右拉,上顶下压……正当患者龇牙咧嘴,准备承受关公刮骨疗毒般的痛苦之际,骨头关节已经接好归位。此时,冯耀祖会轻描淡写地说一句:“好了!”患者不相信,惊奇地睁开眼睛,只叹一句:“好了?”冯耀祖又给患者敷上膏药,上好小夹板,扎好绷带,叮嘱每隔几天换一次膏药,再过大约一星期,即可痊愈。

    ③早些年,患者看病,不管有没有带钱,冯耀祖都是先诊断治疗再说。有些患者本来带了现金,可是见别人都赊欠,就不想往外掏钱,也说“记账”。冯耀祖会对他们说:“半年一结账!”后来,看病赊账的越来越多,有人甚至成为老赖,拖上一整年也不结账。冯耀祖厚厚的记账本用完后,又换一本。行医并非做慈善,乡村医生也要养家糊口。无奈之下,冯耀祖郑重其事地立下规矩:凡上门看病者,一律先交100元预付款,看完病后多退少补。

    ④规矩既立,遂成方圆。哪怕冯耀祖七八十岁的白发亲姨也不例外。他姨一人居住,儿女五人每人每年出1000元赡养费。他姨每有伤风咳嗽上门拿药,都是当场付现。凡遇不守规矩者,冯耀祖总是板着脸,撂出火药味极浓的话戗人:“不交预付款,到别处看病吧。”有几个碰壁者,疼得实在招架不住,赶紧催家里人送钱过来。规矩逐渐演变成就医习惯。哪怕小病,患者也会小心翼翼地问:“冯医生,要交预付款吗?”

    ⑤闲暇时,冯耀祖喜欢“斗地主”。一天下午,天空飘起小雨,冯耀祖邀约邻居老黄与小马一起“斗地主”。冯耀祖与老黄、小马特别投缘,是最好的牌友。他们三人打牌,输赢都不计较。老黄着白衬衣,里面背心清晰可见,他所有衬衣的左上位置都有口袋,方便放烟与打火机。中途,感觉有些热,老黄将衬衣脱下来,顺手搭在椅子背上。

    ⑥三人正“斗”得起劲儿,邻村收废品的马二哈突然靠在门框处,一只胳膊牵拉着,估计是肘关节扭伤错位了。马二哈开口道:“冯医生,胳膊好疼!今天身上没带钱……”冯耀祖抬头又低下去,也不说话。见马二哈疼得汗珠直落,老黄有点儿看不过眼,连声喊:“冯医生,冯医生!”冯耀祖只当没听见,催促:“出牌,快出牌!”又过了两分钟,冯耀祖还没有动静。老黄清了清嗓子,慢条斯理地说:“冯医生,暂停,我出去买包烟,五分钟回来……”话音未落,人早已走到门外。“打个牌,哪有那么多事!”冯耀祖有点儿扫兴地嘟哝。

    ⑦老黄再进门时,老远就大喊:“重新洗牌!”门外稻场尽头,一个七八岁的小孩子,一阵风似的跑过来,机灵地绕到马二哈背后,轻轻拉他衣角。马二哈回头,小孩儿目光瞟向里面,竖起右手食指,贴近嘴唇作“嘘”状,偷偷将一张百元大钞递给他。

    ⑧小孩儿扭身,转眼跑得无影无踪。马二哈挺胸进屋,叫道:“冯医生,家里送钱来了。”边说边将那张百元大钞放到牌桌上。冯耀祖抓起钞票装进裤兜,粗声粗气地说:“暂停,稍后继续!”起身进里间,取出医疗器材。冯耀祖为马二哈胳膊复位、贴膏药、上小夹板、扎绷带……整个过程一气呵成。前后不到一刻钟,马二哈就感激不尽地回家了。老黄与小马看得目瞪口呆。

    ⑨天将黑,牌局结束。老黄三步并作两步回家。无意中摸向衬衣口袋,感觉多了一样东西。伸手掏出,竟是一张百元大钞。瞬间,他心中涌起一阵异样的感动。他发信息给冯耀祖:“冯医生,不好意思,让你破规矩了!”冯耀祖回复:“别以为世上就你心软!”

    ⑩冯耀祖又说:“规矩轻易不可破,良心时刻不能丢!”

    (作者:涂启智。有删改)

    1. (1) 冯医生说“别以为世上就你心软”,可是他却做了哪些“不心软的事”,又做了什么“心软的事”?请结合情节概括。
    2. (2) “小说常用凝练表达创设想象空间,生动描写刻画人物形象。”请阅读第②段和第⑧段,结合文章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 (3) 小说的情节在第⑦段和第⑨段发生了两次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转折。请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分析这种写作手法的作用。
    4. (4) 老黄不明白,为什么自认为“心软”的冯医生非要定这条规矩。请你结合文章的结尾,解释给老黄听。
  • 9. (2021九上·镇平月考) 阅读下面两个文本,完成问题。

    文本一

    ①《弟子规》在读书人当中拥有巨大影响力,“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一语,尤为彻透。一旦见到别人不好的地方,不是义正词严地指斥他,而是反躬自省,看自己身上有没有类似的毛病。倘若有,就要马上改过;如果没有,则要警醒自己时刻惕之、戒之。

    ②一个“省”字,意蕴很深。

    ③【甲】夏朝的伯启,就是勇于“自省”的典范。当时,诸侯有扈氏反叛,伯启受禹之命率军平叛。不幸的是,大败而回。事后,他没有怨天尤人,更没有诿过于人,而是进行了深刻的反省。自己所属的国家,兵多地广,又占尽天时、地利与人和等优势,却强不敌弱,一定是个人德行和才能不够所致。因此,他励精图治,兴利除弊,礼贤下士,体恤百姓。此后,国渐富,兵日强,政通人和,众志成城。一年后,有扈氏闻知,顿时打消进犯之念,自缚其身,俯首请降。

    ④数千年来,孔子一直被奉为圣贤的化身和代表,他也是“三省吾身”的终生践行者。据《孔子家语》记载,孔子带众弟子周游列国时,途中断炊,多亏颜回讨来一些米,才解燃眉之急。饭快要煮熟时,孔子却无意间看见颜回用手抓锅里的饭吃,心里很不高兴。随后,颜回恭请老师吃饭,孔子却说:“我刚才梦见了先父,正好这饭洁净,我就用它先祭过父亲再吃吧。”颜回一听就急了:“使不得,这饭已经不干净了。刚才煮饭时,有炭灰掉进锅里,丢掉可惜,我就将脏的地方抓起来吃了。”孔子一听,不禁慨叹道:“了解一个人是多么不容易呀。”倘若人们自以为是,不能自觉地时时“自省”,就会不经意间犯下很多错误。

    ⑤“自省”乃一剂良药。荀子靠它“日参省乎己”,达到“知明而行无过”的境界;孔子靠它“见不贤而内自省”,进入“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的自由王国。看来,“自省”的确很有必要。

    文本二

    ①现实生活中,唯有自省,人才会变得克己谨慎,不断反思审视自身的过失,真正去纠正错误、解决问题,避免小过失发展成大错误。

    ②“泾溪石险人竞惧,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

    ③【乙】危急时刻,人们往往会警醒自己,反省自己的不足,补齐自身的短板。而在平常时候,人们则容易失去警觉,自省机制失去效力,危险就会接踵而至。比如,在日常生活中,有的人习惯于从自身利益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判断是非,而不是检视自己有无不足、缺点和失误。“自己排队时,不希望别人插队;自己插队时,要求别人闭嘴。”凡事责人而不自省,只找别人毛病,而不找自己原因;只指责别人过错,而不找自己的问题,往往会使小纠纷酿成大事故。

    ④自省的力量,首先在于可以“立己”。古人云“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极言自省是修身养性、提升境界的重要方法。今天,我们讲自省,对思想、工作、生活点滴及细节予以检视,客观地看待自我,清醒地查找不足,其意义并非止于忏悔,而在于超越自我,促进自我认知、自我完善,不断唤醒善意良知,不断升华人格。

    ⑤自省的力量,还在于能够“达人”。“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桐城六尺巷这一古今佳话从一个侧面告诉我们,凡事首先反省自己的不足并付诸改正的行动,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一事当前,我们先反省自己的错误,对方多半就会有正向的反应,即便一时没有也报之以宽容,很多问题就会在无形中得以化解。对于一个社会来说,要是每个人都能唤醒自省意识,焕发自省力量,这个社会就会形成向上向善的良性循环,重品行、讲道德、守规矩就会蔚然成风。

    (作者:何聪。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本一和文本二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 鲁迅名言“多有不自满的人的种族,永远前进,永远有希望。多有只知责人不知反省的人的种族,祸哉祸哉”可以作为文本一第⑤段段首的道理论据。 B . 文本一第③段和第④段都写了历史人物反省的事件,两段中都大量使用四字短语,又连续运用短句子,使文章论述显得严谨有力。 C . 文本二告诉我们要时时自省,事事自省,才可以避免把小过失发展成大错误。 D . 两个文本的第②段分别独立成段,结构上承上启下、内容上都阐明观点,领起后文的分段论述。 E . 两个文本的第⑤段都融入事实论据与道理论据,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2. (2) 请结合文本一的内容,简述其论证思路。
    3. (3) 论证方法是证明论点的“利器”,请比较阅读两文本中的【甲】【乙】两段,说说它们在论证方法的使用上有何异同。
  • 10. (2021九上·镇平月考)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问题。

    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凌欧阳修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1. (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①有亭翼然于泉上者  临:

      ②佳木而繁阴     秀:

    2. (2) 把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3. (3) 文章第③段是怎样体现太守之乐的?试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4. (4) 文章和下面的【链接材料】分别写了醉翁亭和尚节亭,两个亭子的命名各具深意,请结合文章和【链接材料】具体分析。

      【链接材料】

      古人植卉木而有取义焉者,岂徒为玩好而已?故兰取其芳,谖草[注]取其忘忧,莲取其出污而不染。不特卉木也,佩以玉,环以象,坐右之器以欹;或以之比德而自励,或以之惩志而自警,进德修业,于是乎有裨焉。

      会稽黄中立,好植竹,取其节也,故为亭竹间,而名之曰尚节之亭,以为读书游艺之所,澹乎无营乎外之心也。予观而喜之。

      (节选自刘基《尚节亭记》)

      【注释】谖草:亦作“萱草”。传说中一种可以使人忘忧的草。谖,同“萱”。

  • 11. (2021九上·镇平月考)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问题。

    【甲】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乙】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白居易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1. (1) 这是一组赠答诗,甲诗中的首联与乙诗中的“”两句相应和。
    2. (2) 请结合具体诗句,说说白居易的“赠意”和刘禹锡的“酬意”分别是什么。
三、作文(50分)
  • 12. (2021九上·镇平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作。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之一。我们身边就不乏自强不息的人,他们自信自立、勤思苦学、勇于开括、充满正能量。

    为弘扬这种奋进精神,春风中学九年级将举办“我辈当自强”的主题话动,请你从下列活动中任选一个参加,并写出自己的发言稿。

    ①在“自强故事会”上,以“这,就是       !”为题讲述自己或身边人发愤图强、面对困境努力奋进的故事。不少于600字,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②在“自强演讲比赛"中,自拟题目,发表演讲。不少于600字,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