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宁夏青铜峡市高中2022届高三上学期历史8月开学考试试卷

更新时间:2021-11-24 浏览次数:49 类型:开学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 1. (2021高二上·罗平月考) 学者徐增阳说:“在农民的心目中,理想的国家政治关系成了家族关系的自然放大,官吏被称为‘父母官’,理想的皇帝就是‘爱民如子’的慈父。”这主要体现了传统中国:(    )
    A . 家族血缘关系 B . 中央集权意识 C . 家国同构观念 D . 安土重迁理念
  • 2. 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 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B . 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 C . 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D . 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
  • 3. (2021高三上·青铜峡开学考) 据《雅典政制》一书记载:公民大会经常对执政官和将军进行审核(一年十次),在每一主席团任期中都举行一次信任投票,看他们是否称职,他们提出的治国方略也必须经公民大会讨论批准后才能付诸实施。材料体现古代雅典(   )
    A . 民主政治存在弊端 B . 对官员极度不信任 C . 执政官权力非常大 D . 重视对官员的监督
  • 4. (2021高三上·青铜峡开学考) 德国虽然设有帝国议会和联邦议会,帝国议会还是由普选产生的,而事实上这个貌似民主的议会并无太多的民主权力,帝国的重大决策几乎全部由行政首脑决定。这反映了(    )
    A . 德国议会的两院相互制约 B . 德国具有军国主义传统    C . 德国君主受帝国议会制约 D . 德国专制主义色彩浓厚
  • 5. (2021高三上·青铜峡开学考) 据史料记载,1919年,中国的产业工人达200万,在1912~1919年,工人共罢工130次,仅1919年的前五个月就高达19次。这一状况反映出当时(    )
    A . 民主政治氛围宽松 B . 具备无产阶级政党成立阶级条件 C . 民主观念深入人心 D . 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的舞台
  • 6. (2021高三上·青铜峡开学考) 辛亥革命爆发后,孙中山曾向英、美、德、法四国银行团借款,对方却以“金融中立”为由拒绝。清帝退位后,袁世凯向四国银行团提出借款,其中包括南京临时政府急需的700万两。在英国公使的推动下,四国银行团在第二天即向南京临时政府拨银200万两。这说明当时(   )
    A . 西方列强的侵华方针发生了改变 B . 南京临时政府丧失了中央政府的地位 C . 西方列强支持中国废除君主政体 D . 列强力图阻止中国走向独立富强之路
  • 7. (2021高三上·青铜峡开学考) 有学者指出:(欧洲):“工人阶级为争取议会改革而斗争的过程中,有少数工人在斗争的实际锻炼中逐渐形成了一些新观念,这表现在:有的工人认识到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利益不可调和,从而提出不要与资产阶级建立联盟,而要开展工人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从这些“新观念”的形成可以看出(   )
    A . 欧洲工人运动逐渐走向成熟 B . 工人阶级深受圣西门思想影响 C . 巴黎公社革命触动工人阶级 D . 欧洲资本主义制度已走向衰落
  • 8. (2021高三上·青铜峡开学考) 1925年,苏联《农民报》刊登了《男人心灵的哀号》一文,文中主人公的妻子将要与其离婚并“拿走她应得的一份”。一些读者在回复中感慨道,如果“法律条文把妇女限制在1917年以前”就不会出现这个情况。由此可见(   )
    A . 计划体制下男女平等观念不断加强 B . 十月革命之后妇女权益得到保障 C . 当时普遍义务劳动中妇女地位提高 D . 农业集体化使妇女工作机会增加
  • 9. (2021高三上·青铜峡开学考) 1987年邓小平指出∶“切不要以为香港的事情全由香港人来管,中央一点都不管……这是不行的,这种想法不实际……(有人)要把香港变成一个在'民主'幌子下反对大陆的基地,怎么办?那就非干预不行”。邓小平意在强调(    )
    A .   中央对香港地区的管治权 B . 堵塞国家安全方面的制度漏洞 C . "一国两制"的方针不改变 D . 维护特别行政区的高度自治权
  • 10. (2021高三上·青铜峡开学考) 1946年毛泽东提出“中间地带”理论,认为“美国和苏联中间隔着极其辽阔的地带……这里有欧、亚、非三洲的许多资本主义国家和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不过一年后毛泽东转而认同“两大阵营”理论,并进而在1949年提出“一边倒”政策。1954年毛泽东又重申“中间地带”理论。毛泽东外交思想的变化主要是基于(   )
    A . 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 B . 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 C . 中苏两国关系的演变 D . 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 11. (2024高三下·浙江模拟) 1971年10月,经过联合国成员国投票,新中国得以重返联合国。在这场投票中,大量亚非拉国家投了赞成票;一贯与中国意见相悖的欧洲国家几乎全票赞成,只有一个国家投了反对票;苏联也投了赞成票。这反映了(   )
    A . 中国大力推行不结盟外交 B . 中国属于第三世界国家 C . 中国国际影响力明显提升 D . 中苏关系恢复了正常化
  • 12. (2023高二上·西安期末) 在美国拍摄的电影中,1952年的《撤离地狱》中把解放军描写成人间地狱的制造者,1962年的《诺博士》中塑造了醉心于发动核战争的中国人形象,而在2009年拍摄的一部关于全球毁灭的灾难电影《2012》中,中国成为世界人民的避难所。美国电影中的“中国形象”的变迁,折射出(   )
    A . 美国国内文化不受政府控制 B . 中美间的相互交流得到发展 C . 中西方意识形态的对立激烈 D . 中美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建立
  • 13. (2022高一下·浙江期中) 1969年美国出台了新的《出口管制法》,不再使用“共产党国家”与“非共产党国家”这一概念和划分方法,代之以“鼓励与美国有外交关系或贸易关系的国家进行贸易”,并要求商业部修订管制清单。这一调整主要是由于美国(   )
    A . 同苏联关系缓和 B . 与西欧竞争加剧 C . 陷入侵越战争泥潭 D . 国家实力相对衰弱
  • 14. (2021高三上·青铜峡开学考) 在这个时代里,美苏关系可以说有其最低限度的共同利益和共同准则,这共同利益就是避免美苏战争,而共同准则是在冷战对抗,特别是在危机中将此置于最优先地位。它们先是作为心照不宣的默契,即法国大学者阿隆所说的“隐蔽的俄美非战公约”。这表明冷战( )
    A . 引起国际关系领域一系列的矛盾和冲突 B . 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发生 C . 推动了世界的整体发展,第三世界由此崛起 D . 为各种力量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机会
  • 15. (2021高三上·青铜峡开学考) 苏联解体以后,科索沃危机使南斯拉夫成为大国关系的试金石:德国企图从这里迈出实现“德国的欧洲”的战略目标的第一步,法国希望使它变为用西欧联盟取代北约组织的试验场,美国决心用它证明自己对欧洲的指挥棒并没有脱手而去,英国打算通过它拉拢美国牵制法、德。材料本质上体现了(    )
    A . 传统资本主义强国对欧洲事务主导权的争夺 B . 欧洲以法、德为基础的军事一体化进程加速 C . 美国视欧洲为其推行全球霸权政策的根基 D . 一超多强下世界呈现缓和与动荡并存局面
  • 16. (2021高三上·青铜峡开学考) 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承诺向日本开放本国市场并允许日本限制进口和投资。朝鲜战争后,失去特需订单支撑的日本经济一落千丈且国际收支状况急剧恶化,此时美国又不遗余力地推动日本加人关贸总协定。美国这些做法旨在(   )
    A . 增强控制世界经济的实力 B . 为日本商品打开国际市场 C . 缓解日本面临的国防压力 D . 扶植日本成为冷战桥头堡
  • 17. (2021高三上·青铜峡开学考) 1960年,美国政府警告日本政府在进口苏联廉价石油时不能损害美国石油公司的利益,并要求限制缔结对苏出口油轮的新约。日本政府得知丹麦、荷兰、挪威等国均消极对待美国政府的提议后,决定抵制美国政府的要求。此事反映出(   )
    A . 美国失去了对北约的控制 B . “冷战”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C . 日本摆脱了对美国的依赖 D . 国家利益与集团安全的矛盾
  • 18. (2021高三上·青铜峡开学考) 前南斯拉夫领导人铁托说:“不结盟运动的目的,是要使大国认识到,世界命运不能掌握在他的手里。”由此可知不结盟运动(   )
    A . 是小国反对殖民主义的产物 B . 使世界格局发生了根本变化 C . 彻底打破旧的国际政治格局 D . 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政策
  • 19. (2021高三上·青铜峡开学考) 在国内爆发大规模的反对种族歧视、要求种族平等运动不断高涨之时,美国政府仍发布几乎涉及全球所有国家的人权报告,对许多国家点名抨击,甚至动用经济制裁等手段要求对方按照本国的意愿调整内外政策。这反映出(   )
    A . 美国国内种族歧视现象日益严重 B . 人权问题成为国际关系的中心问题 C . 政治多极化趋势出现了逆转态势 D . 当前的世界政治秩序亟待深度调整
  • 20. (2021高三上·青铜峡开学考) 苏联解体后,美国企图独霸世界;欧洲强调“欧洲中心论”;日本虽依附于美国,但多极化心态不言自明;独联体已趋稳定,抛弃原苏联“冷战”思维,强调世界有俄一席之地。这种状况(   )
    A . 有利于世界大国缓和关系 B . 表明了世界政治力量发生分化组合 C . 淡化了西方国家冷战思维 D . 维护了当今多极化的世界政治格局
  • 21. (2021高三上·青铜峡开学考) 据古代文献记载:秦汉时期铁犁牛耕技术虽有进步,但尚未普及,占主导地位的起土、翻土农具仍以锸、锄为主。导致此现象的原因主要是(  )

    A . 耕牛的极度缺少 B . 精耕细作的需要 C . 冶铁技术的落后  D . 小农经济的局限
  • 22. (2021高三上·青铜峡开学考) 农历“二月二”,既是“龙抬头节”,又是土地神诞辰“社日节”。每年“二月二”清朝皇帝都要沿袭从周朝传下来的礼制,在先农坛祭祀五谷神,并亲自扶犁耕田,众臣围观,仪式庄严隆重;同时,皇后率后宫众妃嫔在先蚕坛祭祀蚕神。材料表明(   )
    A . 清朝皇室依靠劳动自食其力 B . 清朝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C . 农桑仍是清朝社会经济主体 D . 自周至清经济政策丝毫未变
  • 23. (2021高三上·青铜峡开学考) 从原始社会的刀耕火种到春秋战国时期的铁犁牛耕,从用于播种的耧车到结构更为完备的曲辕犁。这些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发展的特点是(   )
    A . 自给自足 B . 世界领先 C . 精耕细作 D . 男耕女织
  • 24. (2021高三上·青铜峡开学考) 明代万历皇帝后期,许多王府庄田的规模都十分庞大四川成都府“王室庄田占有十七军屯十二,民间仅十一而已”。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
    A . 皇权达到顶峰 B . 豪强地主把控政权 C . 土地兼并盛行 D . 人身依附关系加强
  • 25. (2021高三上·青铜峡开学考) 为了应对西北少数民族的军事威胁,隋唐政府在西北驻戍庞大的军队。为解决粮食问题,隋在陇右、河西、西域等地屯田;唐代严管州军屯政,每年举行“屯官叙功”,以示考核,当时全国屯田992屯,关内、陇西与河西三道占584屯。隋唐屯田制的推行(   )
    A . 稳定了社会秩序 B . 减轻了人民负担 C . 加剧了土地兼并 D . 破坏了边疆经济
二、 材料题(本大题共三道材料题,共50分)
  • 26. (2021高三上·青铜峡开学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5年,杜鲁门总统在致国会的咨文中郑重宣布:“胜利已使美国人民有经常而迫切的必要来领导世界了。”

    材料二: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说:“在经济领导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的那种挑战”。

    材料三: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两极格局解体。中国不但经受住严峻的考验,而且始终抓住发展经济、社会进步的根本不动摇,中国已成为在世界事务中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性大国。

    ——引自《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复兴》

    请回答:

    1. (1) 材料一反映美国战后的什么战略意图?对国际格局产生了什么影响?在这样的国际形势下,新中国在外交领域内采取了怎样的方针?
    2. (2) 材料二中“美国遇到的挑战”主要指的是哪些力量的崛起?对国际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在这样的国际背景下,中美关系发生了变化,请举一例加以说明。
    3. (3) 材料三中两极格局解体的标志是什么?这样的国际环境下,中国积极应对,外交成就显著,试举一例加以说明。
  • 27. (2021高三上·青铜峡开学考)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  《天仙配》是黄梅戏的一个优秀剧目。其中的男女主人公董永和七仙女唱到: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从此不再受那奴役苦,夫妻双双把家还。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请回答:

    1. (1) 根据材料回答这段歌词反映了中国古代自耕农经济的主要经营方式是什么?
    2. (2) 自耕农经济在古代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有哪些?
    3. (3) 歌词中描述了一幅相对安定的生活情景图,这种生活情景对后来中国古代历史发展有何不利影响?
  • 28. (2021高三上·青铜峡开学考)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天子经略,诸侯正封,古之制也。土封略之内,何非君土?食土之毛,谁非君臣?故《诗》曰:“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左传》昭公七年

    材料二:“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民得买卖”。平毁井田中间纵横的阡陌封疆,进一步破坏井田制。按土地多少征税,以法令形式承认土地私有,并可买卖。

    ——聂玉海《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墨子》中说:“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业寝,纺绩积纴,多治麻丝葛绪捆布縿,此其分事也。”

    请回答:

    1. (1) 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政治制度?它体现了怎样的土地制度?
    2. (2) 材料二体现的是商鞅变法中的什么措施?具有怎样的影响?
    3. (3) 材料三描述的是中国古代社会怎样的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