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事件 |
1858年4月 | 英、法、俄、美四国公使率舰至白河口。 |
1858年5月 | 英法联军攻陷大沾。 |
1858年5月 | 俄罗斯东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约夫率兵到玻晖。5月28日,中国与俄国签订不平等条约《中俄缓晖条约》。 |
1858年8月 | 陈玉成、李秀成统领各路大军协同作战,一举攻破浦口歼敌万余,再次击溃清政府的江北大营。 |
农户 | 1914-1918年 | 减少1500多万户 |
耕地 | 1914-1918年 | 减少2600多万亩 |
荒地 | 1914-1918年 | 增加4900多万亩 |
军费 | 1916-1918年 | 增加5000多万元 |
材料一:
材料二:地主阶级的一部分开明人士很早就意识到了中国的危局,一部分人开始睁眼观看世界,……件随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不断加深,封建统治飘摇不定,以曾国藩、李鸿章为首的封疆大吏着手开始由上至下的改良,购买西方先进的武器提高国防能力,但是他们始终没有触及封建体制的改变,始终维护着封建阶层的利益核心。
——摘编自赵博宇、孙琰《浅论近代中国道路选择的曲折性》
材料三:中国的失败使国人痛心疾首、深受震撼,一些有识之士如康有为、梁启超等痛定思痛,开始探索新的救国之道。
——雷颐《走向革命:细说晚清七十年》
材料一:大清国人人有病,愚昧之病。 被奴役着却以为自由着,从来不知道平等为何物,不知自爱且不懂爱人……这是文化之病。普天下之大众,食不能裹腹,衣不能暖身,而王爷大官骄奢淫逸,盘剥不止。这是经济之病。所有这些病症都是一个总病根,那就是政治之病:华夏四千年的封建专制。
——孙中山《走向共和》
材料二:孙中山先生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杰出代表之一。他把学习西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理论与解决中国遭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侵略压迫的实际结合起来,创立了新的学说。
——王介南《近代中外文化交流史》
材料三:
材料四:“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誓死戮此民贼,以拯吾民。”
——孙中山《讨袁檄文》
材料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