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东台市第五联盟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1...

更新时间:2022-01-08 浏览次数:82 类型:月考试卷
一、积累与应用(34分)
  • 1.     学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我们领略了战士们冲破敌阵,歼灭和击溃一切顽抗敌人的气势,那气势只能用“锐不可dāng”来形容;学习《首届诺贝尔奖bān _____发》,我们了解那些像诺贝尔一样为人类做出伟大贡献的人;朗读《“飞天” _____空》,我们仿佛又听到了观众那振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朗读《一着惊海天》,我们心潮澎 _____,豪情万丈,信念与梦想,在同一时刻汇聚:我们的祖国真正强大起来了!
    1. (1)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或给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锐不可dāng    (bān)发        澎

    2. (2) 文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应改为
  • 2. 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做学问是一项艰苦的劳动,应踏踏实实,不能好高骛远 B . 这么多树根在大地里面触类旁通 , 吸收着大地母亲给予的食粮的供养。 C . 登上花果山,举目远眺,只见青山如屏,绿水如带,令人心旷神怡 D . 罗素的《我为什么而活着》字里行间传达着真诚与睿智,抒发了悲天悯人的情怀。
  • 3. 对“下”的词性的分析,正确的一组是:( )

    老虎正要①下山,老猎人躲在石岩②下,抡起虎叉,突然给了老虎一③下。

    A . ①动词 ②方位词③量词 B . ①介词 ②方位词③量词 C . ①动词 ②助词③量词 D . ①介词 ②助词③量词
  •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胡歌主演的电视剧《猎场》影响和吸引了相当一批的观众。 B . 东台市在东台体育馆举行第十九届运动会口号揭晓仪式,发布了“全民动起来,东台更精彩”。 C . 启动新城建设的西区,成为继瘦西湖景区和生态科技城之后扬州又一个发展新区。 D . 一个卫生城市的标志不仅在于环境的洁净,更是在于广大市民卫生素养、文明意识。
  • 5. 下列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三峡》选自郦道元的《水经注》,《水经注》是我国古代的一部游记名著。 B . 《答谢中书书》作者是陶弘景,南朝齐梁时道教思想家。 C . 苏轼是宋代文学家,《记承天寺夜游》写于被贬黄州期间。 D . 消息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六个要素,包括标题、导语、背景、主体和结语五部分结构。
  • 6. 名句默写。
    1. (1) 庭下如积水空明,
    2. (2) 重岩叠嶂,
    3. (3) 木受绳则直,
    4. (4) 自非亭午夜分,
    5. (5) 临渊羡鱼,
    6. (6) ,回清倒影。
    7. (7) 郦道元的《三峡》一文中,与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 7. 名著阅读
    1. (1) 《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文中的“大迁移”是指(    )
      A . 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 B . 工农革命军进军井冈山 C . 工农红军的万里长征 D . 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2. (2) 《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著名记者的不朽名著,是一部文笔优美、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以及许多共产党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两位革命领袖是他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 8. 综合性学习 阅读下列新闻完成下面各小题

    广网盐城8月24日消息   黄海森林职工赓续红色基因,继续发扬黄海林工精神,为打造多功能5A景区而努力奋斗。

    黄海国家森林公园,一道壁立于大海与陆地之间的绿色屏障,一座令人心旷神怡赏心悦目的“生态氧吧”,一处荡漾着人定胜天伟力的精神家园。一代代林工接续奋斗,半个多世纪持之以恒,敢教盐滩变绿洲,铸就了“艰苦奋斗、科学求真、守正创新、绿色发展”的黄海林工精神。新一代黄海林工,呵护绿色宝藏,建设基层战斗堡垒,发挥党员先锋作用,以新理念谋划新发展,积极推动文旅、康养、会展、科创等业态融合,建设风光优美的5A级景区,打造近悦远来的城市生态客厅。

    1. (1) 给这篇新闻加个标题(不超过20字)
    2. (2) 远眺,一片绿色的海洋;走近,高大笔直的水杉直插云霄,林间小路弯弯曲曲延伸到深处……环境幽深,空气清新。黄海森林公园你一定不陌生。若你以导游的身份带外地游客来黄海森林公园一游,讲述该公园的特点。这段简短、亲切、热情而有文采的导游词该怎么写呢?(不超过100字)
二、阅读与理解(36分)
  • 9. 阅读诗歌,完成各小题

    春游湖

    宋•徐俯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

    1. (1) 春游湖的夹岸桃花蘸水开的“蘸”用的十分传神,请作简要赏析。
    2. (2) “小舟撑出柳阴来”一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 10. 阅读文言文,完成各小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①。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②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山谷所资,于斯已办③。仁智所乐,岂徒语哉!——吴均《与顾章书》

    注释:①薜( bì)萝:薜荔与女萝,皆为香草。后人常以薜萝为隐者服饰。②岫:洞穴。③英英:声音和盛之貌。④办:具备。

    1. (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四时俱  (

      未复有能其奇者  (

      仆去月谢病,还薜萝  (

      宇其上 (

    2. (2) 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①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②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

    3. (3) 两文写景的方法有什么相同之处?其作用是什么?
    4. (4) 对画线语句所表现出的共同的处世态度,你是怎样理解和评价的?
  • 11. 阅读下列现代文完成各小题

    宽容与智慧

    梅桑榆

    ①谈宽容的文章不知凡几,美国学者房龙,甚至不惜篇幅,专门写过一本论宽容的书。但是不宽容的人,不大可能在读了几篇文章或一本书之后,就变得宽容起来。因为一个人能够原谅他人的过失,对冒犯、侮辱,或是损害过自己利益的人,不予计较,须有宽宏的度量,而一个人的度量是宽宏还是狭小,不但取决于他的性格、心地,而且取决于他对是非善恶的判断、对自己处境的认识和预见行事后果的能力,即宽容与智慧、识见有关。有的人度量宽宏,是天性使然,这种人毕竟很少,更多的人能够宽容他人,则是经过理性的思考与权衡之后而做出的抉择。

    ②韩信为贫民时,曾于淮阴街头受过屠夫之子的胯下之辱。后来他统兵百万,“战必胜,攻必克”,被刘邦封为楚王,衣锦还乡,并未忘记那个逼自己从他的裤裆下钻过去的人,但韩信不是要他的脑袋,而是任他为中尉,并对诸将说:“此人是个壮士。他当年辱我时,我当然可以与他以死相拼,但死得无名,所以忍耐至此。”

    ③韩信此言,只是道出了他当时受辱时对利害的权衡,而不杀屠夫之子,却是一种智慧的抉择。这时的韩信已经封王,而那曾经侮辱过他的人仍是个贫民。此时韩信若是为报复而杀他,当然如同杀鸡般容易,但这一刀下去 ,一个心胸狭窄、睚眦必报的横暴者的形象,也就活脱脱显现出来。而他以德报怨,对此人授之以官,则可以显示其大丈夫襟怀,赢得大众的赞扬,赢得人心。智商奇高的韩信,自然会想到这一点,所以才有了这段被司马迁、班固载入史册的千古美谈。

    ④韩安国于汉景帝刘启在位时,曾事梁孝王刘武,因平定吴、楚七国之乱而立下大功,名重一时,后遭人谗陷,获罪下狱,在狱中屡被狱吏田甲欺辱。他曾对田甲说:“你不要欺人太甚,你难道没听说过死灰还会复燃吗?”田甲却冷笑道:“死灰若复燃,我则以尿浇灭之。”不料,数旬之后,汉廷竟下诏,任韩安国为梁国内史。田甲听说韩安国复居高位,怕遭报复,吓得弃家而逃。韩安国却下令:“田甲若不就官,我将灭其一族。”田甲走投无路,只得向韩安国袒背谢罪。韩安国看他如此狼狈,笑道:“死灰今已复燃,你可以尿浇灭了!何必吓成这样,公等值得我计较吗!”遂令复其官,并善待之。他的大度,不但被时人称颂,也被史家记下令后人敬佩的一笔。然而,韩安国此举,固然可以说是其心胸宽大,但又何尝不是由于他的智慧与识见使然?他历尽险恶,得以复职,地位尚不巩固,若是一上任就对田甲施以报复,必然令人厌惧,并很可能因此树敌,而对欺侮过自己的人宽容以待,则会得到世人的尊崇,对巩固自己的政治地位大有好处。

    ⑤从韩信、韩安国如何对待曾经侮辱过自己的人,如何对待损害自己尊严的位卑者,不仅可以看出其有无雅量,而且可以看出其处世的智慧。

    1. (1) 下列不能证明“宽容与智慧、识见有关”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 . 诸葛亮鞠躬尽瘁以“恢复汉室以报先帝之恩”,后主刘禅听信谗言几疑孔明。孔明毫不计较,照干大事不误。 B . 清朝康熙年间,礼部尚书张英礼让邻居,把院墙后移三尺。两家消除隔阂,成通家之谊。 C . 大钢琴家李斯特,原谅假冒他的学生之名的姑娘,并收她为徒弟。 D . 韩信落魄的时候,一个漂母给他饭吃,韩信离开她的时候,告诉她以后一定来报答她。后来韩信做了楚王,不忘旧恩,奉黄金千两以漂母。
    2. (2) 指出第四段运用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3. (3) 琳琳和小文竞选学生会主席,小文在背后捣鬼说琳琳的短处。琳琳一笑了之,最后获得职位。请你联系本文的观点,说说阅读本文后的启示。
  • 12. 阅读下列现代文完成各小题

    天边有一抹若隐若现的云

    官亦鸣

    ①天边,有一抹若隐若现的云。

    ②曾听一位哲人说,天边新出的一抹云,是天堂新进的灵魂。抬头看那天边的云,不,那分明是逝去不久的母亲。那若隐若现,飘忽不定的云层中,清晰地变幻着一个胖胖的身影,依旧是那样一如既往地来去匆匆,依旧是那样地摇晃着身躯——那是岁月无情,给你留下的永恒。

    ③母亲是那个一年中最冷的清晨离我们而去的。远处隐隐地响着零星的鞭炮声,空气中已是充满了年的气味了。而我们最最亲爱的母亲却悄然闭上她那永远是透着暖暖春意的双眼,胖乎乎的脸上依旧是那副似睡非睡,憨态可掬的神情。她是睡去了吗?可四周悲怆的哀乐声和透骨的恸哭声却庄重地提醒着我们,母亲是真的离我们而去了。懵懂中,我怎么也想不明白,母亲怎就不等我们回来。她是知道她的子孙们是要回来陪她过年并庆贺她老人家八十七岁华诞的。母亲一生中最大的幸福是亲手做一锅红烧肉炖白菜豆腐粉条,看着里屋外间团团围坐在整整三张大圆桌旁的她的儿女们及儿女们的儿女们,她怎么就忍心去了呢?怎么说走就走了,仅仅差十一天啊!

    ④一位外国科学家曾做过实验,人在离世的瞬间,体重减少21克,这就是说,人的灵魂重21克。守着母亲的灵柩,我觉得母亲的灵魂绝不止21克,应该是21千克,210千克,不,是更多,更重。因为在我们的心中,分明感到无形的沉重。从里到外的重,重得喘不过气来。是啊,母亲的双肩所承受的重,是我们几代人都承受不了的。望着似睡非睡的母亲的脸,忽然又觉得母亲的灵魂是那样的 , 她终于可以放下一切,扶摇直上九天,飘忽在天边云端……

    ⑤母亲是农家女,十六岁离娘亲,为人妻,为人母。她深深地懂得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半个多世纪的辛劳操作,如今她是功德圆满,仓满斗盈。她可以放心地去了,去会见她相生相伴了七十余年的爱人——我们的父亲。去把她一生的喜忧恨爱之情,十七年的别夫相思之意,美美地相倾相诉。看那云层后面的影子,竟是大步连天,急不可待的了。是的,那云层深处,有着另一个灵魂在等她,那是离我们而去十七年的父亲。母亲是轻松的,快乐的,一如七十年前坐花轿上路般的轻松,快乐。

    ⑥英国一位超心理研究者曾说:“灵魂可呈现为实体的,栩栩如生的,有时可投下一片阴影或是遮住一盏灯……”我相信,母亲的灵魂是栩栩如生的。看那天边的一抹若隐若现的云,分明是半透明的,甚至真的投下了一片阴影。

    ⑦此时,我想,那天边云层里的母亲的心里,是喜悦的。那轻轻舞动着的身影,便是证明。因为她看见了子孙们个个鲜活如出水芙蓉,楼房前停放着私家小车,她可以告诉父亲,那辆老掉牙的自行车,再也不用了;看着我们个个衣着时尚,皮鞋锃亮,天天像过大年一样,她可以告诉父亲,再也不用在腊月里的晚上,一个纳底,一个做帮,缝洗浆补,直忙到大年三十才能个个穿上新衣新鞋。此时的母亲,肯定笑得比那时更暖,更轻松。

    ⑧这样想着,看着,突然发现天边那一抹若隐若现的云变成了一抹淡淡的玫瑰红,并向大地投下了一片暖暖的光。噢,我明白了,母亲是知道灵魂有时能遮住一盏灯的。此时的她,唯恐遮住了那一片暖暖的阳光。她知道她的子孙们分散在五湖四海是多么需要阳光,于是她匆匆地走了。

    ⑨天边,那一抹若隐若现的云,幻化成一片玫瑰红,暖暖地……

    1. (1) 结合第④段文字,解释画线句子中加点字的含义。

      ①我觉得母亲的灵魂绝不止21克,应该是21千克,210千克,不,是更多,更

      ②忽然又觉得母亲的灵魂是那样的……

    2. (2) 文中母亲的平凡和伟大,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3. (3) 结合全文谈谈“天边,有一抹若隐若现的云”这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
    4. (4) 母亲是天底下最伟大的人,结合全文内容,仿照下面句子的格式,续写两句话。

      母亲是幸福家庭的支柱,操劳一生,最后化为一抹云彩。

三、 生活与写作(50分)
  • 13.     在我们成长过程中,有过许多撩拨心弦的记忆:亲人的呵护、师长的教诲、同伴的启迪、书香的熏陶……这些记忆如同呵护的春风,关爱的雨露,友善的阳光,滋养着我们心灵的成长和心智的成熟。

    请根据你对上述文字的理解,结合你的生活经历和体验,以“阵阵春风助我长”为题,写一篇作文。

    提示和要求:(1)写出真情实感,有具体的内容,600字左右。(2)注意作文的字迹端正,卷面整洁。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