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 | 解释 |
A.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 |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
B.水结成冰 | 分子停止运动 |
C.氧气和臭氧化学性质不同 | 分子构成不同 |
D.6000L氧气加压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 | 分子间有间隙 |
A.化学史实 | B.化学之最 |
①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论 ②门捷列夫编制了元素周期表 ③张青莲主持测定了铟相对原子质量新值 | ①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 ②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铁 ③呼出气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二氧化碳 |
C.物质鉴别 | D.性质用途 |
①用观察颜色鉴别硫磺和红磷 ②用燃着的木条鉴别空气和氧气 ③通过品尝鉴别实验室的蔗糖和食盐 | ①氧气具有助燃性——作助燃剂 ②氮气化学性质稳定——作保护气 ③利用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制霓虹灯 |
①氧烛在使用时可能具有照明的功能
②氧烛中反应既有分解反应,也有化合反应
③使用完后,产氧药块中原物质的质量均减少
④Mg粉过少会使反应无法持续进行,过多将减小产氧量
Ⅰ.取5个相同集气瓶,编号后分别使瓶内留有占集气瓶10%、20%、30%、40%、50%的水(余下的为空气),用玻璃片盖住倒扣于水槽中;
Ⅱ.用排水法向5个瓶中通入氧气,把瓶内的水排完用玻璃片盖住取出;
Ⅲ.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5个瓶中,观察记录现象并进行探究。
请结合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编号 |
1 |
2 |
3 |
4 |
5 |
现象 |
微亮 |
亮 |
很亮 |
复燃 |
复燃 |
①从现象可知,使带火星木条复燃所需氧气最小体积介于号瓶之间。
②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后,4号瓶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
物质 |
H2 |
N2 |
O2 |
NH3 |
沸点/℃(1.01×105 Pa) |
-252 |
-195.8 |
-183 |
-33.35 |
在1.01×105 Pa时,欲将NH3与N2、H2分离,最好将温度控制在温度区间。
用实验装置A进行探究时,取下橡胶塞,点燃红磷后迅速伸入集气瓶中并旋紧橡胶塞,这时看到的现象是,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医用输液袋中装入VmL呼出气体,如下图所示,四个集气瓶中均装入VmL足量NaOH溶液以充分吸收CO2 , 带孔燃烧匙内装入足量红磷(通常条件下,红磷与NaOH溶液不反应)。则方框内最合适的装置是(在A,B,C,D中选择)。
(查阅资料)硫单质是一种淡黄色固体,难溶于水,在空气中点燃硫,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过氧化钠(Na2O2)是一种淡黄色固体,能与水反应,生成气体并放出大量的热。
方案二:在燃烧匙里放少量该固体,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现象。
两种方案哪种较好(填“方案一”或“方案二”)理由。
A.该气体是CO2 B.该气体是O2 C.该气体是H2
①同学们认为假设中(填“A”或“B”或“C”)肯定不合理,理由。
②通过查阅资料又得知:在化学反应中,有元素化合价升高,就必然有元素化合价降低。于是一致认为上述假设中的(填“A”或“B”或“C”)肯定也不合理。
③同学们用图1装置(装置气密性良好)进行实验检验,验证了上述分析的合理性:
请写出正确的实验方法: 打开活塞后,。(所填内容必须包括实验操作、现象、结论)。
根据以上信息分析关于Na2O2说法,其中错误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