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无锡市桥谊集团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

更新时间:2021-12-10 浏览次数:46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
  • 1. (2021九上·无锡期中) 2021年4月22日是第52个世界地球日,宣传主题为“Restore Our Earth”(修复我们的地球)。下列说法不符合主题要求的是(   )
    A . 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增加粮食产量 B . 农业生产中改大水漫灌为喷灌节水 C . 工业废气经处理再排放,可以保护空气 D . 生活用水分类处理,减少水体污染
  • 2. (2021·黔西模拟) 下列诗句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
    A .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 .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 .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D .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 3. (2021九上·无锡期中)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 洁净的空气 B . 冰水混合物 C . 矿泉水 D . 澄清石灰水
  • 4. (2021九上·无锡期中) 下列各图所示的基本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 倾倒液体 B . 量取5.0mL液体 C . 点燃酒精灯 D . 滴液体试剂
  • 5. (2021九上·无锡期中)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 .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B . 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生成黑色固体 C .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白色烟雾 D . 向干燥的玻璃片呵气,其表面出现水雾
  • 6. (2021九上·无锡期中) 下列事实与相应的解释不一致的是(   )
    A . 夏天冰箱里拿出的饮料放在空气中,外壁会潮湿——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B . 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分子间的间隔随温度改变而改变 C . 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稳定——原子的最外层电子达到相对稳定结构 D . 在空气中铜块不燃烧,而纳米铜能燃烧——物质种类决定反应的剧烈程度
  • 7. (2024九上·梁平期中) 下列化学用语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
    A . O B . Zn C . N2 D . CO
  • 8. (2021九上·无锡期中) 目前世界上最精准的钟是以锶做钟摆的钟。锶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在元素周期表中某些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x的值为8 B . 锶属于非金属元素 C . 锶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D . 锶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7.62g
  • 9. (2021九上·无锡期中) 从分子和原子的角度分析并解释下列事实,其中错误的是(   )

    现象

    解释

    A.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B.水结成冰

    分子停止运动

    C.氧气和臭氧化学性质不同

    分子构成不同

    D.6000L氧气加压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

    分子间有间隙

    A . A   B . B   C . C   D . D
  • 10. (2021九上·无锡期中) 甲醛(CH2O)是室内污染的主要成分之一,它来源于室内装修所用的油漆、胶合板等材料。下列关于甲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醛分子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 B . 甲醛是由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C . 1个甲醛分子是由1个碳原子和1个水分子构成的 D . 在甲醛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2:1
  • 11. (2021九上·无锡期中) 已知某元素原子的最外层上的电子数是2,请据此判断(   )
    A . 该元素一定是非金属元素 B . 该元素一定是金属元素 C . 该元素一定是稀有气体元素 D . 以上说法都不对
  • 12. (2021九上·无锡期中) 据报道,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人员利用钴及其氧化物研制一种新型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高效“清洁”地转化成液体燃料,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该反应说明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B . 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C . 该反应中共有两种氧化物 D . 该反应前后有元素化合价发生了改变
  • 13. (2021九上·无锡期中) 以下关于电解水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在水中加少量硫酸钠增强导电性 B . 该实验所得氢气和氧气质量比约2:1 C . 负极产生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D . 该实验说明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 14. (2021九上·无锡期中) 学会自主梳理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下列认识完全正确的是(   )

    A.化学史实

    B.化学之最

    ①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论

    ②门捷列夫编制了元素周期表

    ③张青莲主持测定了铟相对原子质量新值

    ①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

    ②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铁

    ③呼出气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二氧化碳

    C.物质鉴别

    D.性质用途

    ①用观察颜色鉴别硫磺和红磷

    ②用燃着的木条鉴别空气和氧气

    ③通过品尝鉴别实验室的蔗糖和食盐

    ①氧气具有助燃性——作助燃剂

    ②氮气化学性质稳定——作保护气

    ③利用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制霓虹灯

    A . A   B . B   C . C   D . D
  • 15. (2021九上·无锡期中) 下列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B . 比较气体中CO2含量 C . 检查装置气密性      D . 探究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
  • 16. (2021九上·无锡期中) 下列实验过程与图象描述相符的一组是()
    A . 加热高锰酸钾固体至质量不再减轻 B . 用酒精灯加热一定量高锰酸钾固体 C . 向一定质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D . 两份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在有、无MnO2的情况下产生氧气
  • 17. (2021九上·无锡期中) 请梳理以下知识点①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②某物质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说明该物质一定含有碳、氢、氧元素;③等质量金属镁、铁、铜,所含原子个数铜>铁>镁;④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粒子一定是稀有气体原子;⑤质子数相同微粒一定属于同种元素;⑥物质与氧气的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其中正确个数(   )
    A . 1 B . 2 C . 3 D . 4
  • 18. (2023九上·南宁期中) 某同学误将少量高锰酸钾当成二氧化锰加入氯酸钾中进行加热制取氧气,部分物质质量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t2时刻,氧气开始产生 B . c代表氧气 C . a代表氯酸钾 D . t2时刻,高锰酸钾开始分解
  • 19. (2021九上·无锡期中) X,Y,Z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三种物质,其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X,Z元素组成相同且常温下均为液体,Y为气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转化③、④中,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了变化 B . 转化③可通过化合反应实现 C . 气体Y具有可燃性 D . 转化①、④可通过分解反应实现
  • 20. (2021九上·无锡期中) 氧烛是一种常用于潜艇中的化学氧源,主要成分 NaClO3(化学性质与KClO3相似)、同时还含有适量的催化剂、Mg粉(燃烧时提供NaClO3分解所需的热量)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氧烛在使用时可能具有照明的功能

    ②氧烛中反应既有分解反应,也有化合反应

    ③使用完后,产氧药块中原物质的质量均减少

    ④Mg粉过少会使反应无法持续进行,过多将减小产氧量

    A . 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①②④ D . ①②③④
二、填空题
三、综合题
  • 24. (2021九上·无锡期中) 根据以下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 (1) 写出图中标号仪器名称:①
    2. (2)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一瓶氧气,应选用装置组合为,还缺少了一种实验用品,其作用为。写出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3. (3) 若在实验室用B装置来制取氧气,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该装置的优点有;反应后若要回收二氧化锰固体,应对反应后的混合物进行的实验操作是、洗净、干燥。
    4. (4) 用F装置做硫在氧气中的燃烧实验,燃烧结束后取出燃烧匙,立即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并振荡,若将集气瓶倒转,发现玻璃片被“吸住”而不掉下来(如图甲),则F装置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为完成上述实验,用10mL量筒量取6mLNaOH溶液,读数时量筒内液体凹液面最低处应与乙图中处(填“a”或“b”)刻度线保持水平。
    5. (5) 探究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是否一定需要纯氧的问题:

      Ⅰ.取5个相同集气瓶,编号后分别使瓶内留有占集气瓶10%、20%、30%、40%、50%的水(余下的为空气),用玻璃片盖住倒扣于水槽中;

      Ⅱ.用排水法向5个瓶中通入氧气,把瓶内的水排完用玻璃片盖住取出;

      Ⅲ.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5个瓶中,观察记录现象并进行探究。

      请结合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编号

      1

      2

      3

      4

      5

      现象

      微亮

      很亮

      复燃

      复燃

      ①从现象可知,使带火星木条复燃所需氧气最小体积介于号瓶之间。

      ②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后,4号瓶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

  • 25. (2021九上·无锡期中) 下图是水厂生产自来水的主要流程,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1) 水源通过A池可除去难溶性固体杂质,在实验室进行的类似操作中,所使用到的玻璃仪器有(填一种仪器名称)。
    2. (2) 向吸附池中加入,利用其吸附性除去水中的颜色和异味。
    3. (3) 二氧化氯(ClO2)是安全无毒的绿色消毒剂,请写出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
    4. (4) 自来水厂进行消毒时发生的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 26. (2021九上·无锡期中) 合成氨是人类科学技术上的一项重大突破,对社会发展与科技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合成氨工艺的主要流程如下:

    1. (1) 合成塔中的反应必须在高温、高压、催化剂条件下进行,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属于(填基本反应类型)反应。
    2. (2) 生产过程中从合成塔中输出的气体属于(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3. (3) 生产过程中可重复循环使用的物质是
    4. (4) 根据表中的数据回答问题。

      物质

      H2

      N2

      O2

      NH3

      沸点/℃(1.01×105 Pa)

      -252

      -195.8

      -183

      -33.35

      在1.01×105 Pa时,欲将NH3与N2、H2分离,最好将温度控制在温度区间。

  • 27. (2021九上·无锡期中) 梁溪区某中学一号兴趣小组同学进行书本经典实验再探究:
    1. (1) Ⅰ、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装置的对比探究:                  

      用实验装置A进行探究时,取下橡胶塞,点燃红磷后迅速伸入集气瓶中并旋紧橡胶塞,这时看到的现象是,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2. (2) 实验装置B所示的改进版优点是 (只需写一点)。从理论上分析,玻璃管内液面最终将上升至处(填“1”、“2”、“3”、“4”)。
    3. (3) 小组同学在探究过程中又发现,镁居然还能在氮气中燃烧。于是用镁条代替红磷做起了这个实验。实验完毕,你认为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总容积的五分之一。
    4. (4) Ⅱ、人体呼出气体成分的实验装置改进探究:

      医用输液袋中装入VmL呼出气体,如下图所示,四个集气瓶中均装入VmL足量NaOH溶液以充分吸收CO2 , 带孔燃烧匙内装入足量红磷(通常条件下,红磷与NaOH溶液不反应)。则方框内最合适的装置是(在A,B,C,D中选择)。

    5. (5) 打开弹簧夹K1、K2 , 缓慢将袋中的气体全部排出。读出量筒中液体体积为V1 mL关闭弹簧夹 K1、K2 , 用激光笔照射红磷,红磷剧烈燃烧。待装置和气体,打开 K2 , 读出量筒中液体体积为V2 mL。
    6. (6) 数据分析:人体呼出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可表示为×100%;若数据 ×100% 满足的条件,则理论上可证明呼吸作用产生了CO2
  • 28. (2021九上·无锡期中) 该中学二号兴趣小组同学在课外实验过程中发现了一种淡黄色的粉末,该粉末可用于杀菌、消毒和漂白,于是想探究该淡黄色固体的化学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硫单质是一种淡黄色固体,难溶于水,在空气中点燃硫,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过氧化钠(Na2O2)是一种淡黄色固体,能与水反应,生成气体并放出大量的热。

    1. (1) 设计实验方案: 方案一:取少量该固体粉末于试管中,加2mL水,振荡并观察现象。

      方案二:在燃烧匙里放少量该固体,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现象。

      两种方案哪种较好(填“方案一”或“方案二”)理由

    2. (2) (实验验证并得出结论) 同学们向盛有少量该固体的试管中加入2mL水,立刻观察到有无色气泡产生,并且验证出该反应同时生成了氢氧化钠(NaOH),确定该淡黄色粉末为过氧化钠(Na2O2)。同学们对生成的气体成分进行判断提出以下三种假设:

      A.该气体是CO2 B.该气体是O2 C.该气体是H2

      ①同学们认为假设中(填“A”或“B”或“C”)肯定不合理,理由

      ②通过查阅资料又得知:在化学反应中,有元素化合价升高,就必然有元素化合价降低。于是一致认为上述假设中的(填“A”或“B”或“C”)肯定也不合理

      ③同学们用图1装置(装置气密性良好)进行实验检验,验证了上述分析的合理性:

      请写出正确的实验方法: 打开活塞后,。(所填内容必须包括实验操作、现象、结论)。

    3. (3) (交流与反思)

      根据以上信息分析关于Na2O2说法,其中错误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 Na2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是-2价 B . Na2O2必须密封保存 C . Na2O2着火后可用水扑灭 D . Na2O2不属于氧化物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