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云南省昭通市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

更新时间:2021-12-13 浏览次数:119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小题,每小题2分,共 50分。)
  • 1. (2021七上·昭通期中) 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研究古人类历史的重要证据是(   )
    A . 神话 B . 书籍 C . 传说 D . 化石
  • 2. (2021七上·昭通期中) 某校七年级学生组织“探寻远古人类足迹”的研学旅行,准备去实地考察距今约170万年,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他们应该去(   )
    A . 云南 B . 北京 C . 上海 D . 浙江
  • 3. (2021七上·昭通期中) 央视《探索·发现》栏目播放专题片《我们的祖先是怎样生活的》,其中可能出现的有关原始人的生活场景是(   )
    A . 元谋人使用磨制石器劳动 B . 北京人学会用火御寒照明 C . 河姆渡人学会制作彩陶 D . 半坡人以水稻为主要栽培作物
  • 4. (2021七上·昭通期中) 原始农业的出现,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下列能反映这一进步的是(   )
    A . 采集野果 B . 栽培农作物 C . 捕猎打渔 D . 制造陶器
  • 5. 河姆渡、半坡遗址分别反映了我国南北方农耕文明的特点。观察下面房屋复原图,二者迥异的风格说明(   )

    A . 自然地理环境相近 B . 当时的农业生产技术、生产工具先进 C . 先民木工技艺高超 D . 人类具有适应自然、利用自然的能力
  • 6. (2021七上·昭通期中) “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古代传说中一种有翼的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蓄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日魃(传说中能引起旱灾的鬼怪) ,雨止,遂杀蚩尤。”上述材料(   )
    A . 没有任何历史研究的价值 B . 记述涿鹿之战的真实历史 C . 是否与历史吻合尚待考证 D . 说明古代曾存在神仙鬼怪
  • 7. (2021七上·昭通期中) “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材料意在说明(   )
    A . 华夏族是由众多民族相互杂居交融而为一体的 B . 当时诸族并存,邦国林立 C . 炎帝、黄帝成为人文初祖的由来 D . 炎黄部落分布广泛
  • 8. (2021七上·昭通期中) 传说中有一位活动在陕西渭河流域的部落首领,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谷物和蔬菜;还制作陶器……并具有最早的天文和历法知识。他是( )
    A . 蚩尤 B . 黄帝 C . 炎帝 D . 大禹
  • 9. (2021七上·昭通期中) 中国历史上有先王禅让的传说。下面三位人物与这一传说有关,他们在位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A . 舜→尧→禹 B . 尧→舜→禹 C . 禹→舜→尧 D . 舜→禹→尧
  • 10. (2021七上·昭通期中) 《史记。夏本纪》记载:“及禹崩……于是启遂即天子之位,是为夏后帝启。”这表明(   )
    A . 家天下代替公天下 B . 华夏族开始形成 C . 夏朝灭亡,商朝兴起 D . 禅让制正式确立
  • 11. 商朝建立后,王室内部连续发生争夺王位的纷争,都城也几经迁徙,很不稳定。商王盘庚为了扭转局面,迁都于殷,进行改革,“行汤之政”,政治中兴。由此可以看出,“盘庚迁殷”(   )
    A . 标志着商朝正式建立 B . 是商朝历史的重大转折 C . 标志着商朝由盛转衰 D . 说明商朝内部再无纷争
  • 12. (2021七上·昭通期中) 绘制年代尺是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之一,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脉络较直观形象地展现出来。下面是某历史老师在讲中国古代某一段历史时绘制的年代尺,其中“武王伐纣”发生在下列年代尺中的哪一时期(   )

    A . B . C . D .
  • 13. (2021七上·昭通期中) 小明正在研究我国古代青铜文化中如何开采和冶炼铜的课题。下列考古发现能够直接为研究此课题提供可靠依据的是(   )
    A . 商王武丁妻子妇好墓中出土的铜刀 B . 甘肃齐家文化遗址出土的铜镜 C . 铜绿山古矿冶遗址的鼓风炼铜竖炉 D . 四川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青铜面具
  • 14. (2021七上·昭通期中) 著名历史学家许倬云在论述某个历史王朝时指出:该王朝建立了中国古代真正的霸权,一则确立了完整的中国文字书写系统,二则建构了复杂的国家组织。这个王朝是(   )
    A . 夏朝 B . 商朝 C . 西周 D . 秦朝
  • 15. (2021七上·昭通期中) 下图所示为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1950 年河南辉县固围村出土的战国铁犁铧,铁犁铧装在犁床的前端,给木犁套上一种“V”形铁刃,俗称“铁口犁”。铁犁铧的发现可以证明,战国时期(   )
    A . 采用大规模的集体耕作 B . 铁器牛耕在全国推广 C . 农业深耕细作得到发展 D . 河南最早出现铁农具

  • 16. (2021七上·昭通期中) 下图反映了战国时期主要诸侯国流通的金属货币。由此可知,战国时期(   )

    A . 金属货币广泛应用 B . 各国经济交流频繁 C . 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 D . 手工制造业很发达
  • 17. (2021七上·昭通期中) 他尊王攘夷,一匡天下,成就了春秋五霸第一人。这里的“他”是指(   )
    A . 晋文公 B . 齐桓公 C . 楚庄王 D . 秦穆公
  • 18. (2021七上·昭通期中) “春秋时期的大国争霸,使中原地区的诸侯国几乎都卷入了战争。一些小国百姓备受战争之害,如郑国遭受战祸70多次,宋国40多次。”这主要说明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   )
    A . 使诸侯国的数量不断减少 B . 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 C . 为统一创造了条件 D . 促进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 19. (2021七上·昭通期中) 《史记。周本纪》中记载:“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其中在战国初期消失不见的诸侯国是(   )
    A . B . C . D .
  • 20. (2021七上·昭通期中) 春秋时期,晋楚城濮之战,晋军最多不超过2万,楚军也不超过4万;而至战国,魏国在马陵之战中动用“十万之军”,长平之战中秦国坑杀赵军俘虏40多万。这直接反映了战国时期( )
    A . 人口迅猛增长 B . 战争规模很大 C . 武器更加先进 D . 天子权威下降
  • 21. (2021七上·昭通期中)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这句名言出自战国时期的商鞅,他在秦国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这一事件发生在下图中哪一时间段(   )

    A . A B . B C . C D . D
  • 22. (2021七上·昭通期中) 《史记。太史公自序》在评价诸子百家时写道:“儒者博而寡要……墨者俭而难尊……法家严而少恩……道家使人精神专一。”其中主张“严”字当头的代表人物是(   )
    A . 孔子 B . 孟子 C . 墨子 D . 韩非
  • 23. (2021七上·昭通期中) 秦朝《田律》规定:居住在农村的百姓不准卖酒,田啬夫(地方小吏)及部佐应严加禁止,违反法令者有罪。通过此材料可以了解秦朝(   )
    A . 管理农村的情况 B . 管理官吏的情况 C . 征收赋税的情况 D . 重视商业的情况
  • 24. (2021七上·昭通期中) 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 . 桂陵之战 B . 长平之战 C . 大泽乡起义 D . 楚汉之争
  • 25. (2021七上·昭通期中) 成语是我国语言文化的精华,其蕴含的历史信息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媒介,对历史教学也有特殊的价值。下列成语中与刘邦、项羽楚汉相争史实有关的是(   )

    A . 四面楚歌 B . 破釜沉舟 C . 围魏救赵 D . 退避三舍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6题12分,第27题 14 分,第28题13分,第29题11分,共50分。)
  • 26. (2021七上·昭通期中) 文物考古对我们研究古人类的社会生活具有重要意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是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文物。

    材料二:下图是夏商周时期的青铜器。

    周王朝对礼器使用规格还制定了制度,鼎和簋配合使用,鼎是奇数,簋配偶数,如天子为九鼎八簋,诸侯为七鼎六簋,卿大夫为五鼎四簋;等等。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三:右图是某水利工程实景图。

    它的奥秘除了巧夺天工的工程布局外,更主要的是遵循了“乘势利导、因时制宜”的治水指导思想、“岁必一修”的管理制度、“遇难弯截角、逢正抽心”的治河原则,以及“砌鱼嘴立湃阙,深淘滩、低作堰”的引水、防沙、泄洪之管理经验和治堰准则。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河姆渡,人已具备的生活技能。
    2. (2) 从材料二中,你能获取夏商周时期的哪些历史信息?
    3. (3) 材料三反映的是我国的哪一水利工程?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回答,这一水利工程的建造有哪些宝贵经验值得我们学习?
  • 27. (2021七上·昭通期中) 先秦政治为我国政治制度奠定了基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某王朝政治制度示意图

    材料二:郑武公、郑庄公都是周平王时的执政卿士。周平王同时又把执政权交给虢公,郑庄公因此怨恨周平王,平王否认,于是周王和郑国交换人质以取得互信,周平王的儿子孤在郑国做人质,郑庄公的儿子忽在周王室做人质。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周郑交质”的故事。

    材料三:作为筑冀阙宫庭于咸阳,秦自雍徙都之。而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

    ——摘编自《史记。商君列传》

    1. (1) 材料一反映了我国的哪一 政治制度?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其重要作用。
    2. (2) 材料二反映了怎样的历史现象?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并简要分析商鞅变法的重要作用。
  • 28. (2021七上·昭通期中)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一脉相承,在各方面都闪耀着熠熠光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写道:“中国之所以能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之一,有一部分应该归功于他们的文字。”

    材料二:孔子为中华民族保存了……一大批宝贵的文化财富,奠定了中国文化主体结构的初步基础……中国早期文化第二次大发展是战国后期……各种文化既互相对立又互相渗透,出现了文化发展的综合趋势。

    ——摘编自《论中国文化的多元性、一元性与封建专制主义》

    材料三:自殷代以来,文字在逐渐完密的同时,也在逐渐普及……中国幅员辽阔,文字流传到各地,在长远的期间发生了区域性的差别。秦始皇的“书同文”废除了大量区域性的异体字,使文字进一步整体简易化了,这是在文化上的一大贡献。

    ——郭沫若

    1. (1) 请写出材料一中图片所示文字的名称,并结合材料一中的文字材料说出它的文化意义。
    2. (2) 材料二中“中国早期文化第二次大发展”是指什么? 据材料归纳孔子对中华民族的贡献。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书同文”是指什么?概括“书同文”对中国文化产生的影响。
  • 29. (2021七上·昭通期中) 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廿六年(公元前221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人民安居乐业),立号为皇帝。

    材料二:秦朝创立了一套完整的政治制度体系,如下图。

    材料三:古代监察制以专制王权为中枢,监察制以服膺皇权为最高原则;监察官为维护皇权而监察百官,是天子耳目之任,等等。

    材料四:秦始皇为了适应国家统一的需要,推行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

    1. (1) 材料一中的“皇帝”是指谁? “尽并兼天下诸侯”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2. (2) 根据材料二回答,通过这个体系,秦朝建立了怎样的政治制度?其中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而推行了什么制度?
    3. (3) 根据所学知识写出秦朝负责监察百官的官职名称。根据材料三,说明中国古代建立监察制度的根本目的。
    4. (4) 材料四反映了秦朝为了巩固统一而采取的哪两项措施? 这两项措施有什么历史意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