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学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温州市瑞安市2019-2020学年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

更新时间:2021-12-09 浏览次数:202 类型:期末考试
一、基础知识(本大题共10小题,共40分)
  • 1. 正确、端正地抄写名句。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 2. 根据拼音,结合语境写词语。
    1. (1) 桑娜一边抱怨外面zāo gāo 的天气,一边dān yōu在外面打渔的丈夫的安危。
    2. (2) hé ǎi的地球母亲,正遭到 wēi xié破坏。
    3. (3) 竹节人被老师收走后,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别人玩,我感到很jǔ sàng
  • 3.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 (1) 五谷:;五行:
    2. (2)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3. (3)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4. (4) 锺子期死,伯牙,终身,以为
    5. (5) 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手捏,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
  • 4. 下列各组词语中带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 (fū)药    然(yán)    水浒(zhuàn)    字正(qiānɡ)圆 B . (fū)    (ɡònɡ)品    (běnɡ)着脸    步履(pán)跚 C . (pìn)    虚(nǐ)    (měnɡ)古包    (huǎnɡ)然大悟 D . (ɡà)    (ái)骂    入场(quàn)    (hú)囵吞枣
  • 5. 下列各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 冲峰     畜生     粉身碎骨     晃然大悟 B . 沉着     苍茫     排山倒海     呆头呆脑 C . 资源     委员     若人讥笑     居高临下 D . 投掷     滥用     日月同晖     忘乎所以
  • 6. 给下列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字义。
    1. (1) 联(    )
      A . 拉,牵引。 B . 恢复,拯救。 C . 追悼死去的人。 D . 后来的。
    2. (2) 年(    )
      A . 演算的结果。 B . 有意义的。 C . 笔直的。 D . 当,轮到。
    3. (3) 襟飘带(    )
      A . 挥动。 B . 飞舞。 C . 玩弄。 D . 舞蹈。
    4. (4) 惊天地(    )
      A . 震撼。 B . 行动。 C . 使用。 D . 使情感变化,有反应。
  • 7. 下列语句中的字词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哇!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月光曲》)——这句话中第一个“您”字就很肯定,表达了盲姑娘激动的心情。 B . “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狼牙山五壮士》)——这句话中“斩钉截铁”表现了班长做决定时的果断与坚定。 C .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七律·长征》)——这句话中“暖”字表达了红军战士巧渡金沙江后的欢快心情。 D . “阿!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少年闰土》)——“阿”字表达了“我”对闰土生活的惊叹与向往。
  • 8.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对画线诗歌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句中的“他”指的是鲁迅。 B . 这个句子是说:鲁迅虽然死了,但他依然活在人们的心中。 C . 前半句表达了对鲁迅逝世的悼念之情,后半句表达了对鲁迅品格的赞美。 D . 这句话告诉我们:有的人活着,有的人死了。
  • 9. 对下列语句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草原》)——这句话的意思是汉族和蒙古族人民之间的情谊很深,不忍马上分别,于是大家在草原上相互倾诉离别之情。 B . “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青山不老》)——这句话告诉我们:山因绿树长青,老人的精神因青山长存。 C . “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开国大典》)——这句话运用白描手法,表达了人民群众对子弟兵的无比信赖和热爱之情。 D . “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桥》)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木桥即将断裂的危急情景,为下文木桥轰塌埋下伏笔。
  • 10. 按顺序排列下面的句子,正确的选项是(    )

    ①有时,松鼠跳到我的肩上,用小嘴蹭我的脸,还轻轻咬我的耳朵,我想它是又想吃糖了。

    ②松鼠特别爱吃甜食,经常跳到我们肩膀上要糖吃。

    ③可我又上哪儿给它找去呢?

    ④爸爸说我们不诚实,一星期不许吃糖。

    ⑤有一回,餐柜里的方糖不见了,妈妈把我们几个孩子叫去问,我们谁也不知道。

    ⑥松鼠跟我们一样,一个星期没有吃到糖。

    A . ⑤④①⑥②③ B . ②③⑤①④⑥ C . ②⑤④⑥①③ D . ⑤④⑥②①③
二、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共30分)
  • 11. 阅读《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选段,完成文后的题目。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节选)

        就在伯父去世那一年的正月里,一个星期六的下午,爸爸妈妈带我到伯父家里去。那时候每到周末,我们姐妹三个轮流跟随着爸爸妈妈到伯父家去团聚。这一天在晚餐桌上,伯父跟我谈起《水浒传》里的故事和人物。不知道伯父怎么会知道我读了《水浒传》,大概是爸爸告诉他的吧。老实说,我读《水浒传》不过囫囵吞枣地看一遍,只注意紧张动人的情节;那些好汉的个性,那些复杂的内容,全搞不清楚,有时候还把这个人做的事情安在那个人身上。伯父问我的时候,我就张冠李戴地乱说一气。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听了伯父这句话,我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挨骂还难受。从此,我读什么书都不再马马虎虎了。

        那天临走的时候,伯父送我两本书,一本是《表》,一本是《小约翰》。伯父已经去世多年了,这两本书我还保存着。

    1. (1) 这两段话回忆了伯父什么事?用最简要的话写下来。
    2. (2) 回答问题并填空。

      ①“囫囵吞枣”字面的意思是“把枣儿整个吞下去”,在文中指;“张冠李戴”字面的意思是“把姓张的帽子戴在姓李的头上”,在文中指

      ②“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表面的意思是;含着的意思是

    3. (3) 读句子体会感情,回答问题。

      ①“那天临走的时候,伯父送我两本书,一本是《表》,一本是《小约翰》”——你体会到伯父怎样的感情?

      ②“伯父已经去世多年了,这两本书我还保存着。”——你体会到“我”怎样的感情?

  • 12. 阅读《魔法妈妈》,完成文后的题目。

    魔法妈妈

        已经一个多月了,西恩每天都吵着要养一只小狗,但爸爸的态度很坚决:“绝对不行!”西恩的妈妈夹在这父子俩中间,既不想让儿子伤心,也不愿让丈夫生气。

        一天,妈妈正在厨房削土豆准备晚饭,坐在地板上的西恩又哭着问起了这个已经问了一千遍的问题:“爸爸为什么不让我养小狗?”

        “因为它会给我们添麻烦的。”妈妈回答,“好孩子别哭了,说不定爸爸哪天会改变主意的。”“不,他不会的,起码在一百万年内我不可能养小狗了!”西恩抽泣着说。看到儿子哭花的小脸,妈妈突然灵机一动,对他说:“我有个办法能让爸爸改变主意。”“真的吗?妈妈!”西恩连忙擦干泪水,瞪大眼睛问。

        妈妈递给了西恩一个没削皮的土豆,俯在他耳畔小声说:“从现在开始,无论你去哪儿都把它带在身边。等到第三天的时候,你给它拴上一根绳子,然后拉着它去花园里玩儿,我保证很快它就会变成一只小狗的。”西恩双手捧着这个神奇的土豆,好奇地问:“妈妈你怎么把土豆变成小狗呢?”“嘘,妈妈会魔法!”妈妈笑着打发走了儿子,她可不想让正在屋里看报纸的丈夫听到有人在算计他。

        两天来,西恩按照妈妈教的办法,无论走到哪里都随身带着那个土豆。他不仅和土豆一起睡觉,一起洗澡,而且还对它讲话。

        第三天,爸爸妈妈正在准备午饭。妈妈表情严肃地对爸爸说:“看来我们真得给他买只小狗了。”“你为什么这么说?”爸爸不解地问。“因为儿子这几天一直随身带着个土豆,还给它起了个名字,叫'沃立',他说那就是他的宠物。他和土豆枕一个枕头,现在又给它系了根绳子,拽着到处跑。”妈妈回答。“什么?一个土豆?”爸爸忙向窗外望去,只见西恩正拉着土豆在散步。“而且,每次我削土豆的时候,西恩都哭喊着说我正在杀害沃立的家人。真不知道,等土豆烂了,这孩子会多么伤心!”妈妈忧心忡忡地说。

        这时爸爸再也听不下去了,激动地说:“我的儿子竟然把土豆当宠物?他简直是疯了!”“我也是这么想的,否则他怎么会给土豆系上绳子,还拽着它在花园里到处跑呢!”妈妈附和道。爸爸斩钉截铁地说:“今天晚上我就把狗给他买回来!”

        晚上,爸爸果真给西恩带回了一只小狗。他们每个人的脸上都挂满了笑容。

    1. (1) 妈妈为了让爸爸给西恩买小狗,教给西恩一个什么方法?
    2. (2) 下面对“妈妈的魔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妈妈把土豆变成了小狗 B . 妈妈让土豆变成了西恩的宠物 C . 妈妈让爸爸改变了主意 D . 妈妈让西恩变成了疯子
    3. (3) 短文最后说:“他们每个人的脸上都挂满了笑容。”他们高兴的理由分别是什么,请写下来。

      爸爸:

      妈妈:

      西恩:

  • 13. 阅读《司马光》,完成文后的题目。

    司马光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一日,光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释卷,至不知饥渴寒暑。又一日,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 (1) 联系上下文,选择下列词语的意思。

      ①凛然(    )

      A.寒冷的样子。    B.严肃庄重的样子。    C.畏惧的样子。

      ②释卷(    )

      A.放下书籍。    B.解释书籍。    C.放下卷子。

    2. (2) 横线上的句子朗读停顿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足/跌没水中 B . 足跌/没水中 C . 足跌没/水中 D . 足跌没水/中
    3. (3) 短文主要讲述了司马光小时候的两件事,分别是

      A.光凛然如成人    B.光闻讲《左氏春秋》     C.光爱读《左氏春秋》

      D.光持石击瓮     E.光击瓮救儿     F.群儿嬉戏

三、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30分)
  • 14. 习作表达。

    在你的生活中,一定有一些人让你印象深刻;一定有一些事让你无法忘怀;一定有一些景或物,让你念念不忘……请选择其中一个方面写一篇作文。写作时,请注意以下几点:①先把题目补充完整;②要把“忘不了”的内容和感受写得真实具体;③习作中不出现真实的姓名。字数不少于400。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