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三和学校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

更新时间:2021-12-13 浏览次数:102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分)
  • 1. 6月26日是世界禁毒日,你知道我国近代一次大规模禁毒事件是下列哪一项吗?(    )
    A . 虎门销烟 B . 第一次鸦片战争 C . 第二次鸦片战争 D . 公车上书
  • 2. 日本曾多次侵略我国,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下列哪些侵华战争与日本无关(    )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甲午中日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②③ D . ①④
  • 3. (2019八上·宁津期中) 近代史上,英国打开中国的大门主要是借助了鸦片,商品,炮舰。其使用的先后顺序是(    )
    A . 商品、 鸦片 、炮舰 B . 鸦片 、炮舰、 商品 C . 商品 、 炮舰、 鸦片 D . 炮舰、商品、  鸦片
  • 4. 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平方公里(    )
    A . 六十多万 B . 四十多万 C . 一百六十多万 D . 一百五十多万
  • 5. 清代皇帝在北京西郊建造的中西合璧的皇家园林──圆明园是在中被毁掉的。(    )
    A . 鸦片战争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 甲午中日战争 D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6. 寓言“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和成语“趁火打劫”用来比喻乘人之危牟取私利。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干此勾当的国家是(    )
    A . 英国 B . 美国 C . 俄国 D . 日本
  • 7. 有人评价第二次鸦片战争时说:“晚清政府就是一棵结满果实的大树,英法联军使劲的摇晃这棵树,但许多果子却被另外一个给拾走了。”“另外一个”最有可能指的是(    )
    A . 俄国 B . 美国 C . 日本 D . 德国
  • 8. 1841年,林则徐在退职返乡时曾预言:“终为中国患者,其俄罗斯乎!”下列史实能够证明他的预见正确的是(    )
    A .   日本割占了台湾 B . 英法火烧圆明园 C . 英国占领香港岛 D . 俄国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 9. 如果把“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甲午风云”“义和团运动”整合为一个学习单元,与这一单元主题相符合的是(    )
    A . 侵略与反抗 B . 近代化的探索 C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D . 解放战争的胜利
  • 10. 如图所示书页出自清末民初平民教育家陈荣衮编写的白话教材《妇孺三字书》.(注:時一时;開一开;豐一丰;廣東一广东;國一国;圓明園一圆明园;燒-烧)根据图片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咸丰十年”是(    )

    A . 1840年 B . 1842年 C . 1856年 D . 1860年
  • 11. 八年级5班创办有关圆明园遗址简介的网络空间,在“掠夺宝物、纵火焚烧”这一章节中,需要特别标注的罪魁祸首是(    )
    A . 侵华日军 B . 沙俄军队 C . 英法联军 D . 八国联军
  • 12. (2019八上·东莞期中) “人无贵贱皆兄弟,物论多少一秤分。铲除鞑虏建天国,剿灭妖言传真经。”这段话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 . 鸦片战争 B . 太平天国运动 C . 洋务运动 D . 辛亥革命
  • 13. 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又是一部抗争史。下列侵略与抗争史实搭配错误的是(    )
    A . 鸦片战争——年近七旬的老将陈化成在吴淞率众抵抗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左宗棠收复新疆 C . 甲午中日战争——邓世昌在黄海大战中迎战敌舰 D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义和团廊坊大捷
  • 14. 十九世纪中后期,清政府常常用“割地”“赔款”来向外国列强“求和”,继以维护其摇摇欲坠的腐朽统治,而让台湾成为“亚细亚孤儿”的不平等条约是(    )
    A . 《南京条约》 B . 《北京条约》 C . 《马关条约》 D . 《辛丑条约》
  • 15. 如图所示企业的建立,其根本目的是为了(    )

    企业名称

    创建时间

    安庆内军械所

    1861年

    江南制造总局

    1865年

    轮船招商局

    1872年

    开平矿务局

    1876年

    机器织布局

    1878年初建,1893年重建

    电报总局

    1880年

    福州船政局

    1866年

    兰州织呢局

    1878-1880年

    汉阳铁厂

    1890年

    湖北织布局

    1892年

    A . 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B . 促进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 C . 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D . 延续了中华文明
  • 16. 洋务运动是在外国资本主义的刺激和影响下,在清廷内外交困的情况下产生的。这表明洋务运动是(    )
    A . 封建自救运动 B . 资产阶级改革 C . 资产阶级革命 D . 思想解放运动
  • 17. 作为洋务派的代表,受命于危难之际,收复新疆,清政府在他的建议下于1884年设新疆省。他是(    )
    A . 郑成功 B . 左宗棠 C . 张之洞 D . 林则徐
  • 18.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为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孙中山先生把“社会革命”概括为(    )
    A . 民族主义 B . 民权主义 C . 民生主义 D . 民主主义
  • 19. 19世纪末,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的基本特征是(    )
    A . 大量倾销工业品和资本输出 B . 开设银行和迫使清政府借款 C . 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同” D . 大量资本输出和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 20. 谭嗣同诗云:“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同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四万万人同下泪”是由于(    )
    A . 义和团运动失败 B . 英国割占香港岛 C . 英法联军占领北京 D . 《马关条约》签订
  • 21. 1894年,致远舰管带邓世昌壮烈牺牲的地点是(    )
    A . 黄海大东沟 B . 大连 C . 旅顺 D . 威海卫
  • 22. 下面是小明同学围绕“甲午中日战争”制作的学习卡片,其中与史实明显不符的一项是(    )
    A . 【爆发时间】:1894年 B . 【主要战役】:黄海战役 C . 【重要人物】:民族英雄邓世昌 D . 【战争结果】:中国战败签订《北京条约》
  • 23. 如图所示战争产生的影响是(    )

    A . 福州成为通商口岸 B . 中国司法主权开始遭到破坏 C . 列强在华开设工厂迅速增加 D . 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工具
  • 24. 台湾人民发布文告声明:“惟台湾土地……非他人所能干预。设(日本)以干戈从事,台民惟集万众御之。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这一文告发布的历史背景是(    )
    A . 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 B .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C . 洋务运动破产 D . 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失败
  • 25. (2020·广东模拟) “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1872-1875年),外轮就损失1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10万匹。”与这一现象出现直接有关的是()
    A . 洋务运动 B . 公车上书 C . 戊戌变法 D . 辛亥革命
二、辨析改错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8分)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2分)
  • 30. 看图回答问题。

    图一 1895年日本强迫中国签定条约

    图二 1945年日本向中国投降

    1. (1) 图一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的哪次战争?该条约的签定对中国社会有何深远影响?
    2. (2) 图二是抗日战争结束后日本向中国递交投降书,这次战争中国全国性抗战开始的标志是什么事件的爆发?
    3. (3) 在这次战争中,日本侵略者大肆屠杀中国民众,犯下了滔天罪行,请说出最能反映日本侵略者该罪行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4. (4) 两个重大历史事件结果截然不同,抗日战争能取得胜利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
  • 3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不是吗,“奴隶贸易’比起'鸦片贸易’来,都要算是仁慈的。……我们没有败坏他们的品格、腐蚀他们的思想,也没有毁灭他们的灵魂。可是鸦片贩子在腐蚀、败坏和毁灭不幸的罪人的精神存在以后,还杀害他们的肉体;每时每刻都有新的牺牲者被献于永不知饱的神明之前。”

    ——摘编自马克思《鸦片贸易史》

    材料二:《南京条约》签订后,英国资产阶级欣喜若狂,“一想到和三万万或四万万人开放贸易,大家好像发了疯似的”。“只要中国人每年需用一顶棉帽,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给不上了”。

    材料三:一场绅士的洗劫,一把文明的大火,夺去你的美丽,也在我的脸上,烙下耻辱的印记。

    材料四:

    材料五:“这中国,哪一点我还有份;这朝廷,原是一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

    ——陈天华《猛回头》

    1. (1) 概括材料一中“鸦片贸易”给中国带来的危害。(两点)为解决这一问题,清政府采取的重大措施是什么?请写出该事件的历史意义。
    2. (2) 结合材料二分析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请写出这场战争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影响。
    3. (3) 材料三反映了哪场战争?对比两幅图片,谈谈你从中获得的感悟。
    4. (4) 图一、图二是近代清政府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图,它们分别与哪一条约有关?请分别写出条约产生的历史影响各一例。
    5. (5) 结合图三历史史实,请写出列强瓜分中国的侵略方式。为此美国提出了哪一政策?
    6. (6) 材料五反映的是哪一条约签订后产生的危害?请写出这一条约的影响一例。
    7. (7) 围绕上述材料,概括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主要线索。
  • 32.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圆明园遗址

    邓世昌

    江南制造总局炮厂的机器房

    材料二:为了高效记忆、理解历史知识,小英绘制了一张历史图表。

    1. (1) 根据材料一所示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归纳出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三条主线。
    2. (2) 材料二第三个方框中最能体现“完全沦为”的内容是什么?
    3. (3) 请你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二表达的含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