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抗旱 | 水灾 | 地震 | 疾役 | 综合 | 总计 | 平均率(年) |
顺治朝 | 2 | 1 | 1 | 1 | 5 | 3.6 | |
康熙朝 | 10 | 1 | 1 | 2 | 14 | 4.4 | |
雍正朝 | 3 | 3 | 4.3 | ||||
乾隆朝 | 28 | 1 | 29 | 2.1 | |||
嘉庆朝 | 10 | 1 | 11 | 2.3 | |||
道光朝 | 5 | 5 | 6 | ||||
总计 | 58 | 3 | 2 | 1 | 3 | 67 | 3.1 |
由表1可知( )
时间 | 解放区工作事项 |
1948年10月 | 长春解放后,改造基层政权,取消旧的保甲机构,建立了区公所。 |
1948年11月 | 沈阳解放,及时打碎旧政权机构,废除保甲制度,建立街道政权组织。 |
1949年3月 | 北满各省普遍召开了村人民代表会议,选举产生了村人民政府委员会。 |
根据表2内容,判断其主题应为 ( )
材料一:唐代学校教育以官学为主,在中央设国子学、太学、书学、算学、广文 馆、崇文馆、医学等学校,还开设教导皇族子孙及功臣子弟的小学教育。在地方设府学、州学、县学,乡、里也有学校。唐代教育内容集中在经学和史学方面,还有兽医、卜筮、乐师、天文历法等专业技术教育。唐政府十分看重教师的道德修养和学识修养, 每年对教师考核。唐代教师大都是学识较高之人,如韩愈、孟郊等都曾以官员身份从事授业工作。唐代私学的教育形式灵活多样,与官学互补。
——据穆惠涛 赵岚《唐代学校教育发展的特点及启示》等整理
材料二:宋代教育的形式与层次比以往时代更为完备。小学教育相当普遍,其中多为私学。程颐、程颢和张载等著名学者都做过教习儿童的私学导师。小学之后,州县学渐渐发达,州县学属官府所办,州学教授要经过考核才能执教,以保证教学质量。 中央官学设国子学、太学、律学、武学、医学,宋徽宗因嗜好书画,还设了书学、画 学与算学。官学教育主要内容为“四书五经”。宋代书院教育发达,弥补官学不足。
——摘编自李树喜《中国人才史》
材料:明代在东北的驿站以辽阳为中心,向各个方向延伸。清朝在东北有少数驿站沿用明代旧站或路线,主要集中在盛京。清朝彻底打破了明代在东北的驿站旧有布局。顺治初年,沙俄势力已扰及黑龙江流域。康雍时期,清政府构建防俄固边的战略防御体系的一个重要措施就是修建大量的驿站。乾隆时期,在东北原有一些站道上增加驿站,优化驿站配置,并进一步开设新驿站。自近代以来,东北再次受到沙俄的步步进逼,清朝不得不在东北布防重兵,增设驿站成为急务。清朝在东北采取“以站养站”的方式,驿站驿丁在政府差使的同时,靠自己垦荒种地来养活自己和家属。东北地区许多从来未曾有过人烟的地方就这样逐渐发展起来了。
——摘编自刘文鹏《论清代东北驿站功能的发展》
材料:表3
事件 |
时间 |
主要经过 |
五四运动 |
1919年 |
北京3000多名学生的爱国行动发展成全国性的反帝爱国运动。 |
五卅运动 |
1925年 |
中共组织下,上海大批学生、工人涌入租界讲演宣传,揭露帝国主义枪杀工人代表中共党员顾正红等罪行,声援纱厂罢工。后发展成大规模民众性反帝运动。 |
三一八惨案 |
1926年 |
北平学生5000余人在李大钊等率领下集会,通过了驱逐帝国主义公使、组织北京市民反帝大同盟等决议。后群众游行请愿遭镇压。 |
一二・九运动 |
1935年 |
中共领导下,北平大中学生数千人举行抗日救国示威游行,反对华北自治,引发了全国性的民众反日救亡浪潮。 |
五二〇运动 |
1947年 |
中共领导下,5000多名学生在南京举行了“反饥饿、反内战”联合大游行,遭国民党军警镇压,引发全国范围更大规模斗争。 |
四一惨案 |
1949年 |
南京10所大专院校学生及部分教职员工6000余人举行大游行,要求国民党政府接受中国共产党的八项和平条件。 遭镇压。 |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晚清国民卷)》等
从表3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的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材料:自新中国成立,党中央高度重视国防科技工业建设,不同时期分别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从建国之初对战争后遗留兵工厂的统筹、接管,到20世纪50年代, 以“一五”“二五”计划项目为重点开展的国防科技工业科研生产体系建设,基本奠定了国防工业的基础,此阶段,国防科技研究以仿制较多。进入60、 70年代,国防科技工业自力更生,以三线建设为重点,形成了前后方的战略布局,初步建成了门类齐全、生产能力较强、比较完整的国防工业体系,涵盖核、航天、航空、船舶、兵器、 电子、民口配套等行业和领域。改革开放以来,国防建设向和平时期建设转轨。国防科技工业进行军转民,调整单一的军品生产结构。坚持在自力更生基础上,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提高研制起点。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坚持“强化基础,提高能力,军民结合,跨越发展”的科技发展战略,不仅一大批高新武器装备研制成功并装备部队,航空航天、民用核能等产业也快速发展,其成果在农业、国土、环保、减灾等领域得到有效应用。
——摘编自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国防科技工业发展建设成就回顾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