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地理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平原县会考2021年八年级地理第一次练兵测试试卷

更新时间:2022-01-22 浏览次数:118 类型:中考模拟
一、选择题
  • 1. 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于4月18日至21日在海南博鳌举行,主题为“世界大变局:共襄全球治理盛举合奏·一带一路’强音”。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 (1) 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于4月18日9时在海南博开幕,巴西利亚(西三区)的时间及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是(   )
      A . 4月18日20时①②段 B . 4月18日22时②③段 C . 4月17日20时③④段 D . 4月17日22时④①段
    2. (2) 年会期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德州日出时间越来越晚②德州正午时刻树影越来越短

      ③此时澳大利亚春暖花开④德州正午阳光照进室内面积逐渐减小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2. 阅读关于气候的相关地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图中A地位于中纬度,东半球 B . 全年温和湿润适合牧草生长的是图乙中的④ C .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是图乙中的② D . 图甲中阴影区域最有可能为图乙中的③
  • 3. 下列关于世界各地人种、语言、宗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世界使用人数最多和使用最广泛的语言分别是汉语、英语 B . 古印度是佛教的发源地,印度人主要信仰佛教 C . 欧洲、亚洲东部和南部人口稠密;非洲北部和极地地区人口稀疏 D . 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是非洲;欧洲则最低
  • 4. 关于亚洲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跨经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

    ②地形以平原、山地为主,地势西高东低

    ③地形多样且起伏较大,增加了气候的复杂性

    ④外流水系呈辐射状,内流区域面积广大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 5. 非洲是一个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方,但它保持着原始的自然风貌。读非洲相关地图,判断下列关于非洲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被称为“热带大陆”②气候以赤道为中心,南北对称分布

    ③非洲的居民都是黑色人④矿产资源丰富是其发展经济的优势

    ⑤因气温变化可在丁国观赏动物迁徙⑥甲国以生产和出口工业制成品为主

    A . ①②④ B . ②③⑤ C . ①④⑥ D . ③④⑤
  • 6.   2020年7月15日,中国第11次北极科学考察队搭“雪龙2号”极地考察船进行北极海冰变化、海洋生物等考察和研究。下图为北极地区及其附近地区示意图。据图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 (1) 图中7月10℃等温线(   )
      A . 自西向东依次穿过亚、欧、北美洲 B . 沿线地区生长着茂密的常绿阔叶林 C . 以北地区均会出现极昼、极夜现象 D . 以北地区生活着原住居民因纽特人
    2. (2) 科学家研究若海冰加速融化,对北极地区的影响有(   )
      A . 通航能力将提高 B . 陆地面积将逐渐扩大 C . 极昼时间将变长 D . 北极熊生存空间增大
  • 7. 阅读“美国本土简图”和“美国农业带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图中信息反映出(   )
      A . 美国地势东西高、中部低 B . 美国农业地区专业化、机械化 C . 乳畜带位于密西西比河下游 D . 美国高新技术产业发达
    2. (2) 美国本土乳畜带形成的自然条件是(   )

      ①气候冷湿、地形平坦,适宜牧草生长

      ②靠近玉米带,饲料充足

      ③城市众多、人口密集,需求量大

      ④靠近五大湖,水源丰富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②④
  • 8. 阅读印度、巴西和澳大利亚地形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关于三国描述错误的是(   )
      A . 地形都以平原、高原为主 B . 都有回归线穿过,主要位于热带 C . 居民以白种人为主 D . 首都都是本国最大的城市
    2. (2) 下列地理特征中,属于巴西和澳大利亚共有的是(   )

      ①都是所在大洲面积最大的国家②矿产和水利资源都很丰富

      ③人口和城市集中于东南沿海④服务业是两国的经济支柱

      A . ①③ B . ①② C . ②③ D . ③④
  • 9. 大型旅游栏目《远方的家》先后成功打造了《边疆行》,《沿海行》《北纬30中国行》、《百山百川行》、《江河万里行》等系列作品,彰显了既有传承又具时代感的国家旅游形象。读“《远方的家》部分拍摄路线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远方的家》摄制组,带领观众行走祖国四方,展现中国之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我国海陆兼备,海岸线漫长,但陆上疆界短 B . 边疆行主要在少数民族聚居地拍摄 C . 位于南海海域中的海南岛是我国领土的最南端 D . 边疆行主要在东部季风区拍摄
    2. (2) 《远方的家》系列节目向世界展示我国30N沿线神奇的自然风光,风土人情等,被誉为“中国最美的风景走廊”。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中国最美的风景走廊”西起西藏自治区,东至江苏省 B . 沿线可看到大片的甘蔗林、水乡风光和黄土风情 C . 沿线跨越了横断山脉、巫山等我国地势阶梯界线 D . 沿线穿越了神奇的雪域高原和肥沃的黑土地
  • 10. 读图,2011-2018年我国(   )

    A . 2011年人口增量最少 B . 2016年人口总量最大 C . 人口净增长量持续增长 D . 人口总量持续增长
  • 11. 下图中能反映我国的气候特征是(   )

    A . 夏季全国普遍高温 B . 雨季南方长,北方短 C . 冬春季节南北温差大 D . 降水量南方多,北方少
  • 12. 关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①和②区域风能、水能、太阳能、地热能等清洁能源丰富 B . ①和②区域昼夜温差大,气候条件优越,发展特色农业 C . 我国人口主要分布在③和④区域,发展农耕区畜牧业 D . 划分①和④区域的主导因素是地势
  • 13. 下表为我国某学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学生调查记录的当地农事活动情况,根据表中信息推断,不可能得出的结论是(   )

    时间

    6月~9月

    9月~次年6月

    主要农作物种植

    玉米生长与收割

    冬小麦生长与收割

    A . 当地作物熟制为一年两熟 B . 该地小麦在夏季经常受旱灾 C . 该地区主要的耕地类型可能是旱地 D . 该区域可能位于华北平原
  • 14. 关于福建省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①该省东隔台湾海峡与台湾省相望②武夷山脉是该省与江西省的界线

    ③该省地势西北低、东南高

    ④该省南邻的省级行政区简称是赣

    ⑤该省降水量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主导因素是地形因素

    ⑥该省城市分布大多沿河(海)分布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④⑤⑥ D . ①②⑥
  • 15. 据图分析黄河各河段“病症”的成因及对症“药方”的组合,正确的是(   )

    A . “脱发”一气候寒冷干旱一修建挡土坝 B . “动脉阻塞”一凌汛阻塞河道一建立自然保护区 C . “腹泻”一地表植被遭到破坏一在陡坡进行耕种 D . “脚肿”一河道泥沙沉积一加固堤坝、疏通河道
  • 16. “在漫长的二、三百万年间,这片广袤的土地已经被水流剥蚀的沟纵横、支流破碎、四分五裂,像老年人一张粗糙的脸……”(摘自路遥《平凡的世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该地区主要位于晋、秦、宁、陇;河流众多,短小而湍急 B . 夏季多暴雨、土质疏松、植被稀疏是土地支离破碎的人文原因 C . 冬季寒冷、风沙大是当地居民头戴白羊肚毛巾的原因 D . 秦岭以南地处暖温带、湿润地区,年降水量在800mm以上
  • 17. 读右图,长江中游三大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分别为武汉、长沙和南昌,对此叙述正确的是(   )

    A . 是我国规模最大的城市群 B . ①京广铁路纵贯南北 C . 沿海分布 D . 沿铁路线分布
  • 18. 对右图中②和③水利枢纽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 ②和③所在河段流量最大,水土流失严重 B . ②和③所在河段流速最快,有“黄金水道”的美称 C . ③是目前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有发电、防洪等功效 D . ②和③是为了缓解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的问题
  • 19. 读“港澳城市人口与面积比较表”和“港澳大湾区城市分布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城市

    香港

    澳门

    人口数(万人)

    710.8

    55.25

    陆地面积(平方千米)

    1104.32

    29.7

    A . 港澳地区地狭人稠,尤其是香港人口密度更大 B . ①是临近澳门的珠海经济特区;铁路②为京广铁路 C . 该地最易受到的极端天气是发生在夏秋季节的台风 D . 该地能源丰富,经济发达;香港为自由贸易港
  • 20. 台湾岛的地理环境对经济发展影响巨大,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 物产丰富,广泛种植热带和亚热带果树 B . 毗邻港澳,港澳是台湾最大的贸易伙伴 C . 盛产水稻,农业是台湾省的经济支柱 D . 四面临海,航运业在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二、解答题
  • 21. 下图是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地理实践考察活动路线。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图中若A处气温是15℃,龙村气温是17.4C,只考虑海拔高度对气温的影响,则龙村的海拔为米;AB两山峰图上距离约为2厘米,那么两地的实地距离约为千米。
    2. (2) 龙村所在的地形类型是,杜溪干流的流向是,河流CD段的最大落差不超过米。如果要修建水库,你认为应综合考虑哪些因素来确定坝址(至少两点)。
    3. (3) 同学们沿三条路线考察,其中路线③所在的地形部位名称是;同学在路线①旁发现一片稻田,请写出这里开垦稻田的有利自然条件是(至少两点)。
    4. (4) 请将下图中未完成的地形剖面示意图补充完整

  • 22. (探究主题)工业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资料:日本工业分布图;俄罗斯工业分布图;美国工业分布图

    1. (1) 日本工业高度发达,其发展的有利条件是;工业分布高度集中,主要分布在
    2. (2) 俄罗斯的乌拉尔和新西伯利亚工业区以石油钢铁、机械等工业部门为主,据图二说明工业部门分布与矿产资源的关系:
    3. (3) 据图三分析美国东北部工业区发展的有利条件:(至少两点);美国旧金山东南的“硅谷”是美国兴起最早、规模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中心,据图分析影响其形成发展的有利条件:
    4. (4) 影响工业分布的因素有:。除此之外,市场、环境、政策等因素也影响工业分布。(至少3点)
    5. (5) 据下图,找出印度加尔各答的主要工业部门:;附近的农、矿产品有:

    6. (6) 近十几年来,俄罗斯大量出口能源,利用资源发展工业。请结合俄罗斯工业特点,为其经济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至少两点)。
    7. (7) 贵阳连续举办5届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建成“大数据之都”。大数据产业特点是高耗能,其成本将近50%是耗电,一部分是机柜本身的耗电,一部分是空调散热的耗电。据上图分析贵阳发展大数据产业的有利条件:
  • 23. 受地理位置、地形和气候等要素的影响,世界各地自然环境差异巨大,人文特征不尽相同。阅读地图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 (1) 东南亚和中东的地理位置都非常重要,任选其中一个地区分析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 (2) 中南半岛的地表特征是;流经亚洲国家最多的河流甲
    3. (3) 中南半岛种植水稻,一般在“雨季播种,旱季收获”,这与季风密切相关,分析该季风对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从地形上看,水稻主要分布在
    4. (4) 东南亚多元文化并存,风土人情多样,名胜古迹众多。其中旅游景点大金塔所在的国家是(填写字母及国家名称)。

    5. (5) 中东地区石油丰富,主要分布在;图中B海峡被誉为“世界油阀”。中东石油大量外运,途经重要通道A和C,请任选其一分析其重要性
    6. (6) 沙特阿拉伯计划大力发展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并使其电力贡献率提高到50%,沙特阿拉伯在内陆开发太阳能发电的自然优势是
    7. (7) 结合材料,请你任选一处民居分析其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 24. 请根据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 (1) 新疆北部和南部棉花种植区明显的界限是甲(山脉);南部棉区的分布特点:
    2. (2) 坎儿井是新疆古老的引水工程,读图说明采用地下渠道引水的原因:

    3. (3) 新疆棉花因其品质优良,纤维柔长,被世人誉为“棉中极品”,简述新疆种植棉花的有利条件:;黑龙江的大米质地优良而广受欢迎,主要原因是
    4. (4) 比较塔里木河和B河水文特征的差异:(至少两点)。
    5. (5) 相比新疆地区,黑龙江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至少两点)
    6. (6) 针对两省区的生态环境问题,任选一个分析原因:(至少两点)。
  • 25. 暑假期间,中学生小明跟团去拉萨旅游。旅行团先飞抵西宁,再沿青藏铁路到达拉萨。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小明的日记节选节选(一):“今天,旅行社告知我准备好防晒霜氧气袋、羽绒服、遮阳帽…”节选(二)“……列车飞速前进,望向窗外,远处是高大连绵的雪山,近处的草原上,牛羊三五成群悠闲地吃着草…”节选(三):“导游告诉我们,正在建设的川藏铁路是我国第二条进藏铁路。它东起成都,西达拉萨,全长1600多千米,穿越崇山峻岭,工程建设难度比青藏铁路还要大呢,又是我国一个超级工程!”

    材料二青藏地区示意图(下左图)、西藏年降水量及主要城镇分布示意图(右图)

    1. (1) 结合青藏地区自然地理特征,说明进藏游客需要携带羽绒服、氧气袋原因。
    2. (2) 沿着青藏铁路,游客可见到被称为“高原之舟”的(牲畜),在甲处列车穿越了山脉。
    3. (3) 据图描述西藏自治区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
    4. (4) 结合日记节选(三),据图简析川藏铁路比青藏铁路工程建设难度更大的原因。
    5. (5) 图中城镇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区的原因:
    6. (6) 川藏铁路沿线地区生态环境比较脆弱,试提出铁路修建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至少两点)。
    7. (7) 川藏铁路途径地区地下多热泉,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试分析原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