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 记述 |
《史记·秦始皇本纪》 | 至湘山祠,逢大风,几不得渡。……始皇大怒,使刑徒三干人皆伐湘山树,赭其山 |
出土文献《秦始皇禁湘山诏》 | 始皇帝“凌涉洞庭之水,登湘山屏山”,因其“树木野美”,而下令“皆禁勿伐” |
1876年和1893年中国消费资料类进口占总值比率(%)
年份 |
消费资料 |
||
直接消费 |
消费品原料 |
合计 |
|
1873 |
83.4 |
8.5 |
91.9 |
1893 |
78.6 |
13.0 |
91. 6 |
代表 | 土地投机者 | 高利贷者 | 工商航运者 | 持大量公债者 | 奴隶主 |
人数 | 14 | 24 | 12 | 40 | 15 |
项目 |
1928年 |
1940年 |
增幅 |
钢/万吨 |
430 |
1830 |
326% |
煤炭/万吨 |
3550 |
16600 |
368% |
棉织物/亿米 |
26.78 |
39.54 |
48% |
谷物/万吨 |
7300 |
9500 |
31% |
——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
对表2解读合理的是( )
出口(占全球出口的%) |
进口(占全球进口的%) |
||
1963年 |
1995年 |
1963年 |
1995年 |
64.8 |
56. 6 |
35.1 |
47.4 |
材料一:《管子•治国》指出:“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他主张对陷入困境的弱势群体提供直接救助,一种是以借贷方式提供生产援助,还有一种是以无偿方式提供生活救助.管仲主张国家建设储备根库,蓄积一定敷1:的粮食等物资,一旦民众遇到饥荒,可以及时供给充足的资源予以赈济救助.平抑物价是管仲提出的一种具有保护性质的扶贫举措,主张政府利用财政力量和价格手段调节供求、平衡物价,将别是在灾荒时候,政府要通过平抑粮食价格以保障灾民生活.政府在粮价便宜时买进粮食,增加粮食储备,防止富商大贾借机盘剥百姓;在粮价上涨时抛出粮食,利用粮食差价收益来增加收入、抚恤贫困。管仲的扶贫思想是对先秦社会救助思想的总结,对中国传统社会救助制度的形成 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摘编自楚子轩 管子扶贫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材料二:消除绝对贫困、实现共同富裕,一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追求。经过长期的探索实践,我国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扶贫道路。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扶贫主要是用给钱、给物等传统救济方式。这种方式虽可救急,但不能实现真正脱贫.于是,开发式扶贫取而代之,成为扶贫的一项基本方针。这一方针把发展作为脱贫的根本途径,注重调动贫困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仅要使人摆脱贫困,还要使人提高发展能力,融入社会,党和政府在不同时期的扶贫战略,都与国家发展水平相适应,因时制宜.新中国成立初期,扶贫对象主要是农村无法维生者.改革开放以来,扶贫对象逐渐从绝对贫困人口向低收入人口覆盖。在目标瞄准上,先是贫困区域,后是贫困县,再到贫困村,再到户到人.扶贫任务从解决农村温饱转为巩固温饱,再到脱贫致富.产业扶贫,科技扶贫、金融扶贫、教育扶贫、新 型乡村旅游扶贫等等,多种多样的扶贫方式有力推动了农民脱贫,对其他发展中国家也有借鉴意义.
——摘编自郝志景《新中国70年的扶贫工作:历史演变、基本特征和前景展望》
作者信息 |
研究成果 |
中国·李倩 |
《18世纪下半期英国模式在法国的困境》 |
美国·亨廷顿 |
《美国模式对于传统秩序现代化的社会没有意义》 |
美国·多丽丝·奈斯比特 |
《中国大趋势》—“中国模式将改变世界” |
中国·“毛邓三” |
《从苏联模式看苏联解体》 |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国家发展模式”自拟论题,并进行论述。(要求:论题 明确,逻辑清楚,史论结合)
材料:戊戌变法时期的近代科学教育与晚清政治运动有着密切关系.戊戌变法时期,维新派 通过办报刊、兴学堂、办学会,积极宣传近代科学知识。一大批接受过系统的科学教育的热血青年留学归国,他们热心变法,思想开放,积极奔走,创办了各种科学学会和民间新式学堂。针对传统书院单纯的经史内容教育,学生缺乏创新性以及缺乏科学方法的训练的弊病, 这些科学学会和新式学堂不但重视学校科学知识的传授,还提倡用求实的科学方法来指导科 学教学。同时,维新派认为“凡技艺中有能自出新思,标新立异,自成一家,为他人所不能为者,国家予以文凭,准其专利若干年,自五至二十三年不等……不准他人仿效,年岁已届, 始准他妙法制造”,…随着“科学” 一词的广泛运用,科学教育的内涵也不断明晰并深化, 它开始涉及自然科学背后及社会科学本身的客观理性精神,而不仅仅只是停留在技术层面, 并有意识地概括科学的内涵.
——摘编自郭海洋《戊戌变法与中国近代科学教育的发展》
材料:黑龙江省虎林市虎头镇,地处我国东北部边陲,它恰似正对苏联符拉迪沃斯托克和乌苏里斯克咽喉部的匕首,又像直插苏联沿海州心脏部的长矛枪尖。日本关东军把虎头视为实现其“北进”计划的重要战略基地.1934年,他们驱使数十万中国劳工,历时6年,秘密建成虎头要塞,许多劳工被折磨致死或惨遭屠杀.虎头要塞战役从1945年8月9日开始,到8月26日结束,仅仅17天,便以日本关东军守备队被全歼而告终.在虎头要塞战役前,有相当多的中国人冒着生命危险为苏联红军提供情报,苏联红军大炮、坦克和飞机协同作战,显示了强大的威力。
——摘编自马维颐《对虎头要塞的初步研究》等
材料:2019年9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8人“共和国勋章,其中一位 就是30年末回家的中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黄旭华.20世纪五十年代,美国第一般核潜艇“鹦鹉螺”号下水试航.1958年,作为国家最高机密的中国核潜艇工程正式立项。当时 34岁的黄旭华成为“核渡艇总体设计组”重要成员,科研人员没有见过核潜艇长什么样,中国的核潜艇事业从零开始.他们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1970年12月26日,我国第一艘鱼雷攻击核潜艇“401”艇神秘下水.1974年八一建军节这天,“401”艇正式交付海军,编入人民海军的战斗序列。这是世界核潜艇史上罕见的速度:上马三年后开工,开工两年后下水,下水四年后正式入列.中国成为继美、苏、英、法之后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航的国家…… 1988年初,64岁的黄旭华亲自参加核潜艇极限深潜抗试验,他是全世界第一位参与深潜试验 的核潜艇总设计师.最终,“404”艇抵达水下极限深度,成功完成预定的深潜试验.2003年, 黄旭华被评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