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

更新时间:2022-02-15 浏览次数:78 类型:期中考试
一、基础积累与运用(共12分,每小题3分)
  • 1. 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 然(è)    别(shù)    本(shé)    然(wáng) B . 取(jí)     塌(tān)   见(biē)    抽丝茧(bō) C . (ráo)  婷(pīn) 丰(rùn)   红装素(guǒ) D . 谪守(zhé)    伛(lǚ)   投(zhù)   倾楫摧(qiáng)
  • 2.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惟余莽莽  断章取义  郑重其是  歇斯底里 B . 心旷神怡  李代桃疆  金戈铁马  相得益彰 C . 持之以恒  丰功伟绩  不言而喻  与日俱增 D . 荡然无存  锲而不舍  置之不理  眼花瞭乱
  • 3. 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 经过我国深海科研工作者儿十年孜孜不倦的拼搏,“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成功完成万米海试。 B . 在交警队招聘了许多交通协管员后,南充市交通拥堵的现象戛然而止。 C . 学校“一二•九”演讲大赛上,参赛者们栩栩如生的演讲赢得了阵阵热烈的掌声。 D . 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就是要有好高骛远的理想。
  • 4. 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艾青在他的长诗《向太阳》《火把》中,借歌颂太阳,索求火把,表达了驱逐黑暗、坚持斗争、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诗人也因此被称为“太阳与火把”的歌手。 B .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散文集,我们所学习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故乡》《藤野先生》是其中的几篇。 C . “更”为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旧时每晚八时左右,打鼓报告初更开始,称为“定更”。 D . “只有靠自己观察,才能知道实际的情形。”这是一个条件复句。
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各题。(共9分,每小题3分)
  • 5. 短文阅读

    论“成长”

    ①有人说逆境成才是一条规律,也有人认为“优势积累”决定成才。

    ②“顺境成才”论认为,成才者要具备三个优势:一曰“社会经济出身”。要生长在一个富有的家庭,父亲要么是专家、学者之流,要么是厂长、经理之辈,即要有一个名门富豪之家。二曰“受教育训练情况”。要上过大学,且有博士学位,一句话,“从无名之辈一举成为科学大师的人是从来没有的”。三曰“在享有盛誉的导师指导下,迅速取得优异成果”。与此同时,社会及时地承认其才能和功绩,各种奖励和职位晋升随之而来等等。这优而不能再优、顺而不能再顺的理想环境,现实生活中能有多少?想必大多数人只能望尘莫及了!

    ③“逆境成才”论认为,逆境成才是一条规律,换言之,凡要成才就要身处逆境。古今中外大凡成才者,都是身处逆境,甚至终身与逆境为伴,从而使逆境成为“砥砺人才锋芒的硎(xíng)石(磨刀石)”。显然,这种观点与“顺境成才”论是异曲同工,都过分强调了环境的作用。逆境与成才都只有偶然联系,而无必然联系。假若是块“好钢”,则能砥砺出人才;假若是块废铁烂铜,何以砺出人才锋芒?

    ④其实人的内在素质,如人的经验智慧、品德意志、创造力等等,关系到主体活动的质量,这是成才的基本要素和前提。人才成长十分复杂,固然外因十分重要,典型人物的成长离不开典型环境,具体人物的成长离不开具体环境,但是这些都是作为必不可少的外部条件而存在的;惟有人的内在因素,才是成才的决定因素,它处于主导和支配的地位,决定着主观能动作用发挥的程度。

    ⑤总之,一方面,成才离不开良好的外部环境,我们应努力优化国家、社会、学校、家庭等外部条件,为有志成才者增添“助长剂”。另一方面,成才主要靠自己,必须优化自己的心理环境,加强品德意志的培训,以自身的努力去开拓智慧的能源。身处逆境时,要意志坚定,自强不息,化不利为有利,变压力为动力;身处顺境时,应利用有利条件,强化自身优势,加速成才步伐。“金子放在任何地方都发光”,不因环境的优劣而失去固有的本色。

    1. (1) 第④段中,“人的内在因素处于主导和支配的地位,决定着主观能动作用发挥的程度。”这句话证明的观点是(  )
      A . 人才成长十分复杂 B . 人的内在因素是成才的决定因素 C . 具体的人物的成长离不开具体环境 D . 典型人物的成长离不开典型环境
    2. (2) 选文的中心论点是(  )
      A . 成才必须有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家庭背景。 B . 凡要成才就要身处逆境。 C . 人的内在素质是成才的基本要素和前提。 D . 成才主要靠自己。
    3. (3) 本文结构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 . ①②③/④/⑤ B . ①②/③④⑤ C . ①/②③/④⑤ D . ①②③/④⑤
三、古诗文阅读。(共27分)
  • 6.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各题。

    (甲)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 ,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为,何哉?不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选自《岳阳楼记》)

    (乙)

    杨万里为人刚而偏。孝宗始爱其才,以问周必大,必大无善语,由此不见用。韩侂胄用事 , 欲网罗四方知名士相羽翼,尝筑南园。属万里为之记,许掖垣。万里曰:“官可弃,记不作可。”侂胄 , 改命他人。卧家十五年,皆其柄国日也。侂胄专僭日益甚,万里忧愤,怏怏成疾。家人知忧国也,凡邸吏之报时政者皆不以告。忽族子自外至,遽言侂胄用兵事。万里恸哭失声,亟呼纸书曰:“韩侂胄奸臣,专权无上,动兵残民,谋危社稷,吾头颅如许 , 报国无路,惟有孤愤!”又书十四言别妻子,落笔逝。

    (选自《宋史·杨万里传》)

    ①杨万里:南宋诗人,力主抗金。②偏:固执。③韩侂(tuō)胄:南宋重臣,以外戚身份专政十多年。④掖垣:泛指高官。⑤僭(jiàn):超越本分。⑥邸(dǐ):此指官府。⑦吾头颅如许:意为我头发已白,年已老。

    1.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 增其旧                      制:制度 B . 则有去怀乡                  国:国家 C . 韩侂胄用事                    用事:掌权,专权 D . 侂胄                        恚:无可奈何
    2. (2) 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上          家人知忧国也 B . 或异二者为                  皆其柄国日也 C . 物喜                      许掖垣 D . 然则何时乐耶                落笔
    3. (3) 下列对两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甲)文大量运用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富有文采和诗意。同时,用对偶写景状物,强化了议论、抒情色彩,这样的文体突破,开启了宋代写景散文偏于议论的风气。 B . (乙)文以记叙为主,主要写了杨万里不为韩侂胄作记和忧国而亡这两件事,体现了他为人刚正、为国奉献的品质。 C . (甲)文是范仲淹应好友滕子京之约,为重修的岳阳楼所作的记文;(乙)文韩侂胄修筑了南园后,嘱咐杨万里为南园写一篇记,但被杨万里拒绝了。 D . (甲)文体现了范仲淹超越个人的忧乐,以治国安邦为己任,以利民为宗旨的情怀;(乙)文杨万里担忧国事,在听说韩侂胄用兵之事后,悲痛万分,留下十四本书给妻子后,离开人世。
    4. (4) 翻译下列句子。

      ①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②必大无善语,由此不见用。

  • 7. 诗词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长沙过贾谊宅

    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悲”字,直贯篇末,奠定全诗凄怆忧愤的基调,暗寓刘长卿悲苦命运。 B . 颔联通过“秋草”“寒林”“日斜”等景物描写,渲染贾谊宅萧条冷落的景象。 C . 诗中的“君”是对屈原和贾谊的尊称,“怜君”一句表达诗人与他们志同道合。 D . 这首怀古诗意蕴含蓄,诗人巧妙地把自己的身世境遇同两位先哲联系在一起。
    2. (2) 颈联“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感?简要分析。
  • 8. 默写填空
    1. (1) 江山如此多娇,。(毛泽东《沁园春·雪》)
    2. (2) 你永远居住在太阳升起的地方,。(柯岩《周总理,你在哪里》)
    3. (3) 长风破浪会有时,。(李白《行路难(其一)》)
    4. (4) ,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5. (5) 欧阳修《醉翁亭记》一文中描写山间春夏两季美景的句子是
四、现代文阅读(共27分)
  • 9.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各题。

    隐忍的痛,肆意的爱

    ①医院里。医生瞅了X光片半天,让母亲走两圈。

    ②母亲走得很慢,左脚抬起,落下,右脚抬起,更深地落下,就像右边的地板随着脚的落下陷下去一截。医生问,这样瘸着多久了?我有些不高兴,一直都这样,哪是瘸呀?

    ③母亲忙说,17岁时上地里干活,跨一个沟坎时闪了一下,就这样了。医生眼镜后的眼珠凸出来,就这样“走”了30年?不疼?

    ④父亲说,一直都疼,前两年活重,下地拾棉花,她弯不下腰,就跪着一步一步地挪。

    ⑤我和弟弟都瞪直了眼睛。医生摇着头,不可能啊。腿骨脱臼了,怎么走呢?他指着片子说,你看,腿骨脱出骨巢,偏向一边,骨巢里已长满了厚厚的细胞,都长平了。现在腿是靠着臀部的肉支撑着,上面的肉都磨死了,成硬硬的结块。即使手术把骨巢刮平,要让骨头重回原位也是不可能了。

    ⑥一股深秋的风从窗外吹过,吹动了母亲额前那一绺枯黄的头发,母亲似乎瑟缩了一下。

    ⑦医生感叹道,真是奇迹!你看她全身都变形了,怎么不觉得整个身体都疼呢?

    ⑧在我们的目光下,母亲两手扭着衣角,低头掩饰着不自在。我鼻子一酸,急忙转开脸。

    ⑨记忆中,家中光景很是贫窘,父亲的腿不能干重活,矮小的母亲就扛起了重担,背起沉重的喷雾器给秧苗打药,弯着腰除草,低着头做饭、缝衣……竟然搜索不到静坐的记忆。近几年,我师范毕业,弟弟下学打工,父亲的腿也渐渐康复。谁知弟弟又早早有了孩子,母亲忙前忙后,日夜都抱着孙子……

    ⑩回去的时候,离车站不过200米,我们却用了很长时间。父亲扶着母亲走在前面,母亲不愿被弟弟背着。她说,以后的路还长呢,都要你们背着?

    ⑪每次出门,我们总是走在前面,嫌母亲走得慢,现在,我们的目光终于落到这个世界上离我们最近,却最少注意的那两个人身上。一直以来,我们的目光,只看向自己,灼热地投向神秘的前方,从来没有回过头看一看始终把整个生命都投注在儿女身上的父母,他们的目光里有没有隐忍的痛、化不开的渴望?

    ⑫深秋的阳光静静洒下来,落到因萧索的风吹得有些苍凉的母亲身上。母亲的背影一如20来年的老样子,左脚抬起,落下,右脚抬起,更深地落下,就像右边的地板随着脚的落下陷下去一截。这一次,我却仿佛听到骨肉厮打,血肉模糊的呻吟,每一步都像尖锐的刀深深刺到我的心里,心里也是一片血肉模糊。

    ⑬我任凭汹涌的泪水肆意流淌在秋风中,母亲,30年来,是什么力量竟能支撑一条瘸掉了的腿,挑起我们睛朗蔚蓝的天空,自如行走在天地间?

    ⑭泪眼朦胧中,我听到弟弟重重地说,明天我们就去省城大医院里看。真不行,我和姐就是您的双腿。

    ⑮不知是不是泪眼闪动的关系,我看到,母亲单薄的肩膀在颤抖着。地左脚抬起,落下,右脚抬起,更深地落下,就像右边的地板随着脚的落下陷下去一截,像极了舞蹈着的美人鱼。那是喂养我们、给我们无穷力量的姿势,那是生命华美的律动,那是为爱在刀尖上舞蹈着的奇迹!

    1. (1) 请用一句话概括选文内容。
    2. (2) 结合选文内容,谈谈标题的作用。
    3. (3) 联系选文,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母亲的背影一如20来年的老样子,左脚抬起,落下,右脚抬起,更深地落下,就像右边的地板随着脚的落下陷下去一截。

    4. (4) 第⑨段采用了怎样的记叙顺序?在文中有何作用?
    5. (5) 请谈谈第⑪段画线语句的含义,并结合自身经历谈谈你的感受。
  • 10.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各题。

    什么样的外衣让“嫦娥”比钻石还刚

    ①嫦城五号返回地球时,进入大气层后高速摩擦将使探测器表面温度高达3000℃以上,而这样的湿度下几乎连金刚石都会熔化,如果高湿被传导到返回器内部,将对携带的月球“土特产”产生影响。为此,科学家们设计了一系列措施保证嫦娥五号返回器平安回家。

    ②航天器在飞行过程中会与大气层发生剧烈摩擦,从而在航天器表面产生超高温,如果不使用防热材料,在高温作用下,航天器表面材料很快就会出现变形、熔化和消失的现象(也称烧蚀后退),最后像流星一样消失在天际。

    ③防热材料,顾名思义,作用就是防止产品内部的结构被外界的高温所熔化,航天器的防热材料要在耐高温的同时发挥其结构承载性能,是航天器的“骨骼”

    ④据介绍,由于航天器不同的部位对防热材料的需求不同,需要选择不同耐热温度的材料。比如,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杜可时受120℃左右的温度 , 使用范围比较广泛,可以应用于火箭整流罩、卫星结构件等;双马树脂基复合材料可以耐受200℃以上的温度,主要应用于火箭防热底板、仪器抢舱段筝;而聚酰亚胺基复合材料则可耐受500℃左右的高温,可应用于火箭及航天器的耐高温部件。

    ⑤为减轻航天器载重负担,科研人员要确保嫦五号返回器防热材料每1克重量都用在刀刃上,最终他们根据各部位受热情况的不同,在大底迎风面、大底背风面、大底拐弯角环、侧壁迎风面、侧壁背风面、侧壁舱盖与边缘防热环、稳定翼七大部位分別应用了7种不同成分的防热烧蚀材料。比如,气动加热最严重的大底结构,采用的是新型轻质低密度烧防热材料,其密度约为每立方厘米0.5克,每平方米可承受6兆瓦(MW)的热流环境;拐角采用连续纤维增强中低密度结构策略;侧壁结构采用的是超轻质的蜂窝增强防热材料,密度约为每立方厘米0.36克,每平方米可承受1.5MW的热流环境。这7种材料相互配合、和谐相处,防热减重两不误。

    ⑥此次嫦五号返回器还采用了一个非常有特点的再入模式:半弹道跳跃式再入,形象地说就是打水漂式返回。让返回器先高速进入大气层,随后借助大气层提供的升力“跳”起来,再以第一宇宙速度重新进入大气层返回地面。

    ⑦具体来说,在进入返回轨道时,返回器一开始是以第二宇宙速度,即每秒11.2公里的速度进入大气层,以这个速度从北京到上海耗时不到100秒。当以第二宇宙度移动时,材料温度将达到3000℃以上。

    ⑧进入大气层后没多久,为了减速,返回器会向上跳跃回到太空,这时外部温度约是-120℃。接着又以每秒7.8公里的第一宇宙速度进入大气层,这时材料表面温度约为1800℃。

    ⑨打个比喻,如果把返回器比喻成一口锅,那么上述过程相当于锅先经大火爆妙,然后被放进冰块里,再被从冰块里拿出来经历小火慢炖。因此,这次的防热材料不但要经历冷热交变,更要同时经受“大火爆炒”和“小火慢炖”的双重考验,对最外层的防热材料提出了极高的高温烧蚀强度要求。

    ⑩为此,研发团队开展了集中攻关,最终创新性地研制了以碳为主的材料体系,并顺利解决了烧蚀后退等问题。

    (选自《科技日报》,有删改)

    1. (1) 下列対选文的有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文是一篇事物说明文,说明对象是嫦娥五号返回器的防热材料。 B . 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下定义的说明方法,对防热材料的本质特征进行说明。 C . 段画线句中的“左右”不能删去,删去后,语言表达不准确。 D . 说明文的说明顺序一般分为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选文主要运用了逻辑顺序。
    2. (2) 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 航天器不同的部位对防热材料的需求是一样的,因此用一种材料就可以了。 B . 气动加热最严重的大底结构,采用的是新型轻质高密度烧蚀防热材料。 C . 当返回器以第二宇宙速度移动时,材料温度将达到3000℃以上。 D . 返回器的防热材料只会经历冷热交变,不会经受“大火爆炒”和“小火慢炖”的双重考验。
    3. (3) 结合选文内容,概括嫦娥五号返回器防热材料的特点。
五、语言运用(共8分,每小题4分)
  • 11.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题各题。

    材料(一):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泱泱中华,五千年文化传承,自强不息在“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理想坚守中;自强不息在“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执着行动中;自强不息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担当中……

    材料(二):

    91岁的抗美援朝老兵一一南充蓬安人吕茂奎回忆说,朝鲜战场上的一次战斗让他印象深刻。当时敌机炸毁了我方架在朝鲜清川江上桥梁,战事紧急,他和战友们敲碎江面的冰层,不顾严寒跳入齐腰深的冰河中,硬是搭起了一座坚实的“人桥”,供步兵快速通过。

    材料(三):

    几十万字的技术规程被他翻烂了边,学习笔记本堆了一大堆,密密麻麻的线路图他看得入了迷,前后在10余个控制系统岗位历练,……南充人何龙从一个普通的操作手,走向了指挥员序列,2018年12月8号“嫦娥四号”发射,他主动请缨,托举嫦娥飞天,成为“嫦娥四号”点火的金手指。

    材料(四):

    2019年3月30日,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发生森林火灾。在3月31日的又一次扑火行动中,包括南充籍消防员蒋飞飞在内的27名森林消防指战员和3名地方干部群众牺牲,《人民日报》发文悼念:“那些鲜活的生命/那些甚至还带着稚嫩的面孔/在熊熊的大火中消逝/又在下一刻永生/逆火英雄,一路走好!/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材料综合选自人民网、新浪网等)

    1. (1) 请解释成语“自强不息”,并结合材料(一)谈谈它的具体内涵。
    2. (2) 请从材料(二)(三)(四)中任意选择一个人物,结合具体内容谈谈他的自强不息精神是如何体现的。
六、名著阅读(共7分)
  • 12. 阅读名著片段,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五个人行至浦边一条阔板桥,一座牌楼上有牌额写着道“飞云浦”三字。(A)见了,假意问道:“这里地名唤做甚么去处?”两个公人应道:“你又不眼瞎,须见桥边牌额上写道‘飞云浦’。”(A)站住道:“我要净手则个。”那两个提朴刀的走近一步,却被(A)叫声“下去!”一飞脚早踢中,翻筋斗踢下水去了。这一个急待转身,(A)右脚早起,扑通地也踢下水里去。那两个公人慌了,望桥下便走。(A)喝一声“那里去!”把枷只一扭,折做两半个,赶将下桥来。那两个先自惊倒了一个。(A)奔上前去,望那一个走的后心上,只一拳打翻,就水边拿起朴刀来,赶上去,戳上几朴刀,死在地下,却转身回来,把那个惊倒的也戳了几刀。

    1. (1) 以上文段选自(作品名),文段中的A是 (人名),故事情节是
    2. (2) 《水浒》中有许多“打杀”情节,如“拳打镇关西”“怒杀阎婆惜”等。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些“打杀”情节。
七、表达与写作(共60分,含书写5分)
  • 13. 下面两题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作。

    ⑴时光流逝,但是有些东西却从未走远。有的人,无论远近,仿佛总在身边;有些事,不管大小,始终浮现眼前:有份情,真挚浓烈,时时温暖我们的心田;有种理,意味深长,常常萦绕我们的耳畔……

    请以“  ▲    ,从未走远”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写作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立意正确,思想健康;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用规范汉字书写,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⑵出发,是一种行动;出发,是一种追求。一份期待,一次召唤,一个承诺……凡此种种都可能促成一次出发,让你去经历,去收获……

    以“出发”为题写一篇文章。

    写作要求:①立意准确,思想健康;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用规范汉字书写,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