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地区乌苏第一高中2021-2022学年高...

更新时间:2021-12-28 浏览次数:58 类型:月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
  • 1. (2021高一上·乌苏月考) 论述类文本阅读

    ①哲学家对读书的理解,往往不是关注读书的种类,或是读书的方法,而是关注读书的意义。从哲学的观点来看,读书的意义,不仅要从个体的知识需要来理解,更重要的,是把读书作为人类历史性活动的实践来理解,从人类文明传承发展的需要来理解。文字和书写的发明,其重要性在于,从此人类的经验可以超越面对面的授受而广泛传递。于是,书成为记载人类经验的载体,阅读、书写成为人类经验、知识和智慧得以超世代累积、传承、增长的最重要方式。“智山慧海传薪火”,知识与智慧的薪火相传,端赖于书写的文字,于是读书成为人类文明延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②中国古人早就重视读书。孔子的一生,既是教育者的一生,也是学习者的一生、读书人的一生。“韦编三绝”“发愤忘食,乐以忘忧”,是孔子热爱读书、勤奋读书的生动写照。孔子开创了儒家学派,而“儒”最广义的所指,就是“读书人”。读书人在中国传统社会里受到高度尊敬,是中华文明崇尚读书的一种表现,也是中国文化的突出特色。

    ③虽然读书也曾被一些人当作求取功名、财富的阶梯,但应看到,历经几千年的文化陶养,读书已成为多数读书人的“生活方式”。在这种生活方式中,读书本身就成为目的,成为享受。中国文化史上津津乐道的“孔颜乐处”,恐怕指的就是读书之乐吧!颜回是孔子唯一认定的“好学”的弟子,所以,至少读书是这种孔颜之“乐”的重要部分。在当代读书人中,人文学者读书大概最接近于以“无功利”的美学态度读书,也比较接近以读书为乐的古风。

    ④现代人读书无非两种,读专业之书和读非专业之书。有一种说法,提倡“好读书,不求甚解”。我以为,读非专业的书,大可“好读书,不求甚解”;而读专业的书,则切不可不求甚解。用司马迁的话说,应该“好学深思,心知其意”。不同的书要求不同的读法,而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读书习惯,没有固定的模式。如果读中国文化的经典,这里我推荐宋代大儒朱熹的读书诀:“敛身正坐,缓视微吟,虚心涵泳,切己省察。”朱熹在这里讲的主要是读经典之书的方法,也就是把读书作为修养自己心性的一种活动。这虽然是古代哲学家的读书观和读书法,但同样值得今人思考。

    ⑥读书与修身有着密切关系,修身的首要一条就是读书。不过,在这个问题上,朱熹的理学和王阳明的心学存在分歧。理学认为要成圣贤既要读书又要修身,脱离读书去修身或脱离修身去读书,都不可取;而心学则认为,要成圣贤,只要修身,增进心性修养就可以了,读书是没有用的。所以,人如何才能成为圣贤,是两条办法还是一条办法,就构成了从宋代到明代思想史的主要背景。现在看来,光读书并不能一定增益你的道德品质,但如果不读书,仅仅从事心性修养,那么道德发育程度也是有限的。因为如果对社会、人以及人际关系的认识不能建立在健全理性的基础上,就无法得出正确的结论,而要达到理性的自觉和明澈,就离不开读书。

    ⑥如果从中国思想史来看,读书跟“学习”亦有密切关系。中国思想有一个特点,就是“学习”和“读书”很早以前就成为中国文化中备受关注的问题,相关讨论也就变成中国思想史的一个传统。《论语》一上来就讲“学而时习之”,不是随意的,也不是偶然的。因为孔子的思想体系,如果从伦理道德观念来讲,“仁”是最主要的,但若从整体上来讲,从后来的学术发展的争论来讲,其核心观念则是“学”。虽然孔子时代的“学”是“六艺”,但也得承认,在这种人文知识的学习中,读书是一个重要方面。

    ⑦到了宋代,重视读书和学习的文化得到加强。朱子的出现把孔子的传统大大加强了,因为朱子讲“格物致知”,“格物”归根结底就是读书。从整体上来讲,朱子学这个庞大的体系,有一个基本的背景,就是学习。朱子的哲学就是为学习的精神、学习的必要性、在学习上下功夫的重要性做一个哲学论证。在整个中国思想史中,从孔子到朱子,其主要基调是强调学习、强调读书。

    ⑧今天要建构学习型社会,就不能不追溯到我们自己的学习文化和读书传统。在这方面我们有先天的优势。其实在民间也是一样,明清以来,“读书人”在基层社会里都是很受尊重的。士大夫就是做官的读书人,所以“读书”和“读书人”在中国文化中很受重视。

    (摘编自陈来《读书的意义》,人民日报,2019年2月19日)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读书的意义,不仅要从个体的知识需要来理解,更要从人类文明传承发展的需要来理解。 B . 知识与智慧薪火相传端赖于书写的文字,于是读书成为人类文明延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C . 多数读书人以读书为“生活方式”,读书本身就成为目的,成为享受。 D . 人文学者读书都是以“无功利”的美学态度读书,传承了以读书为乐的古风。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第二段以孔子为例,论述了中国古人早就重视读书,热爱读书。 B . 文章引用陶渊明的话和司马迁的话,说明了不同的书要求不同的读法,没有固定的模式。 C . 文章运用讲道理、举例子、作对比等论证方式来论证古代哲学家的读书观和读书法。 D . 文章从反面论证王阳明的心学观点:如果不读书,仅仅从事心性修养,道德发育程度也是有限的。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宋代大儒朱熹的读书诀是读各种书的最好方法,是把读书作为修养自己心性的一种活动。 B . 只要读书,就能达到理性的自觉和明澈,对社会、人际关系就能得出正确的认识。 C . 在整个中国思想史中,从孔子到朱子,其主要基调是强调读书、强调学习。 D . 在建构学习型社会这方面我们有先天的优势,自古以来,“读书人”在民间都是很受尊重的。
  • 2. (2021高一上·乌苏月考) 实用类文本阅读

    材料一:

    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准确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三名航天员送上太空。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入轨后顺利完成入轨状态设置,15时54分,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成功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与此前已对接的天舟二号货运飞船一起构成三舱(船)组合体,整个交会对接过程历时约6.5小时。在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天和核心舱成功实现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后,18时48分,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先后进入天和核心舱,标志着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摘编自《我国载人航天再迎里程碑》)

    材料二:

    目前的国际空间站已经严重老化,俄罗斯4月18日已经正式宣布,将于2024年空间站运营合约结束后退出,而我国空间站将于2022年建成。也就是说,2024年以后,中国将拥有全球唯一一个空间站。

    据目前统计,我国1100余种新型材料有百分之八十是在航天技术的引导下完成的,2000多项航天技术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我国经济民生各个领域。空间站实现有人长期入驻后,就可以长期实施上千项科学实验,产生难以估量的价值。其中,利用空间站的特殊环境所进行的大量理化生等试验,也可以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点。空间站的建成可以更进一步地研究空间环境,为人类将来在太空长期生存打下基础。在空间站里,不仅要通过相关科学研究来探索人类在太空长期生存的需求,包括生命的规律,还要开展包括太空激光通信、太空3D打印等技术,推动人类征战更加遥远的宇宙。

    (摘编自《神舟十二号发射,三名航天员奔赴我国空间站,对中国航天意义重大》)

    材料三:

    2021年7月4日上午,神舟十二号三名航天员协同配合,进行中国空间站首次出舱活动。这是继神舟七号飞行乘组顺利完成出舱任务后,时隔13年,中国航天员再次执行出舱任务。此次航天员出舱活动,三名航天员都有明确分工。出舱的两名航天员,一人要为机械臂安装上臂支架,包括脚限位器、工具台等,随后借助机械臂进行移动。另一名航天员借助舱壁上安装的扶手,爬行一段距离到作业点进行辅助工作,其间还要进行一次应急返回验证。此次出舱活动的另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进行舱外全景摄像机的抬升。两名航天员出舱过程中,舱内航天员需要对机械臂进行操作,虽然地面人员也可以对机械臂进行大范围转移,但航天员站在机械臂上时,舱内航天员可以更直观地对机械臂位置进行观察,与舱外航天员进行直接交流。另外,航天员自主操作机械臂,在安全性上也有更好的保障。14时57分,经过约7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十二号航天员乘组密切协同,圆满完成出舱活动期间全部既定任务,航天员刘伯明、汤洪波安全返回天和核心舱,标志着我国空间站阶段航天员首次出舱活动圆满完成。

    (摘编自《中国空间站首次出舱活动!三名航天员都有哪些任务?》)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升空后准确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完成入轨状态设置,并成功与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对接。 B . 目前的国际空间站已经严重老化,我国于2022年建成空间站后,将成为全球唯一一个拥有空间站的国家。 C . 我国已有的新型材料中有八成是在航天技术的引导下完成的,且有大量航天技术研究成果已应用于国内经济民生各领域。 D . 本次出舱活动是中国航天员进行中国空间站的首次出舱活动,也是时隔13年中国航天员再次出舱活动。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 . 经历约6.5小时的交会对接,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进入天和核心舱,标志着中国人又一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B . 神舟十二号出舱的两名航天员完成舱外活动:安装机械臂上臂支架,应急返回验证,抬升舱外全景摄像机,操作控制机械臂。 C . 中国空间站的首次出舱活动验证了航天员的出舱能力、应急能力,解决了地面人员无法大范围转移机械臂的难题。 D . 刘伯明、汤洪波圆满完成出舱期间全部任务,安全返回天和核心舱,标志着我国空间站阶段航天员首次出舱活动圆满完成。
    3. (3) 神舟十二号发射,航天员奔赴中国空间站,对我国航天意义重大。请结合材料二概括。

  • 3. (2021高一上·乌苏月考) 文学类文本阅读

    重建学校

    路  遥

    ①这一天晚上,少安回家后不多功夫,就被父亲有点神秘地叫到院子里,把刘玉升要重建庙宇的事给儿子大约说了说。

    ②“我上了二十块布施。我品玉升的意思,想叫你多出点哩,因为你这二年赚了几个钱……”孙玉厚咄讷地对儿子说。

    ③孙少安有些生气地巴咂了一下嘴,对父亲说:“哎呀,我怎能出这号钱哩?就是你也不应该出!”

    ④玉厚老汉对儿子的态度大为惊讶,“你娃娃不敢这样!神神鬼鬼的事,谁也说不来!咱又不在乎那么两个钱。万一……”

    ⑤“万一怎?”少安看着父亲的可怜相,强硬地说:“我不会出这钱!哪里有什么神神鬼鬼!神鬼就是刘玉升和金光亮!他们愿干啥哩,和咱屁不相干!”

    ⑥第二天上午,少安产生了一个小小的愿望——想瞧瞧他的宝贝儿子。虎子这半年已经上了小学一年级。他很想在外面悄悄看看儿子坐在教室里的样子。

    ⑦孙少安怀着一种惆怅而激动的情绪,一个人慢慢溜达着。

    ⑧他习惯地走到原来的学校院子,却猛然意识到:学校已搬进了原二队的饲养院里!

    ⑨不过,他倒一下子无法把自己的双脚从这个破败的老学校的院子里挪出来。

    ⑩他看见,这个当年全村最有生气的地方,竟是这样的荒芜衰败了!院子里蒿草长了一人高,窑面墙到处都是裂缝,麻雀在裂缝中垒窝筑巢,叽叽喳喳,飞进飞出,那副篮球架已经腐朽不堪,倒塌在荒草之中……这就是当年他上过学的地方!他的弟弟、妹妹,都在这里上过学。

    ⑪而现在,他的儿子却不得不离开这地方,搬到曾经喂驴拴马的棚圈里去念书了。这是历史的耻辱,也是双水村的耻辱。

    ⑫“不过,你孙少安大发感慨,可又给双水村做了些什么事?”有一个声音突然在内心中问他。孙少安怔了怔,忍不住仰起脸向天空长长地嘘了一口气。仅仅在这一刹那间,某种想法便不由地主宰了他的意识,他猛然想:是呀,我为什么不可以把这座学校重新建造起来呢?连神汉刘玉升都有魄力重建庙坪的破庙,我为什么没勇气重建这个破学校?

    ⑬一种使命感强烈地震撼了这个年轻庄稼人的心,使他浑身不由滚过了一道激奋的颤栗!

    ⑭好,你刘玉升修庙,我孙少安建校!咱们就唱它个对台戏!

    ⑮孙少安旋即走出这座颓败的学校院子,转而来到不远处的原二队饲养院。他蹑手蹑脚来到“教室”窗户前。窗户是临时垒的,栽几根粗糙的木棍,破麻纸被风吹得哗哗价响。他透过窗户上的破纸洞,看见姚淑芳老师正领着孩子们读拼音。里面黑乎乎的,一股牲畜的粪便味直冲鼻子。他半天才看见虎子背抄着双手,小胸脯挺着在念拼音。他鼻根一酸……

    ⑯孙少安拧转身急速地步出了这个破院子。他更加迫切地感到,他有责任让孩子们尽快和这个饲养院永远地告别,重新回到更好的环境中去念书。

    ⑰他直接去找他的朋友金俊武。俊武听他说了自己的打算,也很兴奋,立刻表示他将全力支持他办这件大事。两个人同时还商定,他们也成立一个会,叫“建校委员会”,由少安任会长,俊武任副会长。少安表示,他准备拿出一万五千元。如果剩余下钱,还可以建立“奖学金”什么的。

    ⑱当天晚饭后,少安也神秘地把父亲叫到院子里,给他说了他的打算。

    ⑲玉厚老汉嘴一张,结果连什么也没说出来。他万万没有想到,儿子连敬神的几十块钱都不愿出,却拿这么一大笔钱修田福堂震坏的那个破学校!

    ⑳出乎少安意料的是,平时勤俭的秀莲却特别痛快地支持他搞这件事。事情由生病的妻子最后画了“圈”,就算敲定了。

    ㉑当天夜晚掌灯时分,少安一个人爬上了庙坪山。他蹲在山顶的梯田楞边,静静地环视着月光朦胧的双水村……

    ㉒此刻,他一下子想起了许许多多的事。从少年时期的生活,一直想到了现在。噢,他已经在这块土地上生活了半辈子。他的后半辈子也要在这块土地上度过。往日的生活有苦也有甜。重要的是,他现在才感到腰板硬了一些。过去,日日夜夜熬煎和谋算的是怎样才不至于饿死,如今却有可能拿出一大笔钱来为这个他度过辛酸岁月的村庄做点事了。当然,比起一些干大事的人来说这实在算不了什么,可这是他孙少安呀……

    ㉓月亮是这样的皎洁,夜是这样宁静,村庄沉浸在睡梦之中,东拉河却依然吟唱着那支永不疲倦的歌。

    ㉔几天以后,孙少安要出钱重建学校的事件就传得家喻户晓了。于是,双水村出现了“今古奇观”:两个民间组织——以孙少安、金俊武为首的“建校会”和以刘玉升、金光亮为首的“建庙会”,叫人哭笑不得的是,许多人竟对这两个“会”同时都抱支持的态度。

    (节选自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三部第五十章,有删改)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刘玉升和金光亮集资重建庙宇受到双水村不少村民的支持,说明当时农村一部分农民思想观念落后,也与孙少安个人出资重建学校形成对比。 B . 小说调动多种感官描写出饲养院改成的学校中“教室”环境的简陋破旧,并着力刻画虎子读书的认真,这些坚定了少安重建学校的决心。 C . 作者集中笔墨描写了当年全村最有生气的地方,如今荒芜衰败的景象,这不仅勾起了孙少安的回忆和感伤,也为下文他决定重建学校做铺垫。 D . 小说人物语言有浓郁的陕北地方特色,如“万一怎”“你娃娃不敢这样”,强化了小说的地域色彩;叙述语言则幽默风趣,富有感染力。
    2. (2) 请概括选文中孙少安的人物形象,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3. (3) 小说表现了双水村农民哪些不同的思想观念?并谈谈给你哪些启示
二、古诗文阅读(39分)
  • 4. (2021高一上·乌苏月考) 文言文阅读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嘉祐二年,试礼部。主司欧阳修惊喜,殿试中乙科。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洵卒,赠光禄丞。既除丧,还朝,以判官告院。安石创行新法。轼上书论其不便。新政日下,轼于其间,每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安。徒知密州。司农行手实法,不时施行者以违制论。轼谓提举官曰:“违制之坐,若自朝廷,谁敢不从?今出于司农,是擅造律也。”提举官惊曰:“公姑徐之。”未几,朝廷知法害民,罢之。元祐元年,轼以七品服入侍延和,即赐银绯,迁中书舍人。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暖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四年,积以论事,为当轴者所恨。轼恐不见容,请外,拜龙图阁学士、知杭州。既至杭,大旱。饥疫并作。轼请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明年春,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饘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轼曰:“杭,水陆之会,疫死比他处常多。”乃裒羡缗得二千,复发橐中黄金五十两,以作病坊,稍畜钱粮待之。徽宗立,更三大赦,遂提举玉局观,复朝奉郎。轼自元祐以来,未尝以岁课乞迁,故官止于此。建中靖国元年 , 卒于常州。轼师父洵为文,既而得之于天。尝自谓:“作文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

    虽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注释)①裒:póu,聚集。②羡缗:指羡钱,即多余的钱。常指赋税的盈余。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暖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 B . 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暖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 C . 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暖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 D . 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暖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殿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在殿廷举行,由皇帝本人亲自主持,会试中选者始得参与,殿试的第一名被称为“状元”。 B . 当轴,指做官处在重要的位置;当轴者则指身居显赫职位的当权官员。 C . “徽宗”是北宋皇帝赵佶的谥号。古时皇帝皇后以及诸侯大臣等社会地位相对较高的人,在其去世后朝廷会依据其生前事迹,给出一个具有评价意义的称号,用来高度概括他的一生,这个称号就是谥号。 D . 帝王或诸侯即位的第一年或帝王改元的第一年,被称为“元年”,就如本文中的“建中靖国元年”。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苏轼自幼聪颖,深受时贤赏识。母亲亲自为他授课,他往往能说出要点。欧阳修十分看重他,曾对梅圣俞表示,应当避开此人,让他出人头地。 B . 苏轼因势利导,利用新法便民。当时王安石创行新法,他上书论其不便;新政下达,他常常设法使这些法令有利于百姓,百姓生活得以安宁。 C . 苏轼直面饥疫,解救受灾百姓。他在任职杭州时遭遇旱灾病疫,上书请求减免上供米的三分之一来纾缓灾情;同时,他又兴建治病场所、积聚钱粮来抵御疫病。 D . 苏轼从父习文,又极具才华,天赋异禀。无论嬉笑怒骂,皆可成文。他的文章博大精深,光辉璀璨,称雄百代,他是中国文学史上少见的天才。
    4. (4) 请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③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 5. (2021高一上·乌苏月考) 古诗文阅读

    夕望江桥示萧谘议、杨建康、江主簿

    何  逊

    夕鸟已西度,残霞亦半消。

    风声动密竹,水影漾长桥。

    旅人多忧思,寒江复寂寥。

    尔情深巩洛 , 予念返渔樵。

    何因适归愿,分路一扬镳。

    【注】①巩洛:指京都。

    1. (1) 下列关于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首联从“夕望”景象入手,赋而兼有比兴意味,羁旅怀乡、忧谗畏讥之情,在景物的晕染中自然流露。 B . 三、四句描写竹林发出响声,江水泛着桥影,画面显得动荡不宁,让人感受到诗人宁静恬淡的内心世界。 C . “旅人”一联情景相映,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点明远望而生忧思,寒江寂寥,倍增羁旅落寞之感。 D . 最后四句运用对比手法和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鲜明地表达了诗人对游宦旅厌倦和对归隐江湖的向往。
    2. (2) 这首诗是如何描写夕望江桥所见景色的?请简要赏析。
    1. (1) 荀子在《劝学》中指出,蟹虽然有“六跪”和“二螯”,但是“”,这是因为它“”。
    2. (2) 《荀子·劝学》中“”,通过“木”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3. (3) 《师说》一文不仅有严密的论证思路,而且有简洁生动的语言表达,文中“”就凝练地概括了“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荒谬心态。
三、语言文字运用(15分)
  • 7. (2021高一上·乌苏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由刘慈欣同名科幻小说改编的电影《流浪地球》,讲述了太阳面临毁灭,人类为寻找新家园,在地球表面建造出巨大的推进器的故事。尽管这个故事的背景听起来有些________,但并非永远不会发生。不仅太阳作为一颗恒星有其固有生命周期,( )。科幻的意义就在于提醒人们________,思考事关人类前途命运的深刻命题。________的是,通过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科幻创作的整体水平依然有待发展。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国内科幻作家倾向于幻想的一面,却忽视科学的一面,科幻创作文学性有余,但科学性水准明显欠缺。近年来,刘慈欣、郝景芳等国内优秀科幻作家获得国际奖项,标志着本土科幻文学终于逐步赶上了科幻大国的水平。近些年,常有本土科幻爱好者讨论中国科幻电影元年何时到来。其实,与其纠结于具体哪个年份,不如________,走好每一步,用实际行动推动本土科幻事业的发展。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
      A . 危言耸听  未雨绸缪  毋庸置疑  名副其实 B . 危言耸听  未雨绸缪  毋庸讳言  脚踏实地 C . 耸人听闻  未为晚也  毋庸置疑  脚踏实地 D . 耸人听闻  未为晚也  毋庸讳言  名副其实
    2. (2)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 . 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科幻创作的整体水平依然有待发展。 B . 通过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科幻创作的整体发展水平依然有待提高。 C . 我国科幻创作的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的整体发展水平依然有待提高。 D . 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科幻创作的整体发展水平依然有待提高。
    3. (3)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 . 而且处在宇宙之中的地球自身,完全可能面临各种来自外部空间的毁灭性打击 B . 而且地球自身处在宇宙之中,面临各种来自外部空间的毁灭性打击完全可能 C . 而且地球自身处在宇宙之中,完全可能面临各种来自外部空间的毁灭性打击 D . 而且完全可能面临各种来自外部空间的毁灭性打击的地球自身处在宇宙之中
  • 8. (2021高一上·乌苏月考) 补写句子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得超过12个字。

        今天为什么还要读中国古代的经典?主要是文化传承的需要。如果你不想完全抛弃自己的民族文化,那么阅读代表自己民族文化传统的典范性文本,。其意义又不止于此。就个人的修养而言,阅读经典文本是使阅读者经历一番文化濡染的过程,它可以改变人的气质。受传统文化熏陶比较多的人和受熏陶比较少的人,。很多人都发生气质的变化,一个时代的社会风气就会随之发生变化。所以阅读本民族的文化经典,对个人而言,可以改变气质;对社会而言,。 

四、作文(60分)
  • 9. (2021高一上·乌苏月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我们总是习惯性地仰视比自己优秀的人,但是很少正视自己,久而久之,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和毅力,于是,行动的脚步也就缓慢起来。我们仰望别人,是因为在自己眼中,别人的样子让我们羡慕,但我们却很少知道,那个人背后所承受的一切。别人站得再高,那是人家努力拼搏的结果,我们要想站到那个高度,或者高于那个高度,路径只有一条,那就是努力提升自己。

    上面材料的内容引发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议论文,谈谈你的感受和认识。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