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铝合金底盘 | B.太阳能电池板 | C.聚酰亚胺反光板 | 钛合金筛网车轮 |
选项 | 人类活动 | 化学原理 |
A | NH4Cl溶液除铁锈 | NH水解呈酸性 |
B | 游轮底部定期更换锌块 | 利用电解原理可防止腐蚀 |
C | 铝罐贮运浓硝酸 | 铝具有良好导热性 |
D | NH4HCO3可用作氮肥 | NH4HCO3受热易分解 |
选项 | 操作或做法 | 目的 |
A | 溴乙烷和NaOH乙醇溶液共热,所产生气体直接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溶液褪色 | 检验反应生成乙烯 |
B | 将SO2通入溴水溶液中,溶液褪色 | 检验SO2的漂白性 |
C | 在待测液中先用稀硝酸酸化,再滴加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 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Cl- |
D | 向丙烯醛溶液中滴加溴水,溶液褪色 | 检验丙烯醛中是否含有碳碳双键 |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初步探究反应产物:
实验序号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及结论 |
ⅰ |
取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振荡 |
溶液紫色褪去,说明溶液中含有离子:。 |
ⅱ |
取少量黑色固体,洗涤后,加稀硝酸溶解固体,再加盐酸 |
观察到白色沉淀,证明黑色固体中含有Ag. |
①甲认为铁粉过量时不可能有Fe3+ , 理由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②乙认为溶液呈浅黄色肯定有Fe3+ , 对在此实验条件下Fe3+产生的原因作出如下假设:
假设I:空气中的O2将Fe2+氧化;
假设Ⅱ:PH≈2为酸性溶液,NO具有氧化性,将Fe2+氧化;
假设Ⅲ:溶液中的Ag+将Fe2+氧化。
乙同学设计实验验证:
实验序号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及结论 |
ⅲ |
向0.05mol·L-1NaNO3溶液滴入少量HNO3 , 至pH≈2,加入过量铁粉,振荡后静置,分别取不同反应时间后的上层清液,滴加KSCN溶液。 |
3分钟时的溶液呈浅红色,30分钟时的溶液几乎无色。 |
iv |
取实验iii中反应30分钟时溶液的上层清液加溶液,静置,再滴加KSCN溶液 |
有黑色固体析出,加KSCN溶液后,溶液变红。 |
③实验结论,则假设(填序号)正确。
已知:pH=3.2时,可使Fe3+沉淀完全。
请回答下列问题:
I C(s)+CO2(g)⇌2CO(g) ∆H1;
Ⅱ CO(g)+H2O(g)⇌H2(g)+CO2(g) ∆H2;
Ⅲ C(s)+H2O(g)⇌CO(g)+H2(g) ∆H3;
∆H3=(用含∆H1、∆H2的代数式表示)。
T/oC | 700 | 800 | 830 | 1 000 | 1 200 |
K | 1.7 | 1.1 | 1.0 | 0.6 | 0.4 |
某温度T(700℃<T<1200℃)时做下列实验:
A.使纯H2缓慢地通过过量氧化钴CoO(s),氧化钴部分被还原为金属钴Co(s),平衡后气体中H2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0250。
B.在同一温度下用CO还原CoO(s),平衡后气体中CO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0192。
根据表格数据和实验结果判断:
①还原CoO(s)为Co(s)的倾向性,COH2(填“大于”或“小于”);
②此实验温度T830oC(填“>”、“<”或“=”)。
①在上述三种温度中,曲线Z对应的温度是 ℃
②利用图中a点对应的数据,计算出曲线Z在对应温度下,反应CO(g)+2H2(g)⇌CH3OH(g)的平衡常数 (计算出数值)。
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随着反应的进行,混合气体的平均密度逐渐增大
B.当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时,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C.平衡后分离出甲醇可以增大正反应方向速率并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达到平衡后,按n(CO)︰n(H2)=1︰2再充入原料气体,再次达到平衡后,CH3OH的百分含量增大
①该分子中Al原子采取杂化。
②Al2Cl6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生成Na[Al(OH)4],[Al(OH)4]-中存在的化学作用力类型有 (填标号)。
A.离子键 B.极性共价键 C.金属键 D.非极性共价键 E.配位键 F.σ键 G.氢键
①能发生银镜反应 ②苯环上有三个取代基 ③与FeCl3溶液混合不显紫色
其中核磁共振氢谱峰面积之比为6:2:1:1的结构简式为(写出其中1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