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

更新时间:2024-07-13 浏览次数:41 类型:期中考试
一、基础知识。(21分,每小题3分)
  • 1. (2021高一上·长安期中) 以下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用(yìng)    骜(jié)     堂(lòng)     香(pèn)    长歌哭(dàng) B . (bǐ)      动(rǔ)        防(dī)       陆(zháo)     引高歌(háng) C . (jué)     参(shèng)     薄(fēi)     督(kàng)    垂三尺(yán) D . 骨(hái)     伤(chuàng)     舔(shì)      箕(jù)      然长逝(hé)
  • 2. (2021高一上·长安期中) 以下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猝然      廖落      叱责     不加思索 B . 立仆      屏气      彘肩      博闻强识 C . 作揖      寒喧      慰籍     睡眼惺忪 D . 缜密   痉栾   恶耗   惊惶失措
  • 3. (2021高一上·长安期中) 以下加点字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句是(   )
    A . 烛之武退秦师。 B . 太子之,疑其有改悔。 C . 项伯杀人,臣之。 D . 使使以大王。
  • 4. (2021高一上·长安期中) 从特殊句式的角度来看,不同于“大王来何操?”的一句是(   )
    A . 大礼不辞小让,何辞为? B . 不然,籍何以至此? C . 夫晋,何厌之有? D . 项王曰:沛公安在?
  • 5. (2021高一上·长安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从某种意义上讲,留白是对中国哲理中阴阳的深刻_____________,是对中国和谐观的精准表达。在中国画中,无处不体现着由留白而营造出的和谐思想。如齐白石画虾,擅长表现虾体的晶莹剔透,却未画一滴水。他不画水,却分明看到了水,真切地让人感受到虾在水中活泼游动。这种__________的感觉,正是通过画家对留白的深刻体悟与合理把握实现的。画面中,水为阴,虾为阳。虾的大小形态可以通过笔墨展现,(            )。画家在准确而精到地把握这种阴阳关系的基础上,结合水的特点,跨越画面大小,留下了大片的空白。画中阴性的水与阳性的虾所构成的曼妙游离的和谐空间,将中国画的留白精神表现得_________。正是通过对对立物象的和谐营造,中国画将中国高深的哲理思想以诗意而_________的方式展现在观者面前。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解释     栩栩如生     酣畅淋漓     唯美 B . 诠释     栩栩如生     淋漓尽致     唯美 C . 诠释     惟妙惟肖     淋漓尽致     完美 D . 解释     惟妙惟肖     酣畅淋漓     完美
    2. (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他不画水,却分明看到了水,让人真切地感受到虾在水中活泼游动。 B . 他不画水,人们却分明看到了水,让人真切地感受到虾在水中活泼游动。 C . 他不画水,人们却分明看到了水,真切地感受到虾在水中活泼游动。 D . 他不画水,却让人分明看到了水,真切地让人感受到虾在水中活泼游动。
    3. (3)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而不能够真实地画出水的明澈流动 B . 而不能够真实地画出明澈流动的水 C . 而明澈流动的水却不能够真实地画出来 D . 而水的明澈流动却不能够真实地画出来
二、现代文阅读。(24分)
  • 6. (2021高一上·长安期中) 论述类文本阅读。

    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赢得这次大考,要求我们既要立足当前科学精准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又要放眼长远从体制机制上创新和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举措,提高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要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深入研究如何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完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健全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健全统一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等重大问题。

    提高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必须抓住制度建设这个根本,强化制度保障。要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优化医疗卫生资源投入结构,加强公共卫生队伍建设,持续加强分级诊疗等制度建设,完善公共卫生重大风险研判、评估、决策、防控协同机制。要改革完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健全重大疫情应急响应机制,完善突发重特大疫情防控规范和应急救治管理办法,健全优化重大疫情救治体系,建立健全分级、分层、分流的传染病等重大疫情救治机制。要健全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探索建立特殊群体、特定疾病医药费豁免制度,实现公共卫生服务和医疗服务有效衔接。要健全统一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建立国家统一的应急物资采购供应体系。要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的疫情防控法律体系,全面加强和完善公共卫生领域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

    这次疫情警醒我们必须补齐公共卫生短板。“野味产业”对公共卫生安全构成了重大隐患,必须坚决取缔和严厉打击非法野生动物市场和贸易,坚决革除滥食野生动物的陋习,从源头上控制重大公共卫生风险。必须系统梳理国家储备体系短板,科学调整储备的品类、规模、结构,提升储备效能。

    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把制度意识转化为治理水平,才能充分释放制度威力。提高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必须增强忧患意识,时刻保持谨慎和敏锐,既要高度警惕和防范自己所负责领域内的重大风险,也要密切关注全局性重大风险,第一时间提出意见和建议;必须提高制度执行力,严格按照制度履行职责、行使权力、开展工作,充分发挥制度指引方向、规范行为、提高效率、维护稳定、防范化解风险的重要作用。

    恩格斯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中华民族是一个善于从灾难中总结经验和教训、汲取智慧和力量的民族。在经历了这场磨难之后,我们必将变得更加坚强,继续朝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

    (人民日报文章《提高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有删减)

    1. (1) 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要取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胜利,我们要立足当前科学精准疫情防控阻击,还要从体制机制上创新和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举措。 B . 要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就要深入研究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改革完善包括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在内的一系列相关制度体系等重大问题。 C . 坚决取缔并打击非法野生动物市场和贸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的陋习,从源头上控制重大公共卫生风险就可以完全补齐公共卫生短板。 D . 只有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制度意识转化为治理水平,才能充分释放制度威力。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针对如何提高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鲜明观点。 B . 文章借助立足当前科学精准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放眼长远从体制机制上创新和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举措,论证了提高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的重要路径。 C . 文章对现有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水平的优势与不足都有论及,体现出辩证的思维。 D . 文章在提出了提高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的问题后,紧扣加强制度建设、强化制度保障和发挥制度优势等方面展开论述,层次清晰。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要健全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探索建立特殊群体、特定疾病医药费豁免制度,实现公共卫生队伍和医疗服务有效衔接。 B . 提高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必须增强忧患意识,时刻保持谨慎和敏锐;必须提高制度执行力,严格按照制度履行职责、行使权力、开展工作。 C . 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分级诊疗制度、疫情救治机制、社会志愿者服务体系、应急物资保障体系、疫情防控法律体系,都属于强化制度保障的有效途径。 D . 中华民族善于从灾难中总结经验和教训,汲取智慧和力量。在经历了这场磨难之后,我们已经变得更加坚强,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
  • 7. (2021高一上·长安期中)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

    冬夜重读史铁生

    肖复兴

    史铁生是前年年底离开我们的。去年年底,弟弟离开了我。这种时候,别的书都看不下去,只忍不住要翻看铁生的书。他们都是我的兄弟,十指连心的疼痛,弥漫在纸页间。

    《我与地坛》的开篇,铁生这样写地坛:“四百多年里,它一面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圮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然后,他紧接着说:“这时候想必是我该来了。”

    每次读到这里,我都格外心动。总觉得像电影一样,在地坛颓败而静谧的空镜头之后, 他摇着轮椅出场了。或者,恰如定音鼓响彻在寂静的地坛古园里一样,将悠扬的回音荡漾在我的心里,注定了他与地坛命中契合难舍的关系,从而使得一个普通的场景具有了文学和人生超拔的意义,而成为了一个独特的意象。史铁生的地坛,就像陆放翁的沈园、鲁迅的百草园,就像约翰·列侬的草莓园、梵高的阿尔镇。

    我想起我的弟弟,17 岁独自去了青海油田,他临终前嘱咐家人一定要把他的骨灰撒回柴达木。我庆幸,他和铁生一样都能魂归其所,而不像我们很多人神不守舍,魂无所依。

    在史铁生的作品里,母亲是最动人的形象,她 49岁时过早地离开了人世。《我与地坛》中有这样的描写:“摇着轮椅在园中慢慢走,又是雾罩的清晨,又是骄阳高照的白昼。我只想着一件事:母亲已经不在了。在老柏树旁停下,在草地上在颓墙边停下,又是处处虫鸣的午后,又是鸟儿归巢的傍晚,我心里只默念着一句话:可是母亲已经不在了。把椅背放倒,躺下,似睡非睡挨到日没,坐起来,心神恍惚,呆呆地直坐到古祭坛上落满黑暗然后再渐渐浮起月光,心里才有点儿明白:母亲已经不能再来这园中找我了。”

    “可是母亲已经不在了。”在这样重复的喟然长叹中,地坛中的老柏树、草地的颓墙、虫鸣的午后、鸟儿归巢的傍晚……才一一都有了意义,因为这一切都附着母亲的身影。可以说,地坛是史铁生的,也是母亲的,因有这样的一位母亲而让地坛具有伤感无奈却又坚韧伟大的别样情怀。

    每次读到这里,我都会想起他的《一个人形空白》里的一段:“我双腿瘫痪后悄悄地学写作,母亲知道了,跟我说:她年轻时的理想也是写作。这样说时,我见她脸上的笑……那样惭愧地张望四周,看窗上的夕阳,看院中的老海棠树。但老海棠树已经枯死,枝干上爬满豆蔓,开着单薄的豆花。”

    窗上的夕阳,枯死的老海棠树,老海棠树枝干上爬满的豆蔓,单薄的豆花,便一下子都成为了母亲那一刻百感交集又无法诉说的情感的对应物,好像它们就是为了衬托母亲的心情与感情,故意立在院子里,帮助铁生点石成金。可以这样说,是母亲的悲惨命运和与生俱来的气质与情怀,造就了作家的史铁生。我坚定地认为,没有母亲,便没有史铁生的地坛。

    由生活具象而思考为带有哲理性的抽象,是铁生愿意做的,也是铁生作品的魅力,更是和我们一般写作者的区别,如同真正的大海一步迈过了貌似精致却雕琢的蘑菇泳池。他从一己的命运扩大为更为轩豁的世界,使得他的作品融有了思想的含量。

    他想念地坛里的老柏树,他从它们“历无数春秋寒暑依旧镇定自若,不为流光掠影所迷”中,将其品质出人意料地抽象为“柔弱”。他说:“柔弱是爱者的独信。”“柔弱,是信者仰慕神恩的心情,静聆神命的姿态。”

    由老柏树的“柔弱”,他写到世风的喧嚣,他说:“惟柔弱是爱愿的识别,正如放弃是喧嚣的解剂。”之所以由“柔弱”写到“喧嚣”,还是要写地坛,因为地坛曾经是销蚀喧嚣回归宁静的一块宝地,一个解剂——“我说的是当年的地坛。”他特意补充道。

    我不知道弟弟执着地梦回的柴达木,是否还是他 17岁时的柴达木。我只知道他和铁生所说的“柔弱”一样,敏感而坚信惟有那里是“爱愿的识别”,是“喧嚣的解剂”。

    在《想念地坛》最后,铁生写道:“靠想念去迈过它,只要一迈过它便有清纯之气扑面而来。我已不在地坛,地坛在我。”这最后的“我已不在地坛,地坛在我”,如一支沉稳的铁锚,将地坛如一艘古船牢牢地停泊在新时期文学的岸边,也将思念深深埋在我的心里。

    (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作者在文章开篇写自己内心的悲痛,不仅交代了自己冬夜重读史铁生作品的原因,也奠定了全文感伤的情感基调。 B . 第三段作者将地坛与其他名家的生活场所类比,突出了史铁生笔下地坛的艺术影响,它可与“沈园”等地相提并论。 C . 文章用了较多篇幅叙写史铁生的母亲,突出了其母亲的悲惨命运和与生俱来的气质与情怀,对史铁生创作的影响。 D . 文章最后一句使用了比喻手法,形象地指出了史铁生在新时期文学中的地位,也表达了作者对史铁生深深的怀念。
    2. (2) 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含意。
    3. (3) 文章是怀念史铁生的,作者为什么要反复写自己的“弟弟”呢?请简要分析。
三、古代诗文阅读。(40分)
  • 8. (2021高一上·长安期中)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淮阴侯韩信始为布衣时,贫,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於是信熟视之,俯出胯下,匍匐。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及项梁渡淮,信杖剑从之,居麾下,未得知名。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未得知名,为连敖。坐法当斩,其辈十三人皆已斩,次至信,信乃仰视,适见滕公,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与语,大悦之。言于上,上拜以为治粟都尉 , 上未之奇也。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王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 , 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王许之。

    (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注释】连敖:接待客人的低级官员。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  B . 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 C . 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   D . 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王孙,泛指贵族子孙,古时也用来尊称一般青年男子,文章中用的是尊称。 B . 郎中,帝王侍从官的统称,其职责原为护卫、陪从、随时建议,备顾问及差遣。 C . 治粟都尉,汉初官名,汉武帝时又名搜粟都尉,掌管生产军粮等事务。 D . 斋戒,是指帝王在祭祀或行大礼前,沐浴更衣、整洁身心,以示虔诚。
    3. (3)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韩信做平民时,生活贫穷,一个漂洗丝绵的大娘见他饥饿不堪,拿饭给他吃,一连几十天,直到漂洗完毕,韩信大为感激。 B . 淮阴市中一个年轻屠户看不起韩信,说他人高马大,佩戴刀剑,实际内心懦弱,还让韩信承受胯下之辱,被全市的人耻笑。 C . 韩信先投奔楚军,追随项梁,后归顺汉军,都只是担任较低职务,难以得到施展才能的机会,在汉军中更是差点掉了脑袋。 D . 滕公与萧何都是发现赏识韩信的伯乐。滕公救了韩信一命,萧何追回逃亡的韩信,又都极力推荐,使韩信得到汉王的重用。
    4. (4)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

      ②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

  • 9. (2021高一上·长安期中)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村行

    杜牧

    春半南阳西,柔桑过村坞。

    娉娉垂柳风,点点回塘雨。

    蓑唱牧牛儿,篱窥茜裙女。

    半湿解征衫,主人馈鸡黍。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春半”交代了村行的时间是春色烂漫的季节,“南阳西”交代了村行的地点。 B . 遍村柔桑,欣欣向荣。“过”写出柔桑生长的姿态和鲜嫩的形状,活灵活现。 C . 诗人戴着蓑笠唱着牧歌,看见篱边穿裙子的农家少女,诗歌充满了乡野情味。 D . 主人摆出丰盛的饭菜招待客人,给人以味觉上的美感,表现了农村的人情美。
    2. (2) 诗歌的颔联极其精妙,请简要赏析,并说明其在诗歌结构上的作用。
  • 10. (2021高一上·长安期中)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浓墨渲染出阴沉黑暗的雨前景象,也烘托出诗人凄恻愁惨的心境的句子是:
    2. (2)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两句以互文的手法写边疆将士们的行动和穿戴,突出边地的清冷苦寒。
    3. (3) 《论语》中阐述了“学”与“思”的关系的句子是:
    4. (4)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雨巷》)
    5. (5) 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荆轲刺秦王》)
    6. (6) 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记念刘和珍君》)
  • 11. (2021高一上·长安期中) 语言文字应用: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柴油在开采和运输的过程中,常会泄漏到水体和土壤中,①。近日,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技术生物所吴正岩研究员领导的课题组,研制出一种可高效去除水体和土壤中柴油污染的新型纳米海绵。这种纳米海绵表面含有大量的疏水基团,可与柴油分子形成分子间作用力,从而将②,纳米海绵中的柴油就随海绵一起从水体和土壤中移除,达到污染修复的目的。吴正岩表示,纳米海绵不仅可以去除水体中的柴油,而且可以铺在土壤表面,③,也可以放在土壤中控制柴油的迁移和扩散,且易回收,因此在防止柴油污染水体和土壤领域前景广阔。

四、写作(60分)
  • 12. (2021高一上·长安期中) 阅读下面材料,请按要求作文。

    成长路上有彩虹也有风雨。成功时留一点清醒给自己,你会发现更多的理想需要追求;失败时留一点梦想给自己,你会发现前方的道路何其宽广;幸福时留一点责任给自己,你会发现,帮助别人多么快乐;忧伤时,留一点微笑给自己,你会发现,平凡的生活充满阳光……

    请以“留一点   ▲  给自己”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和切身体验。

    要求:1.细节真实、丰富而典型。2.记叙描写为主。3.立意积极向上。4.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