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丽水市龙泉市浙大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

更新时间:2024-07-13 浏览次数:38 类型:月考试卷
一、 现代文阅读(35分)
  • 1. (2021高一上·龙泉月考) 现代文阅读I

    材料一:

    新文科是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呈现和包含中国经验、中国材料、中国数据的文科。中国历史上本没有现代意义上的学科分类,经史子集原为图书分类,虽然也具有稀薄的学科分类意味,但毕竟和现代学科分类有巨大距离。

    “五四”前后,我们才开始对欧美人文社会科学体系第一次大规模移植。新中国成立后,我们也曾照搬过苏联的学科分类。改革开放后,我们向西方敞开了大门,开始第二次全盘照搬西方学科,大规模地从西方移植了社会科学。这对中国传统学术而言,毫无疑问是一场深刻的学术革命,填补了现代学术空白;但“言必称希腊”的弊端也使其具有了浓厚的西方气质。早在上世纪30年代,吴文藻即主张“人类学中国化”,他指出:“现在大学生所受的教育,其内容是促进中国欧美化和现代化的,其结果是使我们与本国的传统精神越离越远”,以至“已铸下了历史的中断”。张伯苓先生甚至提出:我们要办“以中国历史中国社会为学术背景,以解决中国问题为教育目标的大学”。但这一状况至今并未得到根本改变,中国文科各领域都面临着从西方化的学科体系向中国特色的学科体系转型这一挑战或任务。

    从分科治学走向学科交叉或科际融合,甚至走向一些新生的文科门类,是新文科发展要解决的方向性问题。分科治学是现在所有学科的基本存在方式,不分科没办法实现专业化、专门化,而没有专门化和专业化,研究根本无法深入。这种学术生产方式是大工业初始时代特别强调分工的产物,分工才有效益,分工才能提高效率。这是斯密的《国富论》和马克思的《资本论》都拿出相当的或者最重要的篇幅谈分工的重要原因,投射到科学研究上,就是特别强调分科,特别强调学术上的精细分工。已经进入产业发展史上信息化时代的今天,更强调学科联合,更强调学科融合、科际融合,乃至现在的新趋势不是“联合”“融合”“整合”的问题,而是出现了一些全新的带有交叉性质的学科,如物理化学、生物化学、生物物理等等。现在的文史哲、数理化等学科分类,已经只具有教育学的意义,不具有学术研究的意义。但对于科研而言,现在的分科已成为学术进一步发展的障碍、壁垒。伴随着信息时代的深刻变迁,跨学科的团队将是未来文科科研的主要组织形式,如同分工单干曾是以往文科科研的基本形式一样。

    学科存在的终极根据是为了解决问题。现在的学科建设过于强化学科自身的存在;更加突出问题,更加强调以问题研究为中心可能将是新文科的核心追求。我们现在的学科建设已出现了较大偏差,就像一个手术师一个外科大夫,他成天打磨自己的手术刀,你看我这手术刀多好,多漂亮,多精致,多豪华,多锋利,但他忘了手术刀的存在是为了解除人类的痛苦,是为了救死扶伤。未来新文科建设的重心就是弱化学科,以问题为平台整合学科,而不是以学科为平台切割问题。譬如说研究乡村社会的转型,既是经济学问题,也是政治学问题,也是法学问题,也是人类学问题,也是历史学问题,甚至还是农学问题,是气象学问题等等,任何一个重大问题的解决都需要多学科的协同。

    更加强调学以致用,可能将会成为未来新文科的突出特征。近40年,几乎每个学科都在追求“学术独立”,主张“为学术而学术”,在拒绝了“学术研究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口号的同时,进而放逐了现实和时代,最后则整体遁入象牙塔。许多人可能不知道,没有“现实”就没有任何“学术”,“学术史”演变的最大动力、最活跃最积极最主动的因素不是学术自身而是“外部现实”。随着“新时代”的来临,“为学术而学术”的时代看来已趋向终结,与现实、社会、政治、意识形态重新缔结更加紧密的新关系,似乎将攸关每个学科的新生命,也肯定将构成“新文科”的最鲜明特征。       

    摘编自王学典《何谓“新文科”?》

    材料二:

    文科是“人文社会科学”(或称“哲学社会科学”)的简称,是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统称。其中,人文科学主要研究人的观念、精神、情感和价值;社会科学主要研究各种社会现象及其发展规律。按照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除了理学、工学、农学和医学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学科门类基本上都可纳入“文科”范畴。

    新文科是相对于传统文科而言的,是以全球新科技革命、新经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为背景,突破传统文科的思维模式,以继承与创新、交叉与融合、协同与共享为主要途径,促进多学科交叉与深度融合,推动传统文科的更新升级,从学科导向转向以需求为导向,从专业分割转向交叉融合,从适应服务转向支撑引领。

    (摘编自王铭玉、张涛《高校“新文科”建设:概念与行动》)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 . 对于现代意义上的文科,“五四”前后我们曾进行大规模移植,新中国成立后和改革开放后先后两次全盘照搬。 B . 斯密和马克思都拿出相当或最重要的篇幅谈分工,是因为分科这种方式是大工业初始时代特别强调分工的产物。 C . 随着我国信息时代的深刻变革,现在的文史哲等文科分类已经成为了我国高等教育进一步发展的障碍和壁垒。 D . 新文科与传统的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相对立,它们将与现实、社会、政治、意识形态缔结成更加紧密的新关系。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随着学科分类思想传入,中国学人逐渐意识到分科治学的重要性,质疑起传统经学的知识系统框架。 B . 吴文藻和张伯苓都发现了照搬西方分科治学的弊端,从而指出并号召文科要走中国化道路。 C . 分科治学是我国一场学术革命,提高了效率推动了文明,但也造成了不同学科间相互隔离的局面。 D . 新文科要求回答现实问题,要投身火热的现实生活,对经史子集的内容进行研究就失去了现实意义。
    3. (3)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新文科研究范畴的一项是( )
      A . 融合新技术于中文学科 B . 人工智能中的科技伦理 C . 带交叉性质的生物物理 D . 国际视野的跨文化交流
    4. (4) 请结合材料内容,概括我国新文科应具备的主要特征。
    5. (5) 材料一在阐述“新文科”这一概念时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分析它们的作用。
  • 2. (2021高一上·龙泉月考) 现代文阅读Ⅱ

    西厢记妙词通戏语 牡丹亭艳曲警芳心

    那一日正当三月中浣 , 早饭后,宝玉携了一套《会真记》 , 走到沁芳闸桥边桃花底下一块石上坐着,展开《会真记》从头细玩。正看到“落红成阵”,只见一阵风过,把树头上桃花吹下一大半来,落的满身满书满地皆是。宝玉要抖将下来,恐怕脚步践踏了,只得兜了那花瓣来至池边,抖在池内。那花瓣浮在水面,飘飘荡荡,竟流出沁芳闸去了。回来只见地下还有许多。

    宝玉正踟蹰间,只听背后有人说道:“你在这里作什么?”宝玉一回头,却是林黛玉来了,肩上担着花锄,锄上挂着花囊,手内拿着花帚。宝玉笑道:“好,好,来把这个花扫起来,撂在那水里去。我才撂了好些在那里呢。”林黛玉道:“撂在水里不好。你看这里的水干净,只一流出去,有人家的地方脏的臭的混倒,仍旧把花遭塌了。那畸角上我有一个花冢,如今把他扫了,装在这绢袋里,拿土埋上,日久不过随土化了,岂不干净。”

    宝玉听了喜不自禁,笑道:“待我放下书,帮你来收拾。”黛玉道:“什么书?”宝玉见问,慌的藏之不迭,便说道:“不过是《中庸》《大学》。”黛玉笑道:“你又在我跟前弄鬼。趁早儿给我瞧,好多着呢。”宝玉道:“好妹妹,要论你,我是不怕的。你看了,好歹别告诉别人去。真真这是好书!你要看了,连饭也不想吃呢。”一面说,一面递了过去。林黛玉把花具且都放下,接书来瞧,从头看去,越看越爱看,不到一顿饭工夫,将十六出俱已看完,自觉词藻警人,馀香满口。虽看完了书,却只管出神,心内还默默记诵。

    宝玉笑道:“妹妹,你说好不好?”林黛玉笑道:“果然有趣。”宝玉笑道:“我就是个‘多愁多病的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的貌’。”林黛玉听了,不觉带腮连耳通红,登时直竖起两道似蹙非蹙的眉,瞪了两只似睁非睁的眼,微腮带怒,薄面含嗔,指宝玉道:“你这该死的胡说!好好的把这淫词艳曲弄了来,还学了这些混话欺负我。我告诉舅舅舅母去。”说到“欺负”两个字上,早又把眼睛圈儿红了,转身就走。宝玉着了急,向前拦住说道:“好妹妹,千万饶我这一遭,原是我说错了。若有心欺负你,明儿我掉在池子里,教个癞头鼋吞了去,变个大忘八,等你明儿做了‘一品夫人’病老归西的时候,我往你坟上替你驮一辈子的碑去。”说的林黛玉嗤的一声笑了,揉着眼睛,一面笑道:“一般也唬的这个调,还只管胡说。‘呸,原来是苗而不秀,是个银样镴枪头。’”宝玉听了,笑道:“你这个呢?我也告诉去。”林黛玉笑道:“你说你会过目成诵,难道我就不能一目十行么?”

    宝玉一面收书,一面笑道:“正经快把花埋了罢,别提那个了。”二人便收拾落花,正才掩埋妥协,只见袭人走来,说道:“那里没找到,摸在这里来。那边大老爷身上不好,姑娘们都过去请安,老太太叫打发你去呢。快回去换衣裳去罢。”宝玉听了,忙拿了书,别了黛玉,同袭人回房换衣不提。

    这里林黛玉见宝玉去了,又听见众姊妹也不在房,自己闷闷的。正欲回房,刚走到梨香院墙角上,只听墙内笛韵悠扬,歌声婉转。林黛玉便知是那十二个女孩子演习戏文呢。只是林黛玉素习不大喜看戏文,便不留心,只管往前走。偶然两句吹到耳内,明明白白,一字不落,唱道是:“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林黛玉听了,倒也十分感慨缠绵,便止住步侧耳细听,又听唱道是:“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听了这两句,不觉点头自叹,心下自思道:“原来戏上也有好文章。可惜世人只知看戏,未必能领略这其中的趣味。”想毕,又后悔不该胡想,耽误了听曲子。又侧耳时,只听唱道:“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林黛玉听了这两句,不觉心动神摇。又听道“你在幽闺自怜”等句,亦发如醉如痴,站立不住,便一蹲身坐在一块山子石上,细嚼“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八个字的滋味。忽又想起前日见古人诗中有“水流花谢两无情”之句,再又有词中有“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之句,又兼方才所见《西厢记》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之句,都一时想起来,凑聚在一处。仔细忖度,不觉心痛神痴,眼中落泪。

    (节选自《红楼梦》第二十三回)

    【注】①中浣:每月的中旬。②《会真记》:唐代元稹作的传奇小说《莺莺传》。因文中有“会真”诗三十韵,故又称《会真记》。这里指元代王实甫的杂剧《西厢记》。③倾国倾城的貌:《西厢记》第一本第四折,张生称自己是“多愁多病身”,莺莺是“倾国倾城貌”。

    1. (1)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宝玉深知《西厢记》是禁书,也知道《中庸》《大学》是该读之书,可他还是偷偷阅读《西厢记》,正表明了宝玉对封建礼教的反叛和对自由爱情的向往。 B . 黛玉微腮带怒,薄面含嗔,转身就走,要到贾政和王夫人跟前告状,既要躲开口没遮拦的贾宝玉,又要避免把这个敏感的话题进行下去。 C . 宝玉笑道:“我就是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宝玉将自己和黛玉比作《西厢记》中的张生和崔莺莺,虽为调笑之语,却是心意的流露。 D . 从读《西厢记》到赏《牡丹亭》,层层推进,黛玉对自己命运的认识一步步清晰起来。这于花柳繁华之时唱出的悲歌,更令人痛心疾首。
    2. (2)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似蹙非蹙”“似睁非睁”这两个词描写出了林黛玉听了宝玉的情话后,心里在乐,而表面却装出蹙眉瞪眼,很生气的样子。 B . “微腮带怒,薄面含嗔”运用肖像描写和夸张手法,表现了林黛玉性本小气,不可轻易触犯,稍有不意,心理的怨愤就会一股脑儿地发泄出来。 C . 《西厢记》和《牡丹亭》都是表现追求自由爱情的杰作。宝黛二人共读《西厢记》,黛玉一人独听《牡丹亭》,小说写得摇曳多姿,变化而不重复。 D . 在描写林黛玉梨香院外听戏文这段文字中,作者主要运用心理描写,表现了《牡丹亭》《西厢记》让林黛玉感慨万端,呼应了章回标题。
    3. (3) “只见一阵风过,把树头上桃花吹下一大半来,落的满身满书满地皆是”,这里的景物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 (4) 结合本文,概括并分析黛玉的形象特点。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 3. (2021高一上·龙泉月考) 文言文阅读

    阿桂,广庭,章佳氏。父大学士阿克敦。乾隆三年举人。十三年,从兵部尚书班第参金川军事。讷亲、张广泗以无功被罪,岳钟琪劾阿桂结张广泗蔽讷亲,逮问。十四年,上以阿克敦年老,无次子,治事勤勉;阿桂罪与贻误军事不同,特旨宥之。寻复官,擢江西按察使,召补内阁侍读学士。二十年,内阁学士。

    二十五年,移驻伊犁。阿桂上言伊犁屯田、阿克苏调兵诸事。时西域初定,地方万馀里,伏莽尚众,与俄罗斯邻。上诏统兵诸大臣议,咸谓沙漠辽远,牲畜凋耗,难驻守。阿桂疏言:“守边以驻兵为先,驻兵以军食为要。伊犁河以南海努克等处,水土沃衍,宜屯田。请增遣回民娴耕作者往屯;增派官兵驻防,协同耕种;次第建置城邑;预筹马驼,置台站;运沿边米赴伊犁;简各省流人娴工艺者,发备任使。”又奏定山川、土谷诸祀典,上用其议。阿桂造农器,督诸屯耕获,岁大丰。

    四十四年秋,河决河南青龙冈,命自甘肃赴河南会河道总督李奉翰督塞河。故事,河决,当决处两端筑坝,渐近渐合,谓之“合龙”。十二月,两坝将合,副将李荣吉谓水势盛,宜缓,阿桂督之急。既合,属吏入贺,荣吉独不至,召之,则对使者曰:“为荣吉谢相公,坝不可恃,不敢离也。”越二日,果复决,阿桂驰视。荣吉已堕水,悬千金赏救之起,解御赐黑狐端罩覆之。

    阿桂屡将大军,知人善任使。诸将有战绩,奖以数语,或赉酒食,其人辄感激效死终其身。师薄噶拉依,索诺木约以明日降,城栅尽毁。日暮,诸将谒阿桂,谓:“今日必生致索诺木,不然,虑有他。”阿桂不答,入帐卧。明旦,索诺木自缚诣帐下。阿桂谓诸将曰:“诸君昨日语,盖虑索诺木他窜,或且死。我已得险要,窜安之?且能死,岂至今日?故吾以为无虑。”诸将皆谢服。及执政,尤识大体。

    乾隆末和珅势渐张阿桂遇之不稍假借不与同直庐朝夕入直必离立数十武。和珅就与语,漫应之,终不移一步。阿桂内念位将相,受恩遇无与比,乃坐视其乱政,徒以高宗春秋高,不敢遽言,遂未竟其志。

    (选自《清史稿•阿桂传》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句是(   )
      A . 乾隆末/和珅势渐张/阿桂遇之不稍假/借不与同直庐/朝夕入/直必离立数十武 B . 乾隆末/和珅势渐张/阿桂遇之不稍假借/不与同直/庐朝夕入直/必离立数十武 C . 乾隆末/和珅势渐张/阿桂遇之不稍假/借不与同直庐/朝夕入/直必离立数十武 D . 乾隆末/和珅势渐张/阿桂遇之不稍假借/不与同直庐/朝夕入直/必离立数十武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字,古代时指男子年满20岁举行加冠礼时取字,女子年满15岁举行笄礼时取字,在社交中称其字以表示对对方的尊重。 B . 举人,原指被荐举之人。汉代取士,朝廷令郡国守相荐举贤才,因以“举人”称所举之人。明清时则称乡试中榜者为举人。 C . 擢,犹升也,进也。擢,指在原位上提拔。超擢,是指破格提拔。在古代的官职中擢、拔、陟、升,都属于官职的升迁。 D . 高宗,文中指乾隆皇帝的谥号。谥号是古代皇帝、贵族、大臣、官员或其它有地位的人死后所加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岳钟琪弹劾阿桂贻误军事,但是皇帝因为阿克敦年龄老了并且没有第二个儿子,治事勤勉,所以下旨赦免了阿桂。 B . 阿桂曾在河南监督河工,当黄河堤坝合拢以后,手下的官员都来祝贺,唯有李荣吉认为形势不容乐观,没来祝贺。 C . 阿桂带兵讨伐索诺木时,手下的将领都认为今天就能够活捉索诺木,但是阿桂认为索诺木会按照约定主动来投降。 D . 乾隆末年时,阿桂因为皇帝年事已高加之自己所处的地位,不敢贸然地说话,所以就只能坐视和珅的乱政行为。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运沿边米赴伊犁;简各省流人娴工艺者,发备任使。  

      ②诸将有战绩,奖以数语,或赉酒食,其人辄感激效死终其身。

    5. (5) 请简要概括阿桂是在何种背景下向皇帝上疏在伊犁地区开荒、建城的?
  • 4. (2021高一上·龙泉月考) 古代诗歌阅读

    中途寄友人

    杜牧

    道傍高木尽依依,落叶惊风处处飞。

    未到乡关闻早雁,独于客路授寒衣。

    烟霞旧想长相阻,书剑投人久不归。

    何日一名随事了?与君同采碧溪薇。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依依”“处处”分别突出树枝随风摇摆和落叶纷飞状,“惊”字用比拟手法形象描绘风之凄冷凌厉。 B . 颔联写大雁于高空中声声鸣叫,早早南飞,衬托诗人未能回乡,仍然独自在旅途中接受远方寄来的寒衣。 C . 颈联虚实结合,写原来梦想投入山水胜景的怀抱,但长期受阻,是因怀文韬武略却寄人篱下,志向未达。 D . 尾联直抒胸臆,用伯夷、叔齐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的典故,表达了厌恶功名和世俗之情。
    2. (2) 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 5. (2021高一上·龙泉月考) 名句名篇默写
    1. (1) 《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声在沉咽暂歇后突然爆发出激越雄壮的乐音的两句是
    2. (2) 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劝学》中“”两句与新时代我们所大力倡导和弘扬的务实态度、实干精神不谋而合。
    3. (3) 《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诗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语句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6. (2021高一上·龙泉月考) 语言文字运用Ⅰ

    我门前池塘里的荷花,同燕园其他池塘里的,都不一样。其他地方的荷花,颜色浅红;而我这里的荷花,不但红色浓,而且花瓣多,每一朵花能开出十六个莲瓣,看上去当然就与众不同了。这些红艳耀目的荷花,高高地凌驾于莲叶之上,迎风弄姿,似乎在睥睨一切。幼时读旧诗:“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爱其诗句之美,深恨没有能亲自到杭州西湖去欣赏一番。现在我门前池塘中呈现的就是那一派西湖景象。是我把西湖从杭州搬到燕园里来了。岂不大快人意也哉!前几年才搬到朗润园来的周一良先生赐名为“季荷”。我觉得很有趣,又非常感激。难道我这个人将以荷而传吗?

    前年和去年,每当夏月塘荷盛开时,我每天至少有几次徘徊在塘边,坐在石头上,静静地吸吮荷花和荷叶的清香。“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我确实觉得四周静得很。我在一片寂静中,默默地坐在那里,水面上看到的是荷花的绿肥、红肥。倒影映入水中,风乍起,一片莲瓣堕入水中,它从上面向下落,水中的倒影却是从下边向上落,最后一接触到水面,二者合为一,像小船似的漂在那里。

    1. (1) 下列各句中的引号,与文中“季荷”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 .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突飞猛进,生活中的“刷脸”应用也越来越常见。 B . 如今,“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美好愿景正变成可能。 C . 散文这种文学体裁的最重要特点就是“形散而神不散”。 D . 国家实施“互联网+”战略的这几年,经济结构发生了深刻变革。
    2. (2) 下列各项中,和画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B .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C .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D .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3. (3)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这是大快人意的。”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 7. (2021高一上·龙泉月考) 语言文字运用Ⅱ
    1. (1) 下面文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①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消费潜力充分激发出来,②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③经济全球化在遭遇逆风叠加疫情冲击的大背景下,④网络购物、远程办公等新型消费业态模式的加速涌现,⑤将大大拓展了消费场景,⑥有效保障了居民日常生活需要,⑦促进了经济企稳回升。⑧但不能忽视的是,⑨新型消费发展还提出基础设施不足、服务能力偏弱等短板和问题。

    2. (2)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

      记者11日从北京市重大项目办获悉,首都体育馆成功制出北京冬奥会首块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冰面。据悉,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是当前冬季运动场馆最先进制冰技术之一,将在北京冬奥会实现大规模应用。相较常规制冷剂,二氧化碳制冷剂将提升能效约30%。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系统制冷余热将得到高效回收,应用于运动员热水、冰面浇冰、场馆除湿等,首体预计每年可节省用电100多万度。

四、作文(60分)
  • 8. (2021高一上·龙泉月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要奋斗,要持久的艰苦的奋斗。奋斗这一件事是自有人类以来天天不息的。

    2021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回顾历史,中国共产党在黑暗中诞生,在苦难中成长,在挫折中奋起,在奋斗中壮大;回顾历史,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憧憬未来,正是青年一代奋斗的最好年华。

    以上材料给了你怎样的启示与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