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安徽省淮北市五校联考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第...

更新时间:2022-01-20 浏览次数:94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二、辨析改错(12分)
  • 21. (2021八上·淮北月考)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答题卷"该题前的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
    1. (1) 在维新派的推动下,道光帝表示"不甘作亡国之君",决心变法。

      改正∶

    2. (2) 鲁迅的小说《阿Q正传》猛烈批判吃人的封建礼教。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作。改正∶
    3. (3) 1919年的中国共产党诞生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改正∶

    4. (4) 1924年5月创办的黄埔军校,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随后的北伐战争作了准备。改正∶
三、材料解析(本大题共2小题;第22题14分,第23题16分,共30分)
  • 22. (2021八上·淮北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这场持续了约三十五年的运动,是一种浮于表面的近代化尝试;它只采用了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而另一些更为可取的东西....却完全被忽视了。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它)作为一场政治运动失败了。但作为一场思想文化运动,新学家们带来的解放作用远不是西太后(慈禧太后)发动的政变所能剿洗干净的。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所标举的两大口号,由陈独秀首先提出。他还将它们形象地称为"德先生"和"赛先生"。陈独秀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1. (1) 根据材料一,分析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及其失败原因。
    2. (2) 材料二中这场"政治运动"的高潮是什么?"新学家们"宣传的思想是什么?
    3. (3) 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写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4. (4) 概括材料一到材料三反映的近代前期中国人学习西方历程的特点。
  • 23. (2021八上·淮北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1937年第二次国共合作,这次合作是在日本帝国主义大举进攻、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历史条件下,由中国共产党首倡和积极推动,国民党蒋介石在日本侵略严重危及其统治的现实逼迫下,为共同抗日而实现的。

    ——朱燕娜《浅析二次革命论与新民主主义革命论的提出背景》

    材料三∶

    1. (1) 材料一中的图片反映了日本侵略中国的哪几个历史事件?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历史背景。
    3. (3) 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和共产党在敌后战场的主要抗战方式,并列举两个战场抗战胜利的史实各一例。
    4. (4) 学习完近代中国人民的抗日历史,你有何认识?
四、活动与探究
  • 24. (2021八上·淮北月考)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回顾中国共产党一路走来的每个重大历史关头,总有一股精神力量鼓舞和激励着全党全国人民。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

    【红船精神】

    材料一: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南湖革命纪念馆时说;"嘉兴南湖红船是我们党梦想起航的地方……中国共产党从这里诞生,从这里出征,从这里走向全国执政。这是我们党的根脉。"

    【井冈山精神】

    材料二∶边界红旗子始终不倒,不但表示了共产党的力量,而且表示了统治阶级的破产,在全国政治上有重大的意义。所以我们始终认为罗霄山脉中段政权的创造和扩大,是十分必要和十分正确的。

    ——毛泽东《井冈山的斗争》

    【长征精神】

    材料三∶

    1. (1) 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建党最初的"梦想"是什么。
    2. (2) 材料二中"罗霄山脉中段政权的创造和扩大"是指什么?毛泽东找到了一条怎样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3. (3) 根据图,完成下列填空。

      ①红军长征的起点是,终点是

      ②图中A地是,中共中央在此地召开会议,确立了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

      ③分析红军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

    4. (4) "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一脉相承,不断发展,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这些精神的共同内涵。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