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东莞市七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语文12月联考试卷

更新时间:2022-07-16 浏览次数:44 类型:月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 (2021高三上·东莞月考) 现代文阅读I

    材料一:

    意境是指诗人的主观情意与客观物境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足以使读者沉浸其中的想象世界。但是,所谓主观情意与客观物境的交融,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情景交融或意境相加。意与境交融之后所生成的这个“意境”是一个新的生命,不明白这一点,就很难讨论关于意境的其他问题了。

    若论境与象的关系,首先应当承认境生于象,没有象就没有境。刘禹锡所谓“境生于象外”常被人引用和发挥。刘禹锡虽然说“境生于象外”,但也不否认这一点。细读其《董氏武陵集纪》全文,其中有一段话称赞董铤的诗:“心源为炉,笔端为炭,锻炼元本,雕砻群形,纠纷舛错,逐意奔走。”可见刘禹锡也十分重视象的摄取与加工。境生于象只说到了问题的一个方面,还有另一个方面就是境超乎象。由象生成的境,并不是一个个象的和,而是一种新的质。意境超出于具体的象之上,也就超越了具体的时间与空间,而有了更大的自由,更多的想象余地。杜甫登上高高的慈恩寺塔,“俯视但一气,焉能辨皇州”,借用这两句诗可以说明超乎象而进入境的情况。没有大地就没有飞升的起点,但不飞离地面也不能进入意境。

    所谓境超乎象,并不意味着意境的形成必须借助意象的比喻、象征、暗示作用。的确,英美意象派所讲的意象多指那些具有比喻、象征、暗示作用的艺术形象,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松、菊、香草、美人,庶几近之。但中国一向对意象的理解却不限于此,那种具有比喻、象征、暗示作用的意象也不很普遍。只要是熟悉中国诗歌的人都知道,意境的形成不一定要靠比喻、象征和暗示。诸如:“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以上这些最见意境的诗句都不是靠比喻、象征、暗示形成的,把英美意象派所讲的意象硬搬过来套在中国传统诗歌的意境上,总显得不那么合身。

    总之,境与象的关系全面而确切的表述应该是:境生于象而超乎象。意象是形成意境的材料,意境是意象组合之后的升华。

    (选自袁行霈《境与象》)

    材料二:

    诗歌意境,从表现对象分,有“物意境”“事意境”“情意境”“理意境”。

    所谓“物意境”,也叫“物境”,就是以“物”为表现对象的审美意境。山水诗、咏物诗、山水画、花鸟画中多有此类意境。“物境”具有令人身临其境的“形似”的审美特点。如:“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桃花春水渌,水上鸳鸯浴。”这些都是“物境”名句,一个个逼真如画,历历在目,令人有“处身于境”、目悦神怡之美感。

    所谓“事意境”,也叫“事境”,就是以事为表现对象的审美意境。叙事诗、咏史诗和写人诗中多有此类意境,此外古典戏曲、小说和散文中也往往有此类佳作。事境有大有小,有时一句诗就是一个事境,如“少小离家老大回”“风雪夜归人”“落花时节又逢君”;有时一首诗是一个事境,如《孔雀东南飞》《长恨歌》和《卖炭翁》。事境的审美特点是“近”,贴近生活,真实可信,所以才能获得“亲切不泛”的美感享受。

    所谓“情意境”,也叫“情境”,就是以“情”为表现对象的审美意境。抒情诗、抒情小赋、抒情散文和音乐、戏曲中多有此类意境。在古典诗歌中,有直抒其情成境者。如赵嘏《忆山阳》:“折柳城边起暮愁,可怜春色独怀忧,伤心正叹人间事,回首多惭江上鸥。”金圣叹评云:“看他四七二十八字,中间杂用‘愁’字、‘怜’字、‘忧’字、‘伤’字、‘叹’字、‘惭’字,凡若干悲苦字成诗,知先生怀忧,真有甚深者也?”但更多的是借景抒情而成境者。如汉乐府《西洲曲》:“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又如苏轼《水龙吟》:“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李白是写情境的圣手,他有许多这方面的名句,诸如“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在李白笔下,风、水、月皆成为情的化身,而又是那样亲切自然,尽情尽理,真是大家风范。

    所谓“理意境”,也叫“理境”,就是以“理”为表现对象的审美意境。如果说“情境”的审美特点是求“美”的话,那么“理境”的审美特点则是求“真”。玄言诗、哲理诗、议论散文、寓言、写意画中多有此类意境。如“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这些都是直言其理的名句,还有借景言理的,如崔颢《黄鹤楼》一诗,金圣叹评云:“他何曾是作诗,直是直上直下放眼恣看,看见道理却是如此。”什么“道理”呢?就是“黄鹤”飞了,“昔人”去了,甚至他们早都死了,而“楼”还存在着。生命是有限的,空的,只有“楼”是无限的,实的。所以,感叹生命无常、人生短暂,便是这首诗的道理。这些道理是通过昔人、黄鹤、楼、白云、此地、千载等时空意象表现出来的。前者所举名句,或理,或意,都浸泡在浓郁的感情里;后者所举的“道理”则隐含在意象之中。所以朱光潜先生说:“诗有说理的,但是它的“理”融化在赤热的情感和灿烂的意象之中,它绝不说抽象地未受情感饱和的理。”

    (选自古风《意境探微》)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意与境交融之后生成意境,意境可以超越具体的时间和空间,给读者更多的想象余地。 B . 意境的形成可以借助意象的比喻、象征、暗示作用,给欣赏者以联想和想象的空间。 C . “境生于象”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没有象便没有境;二是意境是对具体的象的超越与升华。 D .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言乡水有情,更显思乡情深,构思别致,亲切自然。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引用《董氏武陵集纪》中称赞董铤的诗的语句,意在证明刘禹锡重视象的摄取与加工。 B . “没有大地就没有飞升的起点”,这一比喻的意思是境生于象,没有象就没有境。 C . 境生于象而超乎象。意象是形成意境的材料,意境是意象组合之后的升华,意境一旦形成,即和原来的意象脱离了关系。 D . 《卖炭翁》一首诗是一个贴近现实生活的事境,可给读者“亲切不泛”的美感享受。
    3. (3) 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诗歌意境表现对象不同的一项是(   )
      A . 心似百花开未得,年年争发被春催。 B .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C .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D .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4. (4) 请结合材料分析崔颢的诗句“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中境与象的关系。
    5. (5) 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材料一第三段论证的严密性。
  • 2. (2021高三上·东莞月考) 现代文阅读II

    我给县长当桌子

    李立泰

    老革命李政稳八十多了,身板硬朗。

    当年李子跟栾县长闹革命时才十五六岁,警卫员、勤务员、通信员一肩挑。那次县大队被围,他办了一个鬼子还打趴下一个,后来,他们突围出来隐蔽在夹皮墙里。栾县长给中心县委写东西,没桌凳。李子说:县长,我蹲下举着马灯,你在我脊梁上写吧。

    栾县长笑说:李子,你给我当办公桌了。等咱打跑鬼子,成立新中国,到县政府叫你坐我办公桌上过过瘾。

    在一次战斗中他的腿被子弹打穿,感染了,肿得跟小孩儿肚子一样,高烧昏迷,眼看活不了了。八路军冀南七分区二十四团正好转到马颊河来,栾县长把他送到二十四团医治,卫生员不敢下手,说:这么严重,看不了,得转分区卫生所。上哪儿找卫生所?找到他也没气了。栾县长说:你治吧,我相信你,活人当死人治。

    二十四团卫生队,有镊子、针管、针头、手术刀还是铁匠打的刀子,消毒用白酒,清洗伤口用盐水,麻醉药、盘尼西林早没了。

    他小腿坏死,必须截肢。

    卫生员说:栾县长,你得抓紧找盘尼西林。

    栾县长说:你说咋治就咋治。

    截腿咱没手术锯。

    拉树的锯行不?我不管用啥,截了就行。

    锯条在锅里煮,毛巾包小棍儿让李子咬住。胳膊、腿绑床上,四个战士摁紧。栾县长说:兄弟坚持住,咬紧牙关,一会儿就完!李子疼得把棍子咬断了,浑身淌汗往床下滴,栾县长的褂子也溻透了。想想我们手上扎个刺还疼得很。它甚至连钝刀子都不如,它是拉树的锯条!

    李子,真正的钢铁战士!

    没麻药,锯条像锯木头般把他的小腿锯下来!李子疼死又醒过来,他硬挺过来了。

    后来,李子回村里做革命工作。

    新中国成立后,栾县长任专员。李子成了老李,他骑驴进城看栾专员,门卫不让牵驴进专署。我找栾县长,找栾居山县长!老李说。

    老战友见面,老李不敢拥抱老县长。倒是栾专员拥住了他,两人都掉泪了。

    栾专员说:兄弟,过得咋样?

    老李擦擦泪,说:凑合着过呗。

    栾专员说:我许的咱胜利了,叫你坐我办公桌上,今儿兑现。

    老李在褂子上擦擦手,摸摸老县长的桌子,说:那不叫人家笑话吗?

    栾专员说:那坐坐我椅子吧,也算兑现。

    老李坐在栾专员椅子上,两手扶住扶手,屁股颠了三颠,说:不孬,坐江山啦!

    栾专员给他要了新拐,让民政局到省民政厅给他定做假肢。

    办定期补助时他麻烦过栾专员。虽然规定红军、西路军、八路军、新四军、解放军、志愿军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脱产游击队都享受国家优抚的定期补助,但老李需确认在县大队打鬼子那段属脱产游击队。

    人说李政稳:你背脑瓜子闹革命,也没弄个一官半职的?他说:都当官,谁干活儿?要跟牺牲的战友比,我还坐过江山哩。

    他当大队支部书记。公社书记夸:老李啊,你当社员别说五好、八好,十好也合格。大队书记却当得不易。老李没文化,打游击时跟栾县长学了几个字。他退下来后还闲不住,好操心。

    有次因提留的事,他背根假肢上县里了。门卫挡住他,他抡起假腿:老子革的命你在这儿享福,我打鬼子那会儿你还没影儿呢!民政局来人把他接进去。

    老李说:您光说县长在哪儿办公就中。可是没人告诉他。

    我革一辈子命,图啥?难道连县长在哪儿办公都不叫知道吗?

    他褂子一扒,说:当年栾县长在我脊梁上办公,我当桌子。他脊梁上那块块伤疤,亮闪闪的,像枚枚勋章!

    不找县长啦,回家。

    正碰上县长下乡回来,听见他嘟囔“县长、县长”的,县长问:老大爷啥事?

    我不跟你说,你们这些同志都不告诉我县长在哪儿办公。

    哦,我就是县长。

    那我不白来,见县长了,回去好跟庄乡爷儿们说,要不他们笑话我白革命一辈子。

    啥事啊,大爷?给我说。

    没事啦,民政局跟我解释了,县长你忙去吧。

    县长一指:看见了吗?二楼中间那个门就是我办公室。

    县长对秘书说:叫小车班送送。

    1. (1)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无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年代,李政稳都是一心为革命、一心为人民,他是一位真正的共产党员。 B . 李政稳受伤被截肢保住性命,既因为他自己性格坚强,也因为栾县长当机立断,这也充分表现了抗日战争的残酷性。 C . 李政稳说自己“坐过江山”,是说自己享受到了革命成功带来的果实,与那些牺牲了的战友相比,自己幸运得多,没有必要计较“也没弄个一官半职”。 D . 县长吩咐秘书叫小车班送李政稳回去,是怕李政稳继续找麻烦,这也从侧面突出了李政稳为提留问题进行的“斗争”取得了胜利。
    2. (2)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中大量运用语言描写,既充分展示了人物性格,又快速推动了故事情节发展,扩大了小说的容量。 B . “我给县长当桌子”是一个在特定年代特定环境中才会出现的细节,它增强了小说的传奇色彩,也引出了后文相关的情节。 C . 栾专员让李政稳坐他的桌子,与门卫挡住李政稳形成对比,暗示了在某些地方还存在一定的官僚主义作风。 D . 小说善于运用场景转换来推动情节和塑造人物:从隐蔽夹皮墙、“给县长当桌子”到二十四团用锯截肢,从坐栾专员办公室的椅子到上县里为农民反映提留问题,细节生动,形象鲜明。
    3. (3) 结合文章内容,试分析栾县长的形象特点。
    4. (4) 富有传奇色彩是很多革命文学的一大特征,请从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两个方面赏析文章的传奇色彩。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 3. (2021高三上·东莞月考) 文言文阅读

    鲁恭字仲康,扶风平陵人也。父某,建武初,为武陵太守,卒官。时恭年十二,弟丕七岁,昼夜号踊不绝声,郡中赙赠无所受,乃归服丧,礼过成人,乡里奇之。十五,与母及丕俱居太学,习《鲁诗》,闭户讲诵,绝人闲事,兄弟俱为诸儒所称,学士争归之。太尉赵憙慕其志,每岁时遣子问以酒粮,皆辞不受。憙复直言 , 待诏公车 , 拜中牟令。恭专以德化为理,不任刑罚。讼人许伯等争田,累守令不能决,恭为平理曲直,皆退而自责,辍耕相让。亭长纵人借牛而不肯还之,牛主讼于恭。恭召亭长,敕令归牛者再三,犹不从。恭叹曰:“是教化不行也。”欲解印绶去。掾史涕泣共留之,亭长乃惭悔,还牛,诣狱受罪,恭贳不问。建初七年,郡国螟伤稼,犬牙缘界,不入中牟。河南尹袁安闻之,疑其不实,使仁恕掾肥亲往廉之。恭随行阡陌,俱坐桑下,有雉过,止其傍。傍有童儿,亲曰:“儿何不捕之?”儿言:“雉方将雏。”亲瞿然而起,与恭诀曰:“所以来者,欲察君之政迹耳。今虫不犯境,此一异也;化及鸟兽,此二异也;竖子有仁心,此三异也。久留,徒扰贤者耳。”还府,具以状白安。迁侍中,数召宴见,问以得失,赏赐恩礼宠异焉。迁乐安相。是时东州多盗贼,群辈攻劫,诸郡患之。恭到重购赏开恩信其渠帅张汉等率支党降恭上以汉补博昌尉其余遂自相捕击尽破平之州郡以安恭在公位,选辟高第,至列卿郡守者数十人。而其耆旧大姓,或不蒙荐举,至有怨望者。恭闻之,曰:“学之不讲,是吾忧也。诸生不有乡举者乎?”终无所言。恭性谦退,奏议依经,潜有补益,然终不自显,故不以刚直为称。三年,以老病策罢。年八十一,卒于家。

    (节选自《后汉书·鲁恭传》)

    【注】①仁恕掾肥亲:仁恕掾是官职名,肥亲是人名。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恭到/重购赏/开恩信/其渠帅张汉等率支党降恭/上以汉补博昌尉/其余遂自相捕击/尽破平之/州郡以安 B . 恭到/重购赏/开恩信/其渠帅张汉等率支党降恭/上以汉补博昌尉其余/遂自相捕击/尽破平之/州郡以安 C . 恭到/重购赏/开恩信/其渠帅张汉等率支党降/恭上以汉补博昌尉/其余遂自相捕击/尽破平之/州郡以安 D . 恭到/重购赏/开恩信/其渠帅张汉等率支党降/恭上以汉补博昌尉其余/遂自相捕击/尽破平之/州郡以安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举,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又叫荐举。主要科目有孝廉、贤良、博士、文学、秀才、进士等。 B . 直言,意思是直言敢谏,文中指当时朝廷为了选拔人才而设立的察举科目。 C . 公车,最早是只为进京应试的举人服务的交通工具,文中指汉代官署名。 D . 亭长,掌治安,捕盗贼,理民事,兼管停留旅客,多以服兵役期满的人充任。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鲁恭和弟弟年少为父亲办理丧事,讲究礼数,让乡里人称奇,此后兄弟俩专心苦读,又深受儒生们称赞,求学之士都争着向他们看齐。 B . 鲁恭担任中牟令时,重视道德教化,不施用刑罚,他为许伯等人的田产官司评断是非曲直,使得他们回家自我反省,解决了一桩难断的案子。 C . 鲁恭多次责令亭长送还别人所借的牛,但根本没有一点效果,他只得辞去了官职,亭长这才悔悟过来,归还了人家的牛,主动接受法律惩治。 D . 鲁恭升任乐安相时打击盗贼有方,使东州一带得以安宁,他在三公之位时举荐了几十位人才,还勉励没有被举荐者不要有顾虑,要勤学研习。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太尉赵憙慕其志,每岁时遣子问以酒粮,皆辞不受。

      ②恭性谦退,奏议依经,潜有补益,然终不自显,故不以刚直为称。

    5. (5) 仁恕掾肥亲前往中牟调查,得出了怎样的结论?请用自己的语言作答。
  • 4. (2021高三上·东莞月考) 古代诗歌阅读

    巫山高

    李端

    巫山十二峰,皆在碧虚中。

    回合云藏日,霏微雨带风。

    猿声寒过涧,树色暮连空。

    愁向高唐望,清秋见楚宫。

    【注】高唐:战国时楚国台观名。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一二两句出语自然,言题中之“高”字;着一“皆”字,更显巫山十二峰之高。  B . 三四句写巫山云雾缭绕遮住太阳,兼寒风细雨,喻诗人才华埋没的悲惨命运。 C . 七八句清空中蕴悲凉,其中的“楚宫”勾起了诗人无限的怀古之思,愁绪倍增。 D . 全诗前三联写景,末联触景生情,营造了一种清寒空蒙的意境,艺术特色鲜明。
    2. (2) 请从写景的角度方面赏析“猿声寒过涧,树色暮连空”两句的精妙。
  • 5. (2021高三上·东莞月考) 名篇名句默写
    1. (1)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两句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气势磅礴地勾勒出雄伟壮阔的沙塞雪景,反衬下文的欢乐场面。
    2. (2) 在《小石潭记》中,借游鱼侧面表现潭水空明澄澈的句子是“。”
    3. (3) 《阿房宫赋》中以“?”的愤慨语总括秦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纷奢行径,对秦统治者的残民以自肥作了有力的抨击。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6. (2021高三上·东莞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摆脱贫困一直是中国人民___________的梦想,历经多年奋斗,我国实现了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这是一幅波澜壮阔的时代画卷,这是一首激荡人心的动人歌谣,这是一个___________的人间奇迹!奇迹从来不会从天而降,脱贫攻坚的煌煌伟业,伴随着多少奉献和牺牲!大山深处、田间地头,有着扶贫工作者质朴的笑脸、忙碌的身影。他们怀着对人民的赤子之心,助力脱贫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物质上的丰收催生了精神上的硕果。脱贫攻坚的伟大斗争,锻造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这种精神激励人民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脱贫群众的精神风貌         , 自立自强的信心和勇气大增。征途漫漫,精神永恒。将脱贫攻坚精神发扬光大,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始终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___________的奋斗姿态,我们定能乘势而上、再接再厉,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再创新辉煌。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孜孜不倦     永垂青史     焕然一新     一往无前 B . 孜孜以求     彪炳史册     焕然一新     一往无前 C . 孜孜以求     永垂青史     耳目一新     勇往直前 D . 孜孜不倦     彪炳史册     耳目一新     勇往直前
    2. (2) 下列语句中的引号与文中的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木兰诗》《孔雀东南飞》两首叙事诗被称为“乐府双璧”。 B . 李白用虚实相生的手法写出了蜀道之“难”。 C . 学习《氓》要感受诗歌“怨而不怒,哀而不伤”的抒情特征。 D . “哈哈哈!”酒店里的人也九分得意的笑。
    3. (3) 文中的画横线句子如果改成“各地都有扶贫工作者”与原文意思基本相同,但原文的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请分析。
  • 7. (2021高三上·东莞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深渊(水深超过6000米)是地球最后的秘境,是尚未被充分认识的战略空间,它孕育着最神秘的生态系统,包括微生物、宏生物种群和特殊的生态环境以及其专属的物理海洋、地球化学现象。因此,深渊①_____,对人类揭示生命的起源、进化以及研究生物对特殊环境的适应能力有着极为重要的科学意义。

    长期以来,②_____,人类对深渊生命、环境和地质形成过程的了解极其匮乏。载人潜水器具备准确到达、精确观测、精细作业、可让科学家身临其境地进行科学研究等诸多优点,成为了人类认知、探索、开发海洋的有效工具。近一个世纪以来,作为深海技术的综合载体,载人潜水器的研发和应用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推动了海洋高技术的整体发展。

    2020年10月27日,我国自主研发的“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挑战者深渊首次突破万米深度,11月10日成功坐底10909米,创造了③_____,让中国成为继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二个实现万米深潜的国家。在海试中,“奋斗者”号共8次抵达万米深的海底,在多种类科考样品的采集及多次目标搜寻、布放回收作业中展现的作业能力,(   ),标志着我国已成为载人深潜装备领域的领军国家。

    1. (1)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充分表明了在万米级深度“奋斗者”号所拥有的综合技术实力 B . 充分表明了“奋斗者”号在万米级深度所拥有的综合技术实力 C . “奋斗者”号在万米级深度充分表明了所拥有的综合技术实力 D . “奋斗者”号充分表明了在万米级深度所拥有的综合技术实力
    2. (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四、写作(60分)
  • 8. (2021高三上·东莞月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教育家罗家伦曾提出成为“强者”的三个基本条件:最野蛮的身体,最文明的头脑,不可征服的精神。

    请根据材料,从自己的人生感悟出发,比较三个条件,谈谈哪一个条件是最重要的,并阐述你的看法和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