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南省涟源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12...

更新时间:2022-03-08 浏览次数:40 类型:月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共30分,每小题3分)
  • 1. (2021高一上·涟源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谈读书(节选)

    朱光潜

    学问不只是读书,而读书是获得学问的一个重要途径。因为学问不仅是个人的事,而且是全人类的事。每门学问到了现在的阶段,是全人类分工努力日积月累所得到的成就,而这成就还没有被湮没,全靠书籍记载才流传下来。书籍是过去人类的精神遗产的宝库,也可以说是人类文化学术前进轨迹上的里程碑。我们就现阶段的文化学术求前进,必定以过去人类已得的成就为出发点。如果抹杀过去人类已取得的成就,我们说不定要把出发点移回到几百年甚至几千年前,纵然能前进,也还是开倒车落伍。读书是要清算过去人类成就的总账,把几千年的人类思想经验在短短的几十年内重温一遍,把过去无数人辛苦获来的知识教训,集中到读者一个人身上去受用。有了这种准备,一个人才能在学问途程上作万里长征,去发现新的世界。

    历史愈前进,人类的精神遗产愈丰富,书籍愈浩繁,而读书也就愈不易。书籍固然可贵,却也是一种拖累,可能变成研究学问的障碍。它至少有两大流弊。第一,书多易使读者不专精。我国古代学者因书籍难得,皓首穷年才能治一经,书虽读得少,读一部却就是一部,口诵心惟,咀嚼得烂熟,透入身心,变成一种精神的原动力,一生受用不尽。现在书籍易得,一个青年学者就可夸口曾过目万卷,“过目”的虽多,“留心”的却少,譬如饮食,不消化的东西积得愈多,愈易酿成肠胃病,许多肤浅虚骄的习气都由耳食肤受所养成。其次,书多易使读者迷方向。任何一种学问的书籍现在都可装满一个图书馆,其中真正不可不读的基本著作往往不过数十部甚至于数部。许多初学者贪多而不务得,在无足轻重的书籍上浪费时间与精力,就不免把基本要籍耽搁了。比如:学哲学的尽管看过无数种的哲学史和哲学概论,却没有看过柏拉图的《对话集》;学经济学的尽管读过无数种的教科书,却没有看过亚当·斯密的《原富》。做学问如作战,须攻坚挫锐,占住要塞。目标太多了,掩埋了坚锐所在,只东打一拳,西踢一脚,就成了“消耗战”。

    读书并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选得精,读得彻底,与其读十部无足轻重的书,不如以读十部书的时间和精力去读一部真正值得读的书;与其十部书都只泛览一遍,不如取一部书精读十遍。“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两句诗可以作为每个读书人的座右铭。读书原为自己受用,多读不能算是荣誉,少读也不能算是羞耻。少读如果彻底,必能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涵泳优游,以至于变化气质;多读而不求甚解,譬如驰骋十里洋场,虽珍奇满目,徒惹得心花意乱,空手而归。世间许多人读书只为装点门面,如暴发户炫耀家私,以多为贵。这在治学方面是自欺欺人,在做人方面是趣味低劣。

    (选自《社会科学论坛》,有删改)

    1. (1) 下列关于“书籍”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 书籍使读者重温了几千年的人类思想经验,享用过去无数人辛苦获来的知识教训。 B . 书籍是过去人类的精神遗产的宝库,也可以说是人类文化学术前进轨迹上的里程碑。 C . 书籍是记载全人类分工努力日积月累所得到的成就,使其不被湮没的工具。 D . 书籍是一种可以帮助人的学习工具,但也可能变成我们研究学问的障碍。
    2. (2) 下列关于“学问”和“读书”的关系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要获得学问,不一定只靠读书,但读书是获得学问的一个重要途径。 B . 一个人通过读书,可以拓展自己的视野,从而获得必要的学问。 C . 要想在文化学术方面求得发展,就必须研究过去人类已得的学问。 D . 读书可以帮助人获得学问,但如果缺少正确方法,也可能阻碍人获得学问。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因书籍难得,所以我国古代学者一生只能研究一部经书,但由于读得专而精,因此取得了巨大成就。 B . 现在每种学问的书籍都非常多,但必须读的著作只有几部,初学者不能贪多求全而放弃了基本要籍。 C . 读书并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选得精,读得彻底。因此我们必须选择经典作品仔细阅读并深入研究。 D . 书既可以多读,也可以少读,不能以读的数量的多少来衡量读书的质量。少读如果彻底,对人的作用也很大。
  • 2. (2021高一上·涟源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姑且让我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那么,怎么办呢?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但是,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

    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毛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

    1. (1) 对“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的含义,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 “运用脑髓”是指在实行“拿来主义”时应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 B . “放出眼光”是指在实行“拿来主义”时要用自己的眼光去鉴别。 C . “自己来拿”是指在实行“拿来主义”时要自己主动去拿,不能坐等人家送来。 D . 这句话强调了“拿来主义”者应有博大的胸怀和兼收并蓄的态度。
    2. (2) 对文中的“孱头”“昏蛋”“废物”和“‘拿来主义’者”对待文化遗产的不同态度,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 “孱头”对文化遗产采取犹豫主义的态度,想继承又不敢继承。 B . “昏蛋”为了表示自己的“革命性”强,而故意毁灭遗产,对文化遗产采取虚无主义的态度。 C . “废物”对文化遗产采取投降主义的态度,全盘继承。 D . “‘拿来主义’者”对文化遗产“占有、挑选”,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3. (3) 对文中有关文化遗产的比喻,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 “大宅子”比喻整个文化遗产。 B . “鸦片”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糟粕部分。 C . “鱼翅”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部分。 D . “烟枪和烟灯”比喻文化遗产中的旧形式。
    4. (4) 下列对这几段文字内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这几段文字批判了穷青年对待祖上遗留下来的大宅子的三种态度,阐明了“拿来主义”者的具体标准。 B . 这几段文字批判了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态度,阐明了“拿来主义”的具体标准。 C . 这几段文字批判了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态度,阐明了“拿来主义”者对待文化遗产的原则和方法。 D . 这几段文字批判了穷青年对待祖上遗留下来的大宅子的三种态度,阐明了“拿来主义”者对待文化遗产的原则和方法。
    5. (5) 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对比的鲜明和反衬的强烈,是本文写作上的一个重要特点,比如开头大谈“闭关主义”“送去主义”,好像绕了一个大圈子,其实正好和“拿来主义”形成鲜明的对照。它们的弊端越多,毛病越大,越可反衬出“拿来主义”的必要和可贵。 B . 通过细小的、人们熟悉的事物的比喻来阐明抽象的道理,是本文写作上突出的特点。比如将文化遗产比作“大宅子”,将文化遗产中的糟粕比作“鸦片”,既能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又能使人得到艺术的熏陶。 C . 本文虽然是一篇专谈批判继承问题的文章,但作者卓越的幽默和讽刺能力也力透纸背地一再表现出来。 D . 本文全面而形象地阐明了对待外来文化的问题,批判了种种错误态度,指出正确的继承和借鉴是建设新文化、塑造新人的必要条件。
    6. (6) 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反语的一项是( )
      A . 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 B . 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 C . 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 D . 我在这里不想讨论梅博士演艺和象征主义的关系,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7. (7)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这些人也真够冠冕堂皇 , 经人这么一说,他们就死心塌地转起“法轮”来了。

      ②说是让我们给提合理化建议,可我们还没说完一句话,他就勃然大怒了。

      ③小王非常怕冷,一到冬天,就把门窗堵严,躲在室内闭关自守 , 一直到暮春才肯出来。

      ④用第二代厨中宝制作残羹冷炙非常方便,只要轻轻一按电钮,即刻就会做成。

      ⑤李某在抗日战争开始不久就向日寇暗送秋波 , 后来干脆卖身投靠,公开做了日寇的走狗。

      ⑥在多次推迟销毁日期后,运行15年之久的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终于寿终正寝

      A . ①②③ B . ②⑤⑥ C . ④⑤⑥ D . ②③④
二、古诗文阅读(共37分,每小题3分)
  • 3. (2021高一上·涟源月考) 文言文阅读

    (甲)劝学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 , 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荀子》节选

    (乙)劝学

    秦观

    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暗疏之,亦不甚失。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故虽有勤劳之苦,而常废于善忘。

    嗟夫!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比读《齐史》,见孙搴答邢词曰:“我精骑三千,足抵君羸卒数万。”心善其说,因取“经”“”“子”“史”之可为文用者,得若干条,勒为若干卷,题曰《精骑集》云。

    噫!少而不勤,无知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1. (1) 秦观《劝学》文中画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B . 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C . 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D . 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 B . 朔:古代有“月相纪日法”,指用“朔、望、既望、晦”等表示月相的特称来纪日。农历每月第一天叫“朔”,月中叫“望”,“望”后这一天叫“既望”,农历每月三十叫“晦”。 C . 《齐史》,“二十四史”之一。“二十四史”是指我国古代的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前四史”则指“二十四史”中的《史记》《汉书》《后汉书》和《三国志》。 D . “传”: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对《春秋》的系统注释,流传下来的有《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和《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3. (3) 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荀子的《劝学》,善用比喻来阐述道理。像选文中的第一段,便用同类事物设喻,从相同的角度反复说明问题,强调观点。 B . 荀子在《劝学》选文中的第二段,运用了比喻、对比等多种论证方法,论证了学习应该注重积累,持之以恒,专心致志。 C . 秦观在《劝学》中讲述了自己幼时读书不勤奋,成人后开始发愤读书,可是聪明却远不如从前。这和颜真卿“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的感受相同。 D . 秦观在《劝学》中说到不勤奋和善忘让他荒怠了学业,但看到孙搴答邢词中的句子,深表赞同,于是摘取了“经”“传”“子”“史”中有文采的句子,编为《精骑集》。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

      ②少而不勤,无知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5. (5) 秦观《劝学》中读书的故事可否论证荀子《劝学》中的中心论点?请作出判断并阐明你的理由。
  • 4. (2021高一上·涟源月考) 诗歌鉴赏

    晚泊岳阳

    欧阳修

    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

    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

    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

    一阕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去如飞。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开头两句写诗人晚间卧闻城里钟声,系舟城下,与“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场景相似。 B . 第三、四句表面上写洞庭湖口空旷开阔的景象,也暗示了诗人刚从遐想中醒来的茫然之情。 C . 最后四句转向描写人的活动,明月清辉,归舟晚唱,诗人沉醉其中,但还未得尽兴欣赏,就被疾去的轻舟带走了。 D . 本诗视听交错,悠远的晚钟,动人的渔歌,苍茫的云水,皎洁的月光,给读者留下绵绵不尽的情思。
    2. (2) 此诗中有对渔歌的描写,《琵琶行》中有对乐声的描写,两首诗对音乐的描写有何相通之处?请简要分析。
    1. (1) 古诗文中常常有以酒为媒介抒发情感的名句,如白居易《琵琶行》中“”两句,表现出被贬后沦落天涯的孤独与无助的苦闷。
    2. (2) 韩愈的《师说》中,“”表达的观点与《荀子·劝学》中“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的相同。
    3. (3)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两句,突出表现了周瑜在赤壁之战中从容不迫、指挥若定的军事才干。
    4. (4) 杜甫《登高》中,“”两句抒发了诗人因病断酒后国恨家愁难以排遣的抑郁之情。
三、语言文字应用(共23分)
  • 6. (2021高一上·涟源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阅读有些像搏斗。阅读的时候,我们不断同作者争辩,我们极力想寻出破绽,作者则____地把读者的思绪纳入他的模具。在这种智力的角斗中,我们往往败下阵来,但思维最终却在争执中得以发散。大师们的著作像某一流派掌门人的秘籍,细细研读,琢磨他们的一招一式,会在_____中悟出不可言传的韵律。我一次次在先哲们辉煌的思辨面前_____,我一次次在无与伦比的语言搭配下惊诧莫名……我知道大师们在云霄中注视着后人,(______);今人虽然平凡,但我们年轻。作为阅读者,我们还处在生命不断蜕变之中,蛹里可能飞出美丽的蝴蝶。我们在较量中丰富了自己,迸发出从未有过的力量。

    阅读是一种孤独,它同看电影、看录像、听音乐会是那样地不同。前者是一块巨大的生日蛋糕,可以同享美味;后者只是孤灯下的一盏清茶,只可独啜,倾听一个遥远的灵魂对你一个人的______。他在不同的时间对不同的人说过同样的话,但你此时只感觉他在为你而歌唱。你如果不听,他也不会恼,只会无声地从书页里渗出叹息的悲悯。你啪地合上书,就把一代先哲幽禁在里面。但你忍不住又要打开它,穿越历史的灰尘与他对话。真正的阅读注定孤独。那是一颗心灵对另一颗心灵单独的抚慰,那是已经成仙的老爷爷特地为你讲的故事。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组是( )
      A . 千方百计   潜移默化   顶礼膜拜   窃窃私语 B . 处心积虑   耳濡目染   奉若神明   窃窃私语 C . 千方百计   耳濡目染   顶礼膜拜   窃窃私议 D . 处心积虑   潜移默化   奉若神明   窃窃私议
    2. (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如果你不听,他也不会恼,只会无声地从书页里渗出叹息的悲悯 B . 你如果不听,他就不会恼,只会无声地从书页里渗出叹息的悲悯 C . 如果你不听,他也不会恼,只会无声地从书页里渗出悲悯的叹息 D . 你如果不听,他也不会恼,只会无声地从书页里渗出悲悯的叹息
    3. (3)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他们虽然已经凝固,但依然灿烂 B . 他们虽然灿烂,但已经凝固 C . 虽然他们灿烂,但已经凝固 D . 虽然他们已经凝固,但依然灿烂
  • 7. (2021高一上·涟源月考) 下面是一位高中生写的请假条,在语言表达上有五处不得当,请找出并作修改。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

    请假条

    王老师:

    昨晚我受凉感冒,贵体欠安。作为您的高徒,我本不应该耽误学业,但病情严重,急需到医院诊治。故向您请假,务必批准,不得延误。

    学生:小明

    x年x月x日

  • 8. (2021高一上·涟源月考)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它拥有一个图书馆,叫作“公书林”,这里有丰富的中英文藏书,________全部开架,连我们中学生也可以进去随便阅览。

    ②当时我的英文程度很有限,多数原著是我看不懂的,但是________摸着那些书,看看它们的封面、目录和插图之类也使我高兴。

    ③国内正在进行大战,我的家已无音讯,________在做着功课,心里________是很不平静的。

    A . 因此     仅仅     即使     也 B . 因此     只要     虽然     却 C . 而且     仅仅     虽然     却 D . 而且     只要     即使     也
  • 9. (2021高一上·涟源月考) 下列关于《师说》内容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发表议论,也可以记事,都是为了表明作者的见解,说明寄寓的道理。“师说”,就是谈谈从师求学的道理。 B . 第一段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并以教师的职能、作用总论从师的重要性以及有道者为师的道理,是全篇论证的中心,下文都紧扣这一论题展开议论和批判。 C . 第二段以对比的方法借古讽今,针砭时弊,着重批判了不重师道的错误态度和耻于从师的恶劣风气,从正面论证“为学必从师”的中心论点。 D . 本文论述了教师的作用和从师学习的重要性,阐明了能者为师的道理,抨击了时俗中轻视师道的不良风气。
  • 10. (2021高一上·涟源月考) 下列各句中,与“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 . 微斯人,吾谁与归 B .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 .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D .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四、作文(60分)
  • 11. (2021高一上·涟源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史铁生的《病隙碎笔》里面有这样一段话:“发烧了,才知道不发烧是多么清爽;咳嗽了,才体会到不咳嗽的嗓子是多么安详。现在动不了了,才感觉只要健健康康、活蹦乱跳地活着,是多么幸福!”

    其实,在这个世界上,大起大落的人生毕竟不常见,对于大多数的人来说,生命里更多的是安静和平淡。小幸福贯穿着我们的一生,但也因其小,我们常常忽略掉它。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和含意的范围,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