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生物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深圳实验学校高中部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

更新时间:2022-02-14 浏览次数:81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
  • 1. 根据下图的人体内环境局部模式图,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 . 组织液中的CO2不参与pH稳态的调节 B . 肺部肺静脉端氧气高于肺动脉端 C . 若某人患肾小球肾炎,将会导致b中蛋白质减少,形成组织水肿 D . a处运输中的氧气进入组织细胞被利用,总共穿过5层磷脂双分子层
  • 2. 在“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实验中,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 . 根据实验数据绘制pH变化曲线时,一般以pH为横轴,以酸或碱的量为纵轴 B . 本实验每一组都进行了自身前后对照 C . 生物材料的缓冲作用都要通过神经—体液调节 D . 血浆中的一对缓冲物质是H2CO3/Na2CO3
  • 3. 神经系统是机体内对生理功能活动的调节起主导作用的系统,主要由神经组织组成,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两大部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脑神经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可以通过自主神经系统控制内脏、血管、腺体的活动 B . 中枢神经系统是由大脑、小脑和31对脊神经组成的 C . 高级中枢和低级中枢对身体运动都有调节作用,并都完全受意识支配 D . 位于脑干的呼吸中枢是维持生命的必要中枢,其对呼吸的调节离不开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 4. 自主神经系统的活动不受意识的支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由惊恐引起的呼吸和心跳变化是不受意识支配的 B . 交感神经使内脏器官的活动加强,副交感神经使内脏器官的活动减弱 C . 当人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心跳减慢,胃肠的蠕动会加强 D .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犹如汽车的油门和刹车,使机体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
  • 5. 图甲为研究神经细胞膜电位变化的实验装置,两个神经元以突触联系,并连有电表Ⅰ(两电极位于Q点位置的膜外和膜内)、Ⅱ(R处和S处电极分别位于膜外和膜内,且AR=BS),给予适宜刺激后,电表Ⅰ测得电位变化如图乙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①→②电位变化对应于P→Q兴奋传导过程

    B . 电表Ⅱ记录到的电位变化波形与图乙基本相同 C . 若A、B点同时给予适宜的刺激,电表Ⅱ的指针将偏转1次 D . 电表Ⅰ记录到②处电位值时,Q处膜内Na浓度高于膜外
  • 6. 下列关于神经系统及其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语言是大脑的高级功能,但并非人脑特有 B . 某患者出现尿失禁现象,说明脊髓的低级中枢不受脑中高级中枢的调控 C . 若人体颈椎折断,则针刺足部无感觉,但膝跳反射仍存在 D . 手指接触到针尖而产生痛觉属于非条件反射
  • 7. (2020高二上·福州期中) 学习了“促胰液素的发现”的相关的科学史,你认为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①促胰液素是科学家发现的第一个激素,由胰腺分泌

    ②促胰液素的作用是促进胰腺分泌胰液

    ③促胰液素是小肠黏膜受盐酸刺激后分泌的,经血液循环作用于胰腺

    ④法国学者沃泰默认为小肠黏膜受盐酸刺激引起胰液分泌是神经调节

    ⑤直接注射稀盐酸到小狗血液中可引起胰液增加

    A . ②③④ B . ①②③④ C . ①②④⑤ D . ①②③
  • 8. 某小组为探究雄性激素与动物性行为的关系,用尚未发育成熟的仔公鸡为材料,进行了摘除睾丸实验,发现阉割的仔公鸡长大后,不出现啼鸣、鸡冠不发育且无求偶行为,因此得出雄性激素能促进和维持公鸡第二性征和求偶行为的结论。科学工作者认为该实验有不严谨之处,需继续补充实验。下列补充实验最合理的是(   )
    A . 重复进行上述实验,观察阉割后的现象是否稳定呈现 B . 以发育成熟的公鸡为材料进行摘除睾丸实验,不出现求偶行为 C . 给阉割的仔公鸡饲喂含雄性激素的饲料,恢复了第二性征和求偶行为 D . 手术但不摘除仔公鸡睾丸并饲喂含雄性激素的饲料,出现第二性征和求偶行为
  • 9. 某小学生因一次意外导致下丘脑受到损伤,他的身体可能出现的状况是(   )

    ①生殖器官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②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到影响;③体温调节受到影响; ④血糖调节受到影响;⑤水平衡的调节受到影响;⑥言语活动功能障碍

    A . ①②③④⑤⑥ B . ②③⑤⑥ C . ②③④⑤ D . ①②③④⑤
  • 10. 饭后,人体内血糖浓度、胰岛素、胰高血糖素三者之间的相对变化关系如下图,下列选项能与曲线①②③对应正确的是(  )

    A . 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血糖浓度 B . 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胰岛素 C . 胰高血糖素、血糖浓度、胰岛素 D . 血糖浓度、胰岛素、胰高血糖素
  • 11. 研究表明,某种糖尿病的发生与细胞的异常凋亡有关。在免疫调节过程中,T细胞能分泌促使细胞凋亡的信息分子CD95L,正常情况下胰岛B细胞表面由于缺乏CD95L的受体而不会凋亡。下列有关胰岛B细胞与血糖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胰岛B细胞膜上有葡萄糖受体,可感知血糖的变化 B . 肌细胞膜上有胰岛素的受体,也有胰高血糖素的受体 C . 由细胞异常凋亡引起的糖尿病患者可通过注射胰岛素缓解症状 D . 高血糖可能诱导胰岛B细胞中控制CD95L受体合成的基因表达
  • 12. 下图为人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过程,甲、乙、丙表示不同的器官,a、b、c表示三种不同的激素。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器官甲还可以合成和分泌抗利尿激素 B . a、b、c均靠体液运输,只运输给靶器官和靶细胞 C . 器官丙还可以分泌生长激素,与激素c为协同作用 D . 正常机体中,激素a分泌增加无法对器官丙起抑制作用
  • 13. 下列关于动物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机体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多属于神经调节 B . 下丘脑可通过垂体作用于胰岛A细胞,体现了激素的分级调节 C . 体温调节过程中的调节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体液调节居于主导地位 D . 内脏神经支配肾上腺素分泌,使警觉性提高、呼吸频率和心率减慢属于体液调节
  • 14. 调定点学说认为,体温调节机制类似于恒温器工作原理。正常情况下,人体的体温调定点在37℃左右,体温调节中枢将体温与调定点比较,通过对机体产热和散热的调控,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但因为某些因素,人体体温调定点可能上升或降低。如图是某人感染某病毒后的体温变化曲线,依据本学说相关叙述,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 . ab段温觉感受器兴奋,cd段冷觉感受器兴奋 B . ab段体温调定点上升,该人可能会出现身体出汗等症状 C . bc段通过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机体的产热量等于散热量 D . ab段甲状腺激素与肾上腺素分泌增加,毛细血管舒张。
  • 15. 下列是与抗利尿激素参与的调节有关的相应变化曲线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甲图可表示吃了过咸食物一段时间内抗利尿激素分泌与血浆渗透压变化的关系 B . 乙图可表示饮水过多后一段时间内,抗利尿激素分泌与血浆渗透压变化的关系 C . 丙图可表示随着血浆渗透压的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与血浆渗透压变化的关系 D . 若丁图表示尿液中两类物质浓度的变化,则 a 点时注射的不可能是抗利尿激素
  • 16. 尿崩症是指由于各种原因使抗利尿激素的生产或作用异常,使肾脏对水的重吸收产生障碍。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在抗利尿激素分泌的调节过程中,下丘脑既是感受器又是效应器 B . 尿崩症患者由于其尿液渗透压较大,常表现出多尿和多饮的症状 C . 该激素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使其对水的通透性减小 D . 若尿崩症由该激素的合成和释放减少导致,则可通过口服该激素来治疗
  • 17. 下列高等动物免疫调节的内容,叙述正确的有几项(   )

    ①抗体能作用于细胞外的抗原,但不能作用于细胞内的抗原

    ②人体分泌的乳汁中含有某些抗体

    ③对移植器官的排斥主要是通过体液免疫进行的

    ④特异性免疫过程中B细胞、T细胞、记忆细胞、吞噬细胞都能特异性识别抗原

    ⑤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的患者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都会全部丧失

    ⑥吞噬细胞在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中发挥作用,在非特异性免疫中不发挥作用

    A . 二项 B . 三项 C . 四项 D . 五项
  • 18. 因多名婴幼儿接种疫苗后死亡,辉瑞与赛诺菲安万特的两款疫苗在日本被停用。如图表示人体注射该疫苗后,机体发生的免疫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细胞2、细胞3均起源于造血干细胞,且都能分化产生记忆细胞 B . 仅细胞4中含有合成物质a的mRNA,细胞2可以产生细胞因子 C . ②过程依赖细胞间的直接接触完成,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有关 D . 在二次免疫过程中,细胞5能迅速增殖、分化,并合成分泌大量抗体
  • 19. 对如图所示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 C系鼠的皮肤对于子代A系鼠是过敏原 B . 子代A系鼠体内的抗体攻击了移植的B系鼠皮肤细胞 C . 子代A系鼠不排斥C系鼠皮肤的原因是无相应的效应T细胞 D . 注射淋巴细胞使子代A系鼠的特异性免疫功能丧失
  • 20. 下列关于免疫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初次接触花粉时不可导致过敏反应的发生,花粉属于免疫活性物质 B . 通过注射肉毒杆菌抗毒素治疗美容制剂注射过量引发的问题,目的是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发挥体液免疫作用 C . 记忆细胞受到同种抗原刺激后细胞周期将会缩短 D . 乙肝疫苗接种需在一定时期内间隔注射三次,其目的是定期杀死机体内的乙肝病毒
  • 21. 如图表示健康人和Graves病人激素分泌的调节机制,A、B、C为三种激素。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图中C的靶细胞是全身各处细胞 B . 图中抗体的作用与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作用相似 C . 由图分析可推知Graves病是一种自身免疫病 D . Graves病人体内的A、B含量较低
  • 22. HIV侵入人体后只与T细胞相结合,是因为只有T细胞表面含有CCR5的特殊蛋白质(由CCR5基因编码)。某医疗团队从一名天生具有HIV抵抗力、且CCR5基因异常的捐赠者(甲)身上取得骨髓,并将其移植到一名患有白血病、并患有HIV(感染HIV十多年)的患者身上。结果不但治愈了白血病,而且彻底清除了患者身上的所有HIV。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只通过增殖就能产生血细胞补充到血液中 B . 艾滋病患者肿瘤的发病率大大上升,主要是由于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下降 C . 艾滋病患者的HIV不侵染B细胞,是因为B细胞没有编码CCR5的基因 D . 捐赠者(甲)感染HIV后,能够发生体液免疫,不能发生细胞免疫
  • 23. 下列关于自身免疫病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自身免疫病的发病率高,可以考虑通过造血干细胞移植进行治疗 B . 艾滋病不属于自身免疫病 C . 自身免疫病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危及生命 D . 自身免疫病是由于机体的监控和清除功能过强导致的
  • 24. 血管性水肿又称巨大荨麻疹,是一种发生于皮下疏松组织或黏膜的局限性水肿,若伴发喉头水肿则会引起呼吸困难,甚至窒息,其发病原因以过敏为主。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组织细胞代谢旺盛,使组织液渗透压降低导致水肿 B . 若某人患巨大荨麻疹,其子女也很有可能会患该病 C . 巨大荨麻疹与细胞分泌组织胺使毛细血管收缩相关 D . 增强机体的免疫能力是缓解病情的有效途径
  • 25. 为帮助人体获得免疫力,在免疫学应用中常采用接种疫苗或免疫球蛋白两种方法,接种后抗体水平如图所示,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 医学上一般采用方法②进行免疫治疗 B . 方法①和方法②都是通过引发机体体液免疫来提高免疫力的 C . 为了使人体获得持久性的免疫力,应选用方法①多次间隔接种 D . 一个人被狗咬伤出血,此时采用方法①进行免疫治疗比较好
  • 26. 下列有关生长素的发现过程相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达尔文根据实验提出胚芽鞘尖端受单侧光刺激后产生了生长素 B . 詹森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通过琼脂传递给下部 C . 拜尔发现光照条件下,胚芽鞘弯曲生长的原因是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D . 温特将促进植物生长的物质命名为生长素,并证明其本质为吲哚乙酸
  • 27. 如图为横放萌发后的玉米种子,据图分析种子萌发过程中激素调节的相关内容,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

    A . 在黑暗环境中一段时间后,根、茎分别出现不同的向性,此时生长受到抑制的是A、D侧 B . 光照可以促进生长素的合成 C . 根、芽合成的生长素能从C运向D、从A运向B,反映了生长素极性运输的特点 D . 种子的A、B处不能体现生长素的两重性
  • 28. (2020高三下·衡阳开学考) 激动素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干旱缺水环境下使用激动素可影响棉花产量。为探究干旱环境下不同浓度的激动素对棉花产量的影响,某研究小组在棉花生产早期进行了实验,结果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激动素直接从植物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 B . 该实验存在两组空白对照,不符合对照原则 C . 可进一步探究棉花生长不同时期激动素的作用效果 D . 缺水环境下,激动素的作用体现出了两重性
  • 29. 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果实发育过程中,赤霉素和生长素的调节作用及原理相同 B . 生长素和脱落酸都参与了植物“瓜熟蒂落”的过程 C . 乙烯能促进果实的成熟,所以在幼嫩的果实中含量较多 D . 细胞分裂素能促进细胞的分裂和细胞的伸长,所以在茎尖、根尖含量较多
  • 30. 在种子的形成和萌发过程中,多种植物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种子形成的早期,细胞分裂旺盛,胚芽合成IAA相对较多 B . 种子形成的后期,合成的脱落酸增多,种子逐渐进入休眠状态 C . 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的变化会引起植物体内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D . 种子萌发的过程中,赤霉素含量增加,抑制淀粉的水解
二、综合题
  • 31. 在2019年世界杯比赛中,中国女排以十一连胜的骄人成绩夺得了冠军,成功卫冕,为祖国和人民赢得了荣誉。比赛中,队员体内会发生一系列生理变化,回答下列问题。
    1. (1) 赛场上,队员看到排球飞来,迅速做出接球的动作,这一反射的高级中枢位于。该反射发生时,兴奋在传入神经纤维的传导方向是向的。
    2. (2) 激烈比赛过程中,队员会发生以下生理变化:

      ①队员体温有所升高,这是体内的结果。

      ②运动员大量出汗,将引起垂体,以维持体内水分相对平衡。

      ③运动员血糖浓度降低,此时下丘脑通过系统控制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进而促进,提升血糖。

    3. (3) 比赛结束,队员亢奋的情绪暂时不能恢复,说明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具有的特点。
  • 32. 水痘是由一种DNA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特征为全身出现丘疹、水疱。接种VZV减毒活疫苗(VarV)是预防水痘流行的有效方法。2019年,研究者对某地2007~2015年出生儿童的VarV接种率及水痘发病率进行了调查,结果如图。

    回答下列问题:

    1. (1) 感染初期患者皮肤表面形成透明的水疱,其中的液体主要来自内环境中的
    2. (2) 2014年、2015年出生儿童的接种率与发病率数据提示,应及时接种第二剂VarV,原因是第一剂疫苗接种一段时间后
    3. (3) 通常而言,感染过一次水痘后再次患病的可能性较低,推测其原因最可能是:

      ①从埃博拉病毒的角度分析,

      ②从该人体自身免疫力的角度分析,

  • 33. 回答下列与植物激素调节的相关问题:
    1. (1) “唤醒沉睡的种子,调控幼苗的生长。引来繁花缀满枝,瓜熟蒂落也有时。靠的是阳光雨露,离不开信息分子。”这说明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是由 三者共同完成的。
    2. (2) 我国很多地区的采茶主要集中在春、秋两季。随着采摘批次的增加,新梢的数量大大增加,上述现象产生原因是
    3. (3) 研究发现,乙烯的产生具有“自促作用”,即乙烯的积累可以剌激更多的乙烯产生,这种乙烯合成的调节机制属于调节。同时乙烯的合成与素相关。
    4. (4) 小麦、玉米即将成熟时,如果经历持续一段时间的干热天气之后又遇大雨天气,种子就容易在穗上发芽的原因是
三、实验题
  • 34. 1969年,道格·科曼将实验室中的两类体型异常肥硕的小鼠(称为db鼠和ob鼠)分别与正常小鼠进行了连体实验。连体实验指将两只小鼠从肩部到盆腔之间的皮肤连在一起,让两者的血液循环相通。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实验前,科曼曾设想两只小鼠肥胖的原因是血液中缺乏某种可以抑制食欲的物质。若设想成立,则连体小鼠中的肥胖鼠的摄食量变化应为
    2. (2) 两组连体小鼠经过一段时间恢复后,摄食量变化如下:

      实验处理

      实验结果

      db鼠和正常鼠连体

      db鼠摄食量变化不大,正常鼠摄食量明显减少

      ob鼠和正常鼠连体

      ob鼠摄食量明显减少,正常鼠摄食量变化不大

      ①根据实验结果,小鼠肥胖的原因并不是单纯的血液中缺乏某种抑制食欲的物质,科曼重新作出假设:db鼠血液中存在能抑制食欲的物质且比正常鼠血液中浓度高,但db鼠,从而无法控制摄食量导致肥胖。而ob鼠肥胖的原因可能是缺乏该抑制食欲的物质。

      ②为进一步验证新的假设,可将db鼠和ob鼠进行连体,若实施实验后发现,则进一步说明新的假设成立。

      ③为排除手术等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实验中还需进行作为对照组。

    3. (3) 已知高脂饮食及年龄增长都可引起瘦素分泌增多。若持续给两组正常幼鼠分别饲喂普通饲料和高脂饲料,请在一个坐标图中用曲线预测幼鼠血清中瘦素(pg/mL)水平的变化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