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吉林省辽源市友好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末...

更新时间:2024-07-13 浏览次数:40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 1. (2021高一上·辽源期末) “我来自元谋,你来自周口(北京周口店),牵起你毛茸茸的手,爱让我们直立行走。”这一在网络上广为流传的句子,让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蒙上了一层神秘而浪漫的薄纱。要想获得研究元谋人和北京人的第一手资料,可通过( )
    A . 神话传说 B . 史书记载 C . 学者推断 D . 考古发掘
  • 2. (2021高一上·辽源期末) 商鞅入秦后给秦孝公讲述治国策略,秦孝公听得津津有味,一连几天都不厌烦。你认为商鞅说的哪一点最能引起秦孝公的注意( )
    A . 大王:治理国家,就要实行仁政,体恤人民,靠武力和强硬不行,要以德服人 B . 大王:你要治理天下,就要学习古代圣人尧、舜、禹的仁义之道 C . 大王:治理天下就要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D . 大王:治理国家就要推行富国强兵的改革,明法度达到“以刑去刑”
  • 3. (2021高一上·辽源期末) 秦始皇采取任命地方官员直接管理地方的制度,国家实行自上而下的组织和治理,基层和地方都服从皇权,官员根据官职获得薪酬,“秉皇帝命以治郡,法令由一统,不能自由妄行处理”。这一制度是指( )
    A . 分封制 B . 郡县制 C . 三公九卿制 D . 刺史制度
  • 4. (2021高一上·辽源期末) 东晋一代,一直是琅玡王氏、颖川庾氏、谯国桓氏、陈郡謝氏等几个大族轮流执政,皇帝几乎没有什么权力。这说明,东晋( )
    A . 统治集团矛盾尖锐 B . 门阀内部斗争激烈 C . 士族专权现象凸显 D . 中央权力不断削弱
  • 5. (2021高一上·辽源期末) 著名史学家白寿彝教授论述隋唐与东南财富时提出:“隋炀帝开运河,适应了新形势的需要。固然隋炀帝的初意是在游玩享乐,但时代的需要纵无隋炀帝,也要有人开辟出一条能沟通南北的河道的。”白教授所谈到的“新形势”是指( )
    A . 江南已得到开发,需要加强南北联系与经济交流 B . 适应小农经济发展的需要 C . 农民起义爆发需要派军队镇压 D . 当时南方经济已经超过北方
  • 6. (2021高一上·辽源期末) 唐代尚书省“总理全国政务”,皇帝的旨意以及中书省、门下省议定的事项最后均需交由尚书省负责具体实施,唐太宗也曾指出:“尚书省,天下维纲,百司所禀,若一事有失,天下必有受其弊者”。这反映了当时尚书省( )
    A . 为宰相集体议事的主要部门 B . 在中枢行政机构中位高权重 C . 具有行政事务的最终决策权 D . 负责中央政策及文书的制定
  • 7. (2021高一上·辽源期末) 有学者指出:“中国佛教僧人要尊敬父母,也提倡忠君爱国,有的寺院称为‘护国寺’,有的称‘报国寺’。慧远在庐山讲经,就曾讲诵儒家的《丧服经》,阐述服丧的问题。”这说明在当时的中国,佛教的发展( )
    A . 完全脱离了印度早期佛教 B . 与儒家思想完全融为一体 C . 深受中国儒家文化的影响 D . 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
  • 8. (2021高一上·辽源期末) 随着辽统治区域不断扩大,尤其是得到燕云十六州后,为了更好地处理各民族地区事务,辽太宗确立了一种“因俗而治”的行政原则,形成了南北两套行政体系。据此可知( )
    A . 南北面官制度实行有利于缓和民族矛盾 B . 南北面官制度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C . 南北面官制度使辽朝进入封建制阶段 D . 南北面官制度是一种落后的社会制度
  • 9. (2021高一上·辽源期末) 宋史专家漆侠指出,我国古代城市往往随着政治军事中心的转移而表现出它的盛衰。北宋灭亡,汴京也随之而萧然一空;南宋灭亡,临安也失去了往昔的光彩和繁华。这说明( )
    A . 城市发展受制于政治因素 B . 城市的经济职能薄弱 C . 两宋时期城市的发展缓慢 D . 古代城市发展不稳定
  • 10. (2021高一上·辽源期末) 朱熹作《朱子家礼》,阐述了家族生活的“通则”和“冠礼”“婚礼”“葬礼”“祭礼”四种重要的礼仪制度。他尽量以从众和从俗的原则对古礼进行修订,使之更加简化易行。这一做法( )
    A . 促进了需家伦理的世俗化 B . 造成了宗法观念的淡漠 C . 中断了儒家传统的继承性 D . 导致了日常仪式的烦琐
  • 11. (2021高一上·辽源期末)  1684年,清廷设粤海关(广州)浙海关(宁波)闽海关(泉州)江海关(松江),监管货物进出口和收取关税。还允许欧洲各国在沿海指定地点设立商馆。这表明当时清廷(    )
    A . 严格奉行闭关锁国政策 B . 有条件地开放对外贸易 C . 极力维护朝贡贸易体系 D . 国库收入依赖外贸税收
  • 12. (2021高一上·辽源期末) 明朝在江南市镇等关键要地设立巡检司管理日常治安;对一些规模比较大的江南市镇,直接委派县丞、主簿等县级官员驻镇管理;对那些体量特别大的江南市镇,还派遣同知等更高级别的官员驻镇管理。这表明,明朝江南地区( )
    A . 基层社会治理加强 B . 市镇发展威胁到中央 C . 经济发展水平趋同 D . 市镇的军事功能凸显
  • 13. (2021高一上·辽源期末) 这一机构,“献替可否,奉陈规诲,点检题奏,票拟批答,以平允庶政”。这一机构是( )
    A . 唐朝的尚书省 B . 宋代的参知政事 C . 元朝的中书省 D . 明朝设立的内阁
  • 14. (2021高一上·辽源期末) 法国海军文官贝野•罗蒂在描述--次远征经历时说:“在许多西方军服之中,夹杂着中国长袍、珊瑚纽、尖顶帽。他们在失去了神圣性的北京帝都,参与这野蛮人的盛会,成为我们时代最唐突的事了。”他将这一天称为“北京的末日”。该军官所描述的历史事件( )
    A . 使中国彻底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 B . 诱发了“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 C . 导致清廷的中央机构开始具有殖民色彩 D . 使列强资本输出深入中国内地
  • 15. (2021高一上·辽源期末) 鸦片战争爆发后,林则徐交给魏源的《四洲志》初稿仅有1卷,简要介绍了30多个国家。1847年,魏源以此为蓝本编著的《海国图志》达到60卷,到1852年又扩充到100卷。这反映了当时( )
    A . 学习西方科学技术成为国人共识 B . 先进中国人对世界知识的渴求 C . 传教士积极向中国输出西方文化 D . 发展资本主义已经是时代潮流
  • 16. (2024高三下·黄石模拟) 范文澜曾评价19世纪末的某运动:“学问分子从此在封建思想里添加一些资本主义思想,比起完全封建思想来,应该说,前进了一步。”这场运动“添加一些资本主义思想”是指( )
    A . 伸民权设议院 B . 民主科学 C . 民主共和博爱 D . 实业救国
  • 17. (2021高一上·辽源期末) 北京大学房德邻教授赞同以1912年划分近代史的主张。他认为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的意义远远超过1919年五四运动,两者不可同日而语。你认为支撑该观点成立的理由包括( )

    ①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

    ②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③建立了一个近代国家体制

    ④中国走上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A . ①②④ B . ①②③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 18. (2021高一上·辽源期末) “《药》描写群众的愚昧和革命者的悲哀……更直接地说,革命者为愚昧的群众奋斗而牺牲了,愚昧的群众并不知道这牺牲为的是谁。”这说明该作品的真正主题是( )
    A . 抨击封建统治的愚民政策 B . 号召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 C . 呼唤广泛深刻的思想解放 D . 揭露中国社会的愚昧落后
  • 19. (2021高一上·辽源期末) 张謇曾说:“救国为目前之急。……譬之树然,教育犹花,海陆军犹果也,而其根本则在实业。”这则材料的主要观点是(    )

    A . 教育兴国 B . 实业救国 C . 军事强国 D . 农业立国
  • 20. (2021高一上·辽源期末) 美国作家哈里森•李尔兹伯说:“(长征)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长征)是一场险象环生、危在旦夕的战斗……长征却使毛泽东及其共产党人赢得了中国。”下列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有( )

    ①长征途中选举毛泽东为中共中央总书记 

    ②长征是一次武装宣传,沿途播撒了革命的种子

    ③长征的胜利使中共摆脱了蒋介石的围剿,转危为安 

    ④在长征精神指引下,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

    胜利,创建了新中国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21. (2021高一上·辽源期末) 1927年前后大量的先进农民加入了中共党组织,由此,农民和工人一起成为中共党员的主要成分。1928年中共六大召开时,在全部四万多人的党员中,农民党员就占到76%,而工人党员所占比例下降到10%。中共党员的构成变化( )
    A . 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开展 B . 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 . 促使国共两党走向合作 D . 表明党的工作重心发生转移
  • 22. (2021高一上·辽源期末) 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遭遇外交失败,这引发了爱国青年的极大愤慨。北京的青年学生,高呼“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还我青岛”等口号,走上天安门广场游行示威,掀起了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的爱国革命运动——五四运动。下面属于五四精神的核心是( )
    A . 爱国主义精神 B . 民主精神 C . 科学精神 D . 进步精神
  • 23. (2021高一上·辽源期末)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馆长李宗远认为:“14年抗战”的提法,……意味着“九一八”以来可歌可泣的壮烈抗战,被认可被还原;……对美化侵略历史的日本右翼势力是有力回击,……有利于对日本侵略罪行的完整揭露。对于这种看法(“14年抗战”)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 . 强化了对日本侵华罪行的控诉 B . 体现了对以东北抗联为代表的抗日力量的尊崇 C . 抨击了日本右翼势力的错误历史观 D . 批判了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
  • 24. (2021高一上·辽源期末) 1940年7月,毛泽东斩钉截铁地指出:“只有抗战到底,才能团结到底,也只有团结到底,才能抗战到底。”毛泽东意在强调( )
    A . 维护发展统一战线的必要性 B . 抗战最后胜利一定属于中国 C . 抗战胜利能增强民族自尊心 D . 正义战争定能得到国际援助
  • 25. (2021高一上·辽源期末) 1948年4月,《东北日报》评论道:“1947年一月间,美金一元只兑换蒋币七千余元,到去年十二月上旬已涨到十六万元以上。”此评论说明(    )
    A . 国民党加大了对解放区经济的破坏 B . 美国加剧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C . 国民党统治区的社会经济严重恶化 D . 官僚资本大肆地掠夺民营企业
  • 26. (2021高一上·辽源期末) 一位学者认为:“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如果没有中国同美国的关系正常化,也就没有70年代末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外开放政策以及中国对外经济关系的蓬勃发展。”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中美关系正常化( )
    A . 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B . 有利于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 . 掀起了西方发达国家与中国建交的热潮 D . 标志着中美两国的分歧从此消失
  • 27. (2021高一上·辽源期末) 阅读历史书籍需要关注章节标题,从而把握内容的主旨。根据图中的内容,你认为最适当的标题是 ( )

     

    A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C .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D . 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 28. (2021高一上·辽源期末) 邓小平与中国近代史上很多伟大的改革者很相似,他们都从中国的思想、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诊断中国的问题,开出了救国强国之方。这表明邓小平( )
    A . 改革内容涉及面广 B . 重视中国具体实际 C . 强国之方效果显著 D . 改革面临严重局面
  • 29. (2021高一上·辽源期末) 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筹建和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这体现了我国主张与各国人民携手努力,推动建设( )
    A . 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B . 相互尊重、平等协商的政治关系 C . 相互合作、优势互补的经济关系 D . 相互信任、加强合作的安全关系
  • 30. (2021高一上·辽源期末) 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一种国际关系话语或战略,要获得生命力,就必须提高我国在国际规则制定中的话语权,在制度和规则中寻求持久性、合法性和有效性。由此可知( )
    A . 人类命运共同体基于两极格局发展需要 B .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大国的共同愿景 C . 中国发展道路要求不断提升国际话语权 D . 二战后国际秩序促进中国话语权持久性
二、材料分析题(共40分,31题16分,32题12分,33题12分。)
  • 31. (2021高一上·辽源期末) 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是中国古代政治的基本特征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初制度大多不切实际,要求制度变革的呼声甚高,却无法得以实施。直到汉武帝时期,才大刀阔斧地推行了制度变革。这是一个事功显赫的时代,也是一个垂范立制的时代。在协调地方与中央的关系、解决皇权与相权矛盾、强化对官僚队伍的管理、确立新的经济政策等重大领域,汉武帝固然采取过某些权宜性的措施,但对制度的变革与创新显然更为重视。

    ——摘编自孙家洲、王文涛《制度变革与汉武帝盛世的造就》

    材料二: 唐朝三省六部制示意图

     

    材料三 :宋王朝建国的特殊性,使宋太祖为了避免五代以来的教训进行了比较大的官制改革,尤其是制约机制的设计相当完备。设官分职,达到了相互维系、相互牵制的作用,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强化了中央集权。

    ——摘编自王志立《北宋官僚制约机制产生的背景》

    材料四 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等地由中书省直辖。中书省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摘编自《史学集刊》

    1. (1) 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时期“制度的变革与创新”在政治上的表现。
    2. (2) 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唐朝三省六部制的历史作用。
    3. (3) 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北宋加强对地方控制的主要措施。
    4. (4) 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行省制度的历史影响。
  • 32. (2021高一上·辽源期末)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曾国藩、李鸿章的推动下,1872——1875年,清政府分四批共派120名(广东84人,江苏20人,浙江9人,福建4人,安徽2人,山东1人)幼童到美国留学,李鸿章、沈葆桢还促成清政府于1885年三次派遣以福建船政学堂的学生为主体的留学生赴欧洲诸国留学,主要学习造船、驾驶、兵技等。学生出洋后,仍兼讲中学,课以孝经、小学、五经及国朝律例等书,还要集中学习圣谕广训。

    ——«中国近代赴欧美与赴日留学教育比较分析»

    材料二:清末新政开始后,留学政策上升到国家政策层面并由此得到推广。当时清政府认为欧美各国道远费重,即不能多往,而日本则断不可不到。赴日留学的中国学生到1905年底达到8000余人的规模。

    ——据«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晚清卷»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后期留学教育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初赴日留学热潮出现的原因,并指出留学教育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
  • 33. (2021高一上·辽源期末) 伟大的事业需要一个伟大的民族共同努力奋斗,一个伟大的民族需要一个伟大的力量作为核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提醒国人:“中国如果强盛起来,我们不但要恢复民族的地位,还要对世界负一个大责任”。 “要济弱扶倾”,“尽我们民族的天职”。 “我们要将来能够治国平天下,便先要恢复民族主义和民族地位。”

     ——《孙中山全集》

    材料二:“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那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让我告诉世界,中国命运自己主宰,让我告诉未来,中国进行着接力赛,承前启后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

    ——歌曲《走进新时代》

    材料三: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1.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孙中山为中华民族勾勒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美好夙愿而凝练成的政治纲领是什么?归纳在此纲领引导下,他对20世纪中国社会变革做出的贡献。
    2. (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述歌曲中提到的领导我们“站起来”“富起来”的两位领导人的主要思想理论成果及开创的道路。
    3. (3) 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中国能够迎来“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4. (4) 综上,请你谈谈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道路上,我们需要借鉴哪些历史经验和教训?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