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

更新时间:2024-07-13 浏览次数:97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 1. (2024九下·番禺月考) 2021年5月30日5时01分,我国天舟二号货运飞船与天和核心舱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引起世界关注,下列过程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 . 火箭转场 B . 燃料加注 C . 点火发射 D . 自动对接
  • 2. (2024九下·番禺月考) 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 B . 镁条燃烧时,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C . 甲烷在空气中燃烧,火焰为淡蓝色,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 . 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 3. (2021九上·融水期中) 核污水中含有氚,如图为氚原子结构示意图,由图可知原子(   )

    A . 含有2个质子 B . 核电荷数为1 C . 相对原子质量为4 D . 质子数和中子数相等
  • 4. (2022·宣州模拟) 李兰娟院士的研究团队发现:达芦那韦(化学式 )能显著抑制新冠肺炎病毒复制。下列有关达芦那韦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从宏观上看:达芦那韦是由碳、氢、氮、氧、硫五种元素组成 B . 从微观上看:每个达芦那韦分子由75个原子构成 C . 从变化上看:达芦那韦发生反应只能生成碳、氢的化合物 D . 从质量上看:达芦那韦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 5. (2024九下·番禺月考) 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
    A . 单质:空气、水银 B . 化合物:氢气、氯化钠 C . 氧化物:氧化钾、一氧化碳 D . 混合物:自来水、冰水混合物
  • 6. (2024九下·番禺月考) 水是生命之源。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石井河水经过滤后得到纯净水 B . 除去水中含有的少量泥沙,过滤时用玻璃棒搅拌可以加快过滤速度 C . 地球上总水储量虽然很大,但淡水很少 D . 使用明矾净水能杀菌消毒
  • 7. (2021九上·白云期末) 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焦炭能用于冶金工业,是因为其具有氧化性 B . 在一定条件下,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可以相互转化 C . 碳具有可燃性,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可能生成一氧化碳 D . 一氧化碳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造成生物体缺氧而中毒
  • 8. (2024九下·番禺月考)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氧气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 B . 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溶解在雨水中形成酸雨 C . 若燃气灶的火焰呈现黄色或橙色,则需将灶具进风口调小 D . 金刚石的构成粒子是原子
  • 9. (2024九下·番禺月考) 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杂质(括号内为杂质)的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
    A . C(Cu):在空气中充分加热 B . CO(O2):点燃 C . C(MnO2):加入足量双氧水 D . N2(O2):将气体通过灼热的铜网
  • 10. (2021九上·白云期末) 如图所示实验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 ①和④能验证燃烧需要氧气 B . 以上不需要做的实验是③ C . 设计②和④的目的是验证燃烧的温度需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D . 白磷保存在冷水中,降低白磷的着火点
  • 11. (2021九上·白云期末)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 检验二氧化碳 B . 监控气体的流速 C . 收集氢气 D . 取5.5毫升液体
  • 12. (2021九上·白云期末) 下列关于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中,正确的是(   )
    A . 自然界中水的天然循环,是因为水分子不断运动且分子间的间隔发生改变 B . 篮球久置会变瘪,是因为分子的体积变小 C . 水在0℃时结冰不能流动,是因为分子不再运动 D . 食物变质,是因为食物中分子的性质发生了变化
  • 13. (2021九上·白云期末) 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催化剂能提高生成物的质量 B . 示意图中的生成物既有化合物又有单质 C . 参加反应的分子总数是生成的分子总数的2倍 D . 反应微观模型中,共有三种氧化物,一种单质分子
  • 14. (2021九上·白云期末) 通过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能得出相应结论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对比空气和人呼出的气体成分

    空气样品的试管中无明显变化,呼出气体的试管中石灰水变浑浊

    空气中不含CO2 , 呼出气体中含有CO2

    B

    鉴定甲烷的组成

    干冷的烧杯内壁出现水雾

    甲烷一定含有氢元素

    C

    氢气验纯

    听到尖锐的爆鸣声

    氢气较纯净

    D

    倾倒二氧化碳

    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

    只能证明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燃烧

    A . A   B . B   C . C   D . D
二、科普阅读题
  • 15. (2024九下·番禺月考) 阅读下列短文并回答问题。今年全国两会,“碳达峰”和“碳中和”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成为舆论热词。“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中国应对全球气候问题作出的庄严承诺。“碳中和”是指将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碳,通过二氧化碳去除手段,抵消这部分碳排放,达到“净零排放”的目的。“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地球上的生物圈、岩石圈、水圈及大气圈中交换,并随地球的运动循环不止的现象。
    1. (1) 以下措施不能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是___。
      A . 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 B . 更多地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 C . 植树造林,增加植被面积 D . 露天焚烧农作物秸秆以增加肥效
    2. (2) “碳循环”和“碳中和”中的“碳”,含义(填“相同”或"不相同")。后者指的是。(填选项)

      A.碳原子         B.一氧化碳      C.二氧化碳          D.活性炭

    3. (3) 有人认为碳循环过程中碳元素的化合价始终保持不变,你认为是否正确?
    4. (4) 某研究机构发明了转化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技术。

      方法一: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生成甲醇( )和水,用甲醇生产人造纤维:

      方法二: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醇后用作燃料。

      这两种转化方法对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影响是:方法一;方法二。(填“增加”或“减少”或“不影响")

    5. (5) 将CO2作为资源是实现碳中和的有效方法。以CO2和H2为原料,在一定条件下可合成C2H6O和一种液态物质,参加反应的CO2和H2的质量比为
三、综合题
  • 16. (2021九上·白云期末) 某工厂生产高锰酸钾的流程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混合加热室”发生的主要是(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2. (2) “电解室”反应中,反应前后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元素有(写元素符号)。
    3. (3) 生产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写化学式)。
    4. (4) 写出氧化室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 (5) 取47.4g高锰酸钾,加热一段时间后停止,共收集到3.2g氧气。计算剩余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是g,剩余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是(计算结果保留到0.1%)。
  • 17. (2021九上·白云期末) “芯片”是电子产品的核心部件,氮化镓是制造芯片的材料之一。下图是镓元素(Ga)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1. (1) 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制作出世界上第一张元素周期表的是___。
      A . 屠呦呦 B . 张青莲 C . 拉瓦锡 D . 门捷列夫
    2. (2) 图中m=,镓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应该在处(填X、Y、Z)。
    3. (3) 镓化学性质比较活泼与(填名称)相似,易形成的离子是(填离子符号)。镓在干燥空气中较稳定并生成氧化物薄膜阻止继续氧化,该氧化物的化学式是
    4. (4) 镓与沸水反应剧烈,生成氢氧化镓沉淀放出氢气,写出化学方程式
  • 18. (2021九上·白云期末) 工业上有多种制取氧气的方法,如:

    方法一:在低温、加压条件下,将空气液化。然后将温度升高至-196℃~-183℃之间,使液态氮气先蒸发,剩余液态氧气储存于钢瓶里。

    方法二;利用电解水的方法制取氧气,将得到的氧气干燥。在低温,加压条件下,使之转化为液态,储存于钢瓶里。

    1. (1) 从微观的角度分析,在方法一空气液化过程中,主要改变的是
    2. (2) 分离液态空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请把图C补充完整

    3. (3) 图D为方法二的实验室装置,请在对应的位置画出产物的微观示意图(原子模型参照图E)。反应结束后,打开活塞a用燃着的木条点燃a中的气体,出现的实验现象是:,该现象的化学方程式是:

    4. (4) 氢气和氧气在Pd基催化剂表面可反应生成H2O2 , 其微观示意图如图E:

      根据微观示意图写出对应的化学方程式

  • 19. (2021九上·白云期末) 2021年《化学教育》第3期,报道了一种“氧化铜还原实验”一体化装置,如图所示。

    1. (1) 写出图中两种玻璃仪器的名称
    2. (2) 网罩的作用是
    3. (3) 先加热炭粉再加热氧化铜,现象是,证明(填化学式)还原氧化铜,产生该物质(还原剂)的化学方程式是
    4. (4) 气球的作用是
  • 20. (2021九上·白云期末) 84消毒液是一种无色或者淡黄色具有刺激性气味的含氯消毒剂,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钠(NaClO),广泛用于医院、宾馆、旅游、家庭等的卫生消毒。某化学兴趣小组对该消毒液进行了如下系列探究。

    (查阅资料)

    I.84消毒液不稳定,其杀菌作用主要依靠有效氯,有效氯越高杀菌效果越好。

    Ⅱ.消毒杀菌就是使病毒蛋白质变性,鸡蛋中蛋白质发生变性反应时变成白色固体。

    探究一:84消毒液中有效氯含量的稳定性。

    0.5%的84消毒液在不同温度、不同存放时间下的有效氯含量:

    存放时间(小时)

    不同温度下,有效氯存留率

    60℃

    70℃

    80℃

    90℃

    0(对照)

    100%

    100%

    100%

    100%

    3.0

    ……………

    ………..

    94.66%

    88.05%

    6.0

    …………….

    96.66%

    89.67%

    74.69%

    12.0

    …………..

    93.32%

    82.62%

    ………….

    20.0

    94.75%

    ………..

    ……….

    ………..

    30.0

    92.99%

    ……….

    ……….

    …………

    (解释与结论)

    1. (1) 次氯酸钠(NaClO)中Cl元素的化合价为
    2. (2) 综合分析探究一中数据,在其他条件不变时,0.5%的84消毒液有效氯存留率受温度和时间的影响,其影响的变化趋势是。因此保存84消毒液应注意的问题是
    3. (3) 探究二:不同浓度84消毒液的杀菌效果

      在四只试管中各加入鸡蛋液2mL,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消毒液,静置15分钟后,记录如下:

      序号

      2—1

      2—2

      2—3

      2—4

      实验操作

      加入0.5mL消毒原液

      加入0.5mL消毒原液,12.5mL水

      加入0.5mL消毒原液,50mL水

      加入0.5mL消毒原液,100mL水

      现象

      液体表面产生气泡,无其他现象

      液体中产生大量白色固体

      液体中产生少量白色固体

      液体中产生极少量白色固体

      (解释与结论)

      探究二中杀菌效果最好的一组实验为(填序号)。

    4. (4) 洁厕灵主要成分是盐酸,与84消毒液混合会产生有毒气体Cl2 , 完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