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学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2024) /六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3 古诗三首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1-2022学年六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古诗三首》...

语文考试

更新时间:2022-01-21 浏览次数:89 类型:同步测试
一、基础知识
  • 1. 下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 栖(xī) B . 冷(lěng)露 C . 秋思(sī)
  • 2. 下列诗句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A . 中庭/地白/树栖鸦 B . 冷露/无声/湿桂花 C . 今夜/月明人尽/望 D . 不知/秋思/落谁家
  • 3. 《十五夜望月》中其意境与李白的诗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最相近的是(   )
    A . 中庭地白树栖鸦 B . 冷露无声湿桂花 C . 今夜月明人尽望 D . 不知秋思落谁家
  • 4. 下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中庭:即庭中,庭院中。 B . 地白:白色的地面。 C . 冷露:秋天的露水。 D . 秋思:秋天的情思,这里指怀人的思绪。
  • 5. 下列诗句所写内容与传统节日无关的一项是(  )。
    A .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B .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约客》) C .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D .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王安石《元日》)
  • 6. 对《十五夜望月》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是(    )。
    A . 诗的开篇描绘出十五夜的明朗素洁的景象,为下文写秋思作铺垫。 B . “冷露无声湿桂花 ”中的“桂花”,固然是写庭院中的桂花,但又可联想到神话故事里的月中桂树、吴刚、嫦娥等,诗的意境十分悠远。 C . 诗的最后一句写“秋思落谁家”,一个“落”字,用得十分妥帖新奇,给人以动的形象感觉,仿佛愁思在随银月的清辉,一起洒落人间。 D . 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优美的想像,渲染了元宵佳节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思,表现得非常委婉动人。
  • 7. 比一比,组一组。

      脉

      泳

  • 8. 默写填空。
    1. (1) ,脉脉不得语。
    2. (2) 《迢迢牵牛星》中描写织女美丽而勤劳的诗句是:
    3. (3) 《十五夜望月》中与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有异曲同工之妙,描绘月光皎洁的诗句是:
    4. (4) 《寒食》中运用双重否定的句式,描写全城皆沉浸于浓郁春意之中的诗句是:
二、阅读理解
  • 9. 课内阅读。

    寒  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1. (1) 诗歌描写的情景有一个时间推移,第一、二句写,第三、四句写则是转折。
    2. (2) 诗歌第一句中的“无处不”可不可以改为“处处都”?为什么?
    3. (3) 诗歌第三、四句中的哪个字用得妙?为什么?
    4. (4) 你知道寒食节有哪些习俗吗?
  • 10.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 (1) 你知道这首诗写得是什么节日的事吗?当时有什么风俗?
    2. (2)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 (3) 人们写文章表达思念情感时引用上面诗句最多的是哪一句?
三、综合表达
  • 11. 品析句子。
    1. (1)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这两句诗使我想起的故事,类似的诗句还有“”。

    2. (2)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这两句诗运用的修辞方法是,描写了

    3. (3)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这两句诗借,表达了

  • 12. 将下面的诗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 (1)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2. (2)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3. (3)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4. (4)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