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道德与法治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自贡市荣县留佳初中2020-2021年八年级下学期道德...

更新时间:2022-02-13 浏览次数:55 类型:开学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30分) 
  • 1. 如果把个人看成点,把人与人的关系看成线,那么,由各种关系连接成的线就织成一张“大网”,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这段话说明( )
    A . 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B . 投身于社会才能走向成熟 C . 人们的社会生活空间不断延展 D . 个人力量渺小,对社会发展影响甚微
  • 2. 起早上学饿肚子,中午啃点自带干粮。过去,贵州很多地方的学生娃就是在这种状态下踏上漫漫求学路。如今,在国家和社会的关爱下,他们有了好吃又丰盛的营养午餐。5年来,贵州省累计下达营养膳食补助专项资金121.2亿元。这事例说明,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    ) 

     ①社会的物质支持  ②社会的精神滋养  ③个人的奋斗追求  ④家人的鼎力扶持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③④ D . ②③
  • 3.  2018年6月29日,全国人大网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全文,并向社会公开征集意见。公众纷纷登录中国人大网提出意见。一个月里汇集意见超过13万条。调整后的新个税法于2019年1月1日起实施。以上资料说明(    ) 

     ①互联网促进了民主政治的进步 

     ②互联网丰富了民主形式,拓宽了民主渠道 

     ③互联网更加丰富和便利了人们的生活 

     ④互联网对更好地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的实现起着重要作用 

    A . ②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 4. 在网络时代,“人人都是通讯社,个个都有麦克风”。然而,要想通过“麦克风”发出“好声音”,还要练就“好嗓子”。作为公民,要在网络世界练就“好嗓子",就必须(    ) 

     ①自觉抵制网络不良信息 

     ②自觉遵守道德准则和法律规范,做一名负责任的网络参与者 

     ③善于利用虚拟时空转换角色,任意宣泄 

     ④善于利用网络发展自己,服务社会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④
  • 5. 社会秩序包括社会管理秩序、生产秩序、交通秩序和公共场所秩序等。我们的生活必须要有这些社会秩序,因为(    ) 

     ①社会秩序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②社会的正常运行需要社会秩序来保障 

     ③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 

     ④有了社会秩序,人们就什么都安全了 

    A . ②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 6.  2019年9月,一辆客车由于故障滞留在西昌至成都高速路上,车上大妈为打磨时间,便下车在高速路上大跳广场舞。大妈跳广场舞的视频引发民众热议。有人认为跳舞是个人的自由。从自由与规则的关系角度看,这种认识(    ) 

     ①正确的,因为自由与规则是可分的 

     ②是错误的,因为自由与规则不可分 

     ③是正确的,因为自由是受法律保护的 

     ④是错误的,因为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它要受道德、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 

    A . ①③ B . ②④ C . ③④ D . ②③
  • 7.  2018年10月,重庆一辆公交车与一辆小轿车在长江二桥相撞后坠入江中,全车15人无一生还。事故起因是乘客刘某因错过下车地点要求停车被拒,与驾驶员发生争吵,并持手机攻击驾驶员冉某。冉某将右手放开方向盘还击刘某,最终导致车辆失控,与对向正常行驶的小轿车相撞……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材料中的当事人缺乏规则意识和对自然、对生命的敬畏意识 

     ②材料中的当事人缺乏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感 

     ③材料警示我们不遵守规则会给自己、他人或社会带来危害 

     ④材料警示我们要敬畏规则,敬畏自然,敬畏生命 

    A . ①②④ B . ①②③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④
  • 8. 邀请朋友到家里聚会,有时会因为音乐声、笑闹声影响到左邻右舍生活。某小区居民卢女士在自家单元电梯口贴出了一张致歉信,就家庭聚会可能会给大家带来的不便提前致歉。不少业主认为,这种告示不仅能获得大家的理解,还能密切邻里关系。这提示我们( )

     ①受到他人尊重就能获得满足感、成就感 

     ②相互尊重利于减少摩擦,化解纠纷 

     ③尊重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 

     ④尊重利于形成互敬互爱的融洽关系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9. 在学习《以礼待人》内容时,老师给学生展示了以下三则古语。老师展示这些古语的意图是想让学生明白( )

     

    A . 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 B . 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 C . 文明有礼体现国家形象 D . 文明有礼是一种良好的品质
  • 10. 消费者张女士表示之前网购只看评价,可是有些商家会弄虚作假,导致评价可能有水分。当她得知现在可以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上查询企业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信息时,她再购买重要商品就会去查企业是否“身家清白”。消费者的选择表明( )
    A . 诚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 B . 诚实守信是民法的一项基本原则 C . 网上购物不可靠,商场购物更安全 D . 有了国家信用公示系统才能避免企业失信
  • 11. (2019八上·昂昂溪期中) “良好的秩序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基础。”对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 B . 有了良好的社会秩序,就能防止一切违法犯罪现象的发生 C . 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 D . 社会秩序有利于营造有序、整洁、安全的环境
  • 12.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社会规则也要与时俱进,不断改进和完善。作为国家的小主人(    )

    A . 社会规则的制定和完善是成年人的事,与我们青少年无关 B . 应该积极参与规则的改进和完善,为新规则的形成建言献策 C . 只要坚定维护规则即可 D . 应该提醒、监督、帮助成年人遵守规则,我们未成年人只要不触犯法律即可
  • 13. (2019八上·珠海期中) 自2003年起,杭州市图书馆就开始实行对所有读者免费开放,包括乞丐和拾荒者。图书馆对这些特殊读者的唯一要求,就是把手洗干净再阅读。这一举措推行以来,引起了一些读者的不满。杭州市图书馆馆长的回答是:“我无权拒绝他们入内读书,但你有权选择离开。”对于馆长的话,你的看法是(    )
    A . 赞同,因为馆长的话是尊重乞丐和拾荒者的表现,尊重使社会生活更融洽 B . 不赞同,因为乞丐和拾荒者进入图书馆会影响其他人的阅读 C . 赞同,因为馆长想让所有人都读书 D . 不赞同,因为乞丐和拾荒者会把图书馆的书弄脏
  • 14. 贴上一个进口标签,国产水果就“秒变”成了“洋水果”,水果摊前立刻门庭若市,大把大把的钞票进入了商家的腰包。同样的情况是,一些商户把国产电器贴上进口商标,生意瞬间火爆起来。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A . 赚钱才是硬道理,创新经营高收益 B . 追求效益理当先,市场秩序我不管 C . 国产商品难售卖,换个洋名发大财 D . 商家经营要自律,诚信至上是必须
  • 15. 下列同学们的行为属于诚信表现的是( )

     ①对于老师布置的作业小红总是按时完成,从不抄袭、偷懒  

     ②学校登记、通报未按要求穿校服的学生,小丽急中生智报了假名借此维护班级的荣誉  

     ③班长小王如实向班主任回报晚自习同学们的表现  

     ④小强答应舍友不把他们去网吧玩通宵的事说出去,结果他还是告诉了班主任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二、材料分析题(共20分) 
  • 16.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近几年,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网络正以不可遏制的势头走进人们的生活。有人从中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才干,也有人抵挡不住其中的诱惑而沦为罪人。天津塘沽区正在读八年级的13岁男孩小艺(化名)在网络游戏的长期熏诱下,已经分不清虚拟与现实,在连续上网36小时后,结束了自己鲜花般的生命。他在遗书中说:“追随游戏中的英雄,我去了!”

     材料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学生开始带手机上学,有些学生利用手机上网、聊QQ、玩游戏,更有甚者利用手机上网浏览不良信息,深受其害。 

    1. (1) 网络是把双刃剑,请你结合材料一、二谈谈网络的弊端有哪些? 
    2. (2) 两则材料警示我们应该怎样理性参与网络生活? 
  • 17. 某中学学生陈某,读七年级时经常旷课逃学,在家玩电脑,屡教不改。升入八年级后,他沉迷于上网,为了去网吧,花完零用钱就偷家里的钱,后来发展到偷别人的手机和电脑零部件去卖,结果被处以行政拘留。九年级上学期陈某在网上结交了一些损友,他们一起在社会上滋事,扰乱治安。一天,为了网友的“哥们儿义气”,他参与打架斗殴,在斗殴中用利器把对方刺成重伤,人民法院依法判处陈某有期徒刑3年。 
    1. (1) 陈某哪些行为属于犯罪行为? 
    2. (2) 请你说说犯罪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3. (3) 上述材料启示我们青少年应该怎样加强自我防范,预防违法犯罪?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