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区第一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

更新时间:2022-06-30 浏览次数:28 类型:月考试卷
一、基础知识(共8小题,40分)
  • 1. (2021高一上·三元月考) 以下字音字形全部正确的是(   )
    A . 纵横阖bǎi    女yuán    帖yù    永juàn B . 波诡云jú     敛jū      相liáo   稻shū C . 美轮美huàn  潭寺zhè   早shàn   水jì D . 蓊郁郁wěng  枕jiè      下juē    木chuán
  • 2. (2021高一上·三元月考)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都有活用现象,对此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幽壑之潜蛟    ②孔子郯子    ③乌鹊飞    ④江陵

    ⑤明天南    ⑥上食埃土,饮黄泉    ⑦泰山之阳,汶水西流    ⑧鱼虾而友糜鹿

    A . ①⑧/②⑤/③⑦/④⑥ B . ①/②⑤/③④⑥⑦/⑧ C . ①/②⑧/③⑥⑦/④⑤ D . ①⑧/②④⑤/③⑥⑦
  • 3. (2021高一上·三元月考) 下列各项中虚词的意义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 于:①苏子与客泛舟,游绝壁之下    ②月出东山之上 B . 而:①逝者如斯,未尝往也    ②小学大遗 C . 以:①余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    ②作《师说》贻之 D . 其:①皆出于此乎    ②何为然也
  • 4. (2021高一上·三元月考) 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与现在意义用法分析正确的一组是(   )

    白露横江        ②肴核既尽,杯盘狼藉        ③望美人兮天一方

    ④蚓无爪牙之利    ⑤石苍黑色,多平方 , 少圜    ⑥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徘徊于斗牛之间    ⑧古之学者必有师

    A . 全不相同 B . ①②④⑧和现在意义用法相同 C . ③⑤⑦和现在意义用法相同 D . ②⑦和现在意义用法相同
  • 5. (2021高一上·三元月考) 下列句子句式分组正确的一项是( )

    ①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②何为其然也 ③渺渺兮予怀 ④徘徊于斗牛之间⑤何陋之有⑥是造物之无尽藏也 ⑦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⑧凌万顷之茫然

    A . ① ⑤/ ② ③ /④/ ⑥ ⑧ /⑦ B . ① ④/ ② ⑤/③/ ⑥ ⑦/ ⑧ C . ① ⑦/ ② ③/④/ ⑥ ⑧/⑤ D . ① ②/ ③ ⑦/④/ ⑤ ⑥/⑧
  • 6. (2021高一上·三元月考)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泰山,众山之首,云雾缭绕,那逼人的英气和历史的年轮,使观画者感到自己在它面前有如沧海一粟 B . 成都馆内人流不绝如缕 , 每个走在玻璃地板上的人,都被下面的成都综合交通规划图吸引,纷纷驻足观看。 C . 上源古村静悄悄的,行走在村里长长窄窄的青石小巷中,只听到跫音回响,让人不禁有遗世独立之感。 D . 读巴金、冰心的文集,须备上香茶,月下品味;而读鲁迅,则要正襟危坐 , 凝心静神地细细咀嚼。
  • 7. (2021高一上·三元月考) 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青青子衿”中,青衿是周代读书人的服装,《短歌行》中指代有学识的人。 B . “元和十年”中的“元和”是年号纪年法,“壬戌之秋”中的“壬戌”是干支纪年法。 C . “善才”是对技艺高超的乐师的称呼,“教坊”是古时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 D . “七月既望”中的“望”指的是农历每月的十六日;朔,是农历每月第一天。
  • 8. (2021高一上·三元月考)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姚鼐 , 字姬传,因书斋名惜抱轩,世称惜抱先生,清代散文家,与方苞、刘大櫆并称为:“桐城派三祖”。 B . 朱自清,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散文集有《背影》《欧游杂记》。 C . 郁达夫原名郁文,字达夫,中国现代作家、革命烈士;代表作有散文《沉沦》《故都的秋》,小说《春风沉醉的晚上》等。 D . 茹志娟,当代著名女作家。擅长写抒情心理小说,战争题材,以空灵精致的笔触展示军民间的深情厚谊。
  • 9. (2021高一上·三元月考) 课内文言文翻译
    1. (1)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 (2)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3. (3)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4. (4)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5. (5)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6. (6)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7. (7) 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8. (8)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1. (1) 《登高》中,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
    2. (2) 《赤壁怀古》中,凭吊英雄人物,抒发壮志难酬的苦闷,并作旷达状的诗句是:
    3. (3) 《短歌行》中,借《诗经》中的句子比喻渴望得到贤才。这两句诗是:
    4. (4) 韩愈在《师说》中用“”两句解释了“弟子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弟子贤能”的原因。
    5. (5) 姚鼐在《登泰山记》中用“”和“”分别写出了日出前后群峰的形态,运用比喻,生动传神。
    6. (6) 《琵琶行》中,在琵琶声低沉徘徊,近似停顿后,猛然爆发出激越昂扬强音的句子是:
    7. (7) 《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赞叹刘裕北伐的赫赫战功的两句是:
    8. (8) 《赤壁赋》中,侧面描写,表现了洞箫之声的凄切婉转,堪称神来之笔:
二、现代文阅读(共2题,9分)
  • 11. (2021高一上·三元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天坛十三记(之九)

    肖复兴

    ①天坛里最多的树木,是柏树,有几万棵,树龄在几百年之上的就有五六千棵。在天坛,柏树的代际区别是极其明显的。内垣和外垣前的柏树林,种植的是年轻的新树,而散落在园内的很多柏树则是老树,甚至有明代六百年以上树龄的老柏树。在植物之中,比起娇艳的花草,树的生命要长久得多。人类和树比起来,最多不过百年之躯,哪怕是帝王,都是无法与几百年乃至上千年的树木相匹敌的。

    ②很难设想,天坛里如果没有了这些古柏,将会是什么样子。祈年殿和圆丘,俯瞰四周,只是一片光秃秃的地面,或者是一些杂花新树,该会发出怎样的唱叹,肯定会感觉像是元帅麾下没有了威武成阵的将士,而只是一片花拳绣腿。

    ③走到这些古柏密密的树荫下,我有时会想,没有了古柏,哪怕是盛开着鲜艳花朵诸如桃李海棠一类的树簇拥着祈年殿和圆丘,也是不适合的。只有古柏,才和天坛相配,才如彩云拱月,托起了整个天坛。

    ④有一棵古柏,在天坛里很特别。它是斜躺在那里的。不知道什么原因,它从巍巍直立,变成了这个样子。是雷雨?是地震?还是战火?在天坛漫长的历史中,在人为的战火和自然的灾难中,无辜倒下而死亡的古柏有很多。我一直都觉得它很不情愿,不甘屈服于一头栽倒在地。它的枝干离地面很近了,眼瞅者就要倒下了,但它还是坚强地支撑着,箭一样斜指向天空,就像战场上一个中弹也不肯倒下的武士。于是,它与众不同地活了下来,定格成今天这样,像一尊罗丹或马约尔的雕塑。

    ⑤它很粗壮,纵使躯干已经被扭曲成这样,一年四季枝叶茂密,生命力依然旺盛如年轻的时候。每一次经过,我都要站在它身边看一会儿,有时会觉得它如同一尊卧佛,洞悉世事沧桑与人生况味,有几分幽静和神秘。

    ⑥这棵古柏,我小时候就见过,几十年过去了,它还斜卧在那里,只是以前我可以爬到树上玩耍,现在被铁栏杆围起来了。几十年过去了,我垂垂老矣,它还是像以前那样的枝繁叶茂。几十年算什么,几百年都过去了,它不是照样青春如昔吗?如今,它的树根处,居然又长出了新的枝丫,许多青草也爬满四周,甚至缠绕上它苍老鼓裂的躯干.这时候,我觉得它就像一只鸡婆,四周围绕着一群鸡娃,或者像一个孙儿绕膝的老爷爷,充满人间烟火气息。

    ⑦夏天,我坐在它对面画它,觉得它越发枝叶茂密、浓郁苍绿,如一潭深湖。我一遍遍端详它,仔细看遍了它的浑身上下,忽然,觉得它好像在对我讲话,只是我听不懂树的语言。

    ⑧风吹树叶的沙沙响声,不是树的语言。树叶的语言,无须借助风。树叶也不是树的嘴巴。我们知道树和我们人一样,也会呼吸,吸进二氧化碳,呼出氧气。但是,我们也不知道树和我们人一样,也会说话,我们不知道树的语言是什么,我们的先人讲究天人合一、我们如今更讲究人与自然的和谐,但是.我们听不懂树的语言,我们和它们隔膜得很。

    ⑨古柏很有特色,尤其是天坛的古柏,因融入苍茫的历史而富于生命感的力度和深度。当年,梵高居住在法国阿尔的时候,很爱画柏树,即使病重住进圣雷米疗养院里了,还在画疗养院里的柏树。他说:“柏树在线条和比例上都很美,像埃及的方尖碑。”我从来没有听说过有人以这样崇高的比喻评价柏树。

    ⑩史铁生对地坛的古柏情有独钟,也曾经从绘画的角度说原里的古柏“躯干和树冠可以表现元素太丰富了,随使换个角度都会感觉不一样”,说它们“纠缠在一起的枝条,像是岁月无声的撕扯”。说“这些和树干扭曲在一起的大疖子有特殊的故事感”。

    ⑪面对柏树,梵高是画家的角度,史铁生则是作家的角度。史铁生强调它们的故事感和历史感等更多文学的元素,梵高强调它们特殊的美和美术的元素。或许,两者结合在一起,才可以更丰富而准确地概括天坛里的古柏给予人们的启示,让人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它们。

    ⑫梵高画的柏树,是丝柏树,和天坛里的柏树不完全相问,而且,也没有天坛里的柏树古老,不过,他对柏树的这个“方尖碑”的比喻,让我感到新鲜。我想,如果在梵高眼里普罗旺斯的柏树是“方尖碑”,天坛里的古柏,尤其是我自童年就见到的这棵斜卧而顽强不倒的古柏,又该是什么呢?我一直想找到一个比“方尖碑”更崇高更合适的比喻,可是,思短词穷,一直没有找到。

    ⑬有一天,我到北大参观塞克勒博物馆,忽然看见院落里的石座上放着一块日晷,由一根针一样细的支柱支撑,呈斜立状,指向天空。我一下子想起,天坛里的这棵古柏不也是斜立着吗?而且比日晷的倾斜度还要大,我觉得古柏、起码这棵古柏就像的们古代的日晷,直指天空,直指时辰,和天坛相配

    (有删改)

    1. (1)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文以天坛的柏树为描写对象,由“天坛十三记"可推知,作者应记录了许多与天坛相关的事物,柏树只是表现天坛的一个方面。 B . “人类和树比起来,最多不过百年之躯”写出了人们在古柏面前的渺小感;又以帝王为例,意在强调人们应摒弃权力,追求真我。 C . 作者的散文文笔细腻,意味隽永,能在平常事物中写出对生活的独到观感,对社会人生的深刻思考,本文很好地体现了这一风格。 D . 作者通过写梵高和史铁生对柏树的独特理解,挖掘出柏树在美术和文学等方面的深层意蕴,丰富了“天坛的柏树”的形象内涵。
    2. (2) 如何理解文章划线处前后两次写到的古柏“和天坛相配”?请分别分析。
三、课外古诗文阅读(26分)
  • 12. (2021高一上·三元月考) 课外文言文阅读

    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 B .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 C .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 D .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
    2. (2)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叙事、描写、状物,也可抒情、议论、说明。通常的写法是寓情理于事、景、物之中,或借叙事、写景、状物自然而然地抒情言理。 B . 王安石的散文遒劲清朗,在唐宋八大家(唐代柳宗元、韩愈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八位)中独树一帜,代表作有《答司马谏议书》《读孟尝君传》等。 C . “华山之阳”,古代我国古代以山名或水名加上“阴”“阳”构成的地名较多,山的北面、水的南面称为“阳”,反之为“阴”。 D . 古代对人的称谓比较复杂:直称姓名,称字、号、斋名、谥号,称官名、爵名,称籍贯。有时几项兼称,如“庐陵萧君圭君玉”,“庐陵”为籍贯,“萧君圭”为姓名,“君玉”为字。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   )
      A . 本文是一篇游记,但不同于一般游记,不重山川风物之美的描写和景物的叙述,或者寄托某种情致怀抱,而重在借景生论,因事说理。以说理为目的,记游的内容只是说理的材料和依据。 B . 作者从第一段 “有碑仆道,其文漫灭”联想到“古书之不存”,从“音谬”联想到“谬其传”的情况不可“胜道”,自然地得出治学必须“深思慎取”的结论。 C . 第三段第一句“于是余有叹焉”,紧承上文,领起全段使文章前后衔接,过渡自然。 D . 用“奇伟、瑰怪、非常之观”比喻人生的最高境界,但这种境界“人之所罕至”,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达到的。只有有力(不断的艰苦努力)、有物(一定的物质条件)的人才能到达。
    4. (4) 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②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 13. (2021高一上·三元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小题。

    初夏江村

    高启

    轻衣软履步江沙,树暗前村定几家。

    水满乳鳬翻藕叶,风疏飞燕拂桐花。

    渡头正见横渔艇,林外时闻响纬车

    最是黄梅时节近,雨余归路有鸣蛙。

    【注释】①高启:字学迪,明朝著名诗人。此诗作于高启回到家乡胃丘乡同隐居时。②纬车:纺车,抽茧出丝的工具。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开篇一个“步”字表现出诗人在乡间行走时轻脚细步、悠闲自得的情状:写野鸭时的“翻”字,写飞燕时的“拂”字,活现出动物的生气和自在,充满诗情画意。 B . 诗的前三联从视觉角度写所见,最后一联从听觉角度写所闻,视觉与听觉相结合,再现了黄梅时节的乡村景象。 C . 本诗首联总起,奠定全诗的基调:颔联紧承上联写景:颈联则由写物转入写人:尾联点题,更见情趣盎然。 D . 律诗的中间两联必须对仗,对仗包括词性、结构相对,也包括声调、平仄相对。依此要求看,本诗的对仗并不规范。
    2. (2) 全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四、语言文字运用(15分)
  • 14. (2021高一上·三元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有人说,互联网虽然实现了我们的一个古老的梦想,把远在天涯的人变得___________,但与此同时也可能恰好相反,把身边的人变得如在天涯,因而引发了一种普遍的担心:当我们越来越习惯于线上的虚拟世界时,我们是否会最终失去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对线上虚拟世界的担心,并非___________。正如有研究者指出的那样,互联网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过度沉迷有可能让一些人“越来越拥抱技术、越来越忽略彼此”。

    实际上,线上与线下之间的界限也不是那么_____________。研究发现,互联网中的社交关系大多是通过“上传”线下的好友形成的,是现实社交的延续。从空间角度来讲,互联网有助于我们维系远距离的线下关系;从时间角度来看,媒介化创造了一种广泛的双向即时互动。空间和时间由于不断压缩,互动性大大增强,社会交往效率得到显著提高。(       )。“虚拟”与“现实”早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现实世界为虚拟生活____________地提供养料,虚拟生活又能激发和充实现实世界的活力。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近在咫尺        空穴来风        非此即彼      源源不断 B . 触手可及        空穴来风        泾渭分明      取之不尽 C . 近在咫尺        杞人忧天        泾渭分明      源源不断 D . 触手可及        杞人忧天        非此即彼      取之不尽
    2. (2)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社会交往是如此,我们工作和生活的其他方面也是如此 B . 不但社会交往如此,而且我们工作和生活的其他方面也是如此 C . 我们工作和生活的其他方面,和社会交往也是一样的 D . 我们工作和生活的其他方面也是这样,除了社会交往
  • 15. (2021高一上·三元月考) 下面文段有四处语言表达存在问题,请找出(只写序号)并作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连贯得体。

    ①我国从国家到地方都出台了相应法律法规,②对“文化地标”的维护管理、施工建设和决策定位等提出了明确要求。③为避免滥建现象不再发生,④地方政府应加大对大型雕塑建设的管理力度,⑤按照工程建设项目管理要求履行建设审批。⑥“文化地标”建设要综合考虑城市功能定位、文化特色等多种因素,⑦延续城市历史文脉,⑧发扬优秀传统文化。⑨对破坏文物保护单位历史风貌的建筑物,⑩相关部门应及时处理。

  • 16. (2021高一上·三元月考) 阅读下面的新闻报道,概述嫦娥五号上升器由月面顺利进入预定环月轨道的过程。要求:保留“入轨”的必要条件等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

    与地面起飞不同,嫦娥五号上升器月面起飞不具备成熟的发射塔架系统,着陆器相当于上升器的“临时塔架”,上升器起飞存在起飞初始基准与起飞平台姿态不确定等问题;由于月球上没有导航星座,上升器起飞后,需在地面测控辅助下,借助自身携带的特殊敏感器实现自主定位、定姿。点火起飞前,“着上组合休”实现月面国旗展开以及上升器、着陆器的解锁分离。点火起飞后,上升器经历垂直上升、姿态调整和轨道射入三个阶段,进入预定环月飞行轨道。

五、 作文(60分)
  • 17. (2021高一上·三元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家,是一个充满了各种味道的奇妙之地:厨房里有烟火油盐的味道,饭桌上有饭菜水果的味道,爷爷有老酒味,爸爸有香烟味,妈妈有香水味,弟弟有奶腥味,晒过太阳后的棉被有暖烘烘的味道,浇过清水后的花草有潮润润的味道……有甜蜜,有芬芳,也有酸楚,有苦涩……这些味道陪伴着家里的每个人,是属于家的独特的气息。

    你对“家的味道”有怎样独特的记忆、感受和思考?请以“家的味道”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要求:内容充实,不记流水账;有记叙文的明显特征,突出选取典型事例和细节描写;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字迹工整,卷面清楚,不过度涂改。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