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南省邵阳市第六中学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

更新时间:2022-04-05 浏览次数:74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6分)
  • 1. (2021七上·邵阳月考) 请选出下列调语加点字读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 )
    A . (bì)    烦(ào)    留(zhì)   断章取(yì) B . 亮(cèng)  星宿(xiù)   折(cuō)   信手来(zhān) C . (yù)    烟(chuī)  闻(fēi)   抑扬顿(cuò) D . 临(pín)   听(dì)    依(guī)   锋芒露(bì)
  • 2. (2021七上·邵阳月考)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 大学毕业成了我和小强的诀别 , 十年后我才见到他一面。 B . 春天来临,广州朋友种植的鲜花怒放,姹紫嫣红,争奇斗艳,淡雅有致。 C . 得知中国篮球队最终进入决赛的前三甲,陈教练喜出望外 , 眉飞色舞。 D . 在激烈的辩论场上,正方第四辩表现出色,屡次在关键时刻妙手回春 , 扭转局面,为本队的获胜作出了主要贡献。
  • 3. (2021七上·邵阳月考)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千百年来,先贤哲人给我们留下了辉煌灿烂的许多文化遗产。(将“许多”移至“辉煌灿烂”前) B . 通过学校举行的“世界环境日”教育活动,使学生学习了环保知识、了解了环保意义、增强了环保意识。(删去“通过”) C . 广泛阅读文学名著,仔细观察多彩生活,适时记录生活点滴,是增强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在“增强”后加“学生”) D . 在这次考试中,他之所以能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绩,是因为平时勤奋刻苦学习造成的。(删去“造成的”)
  • 4. (2021七上·邵阳月考) 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有些读书,全凭自己的兴趣。

    ②明天遇到另外一部有趣的书,仍然全精力去读,虽然两部书毫不相关。

    ③它的坏处在使读者产生畸形发展,有的知识过于重视,有的可能很蒙昧。

    ④它的好处在使读书成为乐事,养成一种不平凡的思想与胸襟。

    ⑤今天遇到一部有趣的书,就把别的事支开,全精力去读它。

    ⑥这种读法有如打游击,亦如蜂蜜采蜜。

    A . ①②③④⑤⑥ B . ①⑤②⑥④③ C . ④③①⑤⑥② D . ⑤⑥②④③①
  • 5. (2021七上·邵阳月考) 王国维认为“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即远大的目标、艰苦的过程、成功的喜悦。辛弃疾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其中的第几种境界?(    )
    A . 第一种 B . 第二种 C . 第三种 D . 都不是
  • 6. (2021七上·邵阳月考) “伞幄垂垂马踏沙,水长山远路多花。眼中形势胸中策,缓步徐行静不哗。”全诗的气氛可用一个字来概括,这个字是:(    )
    A . B . C . D .
  • 7. (2021七上·邵阳月考) 走近经典,按照顺序猜想季节(  )

    ①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②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③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④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A . 春 冬 夏 秋 B . 秋 冬 夏 春 C . 春 夏 秋 冬 D . 夏 冬 春 秋
  • 8. (2021七上·邵阳月考) 下列文学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古汉语中常见些敬辞与谦辞。对他人的女儿敬称为“令爱”,对自己的父亲谦称为“家父”。 B . 古人有许多称谓来表达彼此间的友情。如 “总角之交”指幼年时的朋友;“竹马之交”指普通百姓相交;“生死之交 ”指即使掉脑袋也不变心的朋友;“君子之交 ”指看上去很平谈,而重在道义的朋友。 C .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其代表作《骆驼祥子》《四世同堂》。 D . 泰戈尔,印度作家诗人。主要诗集有《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等。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
二、名句默写(8分)
    1. (1) 一轮明月,曾激荡起诗人心中多少的情怀;一轮明月,酝酿出多少脍炙人口的诗篇。李白借半轮秋月抒发远行途中的思乡之情:“。”
    2. (2) 李益借一轮明月绘就一幅大漠苍凉的受降城月夜图 “。”
    3. (3)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诗中寄托作者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和对和平渴望的诗句是:“。”
    4. (4) 《论语》中说一个人,要有大志,还要善于思考,才能有较大收获的句子是:
三、名著阅读(4分)
  • 10. (2021七上·邵阳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句子写出《朝花夕拾》中的相应人物。
    1. (1) 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她”是

    2. (2) 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

      “他”是

    3. (3) 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藐视。他蹲在席子上,我发言大抵就反对……

      “他”是

    4. (4) 他不但活泼而诙谐,单是那浑身雪白这一点,在红红绿绿中就有“鹤立鸡群”之感。只要望见一顶白纸的高帽子和他手里的破芭蕉扇影子,大家就都有些紧张,而且高兴起来了

      “他”是 

四、综合性学习(4分)
  • 11. (2021七上·邵阳月考) 习近平主席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善于向古人借智慧,常用中国经典讲“中国经验”,以中国道理说“中国道路”。在他的文章、讲话、著作中,常常引用古代典籍中的经典名句,寓意深邃、生动传神,既具有启迪的意义,也彰显了中国的文化自信。
    1. (1) 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用《论语》中名言: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在强调)的关系。
    2. (2) 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上的讲话》:“国势之强由于人,人材之成出于学。”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们党的教育方针,是我国各级各类学校的共同使命。这段话阐述了国家、)三者之间的关系。
    3. (3) “亲仁善邻、协和万邦”,是中华文明一贯的处世之道,惠民利民、安民富民是中华文明鲜明的价值导向,革故鼎新、与时俱进是中华文明永恒的精神气质,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是中华文明内在的生存理念。——习近平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放眼世界,习主席引用《尚书》经典 “亲仁善邻、协和万邦”意在表明)的关系。疫情期间请例举我国践行“亲仁善邻、协和万邦”的事例?
五、文言阅读(14分)
  • 12. (2021七上·邵阳月考) 文言文阅读

    【甲】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曰专而已矣。谚曰“艺多不养身”,谓不专也。吾掘井多而无泉可饮,不专之咎也。诸弟总须力图专业。如九弟志在习字,亦不必尽他业。但每日习字工夫,断不可不提起精神随时随事皆可触悟。四弟、六弟,吾不知其心有专否?若志在穷经,则须专守一经;志在作制义,则须专看一家文稿;志在作古文,则须专看一家文集。作各体诗亦然,作试帖亦然,万不可以兼营并鹜,兼营则必一无所能矣。

        切嘱切嘱,千万千万。此后写信来,诸弟各有专守之业,务须写明。且须详问极言,长篇累牍。使我读其手书,即可知其志向识见。凡专一业之人,必有心得,亦必有疑义。诸弟有心得,可以告我共赏之;有疑义,可以问我共析之。

    ——节选自《曾文正公全集》

    [注释]①制义:明清时期科举考试的文字程式,又称制艺,即八股文。②古文:唐代时称秦汉之文为古文,即以文言写成的散体文。③试帖:唐以来科举考试中采用的-种诗歌体载。多用五言六韵,有一定的程式。

    【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选自诸葛亮《诫子书》

    1.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不专之也(

      吾不知其心有专否() 

      非宁静无以远(

      年与时

    2. (2) 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 . 夫君子之行 B . 可以告我共赏之 C . 凡专一业之人 D . 诸弟各有专守之业
    3. (3) 用/线断句,限两处

      断不可不提起精神随时随事皆可触悟

    4. (4)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曰专而已矣。

      ②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5. (5) 这两篇文章都告诫了我们治学之道,甲文重在强调,乙文重在强调
六、现代文阅读(24分)
  • 13. (2021七上·邵阳月考)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完成各题。

    材料一:“云教育”是指基于云计算应用的教育平台服务。集教学、管理、学习等于一体,它搭建了一个可供教育主管部门、学校、教师、学生以及家长分工协作的在线平台,从而共同达成教学目标和有人任务。近年来,“云教育”受到国内外众多教育界人士关注,此次疫情的发生让“云教育”在我国得以大面积推广。不可否认,在实践过程中,“云教育”在新技术的运用、教学内容的设计、教育质量的保证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同时,“云教育”不可能完全代替线下教育,传统课堂仍具有无可取代的重要作用。当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逐渐恢复,相信有关“云教育”的探索不会也不应停滞。

    (摘编自杨国营《云教育拓展未来教育想象空间》)

    材料二:图一:学生喜欢的上课模式(传统课堂、线上教学1、线上教学2)调查(可选取二项

    ①传统课堂+线上教学2      ②传统课堂    ③线上教学2(互动多样型)

    ④传统课堂+线上教学1      ⑤线上教学1(听讲为主型)

    图二:你认为线上教育的优点有哪些?(答题人数451人)

    (来源:衢州新闻网)

    材料三:

    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于2月17日正式开通后,一直运行平稳顺畅,浏览人次逐步攀升,覆盖各省份。截至5月11日,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浏览次数达20.73亿,访问人次达17.11亿。中国教有电视台空中课堂收视率大幅跃升,在全国卫视关注度排名进入前10。家长和学生普遍反映网络云平台界面清晰、使用便捷、内容丰富、资源优质、观看流畅。

    “在‘停课不停学’工作中,各地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积累了宝贵经验。”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介绍,教育部与工信、广电等部门在政策、技术上的密切合作是开展大规模在线教有的重要保障。线上教育为保障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发挥了重要作用,促进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共用,特别是为薄弱学校、艰苦边远农村地区输送了优质资源,是推进教育公平的重要途径。吕玉刚同时表示,这次在线教育实践,也暴露出网络运行保障能力还存在不足,体系化的优质数字教育资源不足,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不足等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破解。

    如何保证在线学习与线下课堂教学质量实质等效?“教师需要在实时交互的场景下,及时准确地采集学生的学习成效数据,随时调整教与学活动。在线教育要从‘单声道’向‘双声道’转变,从‘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转变。”清华大学在线教学指导专家组组长于歆杰介绍。

    (摘自《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浏览次数达20.73亿》,《人民日报》2020年5月5日)

    1. (1) 下列关于“云教育”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云教育”集教学、管理、学习等于一体,有共享性、重复性、不受时空限制的便利性等优势,但也有自身的短板。 B . “云教育”要达成教学目标和育人任务,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学校、教师、学生以及家长的分工协作,缺一不可。 C . 疫情期间“云教育”在我国能够大面积推广,得益于教育行政部门的重视与推动,工信、广电等部门的积极配合。 D . 未来的“云教育”如果实现与线下课堂教学质量实质等效,将成为未来教育主流,并逐渐取代传统课堂。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从材料二图一可以看出,课堂教学与互动式的线上教学融合最受学生青睐,听讲式的线上教学最不受欢迎。 B . 从材料二可以看出,线上教育两种模式都具有课堂教学不可复制的三大优点,解决了传统课堂存在的问题。 C . 这次疫情中,在线教育得到了广大用户的认同,他们普遍反映网络云平台使用便捷、内容丰富、资源优质。 D . 新冠疫情期间,在线教育为全国中小学实现“停课不停学”提供了有力支持,产生了巨大的社会价值。
    3. (3) 材料一结尾说:“当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逐渐恢复,相信有关‘云教育’的探索不会也不应停滞。”请结合上述材料简要分析复课后“云教育”继续探索的必要性。
  • 14. (2021七上·邵阳月考) 现代文阅读
    人间烟火气
    (王文一)

    ①早晨上班,车载音响的随机循环播放突然唱起了《青花瓷》,“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听到这句的时候正好路过一家早餐店,包子出笼,整个店面都冒着蒸汽,我忽然想起了几十里外那个小村子里的炊烟。

    ②故乡多山,虽不大却也将大地切割得支离破碎,家家户户都藏在山坳里。一条公路沿河而行,在路过村庄的时候,能看到的都只是片瓦只檐,只有偶尔顺着那条进村的小路往里延伸的时候,你才会发现原来村庄的内涵如此丰富,小路可以一直延伸到山沟沟的最深处,而村里的家家户户,就在这小路的两边,挨挨挤挤、泾渭分明地做着邻居。

    ③炊烟是不分彼此的。每到亭午日暮,或者晨光熹微,炊烟都会在家家户户的烟囱上轻轻巧巧地飘出来,这时候无论家宅广阔还是茅檐草舍,无论炊烟出来的渠道是敞亮的琉璃瓦烟囱还是泥坏堆砌的小筒,都不影响大家彼此温柔地打着招呼 , 然后炊烟融洽地汇聚到一起,变成一抹轻柔的云,低低地飘在村庄的上空。炊烟是不记仇的,就像村里的乡亲,虽然彼此偶尔会有一些口角,但是情绪从来不会隔夜。早晨起来烧火的时候你招呼我一声,我打趣你一句,情绪很快便随着柴火进了灶膛,一把火烧过,就随着烟气袅无踪迹了。

    ④炊烟是农村最美的一张名片。薄雾轻笼的早晨,一根根或细长或短粗的烟囱里,冒出淡淡蓝蓝的细腻烟雾,这烟雾一缕一缕地汇聚起来,弥漫在农家小院的房舍屋檐上,萦绕在原野的庄稼树木上,更笼罩在整个村子的上空,凝结成一片小云,小村仿若仙境。风吹过,这些仿佛蜃气好像雾霭的轻烟渐淡,最后消散无踪。这时候,村子终于脱去了如纱般的睡衣,彻彻底底清醒了过来。跳脱的鸡,蹒跚的鸭,稳重的牛,以及乱窜的猪狗,上学的稚子,劳作的大人,都在彰显着村庄的活力,生机盎然又醉人眼目。而黃昏的炊烟,又有一种别样的艳丽。红形形的夕阳给小村镀了一层金边,这个时候,从错落有致的房顶袅袅升起丝丝缕缕,在晚霞的照射下,缭绕在炊烟里的小村落,升腾着一种朴实,一种单纯,这烟就像这越发落寞的村落,古朴、恬静、温暖。在炊烟的呼唤下,人们或者行走,或者“突突”地开着蹦蹦车,从山间、田里、河畔顺着村道走回来,炊烟的方向,就是家的方向。

    ⑤乡亲们或许不会关注司空见惯的炊烟,就像他们可能没有关注家里面那个总是起得很早、睡得很晚的女人,那个女人是老婆,是母亲。她们默默地见识着村庄最冷清的晨,熬着村庄最深沉的夜,却从来不会为自己的辛勤和劳累辩驳夸耀。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女人的存在,这些小房子才会按时升腾起炊烟才会有温暖的被窝和可口的饭菜,那是家的味道。

    ⑥难怪中国古代文人无论桀骜还是恬淡,无论身归山野还是向往庙堂,在诗句中总会提及炊烟,悄悄地织构美好。比如陶渊明有“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范成大有“指点炊烟阁莽苍,午餐应可寄前庄”,蔡襄有“孤舟横笛向何处,竹外炊烟一两家”……炊烟就是人,就是家。有炊烟的地方,才是人间。

    (选自《中国青年作家报》2019年12月17日,有删改)

    1. (1) 文章第①段引用《青花瓷》的歌词有何作用?
    2. (2) 赏析第③段划线句子表达效果。
    3. (3) 阅读第④段,分别用本段中的一个词概括早晨炊烟和黄昏炊烟的不同特点。
    4. (4) 本文第⑤段与链接材料都写到了妻子(老婆)与母亲,试分析其情感表达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链接】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大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莫怀戚《散步》

  • 15. (2021七上·邵阳月考) 议论文阅读,完成各题

    不妨“不求完美”

    ①到某个地方做客,当地朋友少不了领着你参观这风景那名胜。末了,你要告辞,朋友却热情挽留,直说还有许多好地方没看完呢。你只好说:“留点遗憾,下次再来。”

    ②确实,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是要留点遗憾的。我们经常听到一种说法:××是遗憾的艺术。这个主语,可以用很多词替换,比如摄影,比如影视,比如建筑等。即便是人生,也是“不如意事常十之八九”,遗憾总是在所难免。

    ③既然如此,那么我们在生活中就应该对人对己都宽容一点,做人做事不妨“不求完美”。

    ④有的人,看到什么都想学,希望自己什么都懂、什么都会,做个“通才”,成为完美的全能者。于是,每天满怀激情,看到什么就学什么,整日忙得不亦乐乎,最后每样都只学了皮毛。如果用这样的完美标准要求别人,更会让自己失望不已。而有的人,能够认清自己或别人的不足,主动放弃让自己或别人做个“全能者”的想法,把时间和精力集中起来,在某几个方面甚至一个方面钻研得更深,反而能够“一招鲜,吃遍天”。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仅不可能什么都懂,也没必要什么都懂,古往今来,从来就没有哪个人什么都懂,能够一个人包打天下。

    ⑤过于追求完美的人,往往容易贻误时机,影响做事的效果。经常写时评的人都知道,一篇文章文从句顺,逻辑说得通,观点站得住脚,让人读得下去,就很不错了。至于“篇篇锦绣,字字珠玑”则是很难的,而且容易在过度修改中失去文章的时效性。做事反复思量,追求完美的初衷也是极好的,然而世事瞬息万变,哪里又能把什么都想遍了!过度的权衡,也必然会贻误做事的最佳时机。

    ⑥过于追求完美的人,其实更容易导致更大的不完美:《淮南子》里有一句话:“夫待马要(yǎo)袅、飞兔而驾之,则世莫乘车;待西施、毛嫱而为配,则终身不家矣。”意思说的是,如果非要等到鞍袅、飞兔这样的良马才来驾车,那世上的人就没车可坐了;如果非要等到西施、毛嫱这样的美女才结婚,那就一辈子别想成家了。事实就是如此,现实当中,没有百分之百的完美。脱离实际,把要求定得太高,太追求完美,最后多半是不但这件事办不成,而且会失去更多。太阳灿烂辉煌,固然令人景仰;群星朦胧闪烁,未尝不令人陶醉。“如果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那么你也会错过群星的。”

    ⑦当然,我们在这里说的不妨“不求完美”,不是说降低要求或没有要求。相反在做事的过程中,要高标准要求自己,尽力追求目标,只是要给做事的最终结果一点宽容。

    ⑧少一点对“追求完美”的苛求,反而能让我们把人生的各种目标设定得更具体可行;多一点对“不求完美”的宽容,或许会在同等的时间内多思考几个问题,多干几件实事,这样会有更高的效率、更大的收获、更理想的结果。

    1. (1) 选文第④段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2. (2) 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选文的第①段是列举生活中的现象,引出第②段中生活中的遗憾,在此基础上在第③段提出中心论点。 B . 本文告诉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降低要求或放低目标,要给做事的最终结果一点宽容。 C . 第⑦段补充论述了“不求完美”的真正含义,使论证更严密。 D . 第⑧段总结全文,具体论述了作者的论点。
    3. (3) 下列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
      A . 断臂的维纳斯刚出土时,雕塑家们纷纷为维纳斯的手臂复原,结果并不理想,大家一致认为残缺的维纳斯更具有艺术魅力。 B . 林书豪虽然先天条件并不出色,但他苦练球技,成为NBA赛场上耀眼的明星。 C . 一个原本容貌不错的女孩,为了追求“明星脸”而去整形,不料整形失败,反而变丑。 D . 一个成绩平平、喜欢机械的少年,放弃高考,进入技术学校,后来成为修车高手。
七、写作(50分)
  • 16. (2021七上·邵阳月考) 满树的花朵,满枝的果实,最初只源于那粒小小的种子。好书是一粒种子,使人睿智地成长;梦想是一粒种子,使人奋斗和坚强;善念是一粒种子,使人变得阳光和高尚;自信是一粒种子,使人充满希望……种下一粒种子,可能会影响我们的一生。

       请以“一粒     ▲    的种子”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主题积极健康。   ②除诗歌、戏剧外,体裁不限。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