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北省利川市柏杨初中2021-2022学年12月月考九年级上...

更新时间:2022-03-10 浏览次数:33 类型:月考试卷
一、积累·运用(25分)
  • 1. (2021九上·利川月考) 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那是一九六一年八月的一个上午,秋风乍起,暑气已去,十四岁的男孩桑桑,登上了油麻地小学那一片草房子中间最高一幢的房顶。他坐在屋脊上,油麻地小学第一次下子就全都扑进了他的眼底。  ①  , 温柔如絮,悠悠远去,  ②  , 正在秋风里忽闪忽闪地飘落。③这个男孩桑桑,忽然地觉得自己想哭,________就小声地鸣咽起来。叨天一大早,一只大木船,在油麻地还未酲来时,就将载着他和他的家,远远地离开这里  ④  〔填标点)他将永远地告别与他朝夕相伴的这片金色的草房子。

    1. (1) “屋脊”中“脊”的读音是“”。
    2. (2) 依次填入语段中②处的短语是()和()。

      A.灿烂的朝霞   B.梧桐的枯叶   C.秋天的白云   D.晶莹的雨珠

    3. (3) ③句中横线处选择连词(    )最恰当。
      A . 就是 B . 可是 C . 于是 D . 才是
    4. (4) 语段中④处选择标点(    )更合适。
      A . —— B . C . D .
  • 2. (2021九上·利川月考)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参会职工认真讨论和听取了厂长关于改善经营管理的报告。 B . 球馆设施齐全,可为乒乓球爱好者提供球拍、球鞋和衣柜等乒乓器材。 C . 我们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创新才能不受制于人,不被别人“卡脖子”。 D . 经过一年的艰苦拼搏,使通榆县即将完成了近年来最大规模的脱贫攻坚工作。
  • 3. (2021九上·利川月考)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电影《流浪地球》突破天际的想象、架构宏大的故事与源于传统文化的道具设计,让广大影迷叹为观止 B . 通榆至长春“复兴号”动车,通行成功,这里一定隐藏着施工者鲜为人知的感人故事。 C . 2021年11月28日,常泰会议讨论研究《老城区综合改造工程总体规划设计方案》,老城即将迎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D . 有大雾的清晨,墨宝园仿佛笼罩在多层纱帘后,扑朔迷离 , 连“墨宝园”几个大字都有不清了。
  • 4. (2021九上·利川月考) 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A .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 , 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

    B .bù yán ér yù , 在创造的宇宙里,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是光辉灿烂的明星,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即便是他们,也并非轻而易举就能获得如此非凡的灵感。

    C .七个客人从松树林里推出这七辆江州车儿,把车子上枣子都丢在地上,将这十一担金珠宝贝,却装在车子内,叫声:“聒噪!”一直望黄泥冈下推了去。

    D .张乡绅先攀谈道:“世先生同在sāng zǐ , 一向有失亲近。”范进道:“晚生久仰老先生,只是无缘,不曾拜会。

  • 5. (2021九上·利川月考)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 这件小事把他的虚伪暴露得淋漓尽致 B . 诵读经典对提升学生修养,陶冶学生性情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 C . 现实生活中,我们不必为平凡而义愤填膺 , 因为平凡也是一种美丽。 D . 在创建文明城市的过程中,依然存在乱涂乱画、乱扔垃圾等现象,对此,我们不能熟视无睹
  • 6. (2021九上·利川月考)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按照田园城市的建设标准,规划者首先考虑的是,让市民“看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 B . 霍金是科学界耀眼的明星,他创立了现代宇宙学,激发了数百万人的眼球。 C . 央视《朗读者》受到观众的广泛好评,是因为其节目新颖、文化内涵丰富的缘故。 D . 相关专家呼吁尽快建立防控校园欺凌的有效机制,以便及早干预、发现和制止欺凌行为。
  • 7. (2021九上·利川月考) 根据提示,用诗文原句填空。
    1. (1) 一轮秋影转金波,。(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2. (2) ,半竿斜日旧关城。(纳兰性德《浣溪沙》)
    3. (3) 浊酒一杯家万里,。(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4. (4) ,万钟于我何加焉!(孟子《鱼我所欲也》)
    5. (5) 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文笔豪迈奔放,有江河一泻千里的气概,词中表达作者渴望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于豪迈之外稍含不满之意的一句是:
    6. (6) 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写太学生有着优越的学习条件:,无冻馁之患矣。
二、阅读(45分)
  • 8. (2021九上·利川月考) 古诗赏析

    咸阳城东楼

    许浑

    一上高城万里愁,兼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1. (1) 本诗颔联“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因其意蕴别致被誉为千古名句,请简要赏析。
    2. (2) 本诗题目《咸阳城东楼》,还有另一种版本《咸阳城西楼晚眺》,大多人喜欢选用后者,为什么?请结合诗歌谈谈你的理解。
  • 9. (2021九上·利川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唐雎不辱使命

    《战国策》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鷹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 (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唐雎不使          辱:

      大王加            惠:

      秦王怫然怒          怫然:

      长跪而之曰        谢:

    2.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此三子者,皆布衣士也          受地于先王,愿终守 B . 安陵君许寡人                  劳筋骨,饿其体肤 C . 有先生也                    是人多以书假余 D .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守之          由是则可以辟患不为也
    3.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②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4. (4) 第三段中,唐雎为什么要列举专诸刺王僚等历史事实?
    5. (5) 结合文章内容,简析作者主要通过什么手法来刻画人物的,这种手法有什么好处?
  • 10. (2021九上·利川月考) 阅读《怀疑与学问》选段,回答各题。

    怀疑与学问(节选)

    ①怀疑不仅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②对于别人的话,不经过思索,都不打折扣地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③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④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⑤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起来。⑥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⑦清代的一位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便问《大学》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的人。⑧塾师告诉他《大学》是周代的书,朱子是宋代的大儒;他便问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著者的意思。⑨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⑩古往今来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产生的。⑪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也就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1. (1) 这段文字主要论证的观点是什么?
    2. (2) 请简要回答第②③句在选文中的作用。
    3. (3) 下面的材料能否作为选文的论据,请你说一说为什么。

      人称“发明大王”的爱迪生在发明电灯选择灯丝材料的实验过程中,曾经历过无数次的失败。但他不气馁,终于找到了亮度大、耐热程度好的钨作为灯丝,此后电灯便成了千家万户的“光明使者”。

  • 11. (2021九上·利川月考) 阅读《孤独的老乡》,完成下列各题。

    孤独的老乡

    我不知道他叫什么,暂且叫他小吴吧。

    第一次盘问小吴,真不能确定他在我眼皮底下多久了。偌大的天安门广场,游客络绎不绝,人流涌动如潮。大家背对巍峨的城楼,无不在忙着摄影留念,小吴不是这样。他到处转悠,瞅瞅这个,看看那个,总是撵在人家身后,时不时还支棱起耳朵,偷听人家在讲些什么,形迹可疑。

    我作为广场的巡逻人员,截住小吴,问:“你干吗?”他捏着衣角,嗫嚅道:“我在丰台那边打工。”

    “我是问你来天安门广场想干吗?”“没干吗呀。”“老实点,我注意你不是一回两回了,你老盯着人家游客干吗?”“我……我在找人。”“找谁?”“找老乡,我来北京三年,还没遇到过一个老乡。”

    我鼻子一酸,拍了拍小吴的肩,叮嘱道:“注意点形象,别太露骨,更不准妨碍人家。”他眼里汪着泪,点点头。

    天安门广场,草原一样广袤,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人群,河流一般朝这里涌来。黄昏时候,夕阳之下,人流涌得愈加湍急。小吴迎着无数面孔走去,仔细辨别暮色下的每一张脸、每一句方言。

    夜深了,广场上游客稀疏,灯火慵懒,小吴拖着疲惫的身躯,追上了20路公交车。公交车从我跟前一闪而过时,我看见小吴抓着吊环,挤在一群人中间,眼里满是恋恋不舍。

    小吴来的时间很固定。每个星期天早上,换乘三趟公交车来,晚上又换乘三趟车回去。我巡逻时经常遇到他,有时会问:“找到了吗?”他总是一脸黯然。

    有一次,我发现他神情大异,跟着一个旅行团很久,最后还是悄悄地离开了。我问他:“不是吗?”他失望地答道:“不是,是相邻那个县的。”

    “相邻那个县也是老乡啊。”

    他摇了摇头,固执地说:“连一个县的都不是,能算是老乡吗?”我安慰他说:“实在想家了,就回去看看吧。”他笑道:“回家?我爹在山上打石头被炸死了,那个女人改嫁去了外省,哪有什么家?”说完,撇开两条瘦腿,消失在人海中。

    小吴找到按照他的标准定义的老乡,是在一个下午。远远地,看见他和一个夹着公文包的中年男人在国旗下拉扯。我立即赶了过去。小吴看见我,激动地说:“他是我老乡,绝对的老乡!”那中年男人甩开小吴的手,整了整领带,呵斥道:“老乡?谁和你是老乡,老子是北京人!”小吴说:“你耍赖,你刚才打电话说家乡话,我听出来了,你是我们县的。” 中年男人厌恶地挥了挥手,骂道:“神经病。”听了这话,小吴的身体晃了一下

    这件事后,很长时间没有看见小吴在我眼皮底下转悠了。我心中不禁想:是死心了还是离开北京了?这孩子,挺好的,时间长了没见,还真让人心里有点挂念。

    小吴再一次出现,是带一对老人来看升国旗。这对老人脸色凄苦,衣衫褴褛。我问他:“你找到老乡了?”小吴说:“没呢,他们是一对聋哑夫妇,东北的,也没有老乡,我就对他们说,我们做老乡吧。”

    我欣慰地笑了,说:“那加我一个吧。”小吴狐疑地问:“你?”我看着远方,沉默了一会儿,说:“我在这里巡逻快三年了,也没遇见一个老乡。”

    1. (1) 根据文意,用简洁的语言填写下面表格。

      情节

      主要事件

      开端

      小吴找老乡被盘问。

      发展

      高潮

      结局

      小吴与一对东北聋哑夫妇做老乡,“我”也主动加入。

    2. (2) 文中的“我”对小吴的态度有一个逐步变化的过程,根据文章内容,用恰当的词语填空。

      怀疑→()→()→认同

    3. (3) 结合语境,品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①他眼里汪着泪,点点头。

      ②我巡逻时经常遇到他,有时会问他:“找到了吗?”他总是一脸黯然。

    4. (4) 文中画线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

      小吴的身体晃了一下。

    5. (5) 联系全文,说说这小说结尾有哪些妙处。
三、写作(50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