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序号 | I | II |
实验过程 | 滴加10滴(约0.3mL)0.1mol/L Na2S溶液 | 滴加10滴(约0.3mL)0.01mol/L酸性KMnO4溶液(H2SO4酸化至pH=0) |
实验现象 | 紫色变浅(pH<1),生成棕褐色沉淀(MnO2) | 溶液呈淡黄色(pH≈8),生成浅粉色沉淀(MnS) |
资料:i.MnO在强酸性条件下被还原为Mn2+ , 在近中性条件下被还原为MnO2。
ii.单质硫可溶于硫化钠溶液,溶液呈淡黄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已知:Ksp[Co(OH)2]=2×10-15 , 请回答以下问题:
温度 | 低于30.8℃ | 30.8℃~53.8℃ | 53.8℃~280℃ | 高于280℃ |
晶体形态 | NiSO4•7H2O | NiSO4•6H2O | 多种结晶水合物 | NiSO4 |
由NiSO4溶液获得稳定的NiSO4•6H2O晶体的操作依次是蒸发浓缩、、过滤、洗涤、干燥。
已知:V2O2(OH)4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
回答下列问题:
已知:PCl3、POCl3的部分性质如下:
熔点/℃ | 沸点/℃ | 其它 | |
PCl3 |
| 75.5 | 遇水生成H3PO3和HCl |
POCl3 | 2 | 105.3 | 遇水生成H3PO4和HCl |
某兴趣小组模拟该工艺设计实验装置如图(某些加持装置、加热装置已略去):
其中表示的是曲线 (填“I”或“II”),Na2HPO3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①取a g产品置于盛60.00 mL蒸馏水的水解瓶中,摇动至完全水解,将水解液配成100.00 mL溶液并预处理排除含磷粒子的影响。
②取10.00 mL溶液于锥形瓶中,向其中加入c1 mol/L的AgNO3溶液V1 mL,使Cl-完全沉淀,再加入20 mL硝基苯,振荡,使沉淀表面被有机物覆盖;然后加入几滴Fe(NO3)3溶液作指示剂,用c2 mol/LNH4SCN溶液滴定过量Ag+至终点,记下所用体积为V2 mL。[已知: ,
]则产品中POCl3的百分含量为(填表达式)。实验过程中加入硝基苯的目的是;若无此操作,则所测POCl3的含量将 (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反应1:
反应2:
反应3:
其对应的平衡常数分别为K1、K2、K3 , 它们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则△H2△H3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A.增大H2浓度有利于提高CO2的转化率
B.当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保持不变时,说明反应体系已达平衡
C.体系达平衡后,若压缩体积,则反应1平衡不移动,反应3平衡正向移动
D.选用合适的催化剂可以提高CH3OH在单位时间内的产量
②已知对于反应: , 其标准平衡常数:
, 某温度为T,压强为
的恒压密闭容器中,通入1 mol CO2和3 mol H2发生上述反应,达到平衡时,容器中CH3OH(g)为a mol,CO为b mol(b>a),此时H2O(g)的分压p(H2O)=(用含a、b的代数式表示,下同),反应1的标准平衡常数为。
写出该机理过程总的电极方程式:。
I.
II.
结合数据说明乙苯制苯乙烯过程中加氧气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