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2022届高考历史适应性模拟试卷

更新时间:2022-02-23 浏览次数:60 类型:高考模拟
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 1. (2022·四川模拟) 记载上古历史的先秦文献《尚书》中多处出现“民监”“民视”“民听”“保民”等记录。这表明我国(    )
    A . 民本思想历史悠久 B . 民主观念较早成熟 C . 血缘政治影响式微 D . 早期国家崇尚平等
  • 2. (2022·四川模拟) 下图是1971年在内蒙古东部和林格尔县出土的东汉墓壁画《宁城图》“宁市中”局部。这一壁画作品(    )

    A . 是对草市生活的真实描绘 B . 可印证民族交融的状况 C . 展示了传统文人画的特点 D . 反映了丝绸之路的畅通
  • 3. (2022·四川模拟) 南宋时期,在人稠地狭的南方四路,户均田亩数从多到少排序依次是江东、江西、两浙、福建,而科举中举人数从多到少排序则依次是福建、两浙、江西和江东。这反映出当时南方(    )
    A . 经济重心与文化重心的脱节 B . “家贫子读书”的风气盛行 C . 土地制度实施存在地区差异 D . 人口多少决定科举录取状况
  • 4. (2022·四川模拟) 从明朝后期起,商人、工匠、市井游民和普通妇女经常成为小说的主人公。这一现象说明当时(    )
    A . 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 B . 传统礼教的根基动摇 C . 现实主义文学开始兴起 D . 市民精神需求的多样
  • 5. (2022·四川模拟) 近代以前,中国主要交通线通往连接都城和各地行政中心所在的城市。近代以来,中国的新式交通,大多或以港口城市为起点,或与通往港口城市的道路相连接。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经济结构的变动 B . 政治局势的动荡 C . 交通事业的进步 D . 官本位思想的松动
  • 6. (2022·四川模拟)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近代广播电台在上海等地迅速发展。在这些电台的无线电音讯中,一方面,赋予人民发声的权利和能力;另一方面,它们也致力于消除国家和文化传统内部的多样性质素,以创造一个更为紧密的团体。这表明当时中国(    )
    A . 广播主导民众文化生活 B . 政府垄断近代广播事业 C . 国人民族民主意识强烈 D . 大众传媒丧失休闲功能
  • 7. (2022·四川模拟)   1945年4月,毛泽东指出,共产党人必须积极地帮助各少数民族为实现“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和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而奋斗。这一指示(    )
    A . 推动着民族地区的土地革命立即开展 B . 消除了思想界在新三民主义上的分歧 C . 打破了国民党政权对敌后根据地的封锁 D . 奠定了中国特色民族国家的认识基础
  • 8. (2022·四川模拟) 下图是1953年题为《劳动模范妇女屏》的宣传画。这反映了当时我国(    )

    A . 已经初步改变了工业落后的局面 B . 服饰着装融入了欧美时尚潮流元素 C . 基层劳动者为国家建设做出了贡献 D . 妇女积极参加人代表大会代表选举
  • 9. (2022·四川模拟) 罗马立国之初,依靠公民集体内部团结,以武力和外交手段使自己摆脱了困境。随着罗马帝国的扩张,新建行省的居民只承担向帝国纳税的义务,而不享有罗马市民的相应权利,导致罗马帝国内部矛盾加剧。为此,罗马人制订了一系列法律。这些法律(    )
    A . 标志着罗马法学的高度成熟 B . 有利于增强罗马社会的活力 C . 反映了罗马成文法律的形成 D . 消除了罗马社会的各种矛盾
  • 10. (2022·四川模拟) 关于法国共和政体最终确立的原因,有学者认为,工业革命的完成和工业资产阶级力量的增强是主要原因;也有学者认为农民对共和政体态度的改变才是主要原因。新近有学者认为1875年宪法的模棱两可是主要原因。据此可知,历史认识(    )
    A . 取决于新史料的发掘和运用 B . 因多样解释难以形成正确观点 C . 随着研究视角拓展而趋于全面 D . 后期学者研究比传统观点可信
  • 11. (2022·四川模拟)   1925年秋,苏联中央情报机构向中央提交的一份报告指出,农民对城市居民怀有对立情绪,他们抱怨城市居民拥有良好的物质生活条件,享受着社会保险、医疗、学校教育和文化资源。这一报告(    )
    A . 阐述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 B . 所作判断符合苏联农业集体化实际 C . 反映出当时新经济政策实际上被废止 D . 折射出苏联城乡发展失衡由来已久
  • 12. (2022·四川模拟) 在马歇尔计划的执行过程中,美国一方面力图通过“生产推进”运动改变西欧传统的生产观念和生产方式,另一方面,又不断对欧洲经济合作组织成员国施加限制,挤压西欧的工业、农业和航运业生存空间。据此可知,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
    A . 反映出美欧伙伴关系的有限性 B . 阻止了欧洲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 C . 体现了美国世界霸权的不确定性 D . 导致了美国经济实力的持续消耗
二、非选择题。
  • 13. (2022·四川模拟)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经济作物的栽培也有很大发展

    材料一:宋代帝王不断地颁布劝农诏书,劝导农桑、设置常平仓和义仓。宋太宗时为增加粮食产量,把福建地区种植的占城稻引种到江淮等地,获得成功。在长江以南的丘陵地区,则大规模推广种植粟、麦、黍、豆等粮食品种。棉花种植在闽广地区逐渐盛行,并向江淮流域推广。茶叶种植在秦岭和两淮以南已经十分普遍,出现了专门种植和加工茶叶的园户,有的园户年产茶数万斤,茶税已经成为国家财政的重要来源。

    ——据漆侠《宋代农业生产的发展及其不平衡性》等

    材料二:1933年5月,国民政府成立了“农村复兴委员会”,开始进行农业建设运动。在农村复兴委员会大力倡导下,国民政府裁废苛捐杂税5200多种,但由于财政吃紧,执行不力。面对灾荒,政府用“灾民之壮者”修路、垦殖、生产,并十分重视灾后并发症的防治,以期弥补传统救灾方式的短效和低效。1934年行政院设计《农村合作社章程》,推动农民之间的合作。这场运动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初步探索,但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收效甚微。

    ——据王军《南京国民政府农业建设研究(1933—1937)》

    材料三:80年代中国农村的改革,是在农民的探索与地方开明领导人的支持与相互推动中开始的,粮食等农产品的爆炸式增长,坚定了决策者的信心,最终形成全国性政策。1984年,邓小平考察江苏,从中看到了乡村振兴与农村实现小康目标的希望。他在会见外宾时曾说:“农村改革见效鼓舞了我们,说明我们的路子走对了。”

    ——据萧冬连《从计划到市场:突破如何成为可能》等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农业发展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民政府农业建设运动的主要措施及其成效不大的原因。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农村改革成功的意义。
  • 14. (2022·四川模拟)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维多利亚时代(1837-1901)的早期和中期,英国历险小说多记叙海上历险和贸易,以及对土人的教化,宣扬坚强勇敢、虔诚守信等品格。如《珊瑚岛》》记载三位英国少年凭借其勇敢、智慧和现代文明,逐渐将物产丰富的南太平洋诸岛变为乐园,同时努力传播福音,开化南太平洋诸岛土著。到了维多利亚时代后期,历险小说大多记载英军各级军官们如何从殖民战争和与土著国王的交易中发了大财,如在一部小说中,主人公查理·马里亚特指出打仗比做生意赚钱更快,而其漂亮富有的妹妹则公开宣称只嫁男子汉。受这些小说的影响,思想家罗斯金宣称:“英格兰的命运就在于统治。她将把爱和光荣的火焰带到世界最遥远的角落”,因此英国应该“以最快的速度从最遥远的地方为自己获取殖民地”。

    ——据陈兵《帝国意识与英国维多利亚时代历险小说的繁荣》

    结合世界近代史的相关知识,针对上述叙述,提出一个观点,并予以简要阐释。(要求:观点合理,阐释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 15. (2022·四川模拟)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在五四运动响下,教育思想活跃,出现了新的教育思潮,新的教育改革呼之欲出,尤其是对学制的改革势在必行。1922年(壬戌年)教育部专门召开学制会议,颁布《学校系统改革案》,即壬戌学制。它缩短小学修业年限,延长中学修业年限。 1923年刊布了新学制课程标准纲要。规定小学校课程为国语、算术、卫生、公民、历史、地理、自然、园艺、工用艺术、形象艺术、音乐、体育等学科。初级中学课程分社会科、言文科、算学科、自然科、艺术科、体育科等。高级中学分普通科和职业科;普通科以升学为目的,又分为两组:第一组注重文学和社会科学。第二组注重数学和自然科学。课程均分公共必修、分科专修、纯粹选修3部分,各科课程以学分计,以修满150学分为毕业。1922年壬戌学制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影响最深的一次变革,不仅提出了“多留各地方伸缩余地”的弹性教育理念,而且自下而上的改革,民间知识分子教育群体扮演了主角。中国出现了一个全世界的知识分子都纷至沓来的时代,也造就出杨振宁、邓稼先等一大批科学文化领域的杰出人才。

    ——据杨帆《从学制现代化看我国学制改革》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壬戌学制改革措施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壬戌学制改革的影响。
  • 16. (2022·四川模拟)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黄道婆(1245—1330年)元代棉纺织家。松江府乌泥泾镇(今上海市华泾镇)人。出身贫苦,少年受封建家庭压迫流落崖州(今海南岛),以道观为家,劳动、生活在黎族姐妹中,并学会运用制棉工具和织崖州被的方法。元代元贞年间(1295—1296)重返故乡,在松江府以东的乌泥泾镇,教人制棉,传授和推广“捍(搅车,即轧棉机)、弹(弹棉弓)、纺(纺车)、织(织机)之具和“错纱配色,综线挈花”等织造技术。她所织的被褥巾带,其上折枝团凤棋局字样,粲然若写”。由于乌泥泾和松江一带人民迅速掌握了先进的织造技术,一时“乌泥泾被不胫而走,广传于大江南北”。当时的太仓、上海等县都加以仿效。棉纺织品五光十色,呈现了空前盛况。黄道婆去世以后,松江府曾成为全国最大的棉纺织中心。松江布有“衣被天下”的美称。松江人民感念她的恩德,在黄道婆的故乡乌泥泾,至今还传颂着:“黄婆婆,黄婆婆,教我纱,教我布,二只筒子二匹布”的歌谣。

    ——据羊中兴等著《黄道婆评传》

    1. (1) 根据材料,概括黄道婆改革棉纺织技术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黄道婆的历史功绩。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