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肇庆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更新时间:2022-02-24 浏览次数:54 类型:期末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32分)
  • 1. (2021高一上·肇庆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在西洋,家庭是团体性的社群,这个社群能经营的事务很少,主要是生育儿女。可是在中国乡土社会中,家并没有严格的团体界限,这社群里的分子可以依需要,沿亲属差序向外扩大。构成社圈的分子并不限于亲子,但是在结构上扩大的路线却有限制。中国的家扩大的路线是单系的,就是只包括父系这一方面;除了少数例外,家并不能同时包括媳妇和女婿。在父系原则下女婿和结了婚的女儿都是外家人。在父系方面却可以扩大得很远,五世同堂的家,可以包括五代之内所有父系方面的亲属。

    家族在结构上包括家庭,最小的家族也可以等于家庭。因为亲属的结构的基础是亲子关系,父母子的三角。家族是从家庭基础上推出来的。但是包括在家族中的家庭只是社会圈子中的一轮,不能说它不存在,但也不能说它自成一个独立的单位。

    形态上的差异,也引起了性质上的变化。家族虽则包括生育的功能,但不限于生育的功能。依人类学上的说法,氏族是一个事业组织,再扩大就可以成为一个部落。氏族和部落赋有政治、经济、宗教等复杂的功能。我们的家也正是这样。一方面,在中国乡土社会中,不论政治、经济、宗教等功能都可以利用家族来担负;另一方面,为了要经营这许多事业,家的结构不能限于亲子的小组合,必须加以扩大。而且凡是政治、经济、宗教等事物都需要长期绵续性,这个基本社群决不能像西洋的家庭一般是临时的。家必须是绵续的,不因个人的长成而分裂,不因个人的死亡而结束,于是家的性质变成了族。氏族本是长期的,和我们的家一般。称我们这种社群作小家族,也表示了这种长期性在内,和家庭的临时性相对照。

    中国的家是一个事业组织,家的大小依着事业的大小而决定。如果事业小,夫妇两人的合作已够应付,这个家也可以小得等于家庭;如果事业大,超过了夫妇两人所能担负时,兄弟伯叔全可以集合在一个大家里。这说明了我们乡土社会中家的大小变异可以很甚。但不论大小上差别到什么程度,结构原则上却是一贯的、单系的差序格局。

    以生育社群来担负其他很多的功能,使这社群中各分子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在西洋家庭团体中,夫妇是主轴,夫妇共同经营生育事务,子女在这团体中是配角,他们长成了就离开这团体。在他们,政治、经济、宗教等功能由其他团体来担负,不在家庭的分内。夫妇成为主轴,两性之间的感情是凝合的力量。两性感情的发展,使他们的家庭成了获取生活上安慰的中心。

    在我们的乡土社会中,家的性质在这方面有着显著差别。我们的家是个绵续性的事业社群,它的主轴是在父子之间,在婆媳之间,是纵的,不是横的。夫妇成了配轴。配轴虽则和主轴一样并不是临时性的,但是这两轴却都被事业的需要而排斥了普通的感情。所谓普通的感情是和纪律相对照的。一切事业都不能脱离效率的考虑。求效率就得讲纪律;纪律排斥私情的宽容。在中国的家庭里有家法,在夫妇间得相敬,女子有着“三从四德”的标准,亲子间讲究负责和服从。这些都是事业社群里的特色。

    不但在大户人家、书香门第,男女有着阃内阃外的隔离,就是在乡村里,夫妇之间感情的淡漠也是日常可见的现象。我所知道的乡下夫妇大多是“用不着多说话的”“实在没有什么话可说的”。一早起各人忙着各人的事,没有工夫说闲话。出了门,各做各的。妇人家如果不下田,留在家里带孩子。工做完了,男子们也不常留在家里,男子汉如果守着老婆,没出息。有事在外,没事也在外。茶馆、烟铺,甚至街头巷口,是男子们找感情上安慰的消遣场所。在那些地方,大家有说有笑,热热闹闹的。回到家,夫妇间合作顺利,各人好好地按着应做的事各做各的。做得好,没事,也没话;合作得不对劲,闹一场,动手动脚,说不上亲热。这些观察使我觉得西洋的家和我们乡下的家,在感情生活上实在不能并论。乡下,有说有笑、有情有意的是在同性和同年龄的集中,男的和男的在一起,女的和女的在一起,孩子们又在一起,性别和年龄组间保持着很大的距离。这决不是偶然的,在我看来,这是把生育之外的许多功能拉入了这社群中去之后所引起的结果。中国人在感情上,尤其是在两性间的矜持和保留,不肯像西洋人一般在表面上流露,也是在这种社会圜局中养成的性格。

    (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家族》)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在中国乡土社会中,媳妇、女儿、女婿都不能算作家人,因为中国的家扩大的路线只包括父系这一个方面。 B . 中国乡土社会的家族和氏族不同,但二者又有许多相同的功能,如须承担政治、经济、宗教等方面的事务。 C . 西洋的家庭以夫妇为主轴,而中国乡土社会的家庭以夫妇为配轴,而以父子、婆媳为主轴,两者差别很大。 D . 中国的男人不常留在家里,而喜欢到茶馆、烟铺等地方找感情安慰,常守在家里的男人可能会被认为没出息。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家族、家庭、家,是三个在结构上有明显区别的事物,一般而言,家族包括家庭,家庭包括家。 B . 乡土社会中的家族有长期绵续性,且不限于亲子的小组合,才能担负起政治、经济、宗教等功能。 C . 在西洋家庭里,子女长大后必须离开;而在中国,子女长大后不仅不能离开,还必须承继父业。 D . 在乡土社会中,同性和同年龄的人集中在一起就有说有笑、有情有意,而天天见面的夫妻则相反。
    3. (3) 作者在材料中为什么多次提到西洋?请简要分析。
    4. (4) 请依据上文,分析下面的材料体现了中国乡土社会中家的哪些特点。

      材料:明朝万历年间,顺天府郑家开办了一个豆腐坊,由郑伟、郑崇兄弟两家一同经营,生意非常红火。有一天,郑崇了解到侄子郑三宝把做豆腐的秘方送给了侄女郑瑶,就告诉了郑伟,郑伟立刻把秘方从女儿手中索回,并以泄露家族秘密为由按家法对郑三宝进行了杖责。

  • 2. (2023高一下·泸县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白种人——上帝的骄子

    朱自清

    去年暑假到上海,在一路电车的头等里,见一个大西洋人带着一个小西洋人,相并地坐着。我不能确说他俩是英国人或美国人;我只猜他们是父与子。那小西洋人,那白种的孩子,不过十一二岁光景,看去是个可爱的小孩,引我久长的注意。他戴着平顶硬草帽,帽檐下端正地露着长圆的小脸。白中透红的面颊,眼睛上有着金黄的长睫毛,显出和平与秀美。我向来有种癖气:见了有趣的小孩,总想和他亲热,做好同伴;若不能亲热,便随时亲近亲近也好。在高等小学时,附设的初等里,有一个养着乌黑的头发的刘君,真是依人的小鸟一般;牵着他的手问他的话时,他只静静地微仰着头,小声儿回答——我不常看见他的笑容,他的脸老是那么幽静和真诚,皮下却烧着亲热的火把。我屡次让他到我家来,他总不肯;后来两年不见,他便死了。我不能忘记他!我牵过他的小手,又摸过他的圆下巴。但若遇着陌生的小孩,我自然不能这么做,那可有些窘了;不过也不要紧,我可用我的眼睛看他——一回,两回,十回,几十回!孩子大概不很注意人的眼睛,所以尽可自由地看。我凝视过许多初会面的孩子,他们都不曾向我抗议;至多拉着同在的母亲的手,或倚着她的膝头,将眼看她两看罢了。所以我胆子很大。这回在电车里又发了老癖气,我两次三番地看那白种的孩子,小西洋人!

    初时他不注意或者不理会我,让我自由地看他。但看了不几回,那父亲站起来了,儿子也站起来了,他们将到站了。这时意外的事来了。那小西洋人本坐在我的对面;走近我时,突然将脸尽力地伸过来了,两只蓝眼睛大大地睁着,那好看的睫毛已看不见了;两颊的红也已褪了不少了。和平秀美的脸一变而为粗俗、凶恶的脸了!他的眼睛里有话:“咄!黄种人,黄种的支那人,你——你看吧!你配看我!”他已失了天真的稚气,脸上满布着横秋的老气了!我因此宁愿称他为“小西洋人”。他伸着脸向我足有两秒钟;电车停了,这才胜利地掉过头,牵着那大西洋人的手走了。大西洋人比儿子似乎要高出一半;这时正注目窗外,不曾看见下面的事。儿子也不去告诉他,只独断独行地伸他的脸;伸了脸之后,便又若无其事的,始终不发一言——在沉默中得着胜利,凯旋而去。不用说,这在我自然是一种袭击,“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袭击!

    这突然的袭击使我张皇失措;我的心空虚了,四面的压迫很严重,使我呼吸不能自由。我曾在N城的一座桥上,遇见一个女人;我偶然地看她时,她却垂下了长长的黑睫毛,露出老练和鄙夷的神色。那时我也感着压迫和空虚,但比起这一次,就稀薄多了;我在那小西洋人两颗枪弹似的眼光之下,茫然地觉着有被吞食的危险,于是身子不知不觉地缩小——大有在奇境中的阿丽思的劲儿!我木木然目送那父与子下了电车,在马路上开步走;那小西洋人竟未一回头,断然地去了。我这时有了迫切的国家之感!我做着黄种的中国人,而现在还是白种人的世界,他们的骄傲与践踏当然会来的;我所以张皇失措而觉着恐怖者,因为那骄傲我的,践踏我的,不是别人,只是一个十来岁的“白种的”孩子,竟是一个十来岁的白种的“孩子”!我向来总觉得孩子应该是世界的,不应该是一种,一国,一乡,一家的。我因此不能容忍中国的孩子叫西洋人为“洋鬼子”。但这个十来岁的白种的孩子,竟已被揿入人种与国家的两种定型里了。他已懂得凭着人种的优势和国家的强力,伸着脸袭击我了。这一次袭击实是许多次袭击的小影,他的脸上便缩印着一部中国的外交史。他之来上海,或无多日,或已长久,耳濡目染,他的父亲,亲长,先生,父执,乃至同国,同种,都以骄傲践踏对付中国人;而他的读物也推波助澜,将中国编排得一无是处,以长他自己的威风。所以他向我伸脸,决非偶然而已。

    这是袭击,也是侮蔑,大大的侮蔑!我因了自尊,一面感着空虚,一面却又感着愤怒;于是有了迫切的国家之念。我要诅咒这小小的人!但我立刻恐怖起来了:这到底只是十来岁的孩子呢,却已被传统所埋葬;我们所日夜想望着的“赤子之心”,世界之世界(非某种人的世界,更非某国人的世界),眼见得在正来的一代,还是毫无信息的!这是你的损失,我的损失,他的损失,世界的损失;虽然是怎样渺小的一个孩子!但这孩子却也有可敬的地方:他的从容,他的沉默,他的独断独行,他的一去不回头,都是力的表现,都是强者适者的表现。决不婆婆妈妈的,决不粘粘搭搭的,一针见血,一刀两断,这正是白种人之所以为白种人。

    我真是一个矛盾的人。无论如何,我们最要紧的还是看看自己,看看自己的孩子!谁也是上帝之骄子;这和昔日的王侯将相一样,是没有种的!

    (1925年7月5日《文学周报》第180期,有删改)

    1. (1)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作者以“癖气”称自己见了有趣的小孩而愿意亲近的习惯,是说自己经常对此反省却又改不掉它。 B . 作者曾不能容忍中国孩子叫西洋人为“洋鬼子”,被小西洋人袭击后则发现这样的态度很可笑。 C . 被小西洋人袭击后,作者产生了比以往更迫切的国家之感,他对国家与国人受蔑视而感到悲愤。 D . 作者称赞小西洋人的“从容”“沉默”“独断独行”等,目的是表现客观的态度,从容承认他者的长处。
    2. (2)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作者毫不隐晦地用“袭击”来形容白种男孩的行为,用“张皇失措”“空虚”“压迫”等词语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进而将小事背后的意义引向深远。 B . 文中“依人的小鸟一般”的刘君,沉静、拘谨,与小西洋人的虎虎有生气形成了鲜明对比,这就写出了中国孩子的孱弱,暗示了中国人受蔑视的原因。 C . 文中写小西洋人的眼光像“两颗枪弹似的”,突出了其内心的凶狠,反映了当时西洋人对中国人的普遍的态度,能够引发国人对国家、自身的深思。 D . 文章共五段,其内容是:遭袭击的原因,遭袭击的经过,遭袭击的感受,遭袭击后的感想,总结全文、阐明主题。各段之间可谓层层递进,环环相扣。
    3. (3) 作者叙写小西洋人运用了抑扬结合的手法,请对此作简要分析。
    4. (4) 本文的写作特点是“以小见大”,“小”指什么?“大”包括哪些内容?请简要说明。
二、古代诗文阅读(38分)
  • 3. (2021高一上·肇庆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文本一: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 , 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蒲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节选自姚鼐《登泰山记》)

    文本二:

    以岁三月上旬,步循溪西入。积雨始霁,溪上大声漎然,十余里旁多奇石、蕙草、松、枞、槐、枫、栗、橡,时有鸣巂。溪有深潭,大石出潭中,若马浴起,振鬣宛首而顾其侣。援石而登,俯视溶云,鸟飞若坠。

    复西循崖可二里,连石若重楼,翼乎临于溪右。或曰:“宋李公麟之垂云沜也。”或曰:“后人求公麟地不可识,被而名之。”石罅生大树,荫数十人,前出平土,可布席坐。

    南有泉,明何文端公摩崖书其上,曰“媚笔之泉”。泉漫石上,为圆池,乃引坠溪内。左丈学冲于池侧方平地为室未就要客九人饮于是日暮半阴山风卒起肃振岩壁榛莽群泉矶石交鸣游者悚焉遂还。

    (节选自姚鼐《游媚笔泉记》)

    【注释】①巂(guī):鸟名,即“子规”,杜鹃鸟。②沜(pàn):半月形的水池。

    1.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用法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 ①余始循入                             ②作《师说》贻之 B . 既上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 C . ①溪上大声漎然                          ② 輮使之 D . ①援石登                                ②云之君兮纷纷来下
    2. (2)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见云中白若樗蒲数十立者               稍:逐渐。 B . 僻不道者,皆不及往                      当:在。 C . 振鬣宛首而其侣                             顾:顾念。 D . 石而登,俯视溶云                         援:攀援。
    3. (3)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左丈学冲于池侧方平地为室/未就/要客九人饮于是/日暮半阴/山风卒起/肃振岩壁榛莽/群泉矶石交鸣/游者悚焉/ B . 左丈学冲于池侧方平地为室/未就/要客九人饮/于是日暮半阴/山风卒起/肃振岩壁榛莽群泉/矶石交鸣/游者悚焉/ C . 左丈学冲于池侧方平地/为室未就/要客九人饮/于是日暮半阴/山风卒起/肃振岩壁榛莽/群泉矶石交鸣/游者悚焉/ D . 左丈学冲于池侧方平地/为室未就/要客九人饮于是/日暮半阴/山风卒起/肃振岩壁榛莽群泉/矶石交鸣/游者悚焉/
    4. (4)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京师,国都。“京”意为大,“师”意为众,“京师”是说天子所居之地大而人多。 B . 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其著作《水经》是我国北魏以前的古代地理的总结。 C . 五鼓,鼓是打击乐器,用以计时的时候可作“更”的代称,“五鼓”即五更。 D . 行宫,皇帝出外巡行之时居住的处所,“行宫”是相对于京城的宫室而言的。
    5. (5)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本一中作者从京城到泰安,行程不止一日,却只用“自”“历”“穿”“越”“至”几个词领起的短句来记录旅程的路线,一气呵成,简练传神。 B . 文本一中作者按时间顺序写日将出、日正出、日出后,对所见红日进行了浓墨重彩的描述,尤其是“红光动摇承之”一句,把日出之势写得大气磅礴。 C . 文本二中“积雨始霁”等四句,写沿溪水十余里的景色:奇石、蕙草、各种树木在晴光照射下,显出多层的色美,再加上淙淙溪水声,诗意盎然。 D . 文本二中“俯视溶云,鸟飞若坠”呈现出奇异的景象,天空中的云彩落入潭底,似溶于水,飞鸟影映于水,好似下坠。潭内外水天相映,别有情趣。
    6. (6)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②复西循崖可二里,连石若重楼,翼乎临于溪右。

  • 4. (2021高一上·肇庆期末)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文氏外孙入村收麦

    苏辙

    欲收新麦继陈谷,赖有诸孙替老人。

    三夜阴霪败场圃,一竿晴日舞比邻。

    急炊大饼偿饥乏,多博村酤劳苦辛。

    闭廪归来真了事,赋诗怜汝足精神。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题目交代人物、事件,总领全诗,首联则以“收新麦”等与其作了照应。 B . 第二句的“赖”字暗示作者自己难以收麦,表现了对诸孙替已收麦的感激。 C . 颈联借家里人做饭、买酒侧面描写了诸孙收麦,表现了他们劳动的辛苦。 D . 诸孙怜惜作者年老多病,愿其养足精神,故帮着收麦。作者写诗赞许他们。
    2. (2) 请对颔联使用的对比手法进行简要赏析。
  • 5. (2021高一上·广东期末)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劝学》中的“”两句,与孔子所说的“思而不学则殆”一样,讲的都是学与思的关系。
    2. (2) 曹操《短歌行》中的“”两句以山、海为喻,表达了作者要尽可能多地接纳人才的愿望。
    3. (3) 苏轼《赤壁赋》中运用侧面描写手法突出洞箫声极其动人的两句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6. (2021高一上·肇庆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近日,中国政府对欧洲弹丸之国立陶宛允许在该国设立所谓“台湾代表处”______,将两国外交关系降为代办级。针对立陶宛的挑衅,中国外长王毅近日表示,立陶宛______,背信弃义,公然在国际上制造“一中一台”,公然对中国发起政治挑衅,形成了恶劣先例。

    立陶宛方面跟随美国“起舞”,在涉台问题上______,虽经中方多次劝阻,却依旧______。鉴于其恶劣行径,中方迅速实施反击,对立陶宛打出第二记重拳。据环球网12月3日援引外媒报道,当地时间2日,立陶宛出口商报告说,中国海关已将立陶宛从其系统中移除,货物无法在华清关。莫斯科国立大学亚非研究所代理所长马斯洛夫认为,立陶宛正在失去一个巨大的市场。摆在面前的其主要问题是,除了中国这样如此大的市场,其产品能到哪里?三四年后,立陶宛的损失将非常大。倘若立陶宛还不悬崖勒马,下场只会像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所说的那样,为某些大国火中取栗 , 最终只会引火烧身。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拍案而起    一意孤行    说三道四    自行其是 B . 忍无可忍    执迷不悟    评头论足    自行其是 C . 忍无可忍    一意孤行    说三道四    我行我素 D . 拍案而起    执迷不悟    评头论足    我行我素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的解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弹丸”既运用了比喻,又运用了夸张,形象地表现了立陶宛国土之狭小。 B . “起舞”加引号表示强调,是说立陶宛的行为确实是在跟随美国挑衅中国。 C . “重拳”喻严厉措施,包括立陶宛已被移出中国海关系统,货物无法在华清关。 D . “火中取栗”出自寓言《猴子与猫》,它在文中是说立陶宛的行为是自招祸患。
    3. (3)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摆在面前的其主要问题是,除了中国如此大的市场,其产品能被卖到哪里? B . 摆在其面前的主要问题是,除了中国这样如此大的市场,其产品能卖到哪里? C . 摆在面前的其主要问题是,除了中国这样大的市场,其产品能到哪里? D . 摆在其面前的主要问题是,除了中国这样大的市场,其产品能卖到哪里?
  • 7. (2021高一上·肇庆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让古籍中的内容“活起来”,并来到读者和研究者的案头,就要摸清古籍家底,   ①   。从2007年“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实施以来,我国已经修复了370万叶珍贵古籍。国家图书馆古籍馆副馆长陈红彦介绍,古籍保护计划启动以前,   ②   。这几年,办培训班、师徒传习、学历教育一起发力,修复师数量已经增长10倍。不过,古籍保护,并非完全是手艺活,修复师们自主研发了脱酸设备。这种设备,目前最大的任务是为民国前后生产的书脱酸。那时的书如老人病势垂危,气息奄奄,朝不虑夕,亟待抢救。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当时西方的造纸工业刚进入中国,新的造纸工艺还不够成熟。造纸过程中会大量使用明矾、松香作为施胶剂,   ③   。而酸度的增加,使书籍更易变黄、变脆,更易碎。

    1. (1) 请简要分析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主要使用的修辞手法。
    2. (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四、写作(60分)
  • 8. (2021高一上·广东期末)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荀子》:“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礼记》:“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

    材料二:

    我国自古就被称为“礼仪之邦”,然而在生活中,我们常看到一些无“礼”的现象:学校食堂买饭不排队,升国旗时交头接耳,在公物上乱涂乱画,公共场合大声喧哗,随手丢弃垃圾,高铁霸座等。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针对材料中提到的无“礼”现象,写一篇议论文,体现你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