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 | 甲 | 乙 | 丙 | 丁 |
反应前质量/g | 6 | 4 | x | 24 |
反应后质量/g | 10 | 20 | 5 | 4 |
①燃烧过程中伴随着发光放热,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
②在有限的空间里可燃性气体遇到明火可能引起爆炸,所以爆炸都是化学变化
③单质只含一种元素,所以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④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所以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一定是催化剂
⑤缓慢氧化可能会引起自燃,所以自燃都是由缓慢氧化引起的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案 |
A | 除去铜粉中的铁粉 | 用磁铁吸引 |
B | 除去CO2气体中混有的少量CO | 将气体点燃 |
C | 区分CO和H2 | 点燃气体,在火焰上方分别罩上干冷烧杯,观察现象 |
D | 区分水和过氧化氢溶液 | 取样,分别加入少量MnO2 , 观察现象 |
①氦气。
②3个铝离子。
③标出氯酸钾中氯元素的化合价。
①。
②2CO。
a、向水样中加入明矾、搅拌、静置。
b、一段时间后,进行(填操作名称)。
c、再向滤液中加入活性炭,其作用是。
d、杀菌消毒。
A.氮原子 B.2个氮原子 C.氮分子 D.氮气 E.氮元素
金刚石切割玻璃 | 石墨作电极 | 书写档案时使用碳素墨水 | |
对应性质 |
请回答:用如图所示装置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已知: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分别是40℃、240℃.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I:将一定量的白磷、红磷分浸入80℃热水中;
步骤II:升高右侧漏斗至红磷露出水面;
步骤III:升高左侧漏斗至白磷露出水面。
①步骤II中红磷不燃烧的原因是。
②对比步骤II和步骤III中现象的不同,可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
③防火、灭火、防爆和自救等安全知识是中学生应该了解的生活常识。下列做法正确的是(填字母序号)。
A.点燃氢气前,要检验其纯度 B.发现厨房内煤气泄漏,立即开灯检查
C.如遇火灾,迅速乘电梯撤离 D.面粉加工厂、纺织厂要严禁烟火
①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请从微观角度解释,该反应属于化学变化的原因是。
名称 | 乙烷 | 丙烷 | 丁烷 | 戊烷 | 己烷 | ………。 |
化学式 | C2H6 | C3H8 | C4H10 | C5H12 | C6H14 | ………。 |
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 80.0% | 81.8% | 82.8% | 83.3% | 83.7% | ………。 |
1g物质完全燃烧消耗氧气的质量/g | 3.73 | 3.64 | 3.59 | 3.56 | 3.53 | ………。 |
分析表中数据,可以总结出一些与烷烃相关的变化规律,写出其中的两条:
①随着烷烃分子中碳原子数的增加,。②。
①浓氨水中加入氧化钙固体
②氢氧化钠溶液和氯化铵固体混合
③熟石灰固体和氯化铵固体混合加热
【查阅资料】①白色无水硫酸铜固体遇水会变为蓝色;②熔喷布易燃,经初步判断只可能由碳、氢、氧元素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③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用于干燥气体。
【实验探究】连接如下图所示的装置,检查装置气密性,将熔喷布样品碎屑装入玻璃管中,先通入一段时间的氧气,再点燃酒精灯。样品燃烧后,无灰分残留。熄灭酒精灯,再持续通一会儿氧气(假设B、C、D装置内参加反应的气体都完全反应或吸收)。
【继续探究】
甲、丙两组天平的指针在实验前后没有发生改变,于是大家认为验证了质量守恒定律,但小明认为:丙实验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原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