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洛溪新城高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

更新时间:2022-06-29 浏览次数:27 类型:月考试卷
一、第一单元课内选择题(15题,每题2分,共30分)
  • 1. (2021高一下·番禺月考) 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吾一日长乎尔  以:因为 B . 大国之间  乎:在 C . 方六七十,五六十  如:如同 D . 子路率而对曰  尔:……的样子
  • 2. (2021高一下·番禺月考) 下列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千乘之国,指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在春秋后期,是中等国家。乘,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春秋时,一辆兵车,配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 B . 宗庙之事,指诸侯祭祀祖先的事。宗庙指天子、诸侯供奉祖宗牌位的处所。祭祀在古代是大事。 C . 冠者,成年人。周代男子和女子在二十岁时行加冠礼,表示成年。 D . 相,诸侯祭祀或会盟、朝见天子时,主持赞礼和司仪的官。文中的“小相”,是公西华的谦辞。
  • 3. (2021高一下·番禺月考) 下列各句从句式角度看与其余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 . 居则曰:“不吾知也。” B .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C . 异乎三子者之撰 D . 不知之句读,不解之惑
  • 4. (2022高一下·双鸭山期末) 下列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①寡不可以敌众    ②臣知王之不忍也 B . ①故羊易之也    ②挟太山超北海 C . ①王无异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②天下可运 D . 不足以举一羽    ②莅中国抚四夷也
  • 5. (2021高一下·番禺月考) 选出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百姓之不见保

    A . 夫晋,何厌之有    沛公安在 B . 然则一羽之不举    未之有也 C . 唯命是从         “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 D . 吾属今为之虏矣    若属皆且为所虏
  • 6. (2021高一下·番禺月考) 下列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河内,古地区名。春秋战国时期,以黄河以北为河内,黄河以南为河外。 B . 豚、彘古时农家所养禽畜。“豚”指小猪“,彘”指猪。 C . 庠序古代学校名称。《孟子》记载,商(殷)称学校为庠,周代称学校为序。 D . 孝悌:孟子认为,孝顺父母为孝,敬爱兄长为悌,孝和悌是仁义的基础。
  • 7. (2021高一下·番禺月考)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乃中《经首》之会:音节、节奏 B . 批大郤,大窾导:指导 C . 庖月更刀族:众 D . 如土地委:散落
  • 8. (2022高一下·宾县月考)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为”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庖丁文惠君解牛

    A . 长者折枝 B . 吾见其难 C . 止,行为迟 D . 北冥有鱼,其名
  • 9. (2021高一下·番禺月考) 对《庖丁解牛》文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跨……

    运用排比,增强了文章的气势与节奏感;以“触、倚、履、跨”四个动词,生动地再现了庖丁解牛的情状,刻画了人物形象,表现了其解牛动作的娴熟,突出了其技艺的高超。 B .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承上启下,借文惠君的赞叹和好奇,引出庖丁对解牛的见解,也从正面表现了庖丁解牛技艺的高超。 C .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由“目有全牛”到“目无全牛”,反映了庖丁解牛的技术日益精进。 D . 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庖丁解牛已达到极高妙的境界,他不是凭感官的知觉来解牛的,而是靠精神活动来行事的。

  • 10. (2021高一下·番禺月考)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词与现代汉语基本一致的一项是(  )
    A .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B .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C . 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D . 夫人之力不及此
  • 11. (2021高一下·番禺月考) 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 . 于楚(从属二主)    越国以远(把……当做边邑) B . 函陵(驻扎)        焉用亡郑以邻(增加) C . 行李之往来(使者)      朝而夕设版焉(渡河) D . 秦伯(言,道)        又欲其西封(扩张)
  • 12. (2021高一下·番禺月考) 下列文学常识错误的一项是(  )
    A . 《左传》相传为春秋末期鲁国史官左丘明为注解鲁国编年史《春秋》所作。原名《左氏春秋》,西汉后期改称《春秋左氏传》。 B . 《左传》是解释《春秋》这部史书的,与《公羊传》、《谷梁传》并称为“春秋三传”,是优秀的历史散文著作。 C . “秦晋之好”是一个汉语成语,意为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亦作“秦晋之匹”、“秦晋之偶”、“秦晋之盟”、“秦晋之约”,后泛指两家联姻。 D . 春秋时有公、伯、侯、子、男五等爵位。晋文公当时为侯爵,故称“晋侯”;秦穆公当时为伯爵,故称“秦伯”;郑文公当时为伯爵,故称“郑伯”。
  • 13. (2021高一下·番禺月考) 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旦日士卒                         飨:犒劳 B . 留侯张良                       善:交好 C . 旦日不可不蚤来项王  谢:感谢 D . 不如因善之                       遇:对待
  • 14. (2021高一下·番禺月考)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项羽曰   良曰:“长臣” B . 击破沛公军                     谁大王为此计者 C . 项伯乃夜驰沛公军               愿伯具言臣不敢倍德也 D . 私见张良,具告事               樊将军穷困来归丹
  • 15. (2021高一下·番禺月考) 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 《鸿门宴》人物的性格是紧扣住情节的发展,通过人物间的矛盾和斗争以及人物个性化的语言、行动、情态等来体现的。 B .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作者司马迁。《鸿门宴》选自该书的《项羽本纪》。 C . 古代宴会的四面座位,以东向为最尊,南向次之,再次为北向,西向为待者座,《鸿门宴》的“项王、项伯东向坐”,是最上位,范增南向坐,是第二位,再次是刘邦,张良则为侍坐。从座位可看出双方力量悬殊,体现项羽的自高自大。 D . 《史记》语言精练,有生命力,很多词语已固定为今天的成语,如“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劳苦功高”就出自《史记·鸿门宴》。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
  • 16. (2021高一下·番禺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理论上,讲好一个故事需要考虑三种主体:讲述主体(谁在讲述),故事主体(谁被讲述),接受主体(谁在观看)。互联网时代参与主体边界模糊、角色重叠,各民族、各群体、各阶层都在“讲述”“被讲述”,也都在“观看”“被观看”,多主体多元化传播已成现实。“讲好中国故事”需要把握这一时代特征,并从以上三种主体入手,创新思维,调整策略,从分散失衡走向多元协同。

    从故事主体来看,“讲好中国故事”首先要讲好中国普通人的故事。在权力、资本与眼球经济的驱动下,传播场域两极分化的现象仍很严重,国际传播秩序处于失衡状态。国内的普通人和弱势群体作为讲述主体的话语权和作为故事主体的存在感都过于弱化,尤其在被西方媒体遮蔽、忽略之后。更多地让他们发声、为他们发声,对高举人民性旗帜、秉持“命运共同体”价值观的社会主义大国而言,是国际传播秩序再平衡的使命担当,这也是塑造国家形象、提升软实力巧实力的战略选择。

    从接受主体来看,“讲好中国故事”还要进一步明确中国故事的受众群体。我们要相应地调整方向,不囿于“影响有影响力的人”,而采取“边缘突破”战略。以欧美为中心的西方精英群体和意见领袖,他们属于西方意识形态最顽固、对中国成见最深的受众群体,我们应该把战略重点从他们向发展中国家以及西方国家中的草根群体、非政府组织转移。就前者而言,我们虽然经常强调提高议题设置能力,增强话语权,而实际上常常“被议题设置”,围着西方媒体的议题打转。从客观原因来看,我们和西方存在软硬实力差距;从主观原因来看,我们不够自信,太在乎西方,且存在缺乏省思的战略失误。就后者而言,他们在发展阶段、发展诉求、价值观和利益点上与中国很接近,这使他们对中国故事有更多共鸣,他们的“中国观”也更具可塑性,相关调查报告印证了这一点。

    从讲述主体来看,“讲好中国故事”必须做到多方协作,一起来讲。讲述主体是最能动、最重要的要素。在讲述主体层面,有两个并行的趋势:一个是多主体多元化,一个是战略传播和整合传播。从多主体多元化角度看,政府不是国际传播中的唯一主体,非官方的传播主体以其更具亲和力的民间立场,可以发挥重要作用。但若要扩大与主导话语权,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不可替代。所以,从战略传播和整合传播角度看,国家需要高度整合内政外交、对外广播以及网络媒体等资源,联动合作。“讲好中国故事”,除了发挥非官方传播主体的作用,还要做好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以便发挥国家统筹协调的优势,在这方面,我们还有一段路要走。

    (摘编自李成《抓住三个主体,讲好中国故事》)

    材料二:

    讲好中国故事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让世界更好地认识和了解中国,更重要的是把中国的价值观和道德理念传播给世界,争取文化上的领导权。但近年来,我国对外宣传力度很大,实际效果却不甚理想,基本停留在讲述中国故事的层面。要实现中国故事从“讲述”到“讲好”的转变,就必须认清讲好中国故事所面临的现实困境。一方面,当今国际舆论格局呈现“西强东弱”“北强南弱”的特征,西方发达国家主导世界新闻舆论,控制世界传媒市场,外国民众对中国的看法主要是从西方主流媒体获得。另一方面,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昔日以中国文化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的辉煌已成遥远的过去,当前中国文化传播缺乏高超的传播技巧和手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步伐。此外,由于我国的国际传播能力相对有限,外国民众获得有关中国的信息不多,加上西方媒体给外国受众造成的先入印象,使得他们即使看到我们的报道也很难相信。

    (摘编自李子祥《新形势下讲好中国故事的路径探索》)

    材料三:

    李子柒能够成为讲好中国故事的成功案例,必有其不寻常之处。作为真实的人,李子柒所选择的生活洋溢着中国风的美,满足了人们对传统中国、诗意生活的想象,有效缓解了工业化社会、高风险社会中人们的焦虑,特别能够绕开海外用户的心防。作为网红,李子柒有着明显服务于市场营销所需要的清晰“人设”,她活跃在国内外社交媒体平台,并取得成功,这显然是有策略、有布局的。作为文化符号,李子柒已经在人们的接受过程中,被确认为可以代言中国文化的最新的、可能也是最具辨识度的符号。外国网友称李子柒为“中国的迪士尼公主”,央视称赞李子柒“没有一个字夸中国好,但她讲好了中国文化,讲好了中国故事”。成为话题后,李子柒一如既往,并没有急切地想要乘势做大,一飞冲天。这种“稳扎稳打”,其实就是内涵式发展,具有国际传播方法论意义。

    当然,没有中国发展成就的备受瞩目,没有中华文化吸引力在全球范围的重获认可,也很难想象李子柒的成功。她是“中国制造”在软实力领域中极具代表性的那一个。她的走红海外洋溢着新时代的气息,预示着中国文化国际传播走向新阶段。

    (摘编自李习文《李子柒走红海外的国际传播逻辑》)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多主体多元化格局存在不平衡现象,国内弱势群体的话语权和存在感都很弱,西方媒体的遮蔽与忽略是其重要原因。 B . 与以欧美为中心的精英群体和意见领袖相比,发展中国家对中国故事有更多共鸣,面向他们的宣传效果会更好。 C . 西方发达国家主导国际新闻舆论,控制世界传媒市场,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外国民众客观而全面地认识中国。 D . 李子柒的成功案例告诉我们,要讲好中国故事,不但要做一个真实的人,还要成为一名网红和特定的文化符号。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我国更多地让弱势群体发声,为弱势群体发声,体现我国对国际传播秩序再平衡的担当,有利于提升国家形象。 B . 为顺应讲述主体的多主体多元化趋势,政府应当以非官方的身份出现,以便更好地在国际传播中发挥重要作用。 C . 国际舆论格局的不均衡,某些精英群体和意见领袖对中国成见很深,这些都是我们讲好中国故事的客观困难。 D . 采取内涵式发展策略,提升“中国制造”软实力,避免空泛生硬的宣传,这有助于中国故事在国际社会传播。
    3. (3) 下列对材料一论证特点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材料采取总分结构,先点明“讲好故事”的三大主体,再分别提出具体策略。 B . 材料立足时代背景,基于大国立场,强调国家在讲好中国故事时的重要作用。 C . 材料在论述讲述主体的策略转变时使用因果论证,阐明了多方协作的重要性。 D . 材料通过比较,论证中国故事的接受主体应该是发展中国家而不是西方精英。
    4. (4) 在讲好中国故事方面,我国还存在哪些不足?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概括。
    5. (5) 讲好一个故事需要考虑三种主体,请据此分析材料三中李子柒案例值得借鉴之处。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 17. (2021高一下·番禺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亚父之死

    房占民

    月上弦,围几粒星子,明明灭灭。

    项王大帐里,酒香流溢。亚父范增与项王对饮。亚父分析着当前的战情,项王不置可否,脸沉似水,亚父心里有疑,便不再多言。

    蚊虫舞,不时有巡营的兵士从帐前走过。

    大王,您有心事?

    项王无语,脸色愈加阴沉。

    您累了,咱们改日再议吧。亚父起身作揖。

    等一等,项王把手一挥,战袍一甩,身子兀自不动。烛火在风里摇摇晃晃。

    你,年事已高,我看……

    项王的话没有说下去,可亚父明白,项王是想把自己赶走。瞬间,亚父感觉苍老了许多,他踉踉跄跄地离开了大帐。夜深了,灯火里,一片静寂。

    亚父,谋于项王,多次献奇策,楚军因之战无不胜。项王愈喜之,亦愈忧之。

    真正让他下定决心赶走亚父的是吕马童。

    吕马童,项王的乡人,幼年的玩伴,战场上曾替项王挡过一箭,项王视之为亲信。

    彭城一战后,项王带兵围汉于荥阳,项王派吕马童入汉,陈平用反间计。

    吕马童回项王:亚父已生二心,不可用。

    亚父走了,走时,他眼望项王那如山的背影,心如刀割,老泪纵横。

    月挂中天,如盘,兵急走。

    垓下,项王心力交瘁。鼾声时而疾如奔矢,时而缓如清溪。不知不觉中来到一处所在,高崖危耸,松涛震耳,有阴森的凄号声从渊里传来。那云雾缭绕之处,一独舟无所凭依般从渊里渡来,渐近渐明,那摆渡人,像极了亚父范增,正琢磨该如何对话之际,崖壁忽然向斜刺里倒去。项王一惊,口喊,亚父救我——睁眼一看,帐中灯火还明。虞姬卧在身边,温柔地望着他,轻轻地说:大王,亚父已经死了。

    项王知道,亚父在去往彭城的路上,已经死了。项王眼里有泪,未滴下,心里痛。

    月下弦,围几粒星子,明明灭灭。

    项王兵少食尽。汉军及各路诸侯将项王围得水泄不通。楚歌声起。闻者垂泣,项王看了一眼自己心爱的虞姬,悲饮酒,歌数阕。虞姬散乱的发在血泊中铺开,裙裾掩去了她梅雪般的芬芳。项王泪如雨注。最后破喉之泣定格了项王这一生爱的记忆。

    项王上马,八百人突围,疾走至乌江畔,只余二十骑。此时,从江心渡过一船,定睛一看,是项王的故人乌江亭长。他远远地便招呼项王上船渡江。项王仰望微明的天空上的那一淡白月痕,又看了一眼远处追来的汉军,慨然长叹:我少年离乡,有八千兵士相随,而今,二十人,二十人啊!我,我还有何面目去见江东父老!说罢,早已盈眶的泪再也止不住,风中传来了乌骓马的嘶鸣。

    项王双膝一软,跪在了江岸。

    老伯,项羽无能,向江东父老谢罪了。说着,项王的头如鸡啄,片刻,额上血肉模糊。

    兵士们望着浩渺的江面,皆泣不成声。

    项王大喝,快渡江,善待乌骓!声音在江面上飘荡。

    小舟越行越远,渐渐消失在了清晨的江雾里。

    项王对敌汉军,疲力挣扎,可手中剑依然若梨花雪舞,在空中上下翻飞,近之者死,触之即亡。再加之项王雷霆般的怒吼,一时之间,汉军竟无一人近前,尤恐避之不及。

    项王视敌军中有一熟悉面孔。竟是乡人吕马童!

    项王一怔,左肩就中了一剑。项王定睛细看,没错,是吕马童。

    吕马童,我待你不薄,你何至于此?

    吕马童不答,口里只是不停地喊着,杀项羽,封侯王!项王怒从中来,二目灼灼,望着吕马童,大有恨不能撕之而后快之意。他虚做手势招他近前,吕马童不进反退,口里仍喊着:杀项羽,封侯王!

    项王不再等待,一跃而起,剑在吕马童面门前一晃,顿时血花四溅,吕马童的半张脸就开了花,吕马童颓然倒地。项王瞧着呻吟的吕马童,把剑往颈上一放,对着天空大喊:亚父,我来了。

    忽停,又喊,天亡我也!三声过后,自刎而死。

    吕马童得项王一躯体,汉王封他为中水侯。

    项王哪里知道,汉王用反间计,厚赂吕马童,为防项王再度起用亚父,吕马童暗暗使人尾随范增,在一僻静之所,暗箭射亚父,谎报称亚父死于恶疾。史云:疽发背而死。

    (选自《中国微型小说百年经典》)

    1. (1)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重点叙写项羽之死,却以“亚父之死”为题,意在强调亚父之死是项羽兵败而亡的重要原因。 B . 为厚赂所惑,吕马童背楚附汉,又亲自以暗箭射杀范增,追杀项羽,其奸猾不忠反衬了亚父的赤胆忠心。 C . 文章写虞姬之死,不仅映衬出项羽的侠骨柔肠和英雄末路时的悲凉无奈,也给故事带来几分凄美。 D . 项羽乌江自刎前大喊三声“天亡我也”,把失败归罪于上天,可以看出他至死未能认识自身的错误。
    2. (2) 画横线的两处景物描写,在内容上有何作用?请简要说明。
    3. (3) 请根据文本分析作者写项羽梦境的用意。
四、古代诗歌阅读(9分)
  • 18. (2021高一下·番禺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项 羽

    陆 游

    八尺将军千里骓,拔山扛鼎不妨奇。

    范增力尽无施处,路到乌江君自知。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第一句用“八尺”和“千里”分别来形容项羽和乌骓马的特点,突出了项羽的威猛形象。 B . 第二句虽然语气平淡,是具体的叙事,但写出了项羽力大无敌的英雄形象。 C . 第三句写出了范增已经没有能力再为项羽出谋划策,最终导致项羽乌江自刎。 D . 诗歌运用对比手法,把项羽的英雄形象与他的乌江自刎形成对比,强化了诗人的情感。
    2. (2)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五、名句名篇默写(8分)
  • 19. (2021高一下·番禺月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皙一再追问孔子,孔子才说出对子路“哂之”的原因:“”。
    2. (2) 《登岳阳楼》描写洞庭浩瀚无边的诗句是“”。
    3. (3) 《念奴娇·过洞庭》中描写在明净光洁广阔湖面上安置我的一叶扁舟,颇有自然造化全都供我所用的意味,有力地衬托出诗人的豪迈气概的句子是“”。
    4. (4) 《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中,词人感叹六朝的历史像流水一样流逝掉,未曾给当朝的人留下什么教训和反思的诗句是“”。
六、语言文字运用(9分)
  • 20. (2021高一下·番禺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中国画有“山水画”这一门类。为什么叫“山水”而不叫“风景”?因为“山水”是人格化的图像,其重点是借用自然的形态,表达自己的理想和精神境界。(    ),这里的传神可以有三个层次:一是画家描绘出所画对象的精神;二是画家通过描绘对象体现出自己的精神;三是画家通过描绘的对象及运用笔墨揭露普遍的人们的价值取向和精神境界。所以,在传统中国画的审美标准中,形似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造型元素的组合来表达画家的精神境界和人文理想。杜甫在《丹青引赠曹将军霸》中写道,“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 就是赞扬画家曹霸的绘画充分表现其内在的精神气质。

    1. (1)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中国绘画的精髓在于传神而不在于形似 B . 中国绘画的精髓不在于形似而在于传神 C . 中国绘画的精髓不只在于形似,而更在于传神 D . 中国绘画的精髓更在于传神,而不只在于形似
    2. (2) 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B .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C .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D .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3.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
七、写作(60分)
  • 21. (2022高二上·苏州期中)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孔子曾自述心志:“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他又称赞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孔子与颜回乐在何处,所乐何事,周敦颐也曾要求程颐、程颢好好参悟。

    作为儒家思想重要内容的“孔颜之乐”,千百年来,一直启迪与引导着无数人积极探索人生真谛,努力实现人生价值。它对生活在新时代、担当新使命的青年人,仍然有着重要意义。

    语文老师计划在课堂上举行“品孔颜之乐,做幸福青年”主题交流会。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发言稿,谈谈你的感受和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