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思想政治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吉林省通化县综合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政治...

更新时间:2024-07-31 浏览次数:26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2021高二下·通化期中) 我们要讲的“文化”,是相对于政治、经济而言的,下列属于文化的是(   )

    ①从事农业生产活动
    ②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③自然科学、技术

    ④参加学校运动会
    ⑤语言、文字
    ⑥选举人大代表

    A . ①②④⑤ B . ②④⑤⑥ C . ①②③④ D . ②③④⑤
  • 2. (2021高二下·通化期中) 艺术家们以神奇美丽的自然环境为背景,创作了数不胜数的绘画、摄影等艺术品。从文化角度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艺术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
    ②神奇美丽的大自然也是一种文化

    ③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一种现象
    ④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3. (2021高二下·通化期中) 浙江嘉兴南湖岸边的“红船”,真实地再现了中共一大南湖会议的历史场景,已经成为人民群众心目中的革命圣物,更被公认为“党的摇篮”,向人们诉说着建党伟业的“红船精神”。材料表明(  )

    ①文化与经济能相互交融               
    ②文化自身具有相对独立性

    ③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④中华民族精神具有时代性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4. (2021高二下·通化期中) 有人说:外国文化年或者中国文化年,都是双方战略合作思路中“以文促经”的考虑。这说明(   )
    A . 文化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B . 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C . 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给予经济以重大的影响 D . 文化发展始终与经济发展同步
  • 5. (2021高二下·通化期中) 文化产业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就全世界范围来看,各国都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文化产业已成为西方发达国家的支柱产业,其产值约占到GDP(国内生产总值)的五分之一。这说明(   )

    ①文化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

    ②文化成为一国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③各国政治分歧逐渐消失,文化竞争越来越激烈

    ④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②③
  • 6. (2021高二下·通化期中) “一幅画上有三种事物:鸡、牛和草,如果让你归类,你会把牛和什么分在一起呢?”对此问题,中国人一般把牛和草分在一起,而美国人一般把牛和鸡分在一起。中国人的分类标准是关系,而美国人的分类标准是本质属性。中美两国的这种差异表明(   )

    ①美国人的思维方式比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优越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

    ③文化环境不同决定人们对事物的分类不同

    ④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①③ D . ②③
  • 7. (2021高二下·通化期中) M中学T班同学小薇关心集体、乐于助人,多次荣获“道德之星”光荣称号,老师和同学都对她交口称赞。她因此慢慢摆脱了因学习成绩不理想而产生的自卑心理,自信心越来越强。小薇的成长经历进一步印证(    )

    ① 文化对人的思想和行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② 文化对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有着决定性作用

    ③ 优秀文化有利于培育和塑造人的健全人格

    ④ 优秀文化是解决人的心理问题的主导力量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8. (2021高二下·通化期中) 中国茶艺与日本茶道异曲同工,虽然各有特点,但都强调“和”的精神。中国茶艺与日本茶道异曲同工,这说明(   )
    A . 各民族文化大同小异 B . 文化的多样性主要体现在饮食文化方面 C . 不同民族的文化存在共性和普遍规律 D . 各民族文化的差异是由各民族不同的历史造成的
  • 9. (2021高二下·通化期中) 中国人过春节总是要吃团圆饭、放爆竹,而西方人的圣诞节少不了唱圣诞歌,送圣诞卡,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②民族文化表现了不同的民族情结

    ③文化具有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④各民族文化是根本不相容的

    A . ①②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③ D . ①③④
  • 10. (2021高二下·通化期中) 在中美国际友好学校活动中,一名中国学生用笛子为大家独奏了一曲《小放牛》,使来访师生感受到了天真活泼的中国牧童的快乐情绪和浓浓的田园风光。这说明(   )

    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独特标识

    ③文化交流能够增强文化的内涵
    ④文化融合能够减少中西文化差异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1. (2021高二下·通化期中) 世界上任何国家,无论大小、强弱,无论其社会制度、经济发展水平如何,其民族文化都受到尊重,都有平等发展的权利。世界上各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和传统,都有权利讲述自己的故事。这体现了在国际文化事务中必须遵循的原则是(   )
    A . 各民族文化差异性的原则 B . 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C . 各民族文化互相交融的原则 D . 各民族文化独立发展的原则
  • 12. (2021高二下·通化期中) 张晗秉承中国传统的工匠精神,探索中西绘画艺术融合之道,突破了传统烙画风格而形成了一种新的纯绘画艺术,成为在宣纸上烙画的集大成者。张晗的工匠精神表现在(   )

    ①立足实践,促进中外文化交流

    ②批判继承传统文化,推陈出新

    ③西方艺术为主,产生新型艺术

    ④吸收优秀西方艺术,为我所用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3. (2021高二下·通化期中) “不久的将来,会有这么一天,你可能不必离开你的书桌或扶手椅,就可以办公、学习、探索这个世界和它的各种文化,进行各种娱乐,交朋友,逛附近商场,向远方亲戚展示照片。”这是比尔﹒盖茨对信息时代的形象描述。这种描述表明(   )

    ①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文化传播更为迅速

    ②互联网技术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思想、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

    ③网络信息技术成为信息时代文化传播的唯一途径

    ④网络技术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 14. (2021高二下·通化期中) 教育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其影响主要表现在(   )

    ①教育本身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②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对文化传承有重要影响

    ③教育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标志

    ④教育往往催生社会变革,推动社会发展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①③ D . ③④
  • 15. (2021高二下·通化期中) 多年前,单身老人再婚,被视为给子女找麻烦;现在支持单身老人再婚,被写进了“新24孝”标准中。这表明(   )

    ①孝文化的基本内涵已发生根本改变

    ②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但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因时而变

    ③要为孝文化注入新的时代精神

    ④进行孝文化创新必须博采众长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6. (2021高二下·通化期中) 梁启超说:“凡一国之能立于世界,必有其国民独具之特质,上至道德法律,下至风俗习惯文学美术,皆有一种独立之精神。祖父传之,子孙继之,然后群乃结,国乃成。”这告诉我们(   )
    A . 文化决定了一国在世界民族之林中的地位 B . 传统文化都必须被继承并成为民族之精神 C . 文化的不同源于道德法律风俗习惯的不同 D . 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纽带
  • 17. (2021高二下·通化期中) 故乡是文学创作离不开的母题,时代发展了,现代人的多土情结也变得多种多样,乡土文学不能仅仅是怀旧的风景式、景观式静态书写,社会的高度流动与开放,要求作家敏锐捕捉当下现实的活跃及其对乡土文化产生的影响,纵深开掘乡土题材。这表明( )

    ①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
    ②文化能为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

    ③艺术创作应立足于满足市场需求
    ④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 18. (2021高二下·通化期中) 冼星海在抗日战争时期创作了《黄河大合唱》等名曲,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这表明(   )
    A . 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 B . 文化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 C . 文化的发展与社会实践同步 D . 文化创造的主体是知识分子
  • 19. (2021高二下·通化期中) 近年来,江苏省许多城市开展了城市精神的讨论和提炼。如南京的“开明开放、诚朴诚信、博爱博雅、创业创新”;苏州的“崇文、融合、创新、致远”;常州的“千载读书地,现代创新城”这些城市精神表明(   )

    ①文化要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

    ②任何时代的文化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③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④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全面吸收中外一切文化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
  • 20. (2021高二下·通化期中) “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火”是西方文化的核心隐喻,文化上的水火交融,是指中西文化之间(   )
    A . 多样性 B . 继承、发展与创新 C . 差异性 D . 交流、借鉴和融合
  • 21. (2021高二下·通化期中) 动漫产业的发展关键靠创意,但动漫创作离不开我国极为丰厚的民族传统文化资源。这表明(   )

    ①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②文化创新的来源是作者的灵感

    ③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是文化创新的根基

    ④文化创新必须着眼于人民群众的物质需要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②④
  • 22. (2021高二下·通化期中) 中医药学术体系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今天,仍然在为维护人类健康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在“中医现代化”的口号下,有人盲目改造中医传统、简单模仿西医当成中医现代化的方向。可是,失去了传统文化依托的中医,就如同离开了土壤的大树,只有枯萎和死亡。这说明(   )
    A . 中医药学不需要文化之间的交流、融合 B . 要反对民族虚无主义 C . 弘扬中医药文化不需要体现时代精神 D . 中医药学要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
  • 23. (2021高二下·通化期中) 中国有修史的传统,“国有史、方有志、家有谱”。继承这一传统,这有利于中华文化(   )
    A . 传承文明,博采众长 B . 面向世界,开拓创新 C . 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D . 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 24. (2021高二下·通化期中) 我国西部民族文化不是一种完全封闭和孤立的文化,而是一个多元文化的综合体,它在本土文化的基础上,将许多外来文化的因素转化吸纳为自己的成分,从而变得生机勃勃,其中最为典型的文化现象就是佛教在青藏高原的本土化——藏传佛教。这种“本土化”现象(   )

    ①体现了中华文化所特有的包容性
    ②表明文化渗透是中华文化的特有魅力

    ③启示我们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④有利于增强对其他民族文化的认同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25. (2021高二下·通化期中) 我国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优秀文化成果,如藏族的《格萨尔王传》、蒙古族的《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等优秀作品一直流传至今,这些文化成果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这表明(   )

    ①中华文化是个性和共性的统一
    ②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

    ③各民族文化的差异逐步消失
    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 26. (2021高二下·通化期中) 《台湾风物图卷》长达320米,以生动的笔墨描绘了台湾的自然山川、民俗风土、人文环境等,被誉为宝岛的“清明上河图”。中国国民党主席在2005年访问大陆的“破冰之旅”时,将该图卷的缩小版作为礼物赠送给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台湾风物图卷》在海峡两岸交流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它(   )

    ①展现了中华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

    ②反映了海峡两岸文化同根同源

    ③具有与《清明上河图》相同的文化价值和艺术风格

    ④是海峡两岸文化从差异走向统一的重要体现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27. (2021高二下·通化期中) 2018年11月28日,文字学家、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黄德宽在人文清华讲坛发表名为《了不起的汉字》的主题演讲,带领观众回顾了汉字在构形、书写效率以及是否要拼音化上所经历的三次“生死”危机,并回答了汉字繁简之争等热点问题。黄德宽教授表示文字是历史、社会、审美和民族深层心理结构的综合,在信息化时代的大潮冲击下,汉字不能废除。这是因为(   )

    ①需要在社会上营造浓厚的汉字书写氛围,使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②汉字能够用于传递文化,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

    ③汉字是中华各民族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共同创造的文化瑰宝

    ④汉字书写中华文化,是中华文化代代传承的重要载体

    A . ②④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①②
  • 28. (2021高二下·通化期中) 《人民日报》报道,十九大代表邓建军每周2至6场宣扬十九大精神。他说,大国工匠精神就是要深入到基层车间,就是要将每一个零部件加工到完美,就是要将自己的技术练到炉火纯青,这就是对祖国和人民的高度热爱,就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添砖加瓦,这样就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这告诉我们( )

    ①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②爱国主义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③在当代中国,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④爱国主义是中国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A . ①③ B . ②④ C . ②③ D . ①④
  • 29. (2021高二下·通化期中) 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强调“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时代呼唤奋斗精神是因为(   )

    ①奋斗精神是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也是新时代现代化建设的精神动力

    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基础

    ③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

    ④始终发扬伟大奋斗精神,有利于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30. (2021高二下·通化期中) 《战狼2》塑造了孤胆英雄、铁血豪情的人物形象,再现了祖国撤侨、高擎五星红旗通过战乱地区等真实事件;《红海行动》表现了特种兵以国家使命和人民利益为责任担当,坚定果敢、英勇无畏、无坚不摧;《血战湘江》热情讴歌了红军将士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和压倒一切敌人的英雄气概。这些影片的共性是(    )

    ①堪称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②时代精神能够为民族精神提供物质基础

    ③展现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
    ④艺术地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40分。
  • 31. (2021高二下·通化期中) 农村工作的实践证明,“治贫”必先“治愚”,大力发展农村的文化事业,提高农民的思想文化素质和科学技术水平,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从根本上改善农民生活的关键所在。正如贫困地区的农村干部所说的,“没有文化富不了,有了文化穷不长”。某地文化扶贫实施“万村书库”工程,即建成一座小型图书室,并向每座图书室赠书100种,向农村捐赠图书,培养了当地人员的文化素质和干部的应用写作能力。对特色产业的扶持,是从根本上实现精准扶贫工作从治标向治本转变,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结构优化的必要路径。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的文化生活知识,就文化的重要性谈谈“没有文化富不了,有了文化穷不长”的道理。

  • 32. (2021高二下·通化期中) 材料一:大型现代吕剧《杨广和》以阳信回族青年杨广和为人物原型,讲述了一个回族青年十三年如一日学雷锋做好事的动人事迹,真实地反映了新时期新滨州的时代精神。该剧自上演以来引起强烈反响,广大市民都被杨广和所展现出的新时代雷锋精神所感动和鼓舞。

    材料二:在八百里沂蒙山,《沂蒙山小调》被赋予了崭新的时代内涵,山东临沂千百万农民逐渐成为文化创新的主角,山寨乡村呈现出新景观:“文化提高”万众参与,“文化创造”各尽其能,“文化成果”共育共享。“新农村”的精彩剧正在山东临沂如火如荼地上演。

    材料三:抗震救灾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对中华民族力量的有カ凝聚。在历次夺取抗震救灾伟大胜利的过程中,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舍小家为大家,使中华民族精神得到进一步升华。有人感慨地说:“这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人民战争。”

    1. (1) 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请你谈谈在实施文化创新工程中所体现的《文化生活》知识
    2. (2) 结合材料三,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