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操作 | 现象 | 结论 | |
A | 将某种盐与烧碱溶液混合加热,有刺激性气体产生,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 | 试纸变蓝色 | 该待测物是铵盐 |
B | 将AgNO3溶液和Cu(NO3)2溶液分别加入两支装有铁钉的试管中 | 铁钉表面分别有灰黑色固体和红色固体析出 | 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Fe>Cu>Ag |
C | 将一布料点燃闻气味 | 产生烧焦羽毛气味 | 该布料是纯棉材质 |
D | 往混有少量 NaHCO3的Na2CO3固体中加入稀盐酸,并蒸发结晶 | 有大量气泡生成,蒸发后得到白色晶体 | 该法可达到除去NaHCO3的目的 |
作物名称 | 丝瓜 | 草莓 | 沙枣 | 马铃薯 |
适宜生长的pH | 6.0~6.5 | 5.5~6.5 | 8.0~8.7 | 5.6~6 |
A硫属于金属元素 B.硫原子的质子数为16 C.硫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06g
①A图表示氧原子,其最外层上电子数为,在反应中易(填“得”或“失”)电子。
②B图是钠原子结构示意图,由图可知,B元素处于元素周期表的第周期。
③A、C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其原因是。
①操作B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②向烧杯中依次加入稍过量的 a NaOH溶液、b.Na2CO3溶液、c.BaCl2溶液,加入试剂的先后顺序用字母表示为a→→。
③过滤除去沉淀,操作C中的不正确有(填一种即可)。
④滤液中加适量的稀盐酸,其目的是。
⑤蒸发结晶。
下列做法中,不符合“低碳生活”的是____(填序号)
①将排入大气的CO2捕捉回来才能真正实现“碳中和”,结合上图提出一种可行的碳吸收方式:。
②下图是一种利用NaOH溶液实现“碳捕集”技术的主要流程。
Ⅰ、捕捉器中加入NaOH溶液采用喷淋方式,其优点是。
Ⅱ、分离器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Ⅲ、用该技术进行“碳捕集”有效利用了原材料,其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有(填一种)。
实验Ⅰ:据图所示,选取相关试剂完成相应实验操作。
A试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试管B中(填“有”或“无”)明显现象。
问题二:氢氧化钠与稀盐酸是否发生反应?
实验Ⅱ:
①据图下图选取仪器连接并装入相应的药品。
②打开磁力搅拌器,逐滴滴入稀盐酸,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数据。
从实验现象上分析:。从pH曲线数据上分析:。
解释与结论:下图是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微观示意图,结合上述实验分析得出酸碱反应的实质:
①从宏观上看:酸+碱=+;
②从微观上看: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