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绵阳市盐亭县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3月开...

更新时间:2022-03-29 浏览次数:69 类型:开学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 1. 论述类文本阅读

    斯皮尔伯格在拍摄《辛德勒的名单》时说过:“每隔五十年,就是人类合上历史教科书准备遗忘的时候。”从这个角度讲,《长津湖》的出现正逢其时。我们观看这部电影,谈论这部电影,经由这部电影所构造的集体感知路径,来回溯那段被尘封的历史,理性沉思,观照现实。

    《长津湖》拍出了新主流大片特别是革命历史战争片的新境界。中国电影有自己的战争片谱系和美学传统,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现实主义的结合诞生过“三战”和《上甘岭》《英雄儿女》《大决 战》等一系列优秀作品。当然,一度也有这样的声音:中国缺乏现代意义上的战争片,没有好莱坞 式的“反思战争”的战争电影;中国的战争片只分“敌我”,不站在更高的“人类”的立场上去“反思战争的残酷性与荒诞性”。从这样的角度来看,《长津湖》肯定不是“好莱坞式”的战争电影,影 片的反战是站在正义的立场,站在祖国的立场,站在和平的立场之上,是以爱国主义和家国情怀为 基础的。影片试图传递出“以战止战”的和平愿景,片中令人印象深刻的台词“这场仗,我们这一 代人打了,下一代人就不用打了!”,以及毛泽东说的“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与伍连长说的“有 的枪要开,有的枪可以不开”形成了不同层间的呼应,战争和敌我的辩证关系也具有说服力。这既是延续了《上甘岭》《英雄儿女》等革命英雄主义、革命乐观主义、现实主义传统,同时也增加了更 多的对战争本身的思考,诸如残酷性、荒诞感、生死等。不被“有敌我,无战争”这种认为国产战 争片缺乏所谓现代元素这样的观念带着走,我们拍出了《长津湖》这样的“在有敌我的前提下,有战争”的优秀的中国式战争电影。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对英雄的塑造不是“战狼”式的,而是相对严格地按照英雄叙事的标准模 式进行,能激发起观众巨大的共情。

    接受使命呼唤:伍千里背着哥哥伍佰里的骨灰回家,可刚到家,就收到了部队的命令出征。伍万里偷偷跟踪伍千里上了前线,被征兵入伍。伍千里深知战争的残酷与痛苦,最小的弟弟也要从军, 他的内心是挣扎的。但“英雄”的定义,就是注定要去承担必须承担的使命。因此,伍千里带上了弟弟。

    英雄经受磨炼:有观众会觉得火车上的一段略微冗长,但在英雄叙事之中,这一段又必不可少 ——这是英雄初出茅庐接受训练的时刻。想想《黑客帝国》中尼奥被唤醒,跟随墨菲斯接受训练的 一段戏,就可以理解伍万里在火车上与老兵的冲突、成长和融入。英雄需要精神导师:在伍万里作为英雄成长的过程中,除了哥哥,还有两位精神导师,一位是段奕宏饰演的打不死的英雄,当伍万里向他致敬时,段奕宏却呵斥他:“哪里有打不死的英雄!只有 士兵的荣誉!”第二位是胡军饰演的雷公,除去战士的身份,雷公也只是一个向往战后回乡养老的普通人,这让他的牺牲显得更加震撼。

    然而,影片注定没有属于胜利者的高潮。张涵予饰演的宋时轮,状态一直都像那个百年难遇的寒冬一样沉郁:他心爱的士兵还没有面对敌人,就因寒冷而被冻死。从这个角度讲,“冰雕连”的出现,是影片真正的高朝:那一瞬间,战争的残酷、牺牲的壮烈、反思的力度,在凝固的画面沉郁的调性、深沉的痛苦中得到了呈现。

    (摘编自田卉群《 <长津湖>: 以战止战的英雄叙事》,有删改)

    1. (1) 下列关千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长津湖》上映之时正是人们已经遗忘这场战争之时,它的出现让人们能追溯和回顾历史,理性沉思、观照现实。 B . 与“好莱坞式”的战争电影不同,《长津湖》是“中国式”的战争片,在反思战争时有敌我、祖国、正义、和平 。 C . 在英雄叙事的标准模式里,英雄注定要接受使命的呼唤,所以伍千里即使挣扎,也注定会带上 伍万里参与战争 。 D . “冰雕连”的出现,让人们在凝固的画面、沉郁的调性、深沉的痛苦中深刻地反思战争的残酷、 牺牲的壮烈 。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开篇引用斯皮尔伯格的话, 旨在就如何对待历史向人们提出警示,并以此引出对战争主题电影《长津湖》的讨论 。 B . 文章阐述伍万里在火车上与老兵冲突、成长和融入的情节时,引入《黑客帝国》中尼奥被唤醒 的例子, 属于类比论证。 C . 文章直接引用影片中人物的台词,既能突出人物的特点,揭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又能通过人物表达对战争本身的思考 。 D . 文章采用“总—分—总”结构,围绕着电影《长津湖》论述了中国式战争片的新境界以及英雄 叙事的标准模式。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长津湖》这部战争片不但没有被“有敌我,无战争”这样的观念带着走,而且试图传递出“以 战止战”的和平愿景。 B . 《长津湖》在人物塑造上“去战狼化”的手法,让观众看到人成长为英雄的过程以及他们的奉献和牺牲,更易产生共情。 C . 《上甘岭》《英雄儿女》等一系列优秀作品的诞生,说明中国战争片有将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现 实主义结合的传统。 D . 在新主流大片常态化的背景下,历史题材的战争片要考虑如何处理我们自身的战争片传统与新 时代的审美需求之间的关系。
  • 2. 实用类文本阅读

     “蝴蝶效应”和“混沌理论”

    1972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混沌学开创人之一洛伦兹在美国科学发展学会第139次会议上发表了题为《蝴蝶效应》的论文,论文中该教授曾发表惊人之论:“巴西的亚马逊丛林中一只蝴蝶轻轻地扇动几下翅膀,就会在美国的得克萨斯州掀起一场龙卷风。”蝴蝶效应真有这么大的威力?还是这位教授在开玩笑?

    事实上,这位教授所说的“蝴蝶效应”在数学上可以用“混沌理论”来解释。

    什么是“混沌理论”呢?混沌是一种“表观上”混乱无序,而实际上具有深层次规律性的特殊运动形态,它的特点是对于系统的初始条件具有极端敏感的依赖性,在系统初始任何一点点细微的改变,都会在系统后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可以做一个实验来解释这个理论:在一个10cm左右长的长条形面团上,离其中一端约3cm处嵌入一颗细钢珠。把面团拉长一倍,再一折二叠成原样。反复这样的操作100次后,弹珠就会离开原来的位置,到了一个新的位置。多次重复这样的实验,你会发现尽管小钢珠的初始位置几乎完全相同,但折叠100次后的结果却大不一样。

    也就是说只要最初的位置存在一极微小差异,则最终的位置就完全不一样了。由此可见,一个确定的操作过程,最后却得到几乎随机的结果。这样一种现象,其背后的规律,在数学上就是“混沌理论”。也就是说,初始的量发生小小的变化,经过反复叠代以后,就得到了惊人的放大效果,从而彻底改变结果。这就像开始所说的蝴蝶扇一下翅膀就会造成一场龙卷风一样。一只蝴蝶扇动翅膀,也许会带动其它蝴蝶也扇动翅膀,从而导致其身边的空气系统发生变化,并引起微弱气流的产生,而微弱气流的产生又会引起它四周空气或其他系统产生相应的变化,由此引起连锁反应,最终导致其他系统的极大变化。

    实际上,混沌效应无处不在,它渗透在日常生活、各个专业及领域。西方流传的一首民谣说:“失一个钉子,坏了一只蹄铁;坏了一只蹄铁,折了一匹战马;折了一匹战马,伤了一位骑士;伤了一位骑士,输了一场战斗;输了一场战斗,亡了一个帝国。”你看,由于一个小小的钉子的丢失竟然带来了整个帝国的灭亡,这个结果丝毫不亚于蝴蝶翅膀的扇动造成一场飓风的“蝴蝶效应”。本文开头提到的科学家洛伦兹在进行长期天气预报实验的过程中发现:仅仅在初始的数据中四舍五入掉一位小数,实验结果中所表明的几个月后的天气状况就判若霄壤,一个是万里无云,一个是电闪雷鸣。这个结果说明,哪怕是今天室内由于你打喷嚏使气温发生了一亿分之一度的变化,都有可能在几个月之后带来一场飓风。因此,长期的天气预报在目前来讲几乎是不可能的。

    古训“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与蝴蝶效应揭示了相似的道理,两者都告诫人们要特别注意初始条件,对微小差别应该保持高度的灵敏度和警觉性。因为初始条件的极小偏差,将会引起结果的极大差异,甚至使事物发生质变。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洛伦兹教授有关“蝴蝶效应”的惊人之语,形象地揭示了飓风形成的初始原因。 B . “蝴蝶效应”是一种混沌现象,可以用数学上的“混沌理论”进行解释。 C . 正因为存在着“蝴蝶效应”,所以人类根本不可能进行长期的天气预报。 D . 古训讲“失之毫厘,谬以千里”,说明中国古人在很早以前就知道了混沌理论。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中提到2“面团与钢珠”实验,证明了系统最初条件的微小变化所带来的最终结果是难以预测的。 B . 研究混沌,其实就是发现无序中的有序,也就是要透过事物“表观上”的混乱无序,发现其深层次的特殊运动规律。 C . 混沌理论启迪我们,只要我们见微知著,注意了初始条件的细微变化,就能够积极有效地防止混沌现象所带来的灾难发生。 D . 本文的语言平实严谨,融科学术语于通俗的表述中,开头的“蝴蝶效应”和文中的西方民谣,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3. (3) 判断生活中某一现象是不是“蝴蝶效应”的依据是什么?统观全文,分条简要概括。
  • 3. 文学类文本阅读

    可爱的家

    须一瓜

    我的家是乌合之众。四个人四个姓。我爸爸妈妈在外地。我的家,有我外公、我外婆,还有一个不叫小姨夫的人。

    我外公是个喜欢随手拿起东西变刀枪的人,粉笔用得最像小李飞刀。精准。没有退休的时候,他们学校的师生,每一天的日子都像恐怖片。我小姨姨说的。

    我的外婆是个骨灰级的小气鬼。听邻居说,原来不叫小姨夫的那个人单独住在这个屋子里的时候,我们家总是灯火通明。那个不叫小姨夫的人喜欢明亮。现在,我外婆到处关灯,除了不叫小姨夫的人的房间她关不到,其他每个房间都是黑摸摸的,只剩客厅一个八瓦节能灯,我的书桌上还有个作业台灯。因为黑,我们全家在晚上都摔倒磕碰过,医药费合计超过我们家一年水电费,但听说,幸好改革开放,我们家有医保卡。不叫小姨夫的那个人,黑黑的,是个瘸子。他的左腿被车祸废了。走路一瘸一拐。不过,他很帅。 听说,他原来做什么高岭土生意,赚过很多钱。反正,这个房子是他买的。但我外公外婆不高兴。因为他已经多年不上班了,不务正业。玩狗。玩电脑。看书。听音乐。要不就出去和朋友喝酒、看电影、吃深海鱼火锅。我小姨到广州交换岗位两年,就变成他一个人住。我们就是这时候过来鹊占鸠巢的。

    我外公外婆反对非法同居,但是没办法,一是我小姨赚很多很多钱,现在有钱就是老大,外公外婆怕了她。二是,我要紧急转学。我转学有两个原因,一是我把张乾坤的大门牙打断了,其实,张乾坤的门牙谁都说偏大,打掉并没什么不好,但老师说,我的检讨书都可以出选集了,所以,我也万念俱灰,懒得在那个一般般的学校混下去了;第二,转学是为电脑派位做好准备。我现在转到这个学校,就有三分之一的可能,被电脑派到一中,到了一中,我就比别人多了三分之一上大学的机会。我外公说,转了我这辈子就有希望了。

    傲骨铮铮响的外公外婆,原来不想寄人篱下,可是,他们那里忽然楼上和楼下,一起比赛装修,就像疯人院失火一样,炒得外公心脏病高血压锥间盘突出乱箭齐发,他只好陪我转学过来借住。不叫小姨夫的人,并不欢迎我们老少三口大举进犯,可是,他只能忍气吞声。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再说,我小姨姨比章子怡漂亮,所以,他基本很礼貌。

    我外公外婆看人脸色地过了一个月,马上就因为恨铁不成钢而趾高气扬起来。因为,不叫小姨夫的人根本没有人生理想。他既不上班,又肄业于一个什么名牌大学,就是说,他想不上班就不上班,想不念书就不念书了。胸无大志自甘堕落的一个货。有一天,在饭桌上,他和我外公辩论,说玛雅人造纸比蔡伦早, 我外公怒斥他无知,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顺势批评他游手好闲、坐吃山空、胸无大志、思想颓废。他嬉皮笑脸地说,我挣的够我自己一辈子用了。外公说,你难道不要结婚?他说,结婚也还是原来的我啊, 而且我结婚只会比以前饭量小。外婆说,养小孩不费钱呀!他说,我们说好不要孩子了。那天,我看出我外公握筷子手上的老筋直抖,他当然打不过不叫小姨夫的人了。虽然他瘸了。

    所以,我外公外婆叫我不要叫他小姨夫,我就没有叫。

    外婆总是在厨房煮了好料,贼头贼脑地招呼我外公和我去吃。外婆一个眼色,我们就魑魅魍魉地溜进厨房。不要有声音,如果你不蹑手蹑脚地吃里扒外,那个不叫小姨夫的人知道了,就会很不礼貌。这是他的家。我们要特别提防不叫小姨夫的那个人的两只狗,可是,小宝和小宝婆的鼻子超级灵,是我们人类的四十倍。所以,我们经常被它们捉奸在厨房。狗就大叫起来,有一次为了消灭证据,我外公毅然决然地吞下滚烫的燕丸,管道都烫伤了,很多天不能喝热茶。但是,不叫小姨夫的人,过来牵狗只是笑笑。

    有时候,我悲天悯人起来,就说,给他一小碗吧,这是他的家……外婆连忙嘘我噤声:他还不是用你小姨的钱!我外婆獐头鼠目时,总是显得义正辞严。

    还有,老师,你知道那次。周黛诗的长头发总是弄到后面我桌子上,我只好在她椅子上放青蛙提醒的那次。案发后,外公外婆都不肯代表家长来学校。我外公说,他血压高不便外事活动,我外婆说,她要带三副老花眼才能出访,而现在只剩下一副看远的,也不宜外出;不叫小姨夫的人就自告奋勇地说他来。外婆说,你不能说是他姨夫啊!他说,那我说我是孩子父亲。外公说,胡闹!结婚证在哪?!不叫小姨夫的人说,我要说是路人甲,怕老师不跟我谈。

    外公外婆你看我我看你,如丧考妣。最后一个挥手一个跺脚,嚎叫说:你去!反正不能说是他小姨夫!

    这就是我可爱的家。

    老师点评:乱用成语的毛病,怎么一直改不了?老师圈画的成语,按词典解释,每个抄二十遍!

    (选自《小学生黄博浩文档选》,原载《人民文学》2011 年第 3 期。“文档选”由 10 多个长短不一的 片段构成,包括作文、日记、信件、检讨书、博客等)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四个人四个姓”违背一般家庭的模式,也不都是亲属,与黄博浩算是“共同生活”的人,恰是“乌合之众”所表示的“无组织无纪律的一群人”。 B . 外公外婆瞒着“不叫小姨夫的人”在厨房做好料,照应了前面他们不愉快的谈话,也反映了老人的为老不尊和狭隘自私。 C . 小说采取欲扬先抑的写法,开篇交代自己的家是“乌合之众”,后文却将一个个家庭成员刻画得有趣有爱,家里洋溢着温馨与欢乐。 D . 小说的文字有如脱缰野马,不加修饰,不但有许多信手拈来的成语和俗语,而且还夹杂了大量与其年 龄和认知能力不符的成人语言。
    2. (2) 作为一篇“另类”的小说,本文在叙述上有什么特点?
    3. (3) 有评论家认为,“作品很通俗,但其内涵价值远远超过通俗文学;写的小学生题材,但不是儿童文学”。小说多处运用对比手法加深了作品内涵,请举三例分析。
二、古诗文阅读(34分)
  • 4. 文言文阅读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秦王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絮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 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节选自贾谊《过秦论·上》)

    秦二世立,不行仁政,重以无道:坏宗庙与民,更始作阿房之宫;繁刑严诛,吏治刻深;赏罚不当,赋敛无度。天下多事,吏不能纪;百姓困穷,而主不收恤。然后奸伪并赵,而上下相遁;蒙罪者众,刑戮相望于道,而天下苦之。自群卿以下至于众庶,人怀自危之心,亲处穷苦之实, 成不安其位,故易动也。是以陈涉不用汤、武之贤,不借公侯之尊,奋臂于大泽,而天下响应者,其民危也。是以牧民之道,务在安之而已矣。下虽有逆行之臣,必无响应之助。故曰:“安民可与为义,而危民易与为非。”此之谓也。贵为天子,富有四海,身在于戮者,正之非也。是二世之过也。

    (节选自贾谊《过秦论·中》)

    子婴孤立无亲,危弱无輔。三主之惑,终身不悟,亡不亦宜乎?当此时也,非无深谋远虑知化之士也然所以不敢尽忠指过者秦俗多忌讳之禁也忠言未卒于口而身糜没矣 。故使天下之士倾耳而听,重足而立, 阖口而不言。是以三主失道,而忠臣不课,智士不谋也。天下已乱,奸不上闻,岂不悲哉!故秦之盛也,繁法 严刑而天下震:及其衰也,百姓怨而海内叛矣。故周王序得其道,千余载不绝:秦本末并失,故不能长。 鄙谚曰:“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是以君子为国,观之上古,验之当世,参之人事,察之理,审权势之宜,去就有序,变化因时,故旷日长久而社稷安矣。

    (节选自贾谊《过秦论·下》)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当此时也/非无深谋远虑知化之士也/然所以不敢尽忠指过者/秦俗多/忌讳之禁也忠/言未卒于口而身糜没矣/ B . 当此时/也非无深谋远虑/知化之士也然/所以不敢尽忠指过者/秦俗多忌讳之禁也/忠言未卒于口而身糜没矣/ C . 当此时也/非无深谋远虑知化之士也/然所以不敢尽忠指过者/秦俗多忌讳之禁也/忠言未卒于口于而身糜没矣/ D . 当此时也非无/深谋远虑知化之士也然/所以不敢尽忠指过者/秦俗多忌/讳之禁也忠言/未卒于口而身糜没矣/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八州,《禹贡》把天下分为兖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荆州、扬州、梁州、雍州九州居雍州, 六国分别居于其他八州。 B . 公侯,古代指公爵与侯爵,泛指有爵位的贵族和官高位显的人。《礼记·王制》把爵位依次公、侯、 伯、子、男五等。 C . 海内,古人认为围绕中原有东、南、西、北四海,后用“四海“泛指天下各地,把中国称为内”。 D . 社稷,土神和谷神的总称,其中社为谷神,稷为土神。古时君王每年都祭祀社、稷二神,后稷代表国家。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总结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上篇将秦王的威武写得颇有气势,对比陈涉以疲弊之卒灭秦,来证明农民起义是推动历史前真正力量 B . 中篇批判秦二世不行仁政,沿袭无道,过分迷信武力而失掉民心,提出了“牧民之道,务在之”的观点。 C . 下篇重点批评子婴的过失,忠臣不谏,智士不谋,而天下大乱。认为秦的本末都未能守住,没办法长 久。 D . 三个选段分析天下形势,总结秦亡原因,批评秦的过失,提出“仁政安民”的主张,为汉朝治提供借鉴。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②是以牧民之道,务在安之而已矣。下虽有逆行之臣,必无响应之助。故曰:“安民可与为义,而危民易与为非。”此之谓也。

  • 5. 诗歌鉴赏

    秋兴八首(其二)

    杜甫
    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
    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

    画省香炉违伏枕 , 山楼粉堞隐悲笳。
    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

     [注]①夔府:夔州。杜甫当时流寓于此。②八月槎:晋张华《博物志》记载:传说有一个住在海边的人,年年八月海水涨时见有浮槎去来,可达天河。槎,木筏。③画省指尚书省。汉代这个衙门用胡粉涂壁,上面画有古代贤人烈女, 故名。④伏枕:指生病。⑤山楼粉堞:指白帝城楼涂着白粉的齿状短墙。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首句紧承《秋兴八首(其一)》结句“白帝城高急暮砧”写起,写出了孤城落日壮阔之景;同时,“孤城” “落日”也营造了一种悲凉氛围。 B . “每依北斗望京华”是全诗的纲领。诗人思念北斗方向的长安,可见其思乡之切;“每依”则表明这样的遥望凝想已是常态。 C . 耳边的猿啼声声可闻,故曰“实”,盼望的归舟迟迟未有,故曰“虚”;借用民间传说,表明自己回朝愿望落空,令人悲慨。 D . 诗人老病一身,漂泊他乡,体病伏枕的画省往事不再萦绕心头,通通都被眼前的悲凉与凄怆的秋景冲淡了。
    2. (2) 这首诗将眼前的景物与心中的思念融合在一起,前人论之曰“身居夔府,心在京华”。试从诗中找两个例子加以分析,并说说这样写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 6. 名句默写
    1. (1) 李白《蜀道难》中“  ,  ”两句,用“五丁开山”的 传说给蜀道开辟以神秘的色彩,突出了蜀道的来之不易。
    2. (2) 《寡人之于国也》阐释“使民加多”应有的态度时用了对比的说理方法,以“” 与“”的对比揭示了社会的不平等。
    3. (3) 李白听蜀僧弹琴而不觉时间推移,曾写下“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的诗句。这与白居易《琵琶行》中用环境描写来表现音乐魅力的  , 两句颇为相似。
三、语言文字运用
  • 7. 语言文字运用Ⅰ

     “欢迎来到天宫课堂!”神舟十三号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的“天宫课堂”第一课正式开讲。在大约60分钟的时间里,老师们介绍了空间站工作生活场景,______了微重力环境下细胞学实验、人体运动、液体表面张力等神奇现象。当一件件太空用品的面纱被掀开、一个个太空实验的原理被揭晓,曾经______的距离也变得触手可及,印象里“高大上”的科学也变得通俗易懂。来自中国科科技馆地面主课堂和广西、四川、香港、澳门4个地面分课堂的孩子们______,在这场特殊的“大地对话”中收获颇丰。太空课堂______的背后,是中国航天事业的欣欣向荣,从“嫦娥奔月”到“祝融驭火”,从“天和筑穹”到“墨子传信”,从“北斗联网”到“天舟穿梭”……每一次腾空而起,(            )。他们以太空授课的方式,把底气、志气、骨头播撒在胸中,把中国梦、航天梦昂扬到心里,把知识技能印进脑海里 , 浩瀚太空的探索里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足迹。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展示    遥不可及    迫不及待    精彩纷呈 B . 演示    遥不可及    如饥似渴    精彩纷呈 C . 展示    望尘莫及    如饥似渴    美妙绝伦 D . 演示    望尘莫及    迫不及待    美妙绝伦
    2. (2)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一个国家坚持不懈地进取,一代代航天人前后相续地跨步 B . 是一个坚持不懈的国家的进取,也是一代代前后相续的航天人的脚步 C . 一个坚持不懈的国家的进取,一代代前后相续的航天人的跨步 D . 是一个国家坚持不懈的进取,也是一代代航天人前后相续的脚步
    3. (3)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把底气、志气、骨气播撒在胸中,把航天梦、中国梦昂扬到心里 B . 把底气、志气、骨气昂扬在胸中,把航天梦、中国梦播撒到心里 C . 把底气、志气、骨气播撒到胸中,把中国梦、航天梦昂扬到心里 D . 把底气、志气、骨气昂扬到胸中,把中国梦、航天梦播撒到心里
  • 8. 语言文字运用Ⅱ

    常常听到有人说, , 身边效仿的人也越来越多。那么不吃晚饭真的可以减肥吗?有人发现,自己试着几天不吃晚饭,体重果真有了一点下降。但不吃晚饭实际上是一种节食行为, 减掉的大多是身体内的水分 ,人体的体重  ②   , 还有很大一部分是水分在控制。节食减肥时,人体能量不足, ③   , 而肝糖原在分解过程中需要大量水分参与,所以不吃晚饭最先减掉的就是身体的水分。当肝糖原基本被消耗完之后,身体就会开始分解部分肌肉来供能,虽体重有了下降 ,但皮肤可能变得松弛,并且在之后摄入食品时,第一件事就是囤积脂肪,导致体重的增加。所以,不吃晚饭不但并不能够达到很好的减肥效果,反而会损伤我们的身体。

    对于减肥人群来说,合理地摄入能量更为重要。可以控制一下吃晚饭的时间,不要太晚吃,睡前三小时之类最好不要吃东西。晚饭建议吃一些清淡不油腻的食物,可以多吃一些蔬菜水果以及高蛋白低脂肪的肉类。同时,合理的运动对于减肥人群来说也是十分重要的,饮食加运动才是减肥的最佳方式。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 (2) 简述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50个字。

四、写作(60分)
  • 9.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旧唐书•元行冲传》

    “天下事,在局外呐喊议论总是无益,必须躬身入局,挺膺负责,乃有成事之可冀。”­——曾国藩

    “什么叫做事的人?不是置身事外,指点江山,而是躬身入局,把自己放进去。”   ——罗振宇

    “若能置身事外,才不会画地为牢。”  ——安妮宝贝

    “置身事外就是种幸福。”  ——九把刀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议论文 , 对“躬身入局”和“置身事外”两种态度,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文体明确,不能写成诗歌。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