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贵州省黔西南州普安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

更新时间:2024-07-31 浏览次数:64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2022高二下·普安月考) 关于启的继位,古书中有不同记载。《史记》写道:“益让帝禹之子启。”《战国策》记 载:“启与志党攻益,而夺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由此可见(   )
    A . 离事件更近的《战国策》更接近真相 B . 历史叙述具有一定主观性 C . 历史真相难以考证 D . 作为正史的《史记》更可信
  • 2. (2022高二下·普安月考) 《中国史纲要》载:战国初,赵中牟之人已有卖住宅,园圃者。到战国末土地买卖之风更盛。……土地买卖的频繁,促进了新兴地主的形成和发展。……贫富迅速分化使新兴的地主阶级取得了大量的土地,同时也获得了政治上的统治权,出现这些变化主要是因为(   )
    A . 土地兼并之风的盛行 B . 贫富分化不断加剧 C . 新兴地主阶级的壮大 D . 铁器和牛耕的使用
  • 3. (2022高二下·普安月考) 齐、鲁长勺之战前,曹刿向鲁庄公询问战前准备,鲁生公说祭神时“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曹刿认为这只是小信。待鲁在公说出“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时,曹刿才肯定鲁国“可以一战”。这反映了曹刿主张(   )
    A . 重天敬神 B . 重人爱民 C . 神民并举 D . 民贵君轻
  • 4. (2022高二下·普安月考) “分封制度对相对于四夷的中国的形成与扩大、对中国文化自先秦以来日益壮大与普遍认同的获得,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这主要强调分封制(   )
    A . 扩大了西周的疆域 B . 加强了专制中央集权 C . 巩固了西周的统治 D . 推动中原文明的传播
  • 5. (2024高二上·绵竹月考) 明万历年间,神宗下令工部铸钱供内府用,内阁首辅张居正“以利不胜费止之”。神宗向户部索求十万金,张居正面谏力争,“得停发太仓银十万两”。这反映出当时(    )
    A . 内阁权势强大 B . 皇权受到严重制约 C . 社会经济凋敝 D . 君权相权关系紧张
  • 6. (2022高二下·普安月考) 隋朝开通了京杭大运河,把北方政治同南方的经济连接起来,经历五代十国的分裂以后,北宋恢复了这条南北枢纽,京师开封已日益依赖通过运河运来的南方米粮,漕运成为北宋朝廷的生命线。材料观点实际上说明了(  )

    A . 发展京师经济的重要性 B . 京杭运河是北宋水路交通枢纽 C . 建设都城防御的急迫性 D . 国家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向南方
  • 7. (2022高二下·普安月考) 汉代晁错《论贵粟疏》中说:“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俗之所贵,主之所贱。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上下相反,好恶乖迕,而欲国富法立,不可得也。”晁错意在(   )
    A . 指出社会贫富分化的严重危害 B . 主张实现农工商的协调发展 C . 批评官员以及百姓的趋利心理 D . 加强政府对经济的政策调整
  • 8. (2022高一上·钦州月考) 魏晋时期,有人斥责佛教“使父子之亲隔,君臣之义乖,夫妇之和旷,友朋之信绝”。这反映出当时(   )
    A . 佛教传入颠覆了传统观念 B . 儒家伦理不为社会所重视 C . 佛教急于融入本土文化 D . 佛教与儒家伦理抵触
  • 9. (2022高二下·普安月考) 《韩非子·物权》中说:“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秦始皇所采取的措施中,最能体现“要在中央”政治构想的是(   )
    A . 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B . 设置丞相主持国政 C . 最高统治者称皇帝 D . 厉行文化专制政策
  • 10. (2022高二下·普安月考) 公元前704年,第17代楚君熊通再一次向周天子请求提高封号,遭拒后大怒说:“王不加位,我自尊耳。”于是,他自立为楚武王,开诸侯僭号称王之先河。这表明当时(   )
    A . 禅让制渐成风尚 B . 世袭制开始确立 C . 分封制遭到破坏 D . 宗法制消失殆尽
  • 11. (2022高二下·普安月考) 南宋洪迈《夷坚志》载:“许大郎者,京师人,世以鬻面为韭,然仅能自赡。至此老颇留意营理,增磨坊三处,买驴三、四十头,市麦于外邑,贪多务得,无时少缓,如是十数年,家道日以昌盛,浸浸致富矣。”材料反映了(   )
    A . 私营手工业发展受市场需求的影响很大 B . 个体经营方式向小作坊式管理模式转化 C . 手工业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D . 民营手工业规模已经超过了官营手工业
  • 12. (2022高二下·普安月考) 宋《梦粱录》中记载:“杭城大街,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鼓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矣。”可见当时的商业发展(   )
    A . 突破时间上的界限 B . 开始出现夜市新形式 C . 摆脱重农抑商约束 D . 不再受到地域的限制
  • 13. (2022高一上·昆明期中) 明清时期在传统城市发展的基础上,出现大量工商业市镇,有产地市场型、集散市场型、零售市场型等多种类型。这反映了(   )
    A . 政府放弃抑商政策 B . 大量农产品投放市场 C . 商品经济非常活跃 D . 城市以经济功能为主
  • 14. (2022高二下·普安月考) 《续通考·市考》对明朝的对外贸易有这样的记载:凡外夷贡者,我朝皆设市舶司以领之许带方物,官设牙行与民贸易,谓之互市。是有贡舶贸易即有互市,非入贡即不许其互市。这说明(   )
    A . 明朝的对外贸易活动受到严格限制 B . 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中外经济的交流 C . 中国古代的对外贸易均追求政治目的 D . 贡舶贸易是明王朝特有的经济现象    
  • 15. (2022高二下·普安月考) 据《岳麓秦简》记载,秦王政十八年,大夫沛把“稻田廿亩”分给了家中的男仆“识”,并得到当地官府认可,“识”后来成为单独立户的士伍。这说明当时(   )
    A . 奴隶制度盛行 B . 人身依附关系弱 C . 土地兼并严重 D . 土地私有制出现
  • 16. (2022高二下·普安月考) 东汉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认为医学“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唐代孙思邈提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这反映了古代中医( )
    A . 区分亲疏贵贱的病患差别 B . 坚持医德至上的价值取向 C . 贯彻医技优先的行医理念 D . 恪守安生立命的职业规范
  • 17. (2022高二下·普安月考) 明中晚期的江南,随着地主和佃户将维持生计的谷物收成变为植棉、养鱼和橘园、桑园的经营与茶树的种植,新的农业形式在江南产生了,新的农业管理技术发展了,常常需要使用雇工或是有人身依附性质的劳动力。材料说明江南(   )
    A . 商品经济的发展 B . 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C . 雇佣关系普遍化 D . 农业经营方式多样
  • 18. (2022高二下·普安月考) 王阳明提出“人者,天地之心也;民者,对己之称也”;称人的心“只是一个灵明”,我的灵明,便是天地鬼神的主宰。……天地鬼神万物离却我的灵明,便没有天地鬼神万物了”。由此可见,王阳明(   )
    A . 反对君主专制制度 B . 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 C . 具有鲜明的人本思想 D . 坚持客观唯心主义
  • 19. (2022高二下·普安月考) 侯建新在《社会转型时期的西欧和中国》中指出:“(商人)一方面耗费巨额利润来促使自己缙绅化,另一方面又将大量财富抛向非生产领域,诸如购置族田、建祠、修家谱,以及提倡程朱理学等”。文中史实可用以论证(   )
    A . 推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业资本的积累 B . 富商大贾实力雄厚,社会政治地位显著提高 C . 商人重视教育,有效推动了传统文化的发展 D . 商人购置族田,利于古代农业的革命性进步
  • 20. (2022高二下·普安月考) 关于人伦关系,孔子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而董仲舒认为“君臣父子夫妇之义,皆取诸阴阳之道”,并进而提出“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董仲舒对人伦关系认识的变化说明(   )
    A . 社会发展的需要 B . 继承儒家传统 C . 中央集权加强 D . 宣扬天人感应
二、材料分析题,共有2个小题,共40分。
  • 21. (2022高二下·普安月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至于周衰,人心未离而诸侯先畔(叛),天子拥空名于上,而列国擅威命于下,因循痿痹(恶性循环),以至于移祚(改朝换代),谓非封建之弊乎?

    ——【明】张燧《千百年眼》

    材料二  吴王濞招天下之亡命之徒铸钱,淮南王长收聚汉诸侯人及有罪逃亡者,江都王非亦招揽四方豪杰。……赵王彭祖,让商人独买商品以专其利,收入多于国家租税,而贵族与商人,声千互通,相为消长,这些情况皆足以动摇政局。

    ——据钱穆《秦汉史》整理

    材料三  行省品秩高,权势重,对所辖路府州县官的统摄和节制力自然较强。行省辖区广,数量有限,又便于朝廷的最高指挥和节制……弥补了秦汉以来朝廷直接控制数目较多的郡、州、路时的缺陷和不足,使中央政府对各地路府州县的控制明显加强了。

    ——李治安主编《唐宋元明清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

    1. (1) 材料一中“封建”指什么?根据材料一,指出“封建”所存在的弊端。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西汉王国对中央构成哪些方面的威胁?

      汉代地方行政体制变革实践的效果说明的本质问题是什么?

    3. (3) 根据材料三,概括行省制度的实施所产生的影响。综合以上分析,指出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变革所反映的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发展趋势。
  • 22. (2022高二下·普安月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两宋期间,丝绸之路被金、西夏等所阻,对外贸易只好集中在东南沿海的海路进行,当时与宋朝通商的海外国家,共五十多国,总称为“海南诸国”。中国过去的海外贸易,主要为统治阶层带来珍贵的奢侈品,整体经济收益不大。然而,宋朝的海外贸易不仅在规模上远超过前朝,而且为政府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收益,宋朝因此增设机关负责管理和推广海外贸易。

    ——杭侃《两宋﹕在繁华中沉没》

    材料二  宋朝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根源在于中国经济的生产率显著提高。技术的稳步发展提高了传统工业的产量。同样,水稻早熟品种的引进,使作物在过去只能一季一熟的地方达到一季两熟,从而促进了农业。…… 生产率提高使人口的相应增长成为可能,而人口增长反过来又进一步推动了生产。经济活动的迅速发展还增加了贸易量。

    材料三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城市,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丝织巨镇盛泽镇,本是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因“丝绸之利日扩”,到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南京“织机逾百张”繁阜喧盛。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海外贸易呈现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宋代“商业革命”的表现。
    3. (3) 材料三反映出明清时期城市经济有什么新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逐渐落后于世界的原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