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衢州市华茂外国语学校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

更新时间:2024-07-13 浏览次数:49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30分)
  • 1. (2021七下·衢州期中) 人体内形成嗅觉和味觉的部位分别是(   )
    A . 嗅细胞和味觉细胞 B . 嗅神经和味神经 C . 鼻腔和味蕾 D . 大脑皮层的嗅觉中枢和味觉中枢
  • 2. (2021七下·衢州期中) 中国传统的饮食文化中讲究“色、香、味”俱佳。辨别“色、香、味”分别用到(   )
    A . 热觉、味觉、痛觉 B . 听觉、嗅觉、冷觉 C . 视觉、嗅觉、味觉 D . 触觉、听觉、味觉
  • 3. (2021七下·衢州期中) 在较远处观看焰火表演时,总是先看到空中的烟花,然后听到火药的爆炸声。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 . 火药爆炸得早 B . 声音发出得早 C . 光速比声速快 D . 烟花发出的光传播得比声音慢
  • 4. (2021七下·衢州期中) “夹菜用公筷”,做“公筷公勺,用餐有礼”的引领者。使用公筷公勺,是对自己的健康负责,也是对他人的尊重和关爱。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养成使用公筷公勺的健康习惯,做用餐有礼的文明市民。以下选项中不合理的是(   )

    A . 我们看见黄色的公筷是因为筷子反射了黄光进入我们的眼睛所致    B . 把筷子插入水中,我们会看见筷子像断了一样,其实是因为光发生了折射所致 C . 用筷子敲击勺子发出“铛铛”声时,筷子属于光源    D . 用手拿起公筷时,施力物体是手,而受力物体是筷子
  • 5. (2021七下·衢州期中) 调查显示,大约50%—60%的交通事故与酒后驾驶有关,酒后驾驶已经被列为车祸致死的主要原因。在中国,每年由于酒后驾车引发的交通事故达数万起;而造成死亡的事故中50%以上都与酒后驾车有关,酒后驾车的危害触目惊心,已经成为交通事故的第一大“杀手”。关于酒驾的说法合理的是(   )
    A . 每次喝酒不能喝太多,只要开车时交警测不出来即可    B . 孕妇喝酒,对胎儿没有影响,所以可以多喝 C . 酒驾出交通事故是因为酒精影响了人的反应时间  D . 酒驾出交通事故是因为酒精影响了瞳孔的大小,完全看不见前方物体
  • 6. (2024七下·义乌期中) 开学第一课关于失去双腿的夏伯渝的故事中。他带着假肢攀登珠峰,即使是遇到雪崩、大风、滚石,所有雪山上的一切困难对他来说都不是困难,最后挑战直至成功。以下关于雪崩的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

    A . 一声呼喊就可能造成雪崩的发生,是由于声波能传递能量 B . 雪从雪山上掉下来,此时雪受到了重力 C . 雪崩发生时能听到轰隆声,雪崩的雪属于声源 D . 登山时带着护目镜,是因为白色的雪会吸收所有的光,看上去很刺眼
  • 7. (2021七下·衢州期中) 今年的“六一”儿童节,衢州的大朋友和小朋友们将收获到一份“大礼”——期盼已久的衢州儿童公园又和大家见面啦!我校舒盛源同学坐过山车时,因为害怕而闭上眼睛,但仍能感觉到过山车的翻滚、左右转;加速和减速,请问与此有关的结构是( )
    A . 视网膜和角膜 B . 味蕾和听小骨 C . 咽鼓管和鼓膜 D . 前庭和半规管
  • 8. (2021七下·衢州期中) 中国古代对光的色散现象的认识最早起源于对自然色散现象——虹的认识。虹,是太阳光沿着一定角度射入空气中的水滴所引起的比较复杂的由折射和反射造成的一种色散现象。下列关于色散现象的表述中,不合理的是(   )
    A . 白光经过三棱镜发生色散后,呈现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 B . 紫外线具有一定的杀菌消毒作用 C . 疫情期间,人们用红外线测温枪来检测人体发出的紫外线 D . 臭氧层能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能保护地球上的生命
  • 9. (2021七下·衢州期中) 网课学习期间,相信同学们都认真学习光沿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等光学知识,对于首次进入光学的奇妙世界充满了好奇吧。请问下列事例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A . 在平静的湖面看到树的倒影 B . 白天,浓密的树荫下有许多圆形光斑 C . 夜晚,路灯下看到自己的影子 D . 海市蜃楼
  • 10. (2021七下·衢州期中) 科学知识渗透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掩耳盗铃这句成语中,讲述了捂住了自己的耳朵,听不到铃铛的声音的故事,体现了在人耳处切断声音的传播的科学知识。以下的警示语或成语中,涉及光沿直线传播原理的是(   )
    A . 成语“立竿见影” B . 高速公路挂的警示语“保持车距” C . 图书馆挂的警示语“请勿喧哗” D . 小区门口挂着标语“礼让行人”
  • 11. (2021七下·衢州期中) 如图所示是在一些交通要道路口、银行等公共场所安装的两种电子监控器。它们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光学系统,另一部分为光电转换系统。光学系统收集被监控区域内的景物信息。光电转换系统把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输送到监控中心,实现间接监控的目的。其光学系统的工作原理相当于(   )

    A . 平面镜成实像 B . 凸透镜成实像  C . 哈哈镜成虚像 D . 反光镜成虚像
  • 12. (2021七下·衢州期中) 下列关于光学实验的说法,不合理的是(   )
    A . 探究光的折射特点时,光从空气射入水中,传播方向一定会发生改变 B . 探究小孔成像实验时,孔的大小会影响实验结果 C . 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硬纸板可以显示光的传播路径 D .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当蜡烛燃烧变短,光屏上的像会向上移动
  • 13. (2021七下·衢州期中) 下列物体的运动状态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
    A . 从树上加速落下的苹果 B . 在盘山公路上忽快忽慢行驶的汽车 C . 腾空后加速飞行的火箭 D . 在平直公路上匀速直线行驶的小车
  • 14. (2021七下·衢州期中) 两个同学用弹簧拉力器比试臂力的大小,他们拉同一把弹簧拉力器的3根弹簧,结果都能将手臂伸直,则以下说法中合理的是(   )
    A . 手臂粗的人所用的力较大 B . 手臂长的人所用的力较大 C . 两人所用的力一样大 D . 无法比较两人所用的力的大小
  • 15. (2021七下·衢州期中) 雷达是利用电磁波来测定物体位置和速度的设备,它可以向一定方向发射电磁波(电磁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米/秒),当遇到障碍物时要发生反射。雷达在发射和接收反射回来的电磁波时,荧光屏上分别呈现出一个尖形波。如果雷达监视屏上显示的发射和接收反射的尖形波如图所示,已知雷达监视屏上相邻刻度线间表示的时间间隔为10-4秒,那么被监视目标与雷达的距离最接近于(   )

    A . 4.5×104 B . 6×104 C . 9×104 D . 1.2×105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 16. (2021七下·衢州期中) 晴朗的日子看到湖面上波光粼粼,属于;电影院里每个座位上的观众都能看到银幕上的画面,属于。(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
  • 17. (2021七下·衢州期中) 一只小鸟在平静的湖面上飞过时会形成“倒影”,小鸟的“倒影”是(填“实”或“虚”)像,这是由于光的形成的。当小鸟距水面3米时,该“倒影”距小鸟米。
  • 18. (2021七下·衢州期中)   1912年,英国新造的巨型邮轮“泰坦尼克号”在大西洋的航线上首航时,与冰山相撞而沉没。而现代的轮船则可以通过向前方水中发射超声波(声波中的一种),以避免与冰山相撞,请问人们能否听到超声波(选填“能”或“不能”)。若向前方水中发出的超声波经4秒收到回声,海水传播超声波的速度是每秒1500米,则该冰山距船约为米。若用这种方法来测量地月之间的距离,则向月球发射超声波后能否听到回声?,原因是
  • 19. (2021七下·衢州期中) 如图所示是小球下落过程中每隔相同时间曝光一次所得的照片,我们认为小球是运动的参照物是,比较小球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可知小球的速度越来越

  • 20. (2021七下·衢州期中) 如图,小吴用力F将物体压在平直的墙面上静止不动。那么以下观点中正确的是(选序号)

    ①小郑认为,力F对物体有力的作用,根据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墙面对物体也有力的作用;

    ②小卢认为,力F对物体有力的作用,根据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物体对小吴也有力的作用。

  • 21. (2021七下·衢州期中) 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在光具座上从左向右依次放蜡烛、,并要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上,其目的是使像呈在光屏的
  • 22. (2021七下·衢州期中) 当人从暗室走到阳光下时,瞳孔就变,以减少光量;当人从阳光下走到暗室时,瞳孔就会变。(选填“大”或“小”)
  • 23. (2021七下·衢州期中) 如图所示为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到某液面上,与液面的夹角为30°,且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相互垂直,则反射角是

  • 24. (2021七下·衢州期中) 人的眼睛是一种“神奇的照相机”,关于眼睛,请你填写下面的问题:

    1. (1) 上图中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它能将光线(填“会聚”或“发散”)在视网膜上,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的
    2. (2) 人眼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像。
    3. (3) 如果小周是近视眼,那么请问小周的眼睛的成像示意图是,(选填“甲图”或“乙图”)造成近视眼的成因是晶状体的曲度过(选填“大”或“小”)或眼球的前后径过(选填“长”或“短”)所致。应该佩戴镜来矫正。
三、实验题(每空2分,共22分)
  • 25. (2021七下·衢州期中) 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时,实验小组的同学选用了平面镜、纸板、红光激光器和几种不同颜色的笔,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

    1. (1) 实验中为了使光线能在纸板上显示出来,方便实验研究,你该采取的操作是       
      A . 将纸板变成红色 B . 使光束垂直纸板射到O点 C . 使光束尽量贴着纸板射到O点
    2. (2) 改变光束入射角的角度,多做几次,换用不同颜色的笔记录每次光的路径。取下纸板,测出ON两侧的∠i和∠r,将数据记录在上表中,根据数据得出的结论是
    3. (3) 从表格中看出,测量了三组数据,请问测量三组数据的意义是:(选填“多次实验取平均值”或“多次实验寻找普遍规律”)

      次数

      ∠i

      ∠r

      1

      70°

      70°

      2

      45°

      45°

      3

      30°

      30°

    4. (4) 根据光路的可逆性,利用上图材料来验证的具体操作是
  • 26. (2021七下·衢州期中) 金属丝被拉断时拉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某同学在一台拉力机上通过实验来探究这个问题。这台拉力机可以逐渐增大对固定在该机器上的金属丝的拉力,可以读出金属丝被拉断时的拉力大小。实验能用到的金属丝有如下表所列的8个品种(每个品种有许多根),根据有关猜想,请选择实验用的金属丝。

    金属丝代号

    A

    B

    C

    D

    E

    F

    G

    H

    金属丝材料

    长度(厘米)

    10

    10

    10

    20

    30

    10

    20

    10

    横截面积(毫米2)

    0.5

    1

    1.5

    0.5

    0.5

    1

    0.5

    1

    1. (1) 猜想一:材料和横截面积均相同金属丝被拉断时,需要的拉力大小与金属丝长度无关。

      为验证猜想一,应选用代号为的金属丝。

    2. (2) 猜想二:相同材料的金属丝被拉断时,金属丝的横截面积越大,需要的拉力也越大。

      为验证猜想二,应选用代号为的金属丝。

    3. (3) 猜想三:相同横截面积的金属丝被拉断时,需要的拉力大小与金属丝的材料有关。

      为验证猜想三,应选用代号为的金属丝。

  • 27. (2021七下·衢州期中) 何老师带领同学们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一块薄玻璃板竖直立在铺有白纸的水平桌面上;

    ②取两支相同的蜡烛A和蜡烛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并移动玻璃板后的蜡烛B,使它与蜡烛A在玻璃板后所成的像完全重合,并用笔在白纸上标记出蜡烛A和蜡烛B的位置;

    ③多次改变蜡烛A的位置,重复前面的步骤;

    ④用刻度尺分别测量蜡烛A和蜡烛B到玻璃板的距离。

    在此实验中:

    1. (1) 我们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
    2. (2) 本实验中应该使用玻璃板(选填“厚”或“薄”)
    3. (3) 本实验运用的科学方法是(选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
    4. (4) 如果小燕在实验的过程中,将玻璃板倾斜,使得不与桌面相垂直,此时蜡烛在玻璃板成像(选填“仍能”“不能”)
四、作图题(每题2分,共8分)
五、计算题 (注意计算过程中要有公式、单位,30题4分,31题6分,共10分)
  • 29. (2021七下·衢州期中)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小轿车走进许多家庭。按图乙所示速度行驶180千米约需多少时间?假设该车的质量为m=1.5吨,请问该车的重力是多少牛?

  • 30. (2021七下·衢州期中) 一根空心的铁管长度为50m,小伟耳朵贴着水管的一端,在另一端余帅敲击铁管,如果声音在铁管中的传播速度是5000m/s,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1224km/h。请问小伟能否听到2次敲击声?(两次时间间隔大于等于0.1s则能听到两次声音)
    1. (1) 此时外界温度升高,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会(选填:“加快”或“减慢”)
    2. (2) ①能听到2次敲击声音的铁管的长度最短是多少?

      ②如果上述题目中,如果外界温度升高,那么能听到2次敲击声音的最短铁管长度将变长还是变短?为什么?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